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下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16 12:4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空前的
灾难,也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世界现代史时期(1917——现在)第5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世界现代史1914年 一战爆发
1917年 形势逐渐有利于协约国
3月 美国加入协约国
8月 中国加入协约国
3月 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俄国本就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三年多的大战更使俄国陷入了巨大危机
1917年的俄国
大批军人战死沙场大片土地荒芜大量工厂倒闭物资匮乏、粮食奇缺、人民饥寒交迫
反对战争、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此起彼伏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爆发一、俄国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
2、地点: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圣彼得堡)领导者 布尔什维克党主力 20万工人、士兵末代沙皇 尼古拉二世300多年沙皇统治结束 3月12日二月革命胜利当晚,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

3月15日,资产阶级组建临时政府。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代表贵族官僚利益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阴谋消灭工兵代表苏维埃
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二月革命后俄国依然站在十字路口
1917年4月
长期流亡国外的革命领袖列宁回到了俄国,
他及时向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人民的政府!
把革命进行到底!

一场新的革命即将爆发!二、俄国十月革命
1917.11 彼得格勒俄 国彼得格勒列宁秘密住地斯莫尔尼宫7日早晨 起义军占领了 城内的主要据点阿芙乐尔号冬宫7日晚上
临时政府被推翻起义部署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打冬宫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其他地方也相继爆发了起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当天晚上,世界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巩固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b、分配土地
c、退出一战
d、迁都莫斯科
e、粉碎国内外反革命的进攻 1917年11月7日
a、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1、工农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国家征集农民的全部余粮;
工业政策: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贸易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分配制度: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非常时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的财力、物力,一切为了前线!最终巩固了新政权!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性质:
意义:

建立了 冲破了 鼓舞和支持 开辟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粉碎了国内外反革命的进攻后,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的需要,
苏维埃和列宁决定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从1921年起实施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做出了巨大贡献!新经济政策: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贸易方面:
作用: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发展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
经济恢复、政权巩固、人民拥护
新在哪里?十月革命后,除建立了苏维埃俄国以外,
还建立了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等
三个苏维埃共和国。
列宁提议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起来,共同组成
一个崭新的统一的国家!苏维埃俄国(俄罗斯联邦)莫斯科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哈萨克
土库曼
塔吉克
乌兹别克
吉尔吉斯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1940年 15个共和国
100多 地跨欧亚两洲摩尔多瓦苏联国旗苏联国徽 苏联成立后,苏联人民更加满怀豪情地建设国家!1924 年,革命导师列宁不幸逝世!
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在斯大林领导下,
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到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时,
苏联已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70%);
到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时,
工业总产值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创造了经济的奇迹。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1928-1932年提前超额完成欧洲最大的水电站大型钢铁厂 “感谢敬爱的斯大林同志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童年”幸福的童年宣传斯大林的海报苏联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也暴露出了严重的体制弊端:
高度集权、忽视经济规律、
轻重工业失衡、违背民主、法制、大搞个人崇拜……为苏联的后续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既学习苏联的创新精神
又吸取苏联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