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
第一单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千秋功过家世与青少年时期经历嬴政(前259—前210)
秦国第34代君主
赵正 9年孤独生活
13岁即位(前247年)
22岁亲政(前239年)
统一全国(前221年)
第四次巡游病死(前210年)秦始皇●“……自上古以来不尝有,
五帝所不及”
------秦朝人●“无道”,“视杀人为狗彘”
-------晋朝人●“始皇出世,……,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李贽●“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功?过?(前259---前207)①先灭弱韩:前230年
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③水灌灭魏:前225年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
⑥完胜灭齐:前221年一、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1、过程:10年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屈 原秦国攻打六国的顺序一统天下 从公元
前230至公元
前221年,嬴
政相继兼并
六国,建立
起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南达南海,
北到长城一
带大一统帝
国。一、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1)国力因素:
2)民心因素:
3)前提:消除障碍,掌握政权
4)个人因素:
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人民渴望统一嬴政具有雄才大略5)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民族交往加强2、条件或原因:(坚韧刚毅、锐意进取、正确策略、广纳贤才、善于用人、用人不疑……)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历史的余音——我们的评价 儿时历难??少年成帝王。励精图治??十年灭六国。政治改革??建立大秦国。焚书坑儒??苛政猛于虎。向东求仙??寿终却归西。 1、贡献:三方面 表现:a.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三、历史的余音——我们的评价2、过失:秦始皇的暴政秦始皇的暴政:b、急建长城:
伟大建筑
暴政见证
五年
40多万民工辽东临洮全长一万多华里秦始皇的暴政:c、大兴土木:
阿房宫、骊山陵
140多万人/年······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
2、急建长城:
3、大兴土木:
4、刑法严酷:
5、赋税沉重:暴政秦始皇的暴政:暴政前209年 秦末农民战争
前207年 秦亡前221年统一 ——14年秦因暴政而亡秦始皇 创建制度——智慧的君主
全面统一——远见的君主
知错就改——理智的君主
焚书酷刑——残暴的君主
大兴土木——贪婪的君主课堂思考我们该如何全面评价秦始皇呢?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 :
①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②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③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
济发展。
④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⑤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
合与团结。
⑥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参考答案 ①完成了统一,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打破了贵族分封制,
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
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⑤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
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课后测评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全国
的,分析其中时代趋势与个人作用的辩证关系。参考答案 统一的原因(主观、客观)。
统一的史实包括: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
征百越。
时代的发展趋势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
的作用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英雄人物顺应历史
的趋势就会推动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造就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秦始皇的措施客观上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课后测评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
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参考答案在政治上:创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
九卿制。
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在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在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
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
取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奠基人。超精明皇帝多生弱智子孙是历史恶作剧吗? 皇帝以及附属的皇后妃嫔、太上皇、皇太后、皇子、皇太子、皇孙、公主等在内的皇帝宗族名号系列,还有谥号、庙号、尊号等称号系列,突出皇帝制度的神圣尊严。宦官与外戚制更是毒瘤.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以皇帝制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度、社会秩序的理论基础。课外延伸礼待人才 魏国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称嬴政是 “ 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 “ 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重任。勇于纠错、用人不疑修建郑国渠 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知错就改李斯(楚国)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主要是处理君臣关系。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主要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皇帝制度●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权至尊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三公御史
大夫丞
相太
尉奉
常郎
中
令卫
尉廷
尉典
客宗
正治
粟
内
史少
府太
仆九 卿(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责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三权分立 分工协作
皇帝任命 不得世袭
军权皇控 皇帝集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地方:建立郡县制皇帝中央机构三公九卿郡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乡里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秦朝中央地方行政体制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积极:
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消极: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 思想控制,文化摧残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齐
燕韩赵魏楚圆形方孔钱秦权度:长度单位量:容积单位衡:重量单位统一度量衡大力发展交通,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等。修驰道直道、统一车轨驰道与直道始皇出游开通水系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南征南越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蒙恬列传》 辽东临洮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2)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3)地方建立郡县制 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⑷统一文字;焚书坑儒⑸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6)大力发展交通,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等。(7)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南征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