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复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复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1 15: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复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梳理小说情节,通过对话中人称“您”和“你”的转换,感知小说语言的细腻与多义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小说中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思考以及小说中“复活”的意蕴。
3.审美鉴赏与创造:
结合小说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分析聂赫留朵夫和马丝洛娃的人物形象,感受人道主义的人性之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综合感受小说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
教学过程
一、话剧活动,激趣导入
《复活》是一部经典的作品,我们今天再一起认真研读,揣摩角色和主题,然后选派同学,一起排练为话剧,一起参加学校的艺术节。那么,需要我们认真准备,对人物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表演。
二、研习人物,深入分析
1.玛斯洛娃是一个怎样的人?
玛斯洛娃是一个受害者,她曾经是单纯的、温顺的,但是和聂赫留朵夫恋爱后,怀孕遭到抛弃,又被赶出来,做了最下等的职业,自轻自贱地委屈的活着,现在又遭到了冤枉,被判罪,成为阶下囚。
玛丝洛娃是一个情感细腻变化的人(神态描写为主)
温顺、惊讶(温顺的表情——惊讶)——
痛苦、阴沉(眉头痛苦地皱起来——眯着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涨红的脸阴沉)——
镇定、困惑(皱着眉头,镇定——困惑、惊讶、耸耸肩膀——理了理裙子,坐下)——
气愤、嫌恶(斜睨的眼睛像在瞧他,又不像在瞧他——气愤——出人意料,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
鄙夷不屑(冷冷,粗野可怕拒人千里之外)
2.玛斯洛娃的笑容:
梳理玛斯洛娃在节选文段中的神态、语气的变化,特别关注马丝洛娃的几次“笑”,思考其中有何意味?
第2段 “嫣然一笑”
第9段 “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第17段 “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
第21段 “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第44段 “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第45段 “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
第60段 “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
第66段 “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第77段 “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玛斯洛娃的笑容:
①她的笑容是她最好的武器,尽管已经遭到抛弃,生活在最底层遭到冤枉进监狱,但她依然用笑容,来表达着自己对这样命运对待的抗衡和不屈。
②但是最初认出聂赫留朵夫,她的笑容消失了,再现了当年的旧事,带给她的记忆深刻的伤痛。
③几次妖媚的笑容,是她现在职业习惯的笑容,是一种自我轻贱的笑容,是自甘堕落的沉沦。因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损害的经历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和天真。玛丝洛娃已沦落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风尘女子。她想恶心聂赫留朵夫,想告诉他自己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自己,也表达了对他的愧疚、赎罪的拒绝。伤害已经成为事实,怎么也无法改变。
3.玛斯洛娃的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肖像描写:第27段: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明确:肖像描写。这是一个可爱的姑娘,眼睛“特别有神”,让人无法讨厌她,作者这样写激起了人们对她的同情。
神态描写:文中多次写到玛丝洛娃“斜睨”的眼睛,有何意图?
明确:通过典型的神态描写,刻画了玛丝洛娃现在对人的冷漠与敌视,也暗示她生活的不幸。
动作描写:第64段: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明确:两的赌徒般在捕捉一击制胜的战机的形象,而为的就是那区区十个卢布;而“伸”“抓”“塞”一连串的动作是那样的熟练、迅捷,像极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说明类似的情状在她身上肯定发生了很多次。一个狡诈、贪婪、世俗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她已经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了厌恶。
4.对于聂赫留朵夫的“赎罪”要求,玛丝洛娃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拒绝。
①岔开话题不理会。她不理他的话。(不信任)
②提及过去不记得。“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努力忘记过去)
③要求赎罪不答应。“没有什么罪可赎的。”(拒绝)
二、主题研习,“复活”含义:
罗曼·罗兰说:《复活》是歌颂同情心最美好的篇章,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1.教材选自《复活》第四十三章,补充阅读《复活》的其它章节。
“原先他是诚实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青年,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献身;如今他却成了荒淫无度的彻底利己主义者,专爱享乐。……原先啊认为他的精神的存在才是真正的我,如今他却认为他那健康而活跃的兽性的我才是他自己了。”
“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就跟在一切人身上一样,有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在目前这个时期,彼得堡生活和军队生活已经在他身上引起利己主义的疯魔状态,兽性的人在他身上占了上风,完全压倒精神的人。可是他见到喀秋莎以后,重又产生了他以前对她生出的那种感情,精神的人就抬起头来,开始坚持自己的生理。”
2.小说以《复活》为题,探讨的是人的精神的“复活”,请分析复活的含义。
总结小说,精神的人战胜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非道德的人,就是复活。
人性的复活,曾经的聂赫留朵夫是优秀的、善良的青年,后来一度变成沉迷声色的花花公子,生活看似光鲜,实则内心空虚;但当他遇到那个被自己的欲望毁掉的女孩,他开始审视自己,决定唤醒女孩,为自己的行为赎罪。他的人性的善良苏醒。
他跑到监狱中,亲自放下贵族的身份,向玛斯洛娃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乞求获得宽恕,道德和精神上开始复活。后来他和玛斯洛娃一起去流放,悔过自新,终于得到了玛斯洛娃的原谅。他“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经过返归和自我完善精神灵魂获得了新生,实现了“复活”。
聂赫留朵夫的救赎和忏悔,尽管没有让在监狱中的她接受,但拒绝的过程,内心的各种情绪,最终触动了她已经给麻木不仁的灵魂,开始觉醒。她的内心最初的善良和美好,使她最终原谅了聂赫留朵夫,但最终拒绝了聂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结婚的建议,选择了革命者结婚,表现出她为了爱他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玛丝洛娃的“宽恕”精神使她的灵魂获得了“复活”。
3.主旨和托尔斯泰主义:
主旨:
本文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写到了玛丝洛娃落到社会底层、沦为妓女的经过,表现了被侮辱、被侵害、走入迷途的玛丝洛娃依然对那段生活感到痛苦,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忏悔和赎罪的心理。这些都暗示了两人开始走向精神的、灵魂的“复活”,托尔斯泰通过这一事件表达了对贵族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并寄寓了美好的人性理想。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①道德的自我完善:在俄罗斯,其世界观所倡导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神人性和上帝的内在性。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
②不以暴力抗恶这里或许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另一个表现: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③博爱 :《复活》中,“博爱”几乎可以同“宽恕”等同,因为博爱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们不能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宽恕。一个人如果不能宽恕别人,人的内心就很容易被“恨”的感情所占据,恶是世界无法和谐、无法共生的根源,恨也一样,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主义”有着很好的体现,表现在男女主人公精神的自我完善上。
三、写作特色,分析鉴赏
本文采用的是什么视角?这种视角有何特点和好处?
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即全知视角。
特点:
①视角转变自然灵活。如:课文开头主要人物出场,先写了聂赫留朵夫视角下的玛丝洛娃,他熟悉的“温顺表情”就是曾经的回忆在她身上的投射;继而写玛丝洛娃眼中的聂赫留朵夫,“有钱人”既体现了玛丝洛娃的关注点,又借玛丝洛娃的观察不露痕迹地交代了聂赫留朵夫的衣着特点。自由切换的叙述视角使叙事真实而富于变化。
②视角广阔,深入心灵。小说节选部分多次以叙述的方式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第44段,插叙了玛丝洛娃初见聂赫留朵夫时的感受以及后来的生活际遇;第67段则叙述了聂赫留朵夫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以居高临下的广阔视角准确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好处: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在讲述故事时,能够看到或感受到任何东西,视点可以任意转移,超越时空,可以深入每一个人物的心灵,洞悉他们的思想、情感、愿望等。
四、拓展作业,延伸练习
1.“人性与道德”小论文
“精神的我”和“兽性的我”是一个具有永久探讨价值的话题,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在今天有怎样的意义?请联系现实或是你读过的文学作品,就“人性与道德”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
纪伯伦有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常在这光明与黑暗中摇摆不定,是选择在光怪陆离的物欲生活中麻痹自我,还是选择在远离俗世的独处中寻得灵魂的片刻安宁,是每个成年人都必须面临的抉择。
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这样的一次自我救赎,让麻木的心灵得着恢复,让失去的得到释怀,让自己做错的事得到弥补。这样你才能够用更高远的视野去看这个世界,那时候你能够看到一个更加清澈、明朗的世界。
2.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不会放弃自己最初的想法,从后面的情节发展中,我们也知道,玛丝洛娃最终原谅了聂赫留朵夫并重新爱上了他,但玛丝洛娃选择的伴侣是革命者西蒙松。童话里的结尾都是经历重重磨难之后,“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复活》里的“王子”和“公主”为什么会分开?
请结合你的整本书阅读体验,写一篇探究性文章。
3.创作原创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