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77年,邓小平认为把知识分子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的话不能继续讲,他指出“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所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把“老九”(知识分子)提到第一。邓小平的观点( )
A.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B.奠定了思想解放的理论基础
C.纠正了教育科技领域形式主义弊端 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美国《时代》周刊在1979年1月份第一期将邓小平评选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理由是他让一个封闭的共产党国家步入了新的开放之路,把邓小平称为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建筑师”。《时代》周刊这一做法( )
A.加速了中日正式建交的实现 B.表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增大
C.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 D.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3.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教育方针( )
A.开创了国家基础教育新模式 B.推动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落实
C.满足了三线建设的人才需求 D.契合了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
4.1978年9月,李先念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口号。陈云也认为“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搞点市场经济作为补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是个补充,但不是小补充,而是大补充……要竞争一下”。以上相关主张表明( )
A.改革开放政策已经稳步推行 B.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开始提上日程
C.突破现有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D.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得到广泛认同
5.据统计,从1985至1991年,国营工业企业的产值从6302.12亿元增长至14954.58亿元,平均增速超过15.40%,公私合营(含股份制)等其他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产值也从117.41亿元增至1599.58亿元。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改革释放活力 B.国有企业地位得到巩固
C.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D.市场经济体制优势明显
6.如图所示为1980-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农业税的全面取消 B.“杂交水稻”得到大面积推广
C.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7.如表是1996—1997年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表(%),材料说明( )
时间 1996年 1997年
国有经济 78.47% 54.4%
集体经济 39.4% 14.2%
个体经济 15.5% 31.4%
A.各种经济形势保持发展的态势 B.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深化
C.个体经济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 D.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
8.陈云于1982年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他指出:“‘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总要有个‘笼子’。”这一比喻强调( )
A.坚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质量与效益相协调
C.计划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D.建设维护市场经济体制
9.1982年义乌县发布“四个允许”(即允许转包责任田、允许带几个学徒、允许议价销售、允许长途运销)的决定;1986年以后重新归纳提炼为: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该变化( )
A.说明中国完全放开农村市场限制 B.说明农民可以自由从农村到城市
C.反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调整 D.反映中国逐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10.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各种票证,1993年2月后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票证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B.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
C.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11.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不同税种和税率的状况,从1994年起,国家合并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为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都实行33%的比例税率。此项措施( )
A.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改变了企业所有制性质
C.深化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D.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2.1980-1992年,深圳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GDP年均增长37.4%,远高于同期全国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一五计划的推动
C.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3.1980年,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提出“一切守法的个体劳动者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198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允许个体经济雇工7人以下。上述政策( )
A.实现了城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B.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D.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
14.如表为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这一历程突出这反映了( )
时间 历程
1979年 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
1985年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017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A.民法典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完善 B.民主和法制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了有效贯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
15.1984年,宝山县沪剧团进行改革,县政府让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全团演员实行浮动工资制,取消固定奖金。演出收入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多演增收。演员实行记分考核,多劳多得。1985年,剧团净盈利达15万元,演员收入也有较大提高。这一改革反映出( )
A.个体私营经济获得发展 B.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C.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推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指示”明确指出:“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万万数千万人口的解放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进行。”
——摘编自宇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改革扬帆(1976—198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共同因素,选取其中一个因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17.【东亚现代化】
材料一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经历了两个阶段不同的转换;先是在经济起飞阶段借助西方国家产业调整、大量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后,对本国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将落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东亚国家和地区本国市场狭小,无法消费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因此,它们千方百计的扩大海外市场,包括发达国家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其中,发达国家市场是东亚外向型出口导向经济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
——摘编自陈茂来《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全球化视角》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在实现高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共同之处,国家努力保持发展中的较高程度的政治稳定,增强社会的内聚力,制定维护主权与独立的工业化计划,采取保护民族经济政策,以强制的劳工政策调整公私的利益冲突,保证社会公平与福利等……在东亚的重新崛起中,儒家的“行仁政”的思想、家族本位思想与家族伦理秩序、重视教育与机会均等的教育思想扮演了有利于现代化的因素。甚至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儒教伦理”在东亚现代化中扮演的角色比新教伦理在欧洲所起的作用还要大。
——摘编自罗荣渠《东亚跨世纪的变革与重新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二战后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东亚国家现代化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加以说明。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商会是在直接受到在华洋商商会的示范影响下成立的。1900年,清商务大臣盛宣怀提出:要“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4年,商部上奏清廷:“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富强。而揆厥(揣摩)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成立商会能够“通商情、保商利。”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到1906年,我国各地已建立商会、商务总会110个,逐渐成为各地区商人的组织。
——摘自《商会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 到1988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极进言建议。同时,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到近代商会的变化,并阐述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左“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有利于纠偏,从而调动知识分子建设国家的积极性,A项正确;真理问题的讨论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所提及的内容不仅仅是教育科技领域,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选为“年度风云人物”的理由可知,这是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C项正确;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排除B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始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可知,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于1981年,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国家基础教育强调知识推广和基础知识,材料信息与此无关,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即“五讲四美三热爱”,这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口号,与教育方针的提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三线建设开展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搞点市场经济作为补充”可知,在1978年9月,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党内已有领导人认识到对经济体制调整的必要性,尽管此时尚不能确定此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目标,C项正确;此时改革开放尚未开始,排除A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此时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尚未得到广泛认同,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1985至1991年,国营工业企业产值有很大增长,公私合营等其他类型的工业企业产值增长更为迅速,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对国有经济进行改革,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这反映出“经济改革释放活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后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不涉及“国有企业地位得到巩固”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只涉及到工业企业,未涉及到其他产业结构类型的企业,排除C项;此时尚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980年至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取消农业税是在2006年,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就已经育成杂交水稻“南优二号”,但大面积推广是1990年以后,排除B项;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是2014年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6—199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96—1997年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表(%)”可知,1996—1997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占有所下降,个体经济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B项正确;三种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在1997年只有个体经济有所提升,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有所下降,排除A项;“个体经济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属于表象,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营和集体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材料“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总要有个‘笼子’”可知,陈云强调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使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C项正确;陈云强调的是合理运用市场,而非坚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质量和效益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因此义乌县开始逐步放开对经济的管控,C项正确;完全放开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当时农民从农村到城市仍然有一定的限制,排除B项;当时尚未实现城乡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55年至199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各种票证,1993年2月后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及所学可知,粮票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废除粮票体现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反映了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社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4年至今(中国)。据本题材料“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不同税种和税率的状况,从1994年起,国家合并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为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措施是国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统一的税率,这是国家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措施,C项正确;统一税率与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并不会因统一税率而发生改变,排除B项;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与企业改革税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1992年(深圳)。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80-1992年,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因此得益于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内容,与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无关,排除A项;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到1957年进行的,与1980-1992年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无关,排除B项;深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实行市场经济,而非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8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80年,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提出‘一切守法的个体劳动者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1981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允许个体经济雇工7人以下”可知,国家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私人创业的鼓励,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C项正确;A材料只是放松对私营经济的限制,不能说明实现了城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排除A项;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B项;材料放松对私营经济的限制的政策利于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但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说法有些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85年到2017年,在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不同的时期具有着不同的时代要求和特征,这说明了民法典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断完善,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法典的编纂历程,没有体现民主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依法治国”方针提出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时间是在2010年底,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初期。根据材料宝山县沪剧团进行改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演员多劳多得,最后剧团盈利,演员收入有较大提升,因此反映出这个时期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宝山沪剧团的发展反映出个体私营经济获得发展,A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是针对国企,排除B项;承包责任制材料没体现,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6.(1)转变:从减租减息到土地改革。
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巩固了解放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的真诚拥护,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因素: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说明:示例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消灭封建剥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成为党的重要任务,党在解放区实行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
示例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出发点。
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符合广大群众争取更广泛的抗日力量,以早日赢得抗战胜利的要求;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符合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改革开放前,农村生产力低下,广大农民渴望实现粮食增产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广大农民实现了勤劳致富。
【详解】(1)本题是比较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
转变:由材料一“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可知:从减租减息到土地改革。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巩固了解放区,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的真诚拥护,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和1980年的中国。
因素:由材料一“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和材料二“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可得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
说明:首先选取其中一个因素,例如: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出发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符合广大群众争取更广泛的抗日力量,以早日赢得抗战胜利的要求;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符合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改革开放前,农村生产力低下,广大农民渴望实现粮食增产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广大农民实现了勤劳致富。
17.(1)主要变化:从依靠西方国家产业转移到本国自主进行产业升级;从主要依靠本国市场到依靠国际市场。
影响:有利于冲击旧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突出特点: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说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并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东亚国家)。
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一“先是在经济起飞阶段借助西方国家产业调整、大量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后,对本国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将落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可知,从依靠西方国家产业转移到本国自主进行产业升级;根据材料一“东亚国家和地区本国市场狭小,无法消费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因此,它们千方百计的扩大海外市场,包括发达国家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可知,从主要依靠本国市场到依靠国际市场。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政治方面,东亚国家的崛起有利于冲击旧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经济方面,有利于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东亚国家)。
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二“制定维护主权与独立的工业化计划,采取保护民族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或者从市场机制或政府作用单方面回答。
说明: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18.(1)变化:明代商会是扶植本邦在商界势力并独立于政府、维护商人利益的组织,近代商会是伴随外国资本侵入、依附于官府按行业或同业组织形成的商人公所。
背景:有识之士的推动;西学东渐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近代化)的影响;清政府实施“新政”改革;救亡图存(求强求富)的需要。
(2)作用:有利于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代表工商业者参政议政;维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加强中外经济联系;推动国内企业走向世界。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到近代的中国。变化:根据材料“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富强。而揆厥(揣摩)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可知,明代商会是扶植本邦在商界势力并独立于政府、维护商人利益的组织,近代商会是伴随外国资本侵入、依附于官府按行业或同业组织形成的商人公所。背景:根据材料“清商务大臣盛宣怀提出:要‘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结合所学可知,背景可从有识之士的推动、西学东渐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清政府实施“新政”改革及救亡图存的需要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到1988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经济体制改革、议政维权、加强中外经济联系及企业国际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19.(1)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实施并提前完成。曲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使得经济管理高度集中,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严重阻碍国家现代化建设,阻力较小。
积极影响: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证明了市场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
(3)认识:经济发展不能操之过急,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小问成就,根据材料一“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实施并提前完成。第二小问曲折,根据材料一“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可知,人民公社体制使得经济管理高度集中,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二“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可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严重阻碍国家现代化建设;根据材料二“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知,农村经济相对封闭,改革阻力较小。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可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根据材料二“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可知,证明了市场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相关知识可知,经济发展不能操之过急,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