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20《地球的形状(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17秋)科学四年级上册20《地球的形状(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1 16: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地球的形状 教学设计共_2_课时
执教人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构成。 了解地球真实的形状。
教学重点 能说出科技进步对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影响
教学难点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教具使用 PPT
学情分析
第__2__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认识了中国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主要宇宙思想了,那你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是怎么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吗? 探究 A:我知道,我查到的资料显示:公园2-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提出地球是球体的假设。 哦~这是假设,那真正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在什么时候呢? B:我知道,是在16世纪初。 16世纪初人们是怎么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B:16世纪初,航海家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了出发点,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非常棒! 这些都是人们亲身验证过的。 讲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并且围绕太阳旋转。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驾驶“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首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大家看,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证明地球形状的实例呢? C:我知道,人们站在海岸上迎接归航的船只时,先看到桅杆,在看到船身。 D:我知道月食图片上的明暗界限是弧线。这也说明了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 非常棒! 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了方便认识地球,从而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仪吧! 活动二:观察地球仪 地球仪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观察地球仪,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我们的祖国吗?她在哪里? E:我知道!地球仪是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等几部分组成的。 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到我们国家吗? E:可以!我们的国家在北半球,亚欧大陆的最东边,靠近太平洋。 非常棒,看来这位同学课下的时候肯定是下功夫了。老师为你点赞! 应用与拓展 了解地球真实的形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测量得越来越准确了。科学家们发现地球是一个接近正圆的、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同学们,请你们对身边的同学描述你了解的有关的地球的知识吧!
当堂训练 1、16世纪初,航海家( )绕地球航行一周回到出发点,验证了( )的假设。 关于地球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通过地球仪可以方便地知道地球的地貌 转动地球仪,它绕一根轴在运动,证明地球里有一根旋转轴 在地球仪上,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 3、地球仪做成倾斜的样子是为了好看。 ( )
当堂 检测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并围绕( )旋转。 十六世纪初,首次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哥伦布 麦哲伦 郑和 3、地球仪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 ( )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公元2-3世纪-提出 16世纪初-验证 地球仪:底座、固定架、地轴、球 接近正圆、表面凹凸不平球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