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2 11:1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1958年至1963年,中国共承担了29个针对朝鲜的成套工业援助项目。20世纪五六十年代,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在接受2500名因战争受难朝鲜儿童留华学习技术的基础上,又接受了1万名朝鲜实习生来华学习各种专业技术。材料有助于说明当时中国( )
A.对外援助范围狭窄 B.积极应对战争风险
C.重视团结友好邻邦 D.坚持“一边倒”方针
2.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既要突出“随势”和“顺势”,又要强调“谋势”和“塑势”,不断拓展战略远见,坚持战略底线,提升战略自信,强调战略运筹,主动营造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下列属于新时代中国改善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要一环的是( )
A.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B.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
C.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 D.无敌国外交观念形成
3.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确立的国际体育活动方针明确要求:只能与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有些来往,对于在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未建交国家举行的活动,能不参加即不参加。这一要求旨在( )
A.改变体育落后局面 B.积极配合国家的外交政策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打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
4.三大改造期间,黑龙江省孟克里村的男人们感叹道:“要想丰产,缺了妇女可不行,别的村要是不把妇女发动起来,那可赛不过我们。”山西省西故县村的男人们也说:“如今妇女们顶了大用啦。”这反映出新中国(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5.20世纪50年代,一首歌曲《老司机》唱遍城乡:“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拉起了手风琴,我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岁学会了开汽车呀,摆弄那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啊,可就是呀没见过呀,中国车呀,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盼的那国产汽车真的出了厂,哟嚯嚯……”这首饱含激情的歌曲( )
A.体现出“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B.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开展
C.激发人民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 D.反映工人阶级在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6.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严肃地、慎重地选举我们真正满意的人》。画面是工人代表正在填写选票,为自己满意的人投上神圣的一票。该油画反映了我国( )
A.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人民积极行使当家作主权力 D.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7.1957年,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展示商品有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和传统工艺品。参加会议的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人,共做成3878笔交易,成交1754万美元。这表明当时我国( )
A.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B.加强中苏间经贸联系
C.扩展与世界的交流渠道 D.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8.1949年7月,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影院召开,经过全市普选的149名代表出席。大会通过关于工商业、税务、市政建设等13项重要决议案。大会选举的政府委员,有5名民族工商业代表和1名少数民族代表。这次石家庄人民代表大会( )
A.使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解放 B.是党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见证
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下表所示为1949年底国营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比例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类别 固定资本 生产资料生产 工业 总产值 发电量 原煤 生铁 钢 棉纱 水泥
比例(%) 80.7 48 26.2 58 68 92 97 53 68
A.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 B.政府掌握国民经济命脉
C.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 D.生产关系领域完成变革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农村的交易方式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物物交换、人民币、银元、铜元等形式,部分地区还流通商人的土票。而到1952年底,据人民银行总行估算,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约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这一变化( )
A.捍卫了新中国的经济主权 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政权基础
C.摧毁了国民党的农村势力 D.推动了农民以封建束缚中解放
11.在选择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之后,新中国在外交方面面临着三大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得到国际上对新国家的承认;其二是为恢复经济取得外国必要的援助;其三是保障新生国家的安全。而新中国在实行“一边倒”后,这三个问题就基本解决了。由此可知,“一边倒”外交( )
A.扩大了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力量 B.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
C.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统一起来 D.突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封锁
12.如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该作品( )
A.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 B.说明耕作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展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D.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1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期,农村集市贸易的传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内,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并存,并各自发挥作用。这表明当时我国( )
A.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借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D.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
14.1956-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通过演出、座谈、访问等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的愿望。同时,中国也邀请拉美国家相关人士来中国访问考察。中国此举( )
A.助推国民经济的恢复 B.有利于改善外交孤立局面
C.体现“双百”方针要求 D.意在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
15.1953年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逐步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并极具包容性 B.以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关系的前提
C.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成为中美关系解冻的决定性因素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年10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朝鲜战局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目前财政严重困难的对策。会议明确提出:1952年财政困难将更加严重,必须要求各地从11月起开展全面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节约,严禁浪费。23日,毛泽东在政协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现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还在继续进行,我们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务,因此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这一次会议的中心任务。”
——摘编自贾秀堂《新中国初期如何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材料二 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使1951年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节约运动中很多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工人则通过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而增产节约运动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把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程度引向高潮。另外,增产节约运动具体到各阶层民众所做工作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民群众的社会担当意识,才能增强社会各个行业民众的爱岗敬业意识。总之,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各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到增产节约的浪潮之中,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旨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更好地支持战争物质需要。
——摘编自逢大明《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的史料探究新中国“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11月15日,国民大会在南京开幕,出席者仅1355人,其中,国民党籍代表855名。因此,人民称这次大会是“党民大会”。“国大”的召开遭到共产党和民盟的一致反对,如周恩来在次日发表声明说:“国民党政府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已于昨天开幕了。这一‘国大’,是违背政协决议与全国民众,而由一党政府单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
——摘编自罗昊《1946年“制宪国大”合法性研究》
材料二 1954年5月底,全国基层选举工作全部结束,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全国各地在21万余个基层选举单位,3.23亿登记选民中进行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又由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央直辖单位和军队及华侨单位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充分代表人民的意志来制定国家宪法。1954年8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33次扩大会议。决定于1954年9月15日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摘编自光明日报出版社《共和国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6年“制宪国大”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民党“制宪国大”相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不同之处。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的新中国,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另一方面,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孤立无援。
——郭永虎,张杨《社会主义外交观》
材料: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外交》
(1)此时影响新中国外交的国际因素有哪些?
(2)此时影响外交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次选举运动以选举促民主,以民主促抗战,联合一切力量进行战争动员。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实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对延安实行封锁包围,陕甘宁边区经济极度困难。1941年进行的第二次民主选举活动,目的在于广泛而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和抗击顽固派。
——摘编自王进,胡馨月《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略论》
材料二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更好地走向未来?从根本上说是要加强国家制度建设……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方面就是要重视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使人民享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更多地参与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建设。
——欧阳康,余扬《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共承担了29个针对朝鲜的成套工业援助项目”,“国在接受2500名因战争受难朝鲜儿童留华学习技术”可知,中朝关系处于亲密的状态,再结合“中朝关系”的知识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很重视团结朝鲜这个邻邦,并且积极维护中朝之间的友好关系,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表现中朝关系,“对外援助范围狭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于“战争风险”的应对措施,排除B项;“一边倒”是见过初期的外交方针,强调中国加入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突出意识形态,而材料中没有表现出“意识形态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时代即2012年以来中国“谋势”“塑势”,主动营造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要一环是在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前提下,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其表现有积极打造三大对外开放新平台,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贸区建设,并持续改善国内投融资环境,如大幅放开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A项正确;世贸组织的规则并非是中国单方面可以去完善的,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逐渐产生并成熟的,排除C项;无敌国、不结盟外交是在改革开放后实施的,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确立的国际体育活动方针明确要求:只能与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有些来往,对于在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未建交国家举行的活动,能不参加即不参加,结合所学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一边倒”可知,这是积极配合国家的外交政策,B项正确;这一要求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目的不是改变体育落后局面,排除A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在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开始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方的军事威胁,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大改造期间(中国)。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男人们感慨在生产活动中,妇女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主要是由于在农业生产合作经营下,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B项正确;重视妇女的作用并不表明男尊女卑观念消亡,排除A项;妇女起了重要作用并不表明按劳分配得到实施,排除C项;传统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摆弄那外国车我是个老内行,可就是没见过中国车啥模样,盼星星盼月亮,盼的那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哟嗬嗬……”,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指的是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没有体现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排除A项;歌曲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但"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开展”夸大了歌曲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工人阶级的关键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根据材料工人代表填写选票,结合时间看出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人民填写选票,本质上体现了人民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力,C项正确;中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之一,排除A项;材料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地1957年中国。根据材料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示商品众多,参加国众多,反映出当时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渠道有所拓展,C项正确;1957年计划经济体制刚刚建立,排除A项;出口商品交易会不仅是中苏之间的经贸交流,还有其它国家,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我国是外向型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七届二中全会后,在人民解放军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石家庄通过民主选举,召开市人大,研讨管理城市和发展经济等问题,是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历史见证,B项正确;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是土地改革运动,排除A项;当时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54年制定的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排除C项;确立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49年年底,钢铁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中,国营经济已占据主导地位,说明当时政府逐步掌握国民经济命脉,B项正确;据所学,“一五”计划完成时,中国的工业化基础才初步奠定,排除A项;据所学,直到1952年,国民经济才得到基本恢复,排除C项;据所学,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即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人民币在农村的流通进一步扩大,这体现了农民对人民币及新生政权的认同感增强,也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农村的影响力增强,这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和工农联盟,B项正确;经济主权主要体现在涉外经贸活动中,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A项;当时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已经被推翻,排除C项;D项所述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现代(中国)。“一边倒”政策是在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之后做出的选择,同时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三大问题,这说明“一边倒”外交政策将国家利益统一起来,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一边倒”政策对于中国国内的影响,而非对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影响,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一边倒”外交政策,当时尚未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排除B项;D项属于片面解读材料,只强调了“一边倒”对于国际社会上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根据“《女拖拉机手》”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希望能进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D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女性是主力军,排除A项;机械在当时并没有普及,排除B项;1953年才开始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统一市场过程中,保留农村集市贸易传统,恢复和发展农村集市贸易,补充、活跃商品流通渠道,表明当时我国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D项正确;“农村集市贸易”包括集市贸易、庙会、物资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是传统的商品交换活动,并非计划经济,排除A项;农村集市贸易是中国传统,并非对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借鉴,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村集市贸易等商品流通渠道,并非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临美国外交孤立和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的双重压力,我国注重发展同拉美国家的外交关系,有利于改变不利局面,B项正确;据所学,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双百”方针要求的信息,排除C项;据所学,拉美国家并不位于我国周边,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5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提出,并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认可,因此这一原则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并极具包容性,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国家关系的前提,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排除B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排除C项;中美关系解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
16.(1)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对研究新中国初期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新中国刚成立,政权不够稳固;国民经济尚未恢复,财政出现困难;国际背景:帝国主义孤立中国,对中国采取封锁、敌视政策;抗美援朝战争局势发展。
(2)示例:
论题:“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保障了新中国初期各项事业的发展。
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战争,经济凋敝,中共中央政治局号召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各行各业的群众积极响应。“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增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巩固了新生政权;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以及社会担当意识。综上所述,“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对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凝聚人心,培养高尚的情操具有现实意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对研究新中国初期的“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材料一“朝鲜战局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目前财政严重困难的对策”并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新中国刚成立,政权不够稳固,经济上国民经济尚未恢复,财政出现困难,国际上帝国主义孤立中国,对中国采取封锁、敌视政策。据材料一“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还在继续进行,我们需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可以得出抗美援朝战争局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据材料“增产节约运动具体到各阶层民众所做工作的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农民群众的社会担当意识,才能增强社会各个行业民众的爱岗敬业意识。”可得出“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保障了新中国初期各项事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归纳相关知识,注意史实和史论要相结合。结合所学,在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战争,经济凋敝,中共中央政治局号召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各行各业的群众积极响应。“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增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巩固了新生政权;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经济方面,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思想方面,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以及社会担当意识。最后进行总结,综上所述,“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对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17.(1)背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对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解放战争;民主党派极力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国统区人民掀起人民民主运动;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
(2)不同之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制定的宪法具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时间“1946年11月”联系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国统区人民也发起民主运动。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从全国各个阶层和单位选出人民代表,相比于国民党的“制宪国大”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制宪国大”通过的宪法则不具有民主性。
18.(1)因素: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不承认)。
(2)因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屈辱的外交;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
据材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可以得出因素一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据材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可以得出因素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不承认)。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
据材料“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可以得出因素一: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屈辱的外交;据材料国民经济情况简表可知,得出因素二: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19.(1)措施:设立边区政府;设置各级参政会;通过“三三制”原则,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开展民主选举活动。(任写三点即可)
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任写两点即可)
(2)标志:1954年宪法。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
【详解】(1)措施: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设立边区政府;设置各级参政会;通过“三三制”原则,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根据材料“1941年进行的第二次民主选举活动”可知开展民主选举活动。
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根据材料“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和抗击顽固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标志: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一些基本内容和重要原则,为后来宪法和宪政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最大优势: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政治稳定和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继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