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时
课题:《古诗三首》
内容分析:古诗三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课后题与本单元语文园地关系紧密,都要求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为本单元后面几篇爱国情怀的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己亥杂诗》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己亥杂诗》。3.能用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难点:重点:小组合作运用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的方法,合作学习古诗《己亥杂诗》。难点:能用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的方法迁移学习课外同类型的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古诗,了解背景
激发兴趣,导入古诗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哪些同学看过?这个节目中有个道题叫做看图猜诗。出示图片,学生们来猜猜是哪句诗?2、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其魅力无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板书:己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4.介绍这首诗的创作来历。一天,诗人龚自珍路过镇江,见郊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原来是人们在虔诚地祭拜玉帝、风神、雷神等天神。一位道士认出了龚自珍这位大文豪,忙恳请他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作。二、了解诗人,解释诗题。1.解诗题。(1)学生汇报。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这是第220首。2.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背景介绍:本诗中的己亥年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48岁的诗人龚自珍,对清朝统治者已经大失所望,愤然辞官南下,并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315首七言绝句,题为《己亥杂诗》。诗人资料: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字璱人,号定庵,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他的诗文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初读古诗,疏通字词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读准:亥hài、恃shì、喑yīn、哀āi、拘jū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和感情基调。3.重点指导词语的含义。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生气:古今异义,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恃:依靠。风雷:比喻革命风暴。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降:降生,降临。 材:《清诗鉴赏辞典》作“才”。学生小组合作读古诗,借助注释、图片和背景资料思考: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生:我知道第一,二句讲,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生:我觉得第三,四句意思是,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师:整首古诗的意思是: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1课前搜集古诗的背景资料和诗人的介绍2提前预习生字词,解决不懂生字3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4读古诗,借助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活动意图: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提升了学生的小组配合能力。
环节二:抓住诗眼,体会诗情
深入诗意,理解诗情。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读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学生分享,教师补充。(1)出示图片,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离京城。读“万马齐喑”!(2)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鸿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再读这两行诗。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小结:
这首诗写下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国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读出紧迫、急促感)
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体会情感,感悟方法。将整首诗完整地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感悟写作方法,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总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这首古诗的讽刺之意3读诗句,体会古诗感情。4通过图片感受背景。5抓住重点字词感受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活动意图:从字、词到文的理解,感受第二句“哀”既是第一句的原因,又是第三句“劝”的基础。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对社会变革强烈而殷切的期盼之情。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环节三: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己亥杂诗》(其五),指名朗读。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生:表达了作者虽辞官却仍关心国家命运,愿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3.学生齐读本课三首诗,说说它们的异同。相同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不同前两首诗都是南宋诗人所写,后一首是清代诗人写的。《示儿》写的是诗人临终遗恨,因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伤;《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己亥杂诗》写的是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疾首和对社会变革的热烈期盼。小结:这首古诗的诗眼是“哀”。我们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真切地感受诗人内心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疾首和对社会变革的热烈期盼。作业设计1.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2.搜集近现代爱国主义诗人,设计人物小报, 1对比阅读,同类古诗,说说,它们的异同。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对当时的人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从“劝”中感受诗人对社会变革强烈而殷切的期盼之情。
板书:
课时评价量表
表现性任务 优秀 良好 合格
课前搜集古诗的背景资料和诗人的介绍
初读古诗,疏通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想象画面,完成表格,体会诗人的感情
拓展阅读,齐读本课三首诗,说说它们的异同
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