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非特异性免疫——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非特异性免疫——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01 22:3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非特异性免疫——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训练
1.皮肤的保护作用,泪液的杀菌作用都属于人体的( )
A. 非特异性免疫 B. 特异性免疫 C. 第二道防线 D. 第三道防线
2.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图中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
C.第一、二道防线可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D.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
3.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的保护作用
B.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C.血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4.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二、三道防线
B.先天形成的为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特异性免疫主要针对特定抗原发挥作用
D.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5.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6.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预防接种乙肝疫苗
②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
③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④吞噬细胞对细胞集团的吞噬消化
⑤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
⑥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
⑦皮肤的阻挡作用
⑧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A.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⑥⑦⑧
7.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皮肤黏膜、胃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一道防线
B.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时能特异性吞噬病原体
C.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二、三两道防线中都起作用
D.免疫活性物质中淋巴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属于第三道防线
8.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人家兔体内以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9.下列变化说明人体内发生了非特异性反映的是( )
A.损害呼吸道黏膜 B.改变T细胞数目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1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力是在与抗原的接触中获得的
B.机体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癌细胞属于免疫防御功能
C.皮脂腺分泌脂肪酸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巨噬细胞吞噬消化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11.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天形成,对所有病原体都有免疫作用
B.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免疫中不起免疫作用
C. 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D.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异常所致
12.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在第一第二道防线中遭受了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攻击,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病毒冲破这两道防线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 作用,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和_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机体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病毒,大致的过程是:_____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然后_____再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最后被_____细胞消化。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构成的是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与生俱来的,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故选:A。
2.答案:D
解析:甲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乙包括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一、二道防线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不具有特异性,人人生来就有;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不具有特异性,不属于第三道防线;故选D。
3.答案:C
解析:A.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B不符合题意。
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C符合题意。
D.抗体与抗原结合,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属于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A错误;如果是先天形成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C正确;胃液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故胃液内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错误。
5.答案:B
解析: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
B、T细胞和B细胞都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B正确;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①预防接种乙肝疫苗,目的是获得乙肝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②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③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④由于细胞集团的产生需要体液免疫,故吞噬细胞对细胞集团的吞噬消化不完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⑤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⑥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⑦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⑧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选D。
7.答案:B
解析:A、皮肤黏膜、胃黏膜都是与外界环境相通,故其对病原体的阻挡,属于第-道防线, A正确;
B、吞噬细胞能识别并吞噬异物,但不能特异性识别和吞噬病原体,即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时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
C、吞噬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在第二、三道防线中都起作用,C正确;
D、有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为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D正确。故选B。
8.答案:B
解析:减毒的蛇毒是抗原,注入家兔体内可引发特异性免疫。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C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力是通过遗传获得的,特异性免疫力是在与抗原的接触中获得的,A错误;机体识别和清除体内癌变的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B错误;皮脂腺分泌脂肪酸杀菌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巨噬细胞吞噬消化病原体(如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11.答案:A
解析:A、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形成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没有特异性,A正确;
B、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B错误;
C、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C错误;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特异性免疫功能异常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12.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的防御作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2)效应T;抗体;吞噬;防卫
解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的防御作用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抗体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因此某些病毒侵入到宿主细胞后,抗体进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与病毒结合,此时要消灭宿主细胞中的病毒,要靠细胞免疫,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病毒可与抗体结合,凝集成团形成沉淀,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