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大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大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7 14:5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世界之初”学习任务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世界之初”整体学习任务设计一、学习主题和内容(一)学习主题回到世界之初(二)学习内容第八单元:《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黄帝的传说》;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语文园地八。二、学习目标和课时安排1.独立识读34个生字,能在朗读课文时熟练地认出他们。准确书写27个字会写字。2.通过学习生字和“我的发现”栏目的学习,继续巩固部首的表意功能。3.通过读句子、说句子、仿写句子,感受副词的表达效果。4.在反复诵读及教师指导下,能体悟诗歌《祖先的摇篮》的语言特点与情感,借助课文《羿射九日》和《黄帝的传说》,学习默读。5.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讨论、朗读感悟等方法,学习诗歌《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种的问句,读出疑问的语气。6.通过三篇主体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尝试借助固定开头、表格等,学习仿写或者把故事讲清楚。7.借助课文学习,仿照文章内容或利用表格,练习把故事说完整,继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8.从儿童视角去想象祖先的生活场景,从世界自身角度去理解世界万物的行为,站在古人角度去思考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解释这个世界。在中外神话故事的阅读中,尝试感受中外思维方式的不同。9.激发学生探究世界、了解世界之初的兴趣,理解永恒的自然之物,比如太阳、月亮、星空、山水、草木等跟人们的关系。能初步了解远古时期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二)课时安排10课时。三、学习情境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黄帝的传说》及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活动。《祖先的摇篮》是一篇儿童诗歌,《羿射九日》和《黄帝的传说》是神话传说,这三篇主体课文都与远古时期的地球以及人类活动有关系。口语交际主题是“推荐一部动画片”,重点训练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并注意表达,让别人听清楚;语文园地八设计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李时珍》)”。本单元内容,主体课文的主题较清楚,尽管角度不同,但都是围绕远古时期的地球与人类生活展开。四、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表1 二下第八单元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
核心任务 子任务 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回到世界之初 子任务一:看神话作品,交流感受,激发主题兴趣 利用课外时间,推荐学生阅读神话题材的故事、绘本,观看相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在班级举办“神话故事推荐会”,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来源,激发学生对“世界之初”主题的好奇与兴趣,进而引入第八单元的学习,和学生一起整体阅读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 1课时
子任务二:读远古故事,展开想象,勇于表达乐趣 《祖先的摇篮》一、激趣引入1.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用来做什么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2.补充原始森林背景知识。二、把握脉络1.自读课文,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能根据各节意思的不同划分段落。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3.组长汇报结果,教师归纳总结。(1)第一部分:第1小节:介绍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2)第二部分:第2、3小节:介绍了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是如何生活的。(3)第三部分:第4小节:概括总结,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4.分组朗读四个小节。读出回忆的遥远和美好。读出对原始森林的感叹。三、理解内容1.引导学生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那( ),是( )的摇篮。那( ),是( )的摇篮。2.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做了些什么?(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3.小组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还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2)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像祖先一样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会有怎样的感觉?(3)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4.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保持长久,不被污染?5.鼓励学生单独或合作朗读,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四、拓展延伸1.展开想象,画一画祖先在摇篮中会做的事。2.面对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就“你会想些什么”展开交流。《羿射九日》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图片,一方面可以帮助回顾已经接触过的神话故事。二、鼓励提问,尝试自己解决问题1.鼓励学生对文章提问,然后进行归纳:(1)后羿为什么射日?(2)后羿怎样射日?(3)结果怎样?2.聚焦学习射日的原因人们的日子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艰难)你的心情怎样?3.聚焦进行射日的过程翻高山 蹚大河 登上大山 搭上神箭 拉开神弓体会作者在想象时对的描述,鼓励学生多种方式分享。4.聚焦完成射日的结果(1)后羿为什么决定留下最后一个太阳?(2)羿射九日后人类的生活变化。三、归纳情节,思考后羿的优秀品质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一个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生机勃勃《黄帝的传说》一、课题导入,了解黄帝1.人类的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磁悬浮列车到超级高铁,从电动汽车到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创新不断挑战人类的想象空间……同学们你们知道最早的车和最早的船是谁发明制造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会告诉大家。2.板书课题,齐读。(板书:黄帝的传说)3.聚焦首尾,介绍黄帝(1)批注阅读:请默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用“——”画出介绍黄帝的句子。(2)根据课本中提取的信息制作皇帝的名片。姓 名:生活年代:身 份:爱 好:发明项目:(3)分享交流请看第()自然段,我找到介绍皇帝的句子是()。预设:他是五六千年前的人,名叫轩辕。他有很多发明创造,深受人们爱戴。……二、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认读。(1)反复认读:黄帝 创造 推举 尊称 启发 号召 按照 设想材料 改进 代替 待在 自由 一段 提供①学生自由读,然后同桌互相听读。②全班交流,指名读,互相评价。(2)教师指导重点读音。“创、召、设”是翘舌音。“尊、材”是平舌音。(3)合作交流识字方法:①熟字加偏旁识字:按(扌+安) 供(亻+共) 材(木+才) 待(彳+寺)②联系生活经验识字:改、帝、由。③字理识字:尊 创④猜字谜:上户口。(启)⑤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替”“段”“推”等字的意。 (2)多音字:dāi(待会儿) dài(等待)三、默读课文 感知黄帝智慧任务一:聚焦“造车”,感受神奇1.默读第3自然段,做到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2.找一找:黄帝看到了什么 用“——”画出相关的句子。想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他是怎么做的 用双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师:谁来说说黄帝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生说)师:为什么草帽能滚动呢 预设:因为草帽是圆的。师:是啊!黄帝就是根据自己看到的圆圆的草帽,从而产生了奇妙的设想,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生答)师:“试了一次又一次”说明了什么?造车之艰难。除了“试了一次又一次”,你还从哪个词语体会到造车的艰难?(终于)你们看,黄帝的车终于造出来了,它的样子和我们现在的独轮手推车十分相似。那后来的运输工具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人们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预设:独轮车——双轮车——用牛和马拉车——出行、运货更便捷。师:是啊,自从有了车,人们无论是出远门,还是运东西都方便多了。小结:同学们,咱们刚才就是通过找出看到的、想到的、怎样做的以及结果怎样,就清楚地了解了黄帝造车过程。在读故事时,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关注人物通“看到的”“想到的”“怎样做的”以及“结果怎样”,把故事读得更清楚。过渡:伟大的黄帝,他的发明可不止这一个哦。让我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走进第二个小故事吧!任务二:聚焦“造船”,感受神奇1.默读5-8自然段,做到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2.黄帝看到了什么?用“____”画出相关语句。想到了什么?用“~~~”画出相关语句。他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相关语句3.找出之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师: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生交流。四、品黄帝智慧 讲传说故事同学们,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是一个传说,更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经典,需要我们口耳相传,讲给更多的人听。1.出示提示图,学生讲述造车、造船的故事。2.讲故事要求:表达要清楚,声音要洪亮。五、感悟形象 想象说话1.了解了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你觉得黄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有创造力、行动力……)2.黄帝造车和造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想一想:当时人们会对黄帝说些什么?此时的你,又想对黄帝说些什么呢?六、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由、理、段、通”。2.观察四个字的结构。3.指导书写:“由”:第四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别向下伸出。“段”: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最后一笔捺画舒展。4.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评议,指出不足。总结:黄帝造车和造船推动水陆交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同学们,读经典,讲经典,传经典。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历史,才让我们有幸迎来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让我们秉承先辈们的智慧,从小养成善思考、勤动脑、爱创造的好习惯,让我们把中华故事代代相传,共同书写美好篇章。七、推荐阅读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往往源于生活中的一次看见、一次发现。用上本节课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去读一读,讲一讲《仓颉造字》、《嫘祖养蚕》、《鲁班造锯》…… 6课时
子任务三:享想象乐趣,推荐书目,延展课外阅读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播放动画片,学生欣赏。2.学生说出动画片的名字,以及里面的主要人物。(要求做到语句通顺、连贯,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3.猜一猜。播放动画片的主题歌或人物的对话,请学生猜出来。二、同桌交流,双向交际1.组织语言,为口语交际做准备。(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想一想自己对这部动画片的印象如何,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以及难忘的故事片段是什么。)2.与同桌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同桌发言时,要认真倾听。3.同桌交流之前,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他们需要将所说内容整理清楚,也需要将自己的语言组织好,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在本上做一个简要的记录,用以提示。总之这一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以免打消孩子们交流的积极性。三、班级交流,评星奖励1.学生轮流上台演讲,踊跃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等讲完后,再进行交流。2.明确评星标准:表达星:说话清楚明白、流利完整、声音响亮。倾听星: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礼貌星:交流中能够使用礼貌用语,态度自然大方、彬彬有礼。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评出表达星、倾听星和礼貌星。四、拓展阅读,鼓励积累在学习完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后,教师推荐更多能激发儿童想象的作品,鼓励学生在暑假进行阅读积累,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说出来、写下来。暑假回来后,进行分享展示。 1课时
子任务四:展想象画面,识字提升,巩固日积月累 一、识字提升1.归纳偏旁特点提升这五组词都分别与金、木、水、火、土有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特点,分享发现:“金”字旁的字都跟金属有关;木字旁的字都与植物木头有关;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火字旁的字都与光亮有关;提土旁的字都与土地有关。2.发现汉字规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组字,你就会发现:每组字的偏旁都相同,都和同一件事物有关。神、祖、礼、福都有“礻”,带有这个偏旁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冰、冷、冻、凉都有“冫”,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温度有关。补、袜、衫、被都有“衤”,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衣服有关。海、流、洒、滴都有“氵”,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水有关。认识了这些字以后,还可以用这些偏旁写出哪些别的字与学生交流。示例:礻:祁祠祝冫:决冯冲衤:初衬裤氵:湖江池二、词句运用1.“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但两者词性不同,“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造句:我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2.“立刻”和“马上”都是常用表示时间接近的副词。它们的意思非常接近,互换时,整句的意思不变。“马上”要比“立刻”表示的时间更短一些。造句:听到命令,战士们立刻投入了战斗。你告诉我她在哪里,我马上去找她。3.“一瞬间”和“一眨眼”都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一瞬间”经常用作书面语,而“一眨眼”经常用作口语。造句:刚才他还在这儿呢,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人影了?事情的发生就在一瞬间。4.“逐渐”和“渐渐”都能表示缓慢地变化。“逐渐”还能表示阶段性的变化(一步一步)。造句:他逐渐从噩梦中清醒过来。 太阳渐渐升高了,天热了起来。5.“慢慢”和“徐徐”都指进行的速度慢。“慢慢”有时不一定有状态的变化,“徐徐”强调动态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造句:老师慢慢向他走来。 气球徐徐上升,越飞越高,直到看不到踪迹。6.“慢吞吞”和“慢悠悠”都有缓慢的意思,都指动作非常慢。“慢吞吞”常指动作慢,“慢悠悠”有时还指悠闲的样子。造句:他走路慢吞吞的,真让人着急。他慢悠悠地走在林间小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7.读句子,想象画面,再仿照例句写一下。根据提示,先阅读句子,然后想象一下画面:最后一个太阳害怕的样子是怎样的,躲进大海时又是怎样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互相表演一下“害怕极了”和“慌慌张张”。每个小组选出一位表演的好的同学向大家进行表演,然后评选出表演最精彩的一组。三、日积月累1.创设情境,解读诗题清代诗人查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舟夜书所见2.问题引导: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呢 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 3.品味诗歌到底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观察学生是否掌握“理解重点词句”与“理解”的途径,主要有: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等等)小组合作学习。4.全班交流,尝试背诵 2课时
五、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设计如表2所示。表2 二下第八单元过程性评价与单元测评设计
评价类型 内容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子任务一:看神话作品,交流感受,激发主题兴趣 主动阅读神话题材的故事、绘本,观看相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在口语交际中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来源。
子任务二:读远古故事,展开想象,勇于表达乐趣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认读含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能借助提示讲故事。
子任务三:享想象乐趣,推荐书目,延展课外阅读 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能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子任务四:展想象画面,识字提升,巩固日积月累 能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了解字义、识记字形;积累词句并仿照例句学习运用;背诵积累古诗。
单元测评 生字,词语,重点句子语段,日积月累。
六、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嫘祖养蚕》《鲁班造锯》(二)工具任务单、词句采集卡、过程性评价表、单元测评卡。七、设计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历程。寻求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有机关联,将单元内学习材料进行统整,打通联系、相互借力。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创设学习任务情境,以学习活动推进学习进程,促使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