人教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大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大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7: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寓言故事”整体学习任务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整体学习任务设计一、学习主题和内容(一)学习主题畅游寓言王国(二)学习内容第二单元:《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二、学习目标和课时安排(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简短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背诵《守株待兔》。2.通过阅读和梳理,以图表为支架梳理故事大意;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读懂故事,感悟道理。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4.了解多种多样的寓言故事形式,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初步认识寓言的文学形态,积淀寓言文化。5.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借助故事或事例,运用一定的关联词,清楚地阐述观点。在讨论交流时,能积极倾听与思考,尊重他人不同的想法6.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联系生活经验,把自己看到、想到的写清楚。(二)课时安排10课时。三、学习情境“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本单元以寓言组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一篇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四篇课文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有故事,也有诗歌。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单元内容有机统一,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四、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表1 三下第二单元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
核心任务 子任务 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畅游寓言王国 任务一:打开寓言之门——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板块一 看图片,猜故事1.出示语文园地二中“日积月累”的成语图片,猜测对应的寓言故事,读准字音。2.结合课外阅读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并尝试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小结: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本单元,我们将一起畅游寓言王国,请看这一则通知。板块二 发布寓言故事交流分享会通知1.出示通知:通知X月X日X时,请3.1班全体同学参与寓言故事交流分享会,在此之前请同学们阅读寓言故事,做好发言准备。张老师X月X日2.学习通知(1)阅读这一则通知,一份完整的通知由几部分构成?格式有何特点?(2)全班交流总结:通知由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四部分组成。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正中间,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落款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写在署名下面。(3)这份通知正文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4)归纳:通知正文简洁明了;写清时间、地点、通知对象、事件;还应注意人物称呼的正确使用。(5)学生根据提示试写通知,全班评议、修改。3.明确阅读任务(1)参加寓言故事交流分享会前,需要阅读寓言,做好准备。默读“快乐读书吧”,想一想,这次课外阅读要求读的是什么寓言?具体推荐了哪几本寓言故事?怎样阅读寓言才能有收获?预设1:这次要求读的是中外寓言故事。(板书:读中外寓言故事)预设2:具体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预设3:这样阅读寓言才能有收获。①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板书:读懂内容,体会道理)②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板书:联系生活,深入理解)4.尝试阅读寓言(1)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寓言,默读《叶公好龙》。(2)你认为这则寓言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5)小结:读寓言故事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明白故事讲的道理。5.发布阅读任务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请大家分小组制定阅读计划,结合阅读单做好阅读记录。两周后,我们开展寓言故事交流分享会。 1课时
任务二:搜寻寓言故事——四篇课文 活动1 学习《5 守株待兔》板块一 图片导入1.看图猜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课件出示韩非子的资料。韩非子写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守株待兔》的故事插图,学生对照插图猜故事。2.引出课题。《守株待兔》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板书:守株待兔)3.解释题意。运用多种方法猜想题目是什么意思。(株,树桩;守株待兔,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4.随文识字,指导书写。学生书写“守、株、待”,注意“待”字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分布均匀。完成语文园地二“书写提示”部分的练习。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点拨“释、耒、冀”的读音。(3)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范读划分课文朗读节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4)多种方式读课文:个人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2.根据提示,讲述故事。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让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课件出示:在很久很久以前,(宋人/有耕者)。耕者有田,(田中/有株)。忽见一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可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运用方法,理解文意。(1)再读课文,圈出难理解的字。预设1:“耒”。课件出示“耒”的字理图,在课文插图中找到“耒”。预设2:“耕”。“耕”即耕田、种地,而种地用的工具就是“耒”。指导书写“耕”:左窄右宽,“耒”字的末笔是点;注意横画的长短比例,避免拥挤。理解“耕者”:种田的人。迁移理解:“记者、作者”。(2)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自学课文,读懂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一人说一句古文意思,互相指正、补充。再把课文意思说给同学们听。2.探究原因,深入理解。(1)根据提示,补充内容。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别人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2)农夫就在那儿等啊等啊,没有等到兔子,却得到了嘲笑。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他究竟错在哪里?或者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预设1:农夫以为偶然发生的事情会经常发生。预设2: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3)穿越回去,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________。”(4)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跟守株待兔类似的事情?3.熟读成诵,达成背诵。板块四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1.自读《南辕北辙》,了解内容。2.感悟《南辕北辙》的道理。(1)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小结:方向错了,一切的有利条件和努力都白费了。活动2 学习《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板块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都是罐子,有什么不同?预设:一个是泥做的,一个是铁做的;一个坚固,一个易碎……2.出示课文插图。国王的橱柜里也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板书课文题目,随文识字:“陶、罐”。)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2.划分场景,交流内容。联系插图和内容,课文写了哪两个场景?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预设1:场景一:国王的橱柜里;场景二:荒凉的废墟上。预设2:在国王的橱柜里,铁罐自持坚硬,奚落陶罐,陶罐争辩几句,不再理会;在荒凉的废墟上,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铁罐不见踪影。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解对话1.了解陶罐与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阅读第1~9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铁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陶罐说的话,再读一读。(2)交流:铁罐对陶罐说了哪些话?从铁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铁罐的性格是怎样的?(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3)铁罐如此傲慢无理,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的?从陶罐讲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它的性格是怎样的呢?(谦虚有礼,对人和善、友好,不卑不亢)(4)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评价。一人读陶罐,一人读铁罐,其他人读旁白。注意抓住关键词,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理、气势汹汹,以及陶罐的谦虚有礼、和善友好。在读好的基础上还可以配上动作来表演。2.了解陶罐与铁罐的命运。(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陶罐和铁罐的样子发生变化了吗?再次默读第10~17自然段,回答问题。(2)交流: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铁罐不见了。(3)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态度怎样?(高兴、惊讶)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4)陶罐听到人们赞美它,是怎么说的?如果此时铁罐在旁边,会怎么想?(5)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下节课交流分享。第二课时板块一 复习导入,回顾内容1.听写词语。陶罐:谦虚 懦弱 光洁 美观铁罐:骄傲 傲慢 神气 住嘴2.看到这两组词语,你们想到了谁?我们接着来学习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的故事。板块二 领会寓意,明白道理1.上节课我们留了这样一个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来看这两位同学的观点,看完说说你赞同哪一种?①陶罐完美无缺,铁罐一无是处。要向谦和的陶罐学习。②陶罐和铁罐都各有所长。每个人也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做一个谦虚、不骄傲、善于汲取别人长处的人)板块三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1.带着问题默读《北风和太阳》: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最后,为什么北风悄悄溜走了?2.思考: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3.交流总结:性格方面,铁罐和北风都是因为骄傲自大,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结局方面,最终都没有好的结果。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做这样的人。活动3 学习《鹿角和鹿腿》第一课时板块一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谜语:头戴珊瑚帽,美丽可御敌,腿儿细又长,翻山快如飞。(打一动物)2.有一只小鹿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经历了一件事情后,它改变了一些看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阅读伊索寓言中的《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3.随文识字“鹿”:甲骨文的“鹿”有一双大眼睛、一对角、短尾巴,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鹿”字。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2)学习多音字:“称、禁、撒”,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3.再读课文,说说鹿最初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后来有什么变化?板块三 再读课文,品读感悟1.关注语言,体会心理。文中的小鹿四次自言自语,这也反映出鹿的心理变化。用横线勾画出来并读一读,体会鹿的心情变化。①“咦,这是我吗?”(惊讶)②“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陶醉、欣赏)③“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抱怨、遗憾)④“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幡然醒悟)2.欣赏鹿角,体会惊喜。(1)请学生朗读2-3自然段,关注“咦”“?”“啊”“!”。(2)联系课后习题旁的插图,出示珊瑚图片,体会“匀称”“精美别致”的含义。(3)是美丽的鹿角!假如你是鹿,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赞美自己美丽的角呢?预设:自豪、骄傲、高兴……带着感情再读句子。3.关注细节,体会抱怨。(1)读第4自然段,注意加点部分,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预设1:从鹿的神态、动作中感受到它对腿的抱怨、遗憾。预设2: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2)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呢?4.关注写法,迁移运用。完成语文园地二“词句段运用”第2题,加上神态、动作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具体。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板块一 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关注了鹿的心情变化,重点体会了它对角的欣赏和对腿的抱怨。而寓言故事常常借助故事情节的矛盾处或者反转处来揭示寓意,这则故事有何反转呢?板块二 继续品读,感悟道理学习狮口逃生,体会腿美。(1)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向他逼近了。他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5-6自然段。(2)鹿脱险了吗?他靠什么脱险的?预设:有力的长腿帮助他脱险了。(3)小结:有惊无险,鹿终于逃脱了狮子的追捕,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难看的四条腿帮助鹿狮口逃生。(4)朗读第7自然段,说说小鹿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抓住“叹了口气”,读出鹿的心理变化。板块三 借助提示,讲述故事1.结合课后第2题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鹿非常欣赏(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但是当(遇到危险)时,(腿)帮助它(狮口逃生),而(角)却让它(差点儿送命)。2.出示讲故事的要求:①尽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②让故事中的主人公“会说话”,讲好鹿的心里话,讲“活”鹿的神态、动作等。③把狮口逃生的紧张和危急讲出来。3.小组合作,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具体、生动。(1)小组练习,互相提建议。(2)小组合作讲述,师生共评。板块四 辨论观点,说清理由1.读完《鹿角和鹿腿》,针对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清楚理由。①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②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2.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活动4 自学《池子与河流》板块一 问题导入,激发兴趣1.根据课文表现形式,你有什么发现?寓言有很多表达形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也是寓言的表达形式之一。池子与河流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诗中吧!(板书课文题目:池子与河流)2.了解作者。克雷洛夫是俄国的寓言作家,有200多篇诗体寓言,代表作品有《狼和小羊》《杂色羊》《蜜蜂和苍蝇》等。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出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诗歌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生字,检查自读情况。①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正音:遵循、淤塞、应验。②讨论、讲授难理解词语:“行吟诗人、推究、淤塞、哲理”。③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遵、尊”。④词语积累与拓展:无忧无虑(ABAC) 拓展:无边无际……源源不断(AABC) 拓展:津津有味……⑤分角色男女生朗读诗歌。3.根据提示,借助文中关键语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池子喜欢_________的生活,而河流遵循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______________,而池子却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三 角色对比,感知特点1.对比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点。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相关语句,填写表格。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互相补充。3.教师相机补充表格,学生再读相关语句。板块四 感悟寓意,联系生活1.感悟寓意。(1)通过对比梳理,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借助诗歌中的语言,对池子或者河流说说你的心里话。池子啊,你整日______________,你留恋_______________的生活,你忘记了___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最终,你_________________。河流啊,你总是______________,你不顾_____________,你懂得__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至今,你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有没有同池子与河流一样的人呢?你会对他说什么?(4)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诗歌的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一起读一读。(5)这则寓言给了你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呢? 6课时
任务三:丰富寓言之旅——表达 活动1 我是推荐官——寓言故事交流分享会1.活动导语: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制定了小组阅读计划,阅读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还记得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吗?(板书:读懂内容,体会道理;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今天,我们进行寓言故事交流分享会,说说你的阅读经历与收获。2.我是推荐官。完成阅读推荐卡3.交流展示(1)小组展示活动计划单(2)小组分类汇报:编撰手抄报、制作寓言精选集、表演寓言情景剧等。(3)小结: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同学们通过阅读寓言-推荐寓言-表演寓言的方式,打开了寓言王国的大门,丰富了寓言阅读之旅。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寓言,从每个有趣的小故事中汲取能量,学习道理。活动2 观点大“PK”——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板块一 课前统计,完善调查从一年级到本学期,我们班的班干部选拔方式是怎样的?班内实行过的班干部推选方式1.老师指定 2.班级竞选 3.轮流制……你所期待的班干部推选方式 1.老师指定 2.班级竞选 3.轮流制……班内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板块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发布了这样一份班干部调查表,来看看统计结果。今天来征集大家的意见,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呢?(板书: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2.观察插图,比较异同。出示X班的班干部轮流制表。……3.从以上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两张表班干部职务没变,担任职务的同学变了,这就是“班干部轮流制”板块三 明确要求,发表观点1.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面对不同观点,到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呢?2.搭建支架,引导方法(1)首先,想一想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利与弊,明确自己的观点。(2)其次,针对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①可以结合班级情况举例说明。②可以用“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衔接。③如果不赞同轮流制,可以采取什么方式?如果赞同轮流制,有什么好处?(从是否利于班级工作开展、是否利于班干部培养、是否利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3.引导学生练说:想想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自己的理由是什么?板块四 小组讨论,全班交1.小组讨论。交流要求:(1)他人发言时,其他人要安静地倾听,并思考他说的是否有道理。(2)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听完之后不要妄加指责,可以评价或补充,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询问。2.组内互评。3.汇报交流。(1)确定本组观点后,选出一个代表,在组内练习后上台汇报。(2)各小组依次派代表介绍时,本组的同学可以适当补充。(3)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陈述的理由进行评价。4.小结:同学们都能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各有利弊,我们要学会尊重不同的想法,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做文明有礼的交际者。活动3 我来写故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第一课时板块一 活动导入,引入习作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开展了放风筝活动。你能跟大家说说你放风筝的过程和快乐吗 2.指名分享放风筝的乐趣。3.小结:是啊,大家都喜欢放风筝,你看有这么多人在广场上放风筝呢!(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这幅图。(板书:看图画,写一写)板块二 观察图片,展开想象1.观察有序。(1)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整体——局部——整体)整体:图上的天气怎样?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局部:观察顺序(由近及远、从地面到天空)再次回归整体: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整幅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2.选材有法。(1)明确要素,把握重点:图中的人物有六个,你想详写哪些人?略写哪些人?详写什么事?略写什么事?预设:详写前面三个人,重点写他们放风筝的过程,简要描写在远处放风筝的一家三口。(2)合理想象,充实内容①观察、描述放风筝时的动作。观察远处的一对夫妇,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你看出了什么?认真观察放风筝的小孩,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准确描述他们的动作。运用句式“首先……然后……再……最后……”。板书动词:拽着、托着、起跑、飞奔、高高举过头顶、边跑边回头看……②联系生活,想象语言。图上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看到天上的风筝,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风筝高高飞起来了,你会说:“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旁边的小女孩,你会说:“____________。”3.习作导图。4.巧拟题目。好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你会给本次习作取一个怎样的题目呢?5.例文分享。板块三 示范引路,学生习作1.阅读范文2.出示评价要求,自主习作①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第二课时板块一 根据要求,交流习作1.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2.对照评价要求,自主修改。①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②人物的动作是否描写准确?③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④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3.对照清单,小组互评,修改习作。你的习作最吸引我的地方:_________我不太明白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我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二 共读共赏,润色修改1.推荐本组内的优秀习作。2.师生共评共改。板块三 发表习作,欣赏交流1.在班级展示栏中择优发布。2.课下组织欣赏优秀习作。3.鼓励学生评选出满意的作品,并发布在班级群。 3课时
五、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设计如表2所示。表2 三下第二单元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设计
评价类型 内容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任务一:打开寓言之门——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学习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结合阅读单自主阅读这3本寓言作品,了解故事内容;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学习通知的构成以及学会写通知。
任务二:搜寻寓言故事——四篇课文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能根据提示讲故事,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任务三:丰富寓言之旅——表达 结合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自主阅读这3本寓言作品,多种方式展示阅读成果,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额口语交际的欲望,积极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理由,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单元测评 1.生字,词语,重点句子语段,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2.看图习作,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并能根据别人意见修改习作。
六、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黔之驴》《吹牛的小蚂蚁》《麻雀纪念碑》《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二)工具任务单、词句采集卡、过程性评价表、单元测评卡。七、设计说明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可以归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根据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创设单元整组“畅游寓言王国”的学习主题,设计结构化学习框架,使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结,形成一个整体,发挥单元教学合力,引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自主探究结合起来,感受故事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