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2 11: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指出:在渡江南进和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是一个工作队,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和管理城市。这一指示的发布( )
A.说明国民党的防线已全面崩溃 B.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C.推动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D.顺应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2.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并推荐《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等十二本必读著作,指出“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这表明党中央( )
A.重视提高全党军事斗争的本领 B.强调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C.要求全党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 D.注重加强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
3.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也有民主人士评论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我们再能做到和平、民主与团结,这岂不是国家喜上加喜的大喜事”!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
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力
B.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C.顺应国内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
D.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编制经历了三次变化。据此可知,决定人民军队编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第一次 各地军队以所在解放区命名,如中原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军、晋察冀解放军
第二次 全国主力部队编成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华北五大野战军
第三次 各地野战军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服从于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
A.敌我双方军事较量的态势 B.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
C.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需要 D.人民军队主攻方向的调整
5.如图是发布于1949年2月的漫画《春天到,河冰解》。在画面上,河冰裂解,水面上飘着七零八落的几块浮冰,浮冰上载着蒋介石、李宗仁、孙科、白崇禧等几个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个个一筹莫展,愁眉苦脸。漫画所示时局( )
A.体现出三大战役的影响 B.反映出渡江战役的开展
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完成
6.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大纲的颁布施行( )
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B.促成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到来
C.改变了解放区农村的社会面貌 D.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7.毛泽东曾在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陈毅、邓小平、粟裕等人的电报中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夹其额,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这场战役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渡江战役
8.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在谈判结束后,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据此可知( )
A.扩大了国民党统治基础 B.国共双方均有谈判诚意
C.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 D.旨在解决国共双方分歧
9.蒋介石认为刘、邓军队的行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陈赓军队的南下则是为接应刘伯承,为此,蒋介石首先由山东津浦路以东调出十几个旅,由陕甘宁调出了三四个旅。材料中“刘、邓军队的行动”( )
A.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 B.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C.基本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 D.推动了国民党与共产党和平谈判
10.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反复告诫广大基层干部“土地改革的对象,只能是和必须是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剥削制度,不能侵犯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要侵犯地主富农所经营的工商业,特别注意不要侵犯没有剥削或者只有轻微剥削的中农、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和新式富农”。这在当时( )
A.有利于军事战略目标的达成 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有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11.如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一词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战争胜利,和平、民主、团结成为共识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结束,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12.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
A.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B.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C.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1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 )
A.武装割据、人民主权 B.民族解放、民主自由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民族解放、思想解放
14.1947年,南京《中国评论》专论《看大选,论民主》中写道:“在选举投票的前夕,政党活动选举,不到各地去争取选民的拥护,却在南京斤斤于政党名额的分配……满希望国民党能以圈定或其他方式使他们能作国民大会代表,要是国民党说了声:‘我们不能包办选举’,那般‘民主战士’就撒娇似地噜嘴:‘我们与你脱离’”。这反映出当时( )
A.国民政府意识到败局已定 B.国民政府政党政治的尝试昙花一现
C.国民党欲巩固政权合法性 D.国民党利用“行宪”招牌维护独裁专制
15.1947年7月,晋冀鲁豫军区《冀南日报》刊发诗歌《新女性群》:“在清河东关,我看见一群新女性,一群新社会的状元。……新社会翻身的妇女呀,现在来耕种自己的土地……收下红薯来,咱自己吃,这是咱自己出的血汗。”这首诗歌反映了当时( )
A.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 B.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解放区开始重视劳动教育 D.自然经济已经基本解体
二、材料分析题
16.以下四幅地图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观察以上四幅地图,提取地图信息,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结合四幅地图和所学,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济之问——世界会好吗?
●梁济(1858~1918年),清末举人,他的思想遵循着传统儒学内圣外王模式,但又深受经世致用观念影响,他主张在维护现有秩序下,通过吸收西方文化,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梁济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的全过程,他创办《启蒙画报》等报刊,捐款兴办新式学堂,为民间戏剧撰写歌词,采用通俗方式启发民智;任职期间积极兴办工艺工厂,采用机器生产。辛亥革命后,梁济的思想是复杂的,虽对清廷不满,但深受忠君死节观念的影响。面对当时中国的内忧外患,梁济再次失望于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兵祸蔓延、人民苦穷的现状,于民国七年冬天的清晨在积水潭身亡,留下“世界会好吗?”的遗言,这被称为梁济之问。
——摘编自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
●梁济,一亡清之部员耳,以世受国思,情深故主,毅然投水以死,死固得其所矣。顾梁氏所以不死于清帝逊国之时,又不死于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延至今日始死,岂不太晚?意者,梁民之不速死,盖犹有希望耳自欧战告终,德皇逊位,奥匈俄等,将尽变为共和国,则二十世纪中国不容有君主之政体矣。梁氏默察伤,势穷望绝,乃不得不死欺。
——摘编自1918年《申报——自由谈》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世风沉沦与社会失范,梁济选择了有计划地殉清,希望以此种方式实现生命超越,唤醒世人觉知。他们通过以死抗争之举来体现强烈的国家意识,希望通过重新找寻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来规范社会行为,拯救世风人心。
——摘编自王志通《为国身死》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传统士绅梁济“舍身捐躯”的原因,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对“梁济之问——世界会好吗?”作出回答。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发展与进步的机遇。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1945年8月1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民盟对民主作了阐述,认为“在一个社会里,人人做人,人人做自己的主人,一切政治经济的组织都成为这个目标的工具,这就是民主。”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
——根据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6年1月,全国人民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通过宪法草案、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全面内战爆发后十多天,在云南昆明发生了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被暗杀的惨案,民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这以后,国民党更步步紧逼,加紧对民盟的迫害……公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张澜、罗隆基等在上海被软禁。……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举行,这次中央全会是民盟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民盟公开抛弃中间路线的幻想,同国民党当局决裂,同共产党全面合作。其他民主党派,包括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也先后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民盟与国民党斗争的史实为例,说明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影响。
1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材料二 1947年10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蒋介石,必须迅速建立和壮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此,必须进行土地改革以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使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逐步打消了对蒋介石集团的幻想;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争取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工作;在政治上号召“组成民主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以上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第一卷》(1919﹣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比,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统一战线的认识。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要求“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和管理城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城市建设工作,对城市的接管为实现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D项正确;1949年4月渡江战役瓦解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接管城市后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大规模经济建设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开展的,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材料“并推荐《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等十二本必读著作”“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体现的是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主张党员干部学习,注重加强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D项正确;材料与提高全党军事斗争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党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队伍建设,与要求全党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45年的中国。根据题干“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弥天大勇”“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我们再能做到和平、民主与团结,这岂不是国家喜上加喜的大喜事”及所学可知,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顺应了国内民众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力增强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解放战争爆发于1946年6月,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点评】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战役胜利后,解放军的历史任务转变为解放全中国,以战略地区为中心的野战军编制已经过时,故第三次提出"各地野战军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由此可知,三次改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敌我双方军事较量,解放军不断发展壮大,解放战争顺利进展的良好态势,A项正确。解放战争爆发前,面对国民党的假和平、真内战,中共就作出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军事部署,排除B项;集中兵力打击敌人、人民军队主攻方向的调整与人民军队的编制变化无必然因果关系,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水面上飘着七零八落的几块浮冰,浮冰上载着蒋介石、李宗仁、孙科、白崇禧等几个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个个一筹莫展,愁眉苦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涉及的时间为1949年2月,并且浮冰上载着蒋介石、李宗仁、孙科、白崇禧等国民党军政要人,这说明解放战争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A项正确;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发动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排除C项;土地改革的完成与国民党军政要人一筹莫展无关,材料中并没有关于土地改革内容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由材料信息可知,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农村开始实行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从而改变了解放区农村的社会面貌,C项正确;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开始是在1947年6月底,排除B项;此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联系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1948年11月、陈毅、粟裕,发起了淮海战役,企图以此来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上海的兵力部署,遂作出这一战略方针,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淮海战役,B项正确;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由刘邓大军发动的,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组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渡江战役剑指南京,而且主要在长江以南歼灭敌人,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胜利后。据本题材料“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谈判中,这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故选C项;据所学,重庆谈判得出来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并未扩大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排除A项;据所学,在重庆谈判中,国民党采取“假和平,缺乏谈判诚意,排除B项;据所学,国民党追求一党独裁,不是要解决双方的分歧。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刘、邓军队”、“陈赓军队的南下则是为接应刘伯承”“蒋介石首先由山东津浦路以东调出十几个旅,由陕甘宁调出了三四个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军队的行动”指的是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使得蒋介石回调军队,A项正确;据所学,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重大战役是孟良崮战役,排除B项;人民解放军通过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的和谈在1949年,“刘、邓军队的行动”是在194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毛泽东反复告诫广大基层干部要厘清土地改革的对象,不能侵犯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军事战略目标,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A项正确;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46年(中国)。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重庆政协会议的召开是在1946年1月,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因此“民主”出现的频率大增,C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9月,而且“成为共识”说法错误,排除A项;国共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8月到10月,排除B项;全国规模的内战结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非党人士,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有民主人士,根据所学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由材料“到会代表542人,其中民主人士有166人”“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可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大众联合反帝反封建的表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体现,A项正确;1949年底,除西藏外,中国大陆基本解放,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排除B项;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C项;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共的主要敌人是日本侵略者,主要目标是求民族解放,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目标是求民主自由,B项正确;武装割据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C项;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目标都不是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不到各地去争取选民的拥护,却在南京斤斤于政党名额的分配……”可得出当时的国民党得用宪政的外衣,实行独裁专制,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败局的相关猜测,排除A项;从材料并不能看出“昙花一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的专制,而不是国民党欲巩固政权合法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7年中国。据题干可判断此时为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领导人民消灭反动武装,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和其他一些社会改革。解放区妇女地位得到提高,B项正确;1947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并非抗日战争,排除A项;材料反映解放区的妇女社会地位提高,而不是解放区开始重视劳动教育、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CD项。故选B项。
16.(1)图1的地图信息:根据地主要在南方省界交接处,由此判断是国共对峙时期或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图2的地图信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经过湖南、贵州、四川、甘肃到达陕北,由此判断是红军长征时期。
图3的地图信息: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由此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
图4的地图信息:解放军三路进攻,渡过长江,歼灭国民党军队,由此判断是解放战争时期。
(2)分析: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起义受挫,毛泽东、朱德率队到达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南方根据地的建立威胁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蒋介石派兵五次“围剿”。由于敌众我寡,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进行长征,经过了爬雪山、过草地等多次艰难险阻,最后到达陕北,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奉行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成为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独裁的方针,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决反击,进行三大战役取得了胜利。1949年4月,为了统一全国,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攻占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
图1的地图信息:根据图一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根据地主要在南方省界交接处,由此判断是国共对峙时期或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图2的地图信息:根据图二信息可知,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经过湖南、贵州、四川、甘肃到达陕北,由此判断是红军长征时期。
图3的地图信息:根据图三信息可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由此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
图4的地图信息:根据图四信息可知,解放军三路进攻,渡过长江,歼灭国民党军队,由此判断是解放战争时期。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
结合四幅地图可知,四幅图列举了国共对峙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起义受挫,毛泽东、朱德率队到达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建立威胁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蒋介石派兵五次“围剿”。由于敌众我寡,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进行长征,经过了爬雪山、过草地等多次艰难险阻,最后到达陕北,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奉行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独裁的方针,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决反击,进行三大战役取得了胜利。1949年4月,为了统一全国,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攻占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7.原因:梁济出身封建地主家庭,长期受程朱理学熏陶,其忠君死节理念,是其殉清的主要原因;梁济也企图通过自己的“舍身捐躯”唤起人们的良知和家国意识,来挽救世道;近代以来,中国的一系列近代化运动的失败使其感到失望;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文化,传统士绅所信守的价值观逐步衰落,成为压垮梁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答:“梁济之问——世界会好吗?”实质上是梁济所代表的守旧势力找不到中国出路,认不清中国发展趋势的无奈叹息。1924—1927年,国共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革命继续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抗战完全胜利,确立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中国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
【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原因:根据材料“他的思想遵循着传统儒学内圣外王模式,但又深受经世致用观念影响,他主张在维护现有秩序下,通过吸收西方文化,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可知,梁济出身封建地主家庭,长期受程朱理学熏陶,其忠君死节理念,是其殉清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他创办《启蒙画报》等报刊,捐款兴办新式学堂,为民间戏剧撰写歌词,采用通俗方式启发民智;任职期间积极兴办工艺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可知,梁济也企图通过自己的“舍身捐躯”唤起人们的良知和家国意识,来挽救世道;根据材料“梁济再次失望于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兵祸蔓延、人民苦穷的现状,于民国七年冬天的清晨在积水潭身亡”可知,近代以来,中国的一系列近代化运动的失败使其感到失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文化,传统士绅所信守的价值观逐步衰落,成为压垮梁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答:根据材料“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世风沉沦与社会失范,梁济选择了有计划地殉清,希望以此种方式实现生命超越,唤醒世人觉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济之问——世界会好吗?”实质上是梁济所代表的守旧势力找不到中国出路,认不清中国发展趋势的无奈叹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坚贞不屈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努力在不断回答着“梁济之问——世界会好吗?”,1924—1927年,国共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革命继续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抗战完全胜利,确立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中国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
18.(1)同:都主张以和平的方式建立统一民主的国家。异:民主党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家(自由自主国家);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2)作用:促进重庆政协会议召开并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拒绝参加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坚持独裁的反动方针;同国民党决裂,发起反内战、争和平的运动,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同共产党结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基础。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相同之处:根据“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可知他们都主张以和平的方式建立统一民主的国家。不同之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主党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家;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民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民盟公开抛弃中间路线的幻想,同国民党当局决裂,同共产党全面合作。其他民主党派,包括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也先后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主党派促进了重庆政协会议召开并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拒绝参加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坚持独裁的反动方针;同国民党决裂,发起反内战、争和平的运动,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同共产党结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基础。
19.(1)背景:日本不断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站在民族立场调整政策;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得人心。
过程:1935年,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及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1936年,推动了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变化:目标:以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斗争目标、人民团体。
影响:壮大人民与革命力量,进一步孤立国民党的统治;影响中共后世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3)认识:中共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始终以民族独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调整革命的策略,在新时代我们应坚持统一战线。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可知日本不断侵华;据材料“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可知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立场调整政策;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得人心也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二小问过程,依据材料“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可知,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及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依据材料“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近代(中国)。从目标上看,据材料“组成民主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可知目标是以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依据材料“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可知,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斗争目标。结合所学知识,从影响上看,可以从孤立国民党、壮大人民力量角度进行说明;从影响上看,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的统一战线理论。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面对民族矛盾,中国共产党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两者的革命实践中,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调整革命策略。统一战线是中共革命的重要法宝,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在新时代我们也应该继续坚持统一战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