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2 11: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31年南京政府行政院发布训令,限令各学校制造匾额,一律蓝底白字,横书“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悬挂在礼堂或公共场所。1934年湖南、广东等省强令中小学读经,将“四书”“五经”及古文编入教科书。各地中学毕业会考,语文题目均是经书的原句。这些举措旨在( )
A.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B.培养近代化的专业人才
C.维护一党专政的集权统治 D.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2.1934年1月,中共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通过政治决议案,要求在军事上大量扩军,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土地问题上,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在统一战线方面,主张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
A.重视团结各阶层力量 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3.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 )
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4.1931年12月,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规定对于资本家的企业和手工业,仍“保留在旧业主手中”的,由工人监督生产,尚不实行国有;商业方面,不应干涉经常的商品市场关系。这些做法( )
A.孤立了国民党统治集团 B.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D.利于保证中央苏区物资供应
5.1928年2月,瞿秋白起草《中央致河南省委的一封信》,明确提出进行“农民割据”的设想,主张中心城市是敌人政权所在地,必须在城市周围形成农民割据的局面;并主张建立城市边缘的农村割据来配合城市暴动。这些主张( )
A.尚未摆脱苏俄革命道路的羁绊 B.正确认识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C.积极落实“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6.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强调“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据此可知( )
A.国共合作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B.《训政纲领》融合了中外政治思想
C.国民党积极践行新三民主义 D.国民政府已真正完成了国家统一
7.老红军林攀阶在回忆1931—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民主选举时指出“要从10个候选人中选出5个代表……临投票时,让这10个人站成一排,背着手面向墙壁,每个人后面各摆一个碗。每个选民分5颗黄豆同意选谁当乡苏维埃代表,就往谁的碗里放一颗。”这一投票办法( )
A.出现于革命形势发重大转折之际 B.有利于调动基层群众的革命热情
C.旨在激发广大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保障了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8.1927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上很多党员认为,中国革命的形势是“不断高涨”,敌人的强大和一九二七革命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故而命令少数党员和群众在全国组织地方起义。从革命趋势看,这种状况说明( )
A.革命助长了群众的革命热情 B.北伐战争基本实现既定目标
C.革命原则需要与现实相结合 D.根据地才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9.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时也强调“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这说明( )
A.国共两党革命目标一致 B.孙中山放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念
C.中国共产党追随国民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10.1927年12月下旬,毛泽东明确提出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以及组织武装和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1933年6月,毛泽东指出,要做革命工作,“第一口头讲话贴布告,第三写标语,第四出传单,第五演新剧,第六墙报上做文章”这说明毛泽东( )
A.积极贯彻落实群众路线 B.强调根据地商业文化的重要性
C.关注农村社会全面振兴 D.主张依靠群众来反对北洋军阀
11.针对国民党的训政,1932年4月《申报》发文评论说:“国民党自主政以来,俨然以国民之保姆自任,认为非由训政决不能进入宪政。国民党主政今已六载,人民驯服受训,亦已三年,训政之效果究安在乎?”该评论意在说明( )
A.广大民众缺乏民主意识 B.国家进入宪政时机成熟
C.国民党主政的经验不足 D.训政的实质是一党专政
12.毛泽东在1928年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毛泽东意在强调( )
A.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必要性 B.重视团结各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C.群众基础对政权建设的重要性 D.农民应该在党内发挥先锋作用
13.下表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表(部分)(单位:%)。下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器
1873年 2.6 — — 37.4 — 58.6 1.7
1893年 15.6 — — 28.4 0.1 53.4 2.5
1910年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30年 45.1 0.1 3.4 3.5 12.2 27.1 7.4
A.经济半殖民化程度逐步减弱 B.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C.对外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
14.1937年4月,广州市财政局颁布了广告管理及征捐章程,其中规定,“发布国货广告免纳广告捐,惟须缴验官厅国货证明书登记证,或褒奖状照并摄具影片,呈经财政局核准,领取免征国货广告捐证,方难免纳”。广州市政府的做法( )
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均衡发展
C.推动广州成为国货广告业的中心 D.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15.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明确提出始终坚持“保护手工业”,“保护工商业”、“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特别强调对工商业者“一个红枣也不能动”。这些主张( )
A.表明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 D.意在发动群众盘活根据地商贸经济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棉纺织业发展遭遇重大冲击,申新纱厂系统占荣家企业资产的70%以上,所以,这一时期的荣氏企业遭遇了重创。列强纷纷向中国倾销剩余产品,导致中国纱价大跌,当时中国棉花歉收,棉花价格居高不下。申新棉纱每件成本218.33元,市场只售204元,每件亏损14.33元。加之九·一八事变后,日商对东三省棉纱与面粉市场的占领,荣宗敬“无日不在愁城惨雾之中”!当时荣氏企业的面粉业主要归王禹卿负责,面粉厂还略有盈余,当申新濒临财务危机时,荣宗敬主张以粉厂之余补纱厂之缺,但王禹卿不同意,“期间荣、王曾多次会谈,时常大声争吵”。荣氏兄弟别无出路,只能自我调整,仿效西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此同时,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与民众运动的兴起,共同推动了荣氏企业在30年代中期以后再创辉煌。
——摘编自秦祖明等《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与荣氏企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及再创辉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荣氏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自我检讨,“我们国民党革命了十三年,从未有指挥过自己的军队去打仗,差不多全是利用人家来打仗,一旦利害问题发生了,非但靠不住,而且会造起反来。”基于此认识,孙中山彻底放弃了依靠军阀打军阀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加快创建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
——摘编自马苹《孙中山创建新型军队的积极探索》
材料二 1929年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规定:“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毛泽东总结道,“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部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现在红军中党员和非党员约为一与三之比,即平均四个人中有一个党员。”
——摘编自王天宇《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革命问题的总结及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中建立党组织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南方,“平均需用农田三亩,可养一人”,而安徽农村平均每人仅得2.5亩。安徽农村的地租率在40%以上,佃农“有贫苦者,当春食粮,即已告匮,每以秋收抵押,借食度日。……地主催租不得甚至逼之售牛典衣作抵”。“除正供以外,加以种种附捐,一亩地至少总要完纳一元以上,现时(指1932年)谷价每石价值一元余,平均每亩即收谷四石或五石,其中差不多就要消耗一石在赋税项内”。"历年战乱,皖北无不殃及,无纪律之军队,每至一处,肆行征发,敲剥良善,无微不至"。“因国内政治混乱,内争迭起,对于天灾之预防救补绝不注意,故水、旱、风灾亦成农民之最大痛苦"。
——摘编自孙语圣《民国时期安徽灾荒成因浅析》
材料二 中共安徽各地方组织发动的武装起义,紧紧抓住农民这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在1929年11月的六霍起义中,15个乡的数千农民手持大刀、长矛等武器直驱独山,汇入起义洪流。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56次武装起义中,参加者达数千人的就有26次。这些起义后创建了豫东南、皖西等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苗键《中共安徽九十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安徽农民贫困化的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安徽农民贫困化的社会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70年,先后发生了两次大的军事改革浪潮。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确立了“练兵”“制器”思想,19世纪70年代确立了“寓强于富”的“求富”思想,19世纪70年代以后确立了建立近代海防边防和近代军事教育思想。这场改革持续30年,清政府投入很大, 一度搞得有声有色,但最终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结束。第二次军事改革浪潮,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等人积极推进军事改革,最基本的主张是改革军制、创练新军。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确立了仿照西法编练新式陆军、完善军事教育制度、改变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加强军事统率机构等全面变革军制的思想。新军编练运动,从甲午战争后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之前,声势很大、影响很大,代表了晚清军事改革的最高水平,但最终也没有避免清王朝的灭亡。
——摘编自石武英《晚清军事变革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要求必须打造一支能够扎根基层,并与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新型革命军队。三湾改编开启了锻造新型革命军队的序幕。“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组织能够掌握军队的基层,士兵委员会则在党的领导下参与军队管理,代表士兵利益,发扬了军内民主,使士兵得到了在旧军队不曾有过的体验。毛泽东提出红军要“人人要会打仗;人人要会做宣传群众的工作;人人要会做组织群众的工作”,“做群众工作”显然是红军更为重要的本领。苏区地方武装的建设亦同样遵循了党的领导,坚持革命军队的政治属性。这样,苏区由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群众武装构建了三级武装体系,实现了苏区地方军事化,在军事组织中实现对群众的整合。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对军队的政治改造,明确军队的政治属性,使革命军队成为推动苏区社会改造的工具。
——摘编自刘一博《改造基层: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的路径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军事改革的背景,并说明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其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中国)。根据材料“……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可知,蒋介石推行“复古读经”,在于从道德层面维护、巩固其作为“领袖”的核心地位,维护一党专政的集权统治,C项正确;传承优秀文化并非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所述措施与培养近代化人才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禁止其他文化发展,不能得出文化专制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在土地问题上,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在统一战线方面,主张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王明领导的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影响下出现“左”倾错误,C项正确;据材料“实行地主不分田”和“主张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可知,没有重视团结各阶层力量,排除A项;这一决议案不符合中国国情,并不是正确道路,排除B项;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的是八七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关键语句为“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之一,关税税率得到一定的提高,关税收入也得到增加,对外国商品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有利于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排除B项;当时国民政府并未完全取得关税自主权,税收的增加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但没有达到健康发展的程度,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31年(中国)。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规定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保留和支持的政策,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促进苏区经济发展,保障物质供应,D项正确;材料所述规定主要影响苏区经济发展,并不能孤立国民党统治集团,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排除B项;苏区地区并不存在官僚资本,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2月(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共中央一方面看到了农村割据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以农村割据配合城市暴动,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仍坚持城市中心论,A项正确;农村割据来配合城市暴动表明突出城市,没有正确认识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排除B项 ;瞿秋白的“农民割据”的设想并不等同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C项;以农村割据来配合城市暴动本身就是“左”倾错误的表现,没有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材料中“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抛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可知,《训政纲领》融合了中外政治思想,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共合作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排除A项;国民党积极践行新三民主义,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名义上完成了国家统一,没有真正的完成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1934年(中国)。根据材料“临投票时,让这10个人站成一排,背着手面向墙壁,每个人后面各摆一个碗。每个选民分5颗黄豆同意选谁当乡苏维埃代表,就往谁的碗里放一颗。”可知,中央革命根据地民主选举的投票方式民主公平,保障了民众的选举权,有利于赢得基层民众的支持,调动基层群众的革命热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该投票方法出现的时间,且在1927年中共开辟革命根据地后,就开始了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排除A项;这一投票方法的目的是调动基层群众的革命性,打击国民党,此时民族矛盾并未成为主要矛盾,并非为了民族意识的激发,排除C项;“保障了”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故而命令少数党员和群众在全国组织地方起义”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全国组织地方起义”的认识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从革命趋势看,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说明革命原则需要与现实相结合,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党员的认识,没有涉及群众的革命热情,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国民大革命已经失败,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此时期不少党员认为“在全国组织地方起义”较为重要,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孙中山和毛泽东都强调要节制资本,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和少数地主操纵国计民生,说明当时的主要矛盾依然是阶级矛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D项正确;国共两党的性质不同,追求的革命目标也不一样,排除A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者,他并没有放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念,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个人的理念,并不能据此说明中国共产党追随国民党,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革命伊始,毛泽东就把宣传、发动、组织和帮助群众看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毛泽东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及其在群众工作中强调要做好多种形式的宣传,由此可见他主张积极动员和发动群众参与反封建斗争,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商业文化,排除B项;农村社会全面振兴是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战略,排除C项;此时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对象是国民党反动派,北洋军阀统治已被推翻,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俨然以国民之保姆自任”、“训政之效果究安在乎”可知,国民党的训政并无效果,反而在训政期间完全包揽了国民权利,这实质上揭露了国民党—党专政的实质,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广大民众,而是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不能说明民众缺乏民主意识,排除A项;材料揭露了国民党专制的实质,并没有提出国家应进入宪政,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国民党主政六年,并进行了三年的训政,但没有实际的训政效果,而不是说明国民党主政经验不足,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可知, 毛泽东强调红色政权存在的地方是曾经民族革命影响过的地区,强调工农兵士群起来过的地方,表明其强调群众基础对红色政权的重要性,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强调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毛泽东强调工农兵士等底层群众,不能涵盖“各阶级”,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农民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73年至1930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的货物中,农产品、机器开采、半制成品以及制成品等,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说明这段时间内,中国民族工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B项正确;仅从出口货物,无法得出经济的半殖民地状况,排除A项;仅从表格,无法判断对外贸易的顺逆差状况,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与自然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的广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市财政局规定国货广告满足一定条件后即可免税,这就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A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畸形状态,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井冈山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根据地的经济问题,支持长期的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明确地指出:“边界党如不能对经济问题有一个适当的办法,在敌人势力的稳定还有一个比较长的期间的条件下,割据将要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个经济问题的相当的解决,实在值得每个党员注意。”题干表现,题干中的相关主张正是具体表现,这有利于发动群众盘活根据地商贸经济,D项正确;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说法,排除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排除B项;C项是无关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1)遭受重创的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遭遇农业危机;东三省的市场被日商占领;自身技术及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任答两点即可)再创辉煌的原因:荣氏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任答两点即可)
(2)核心内涵: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勇毅求精、西学中用的开放心态;尚德戒欺、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实业报国、济世利民的家国情怀。(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遭受重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20世纪30年代遭遇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民族工业形成冲击;结合材料“当时中国棉花歉收”得出中国遭遇农业危机;根据材料“日商对东三省面纱与面粉市场的占领”得出东三省的市场被日商占领;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再创辉煌的原因:根据材料“效仿西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得出荣氏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整;根据材料“国民政府币制改革与民众运动的兴起”得出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和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国民政府掀起的新生活运动。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从遭受重创到再创辉煌得出开拓进取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从借鉴西方技术和管理上得出勇毅求精、西学中用的开放心态。从面纱的价格上看出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结合时代背景得出实业报国、济世利民的家国情怀。
17.(1)总结:国民党没有可指挥的军队;利用别的军队进行革命不可靠;国民党没有建立自己的军队。
改进措施: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
(2)原因: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指挥权和领导,建立新型人民军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为了更好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战胜强大的敌人;把革命部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把党的工作扎根到基层。
【详解】(1)本题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近代。
第一小问总结,根据材料一“我们国民党革命了十三年,从未有指挥过自己的军队去打仗”可知国民党没有可指挥的军队;根据材料一“差不多全是利用人家来打仗,一旦利害问题发生了,非但靠不住,而且会造起反来”可知利用别的军队进行革命不可靠。
第二小问改进措施,根据材料一“基于此认识,孙中山彻底放弃了依靠军阀打军阀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加快创建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可知建立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本题属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近代。
根据材料“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指挥权和领导,建立新型人民军队;为了更好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战胜强大的敌人;把革命部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把党的工作扎根到基层等方面分析归纳;根据材料“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在叶挺部也还是每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可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18.(1)成因:人均耕地少;地租剥削重;赋税负担重;国内政治混乱和战乱的破坏;自然灾害的打击。(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降低农民的抗灾能力,加剧生活痛苦;激化农村社会矛盾;增强了农民的革命性;有利于发动群众参加土地革命,推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中国)。据材料一“安徽农村平均每人仅得2.5亩”可知,人均耕地少;据材料一“安徽农村的地租率在40%以上”可知,地租剥削重;据材料一“除正供以外,加以种种附捐,一亩地至少总要完纳一元以上,现时(指1932年)谷价每石价值一元余,平均每亩即收谷四石或五石,其中差不多就要消耗一石在赋税项内”可知,赋税负担重;据材料一““因国内政治混乱,内争迭起,对于天灾之预防救补绝不注意,故水、旱、风灾亦成农民之最大痛苦"”可知,国内政治混乱和战乱的破坏;自然灾害的打击。
(2)本题是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期(中国)。据材料整体分析可知,安徽农民较为贫困,进一步降低农民的抗灾能力,加剧生活痛苦;据材料二“中共安徽各地方组织发动的武装起义,紧紧抓住农民这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和“这些起义后创建了豫东南、皖西等革命根据地”及所学知识可知,农民的贫困激化了农村社会矛盾,增强了农民的革命性,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发动群众参加土地革命,推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1)背景: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有识之士的推动;西方军事思想的传入。特点:以军事近代化为核心;持续时间长;改革范围广;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反差较大。(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进步之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扎根基层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与改造社会相结合;强调军队的政治属性。(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创建了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壮大了革命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推动了社会基层的改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背景:根据材料“第二次军事改革浪潮,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可知,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根据材料“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等人积极推进军事改革”可知,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材料“清政府确立了仿照西法编练新式陆军、完善军事教育制度、改变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加强军事统率机构等全面变革军制的思想”可知,西方军事思想的传入。特点:根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确立了‘练兵’‘制器’思想”“这场改革持续30年”可知,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确立了仿照西法编练新式陆军、完善军事教育制度、改变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加强军事统率机构等全面变革军制的思想。”可知,以军事近代化为核心及改革范围广;根据材料“清政府投入很大,一度搞得有声有色,但最终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结束”“新军编练运动,代表了晚清军事改革的最高水平,但最终也没有避免清王朝的灭亡。”可知,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反差较大。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进步之处:根据材料“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要求必须打造一支能够扎根基层,并与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新型革命军队”“‘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组织能够掌握军队的基层”“人人要会打仗;人人要会做宣传群众的工作;人人要会做组织群众的工作”“坚持革命军队的政治属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扎根基层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与改造社会相结合、强调军队的政治属性等方面分析。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壮大了人民武装、有利于改造社会基层、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等方面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