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后训练(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后训练(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1 19: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1970年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      和致敬。50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墨子”传信、“嫦娥”问月,再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我国航天员      ,让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创造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留下了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的足迹,孕育形成的伟大航天精神已经深深      进中国人的血脉。
中国航天何以取得如此成就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之言令人深思:“被祖国需要是一种幸福。”确实,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崛起,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密码,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大力     “航天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历史业绩,谱写新时代奋斗者的壮丽篇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奖励   不负众望   熔化   弘扬
B.褒奖 不孚众望 熔化 发扬
C.褒奖 不负众望 熔铸 弘扬
D.奖励 不孚众望 熔铸 发扬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航天人把个人无数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B.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C.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D.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3.下列句子中不适合作为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的一项是(  )
A.千年梦圆于今朝,大火箭飞冲九霄。
B.早有壮志献蓝天,投身航天美梦圆。
C.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航空梦”添彩!
D.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探测了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了月球档案资料。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始终以相对固定的一面面向地球,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对看不到的月球背面充满好奇,但是由于技术限制等诸多因素,②                       。那么,这次“嫦娥四号”到月球背面,就有可能获得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过的珍贵数据。
受月球本身的阻隔,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是无法与地球保持通信的。同时,月球正面有较宽阔的平原,尽管有许多陨石坑,但坑底相对平整。相较而言,③                       ,不仅陨石坑更多,地势也更加陡峭。为了安全着陆,“嫦娥四号”采取的是近乎垂直的降落方式。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字。
5.请分别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用疑问句式表达。每句不超过15字。
6.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写出4个关键词或短语,各不超过7个字。
作为三千多年来有连贯发展历史的汉字源头,甲骨文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作为“四大发现”之一,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120年来,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浸透着一代代研究者解码千年文明的心血。当前,甲骨文研究进入到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运用大数据、云平台进行甲骨文字考释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等。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材料一 太史令司马迁向汉武帝上书,建议修订一部新的历法,叫作《太初历》。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组织学者,制订《太初历》。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参加者之间观点上出现了分歧,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对此,汉武帝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谁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最后的结果是浑天说者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纳了邓平的历法。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的由来。
《太初历》的制订问题画上了句号,但由修订《太初历》所引发的浑盖之争却拉开了帷幕。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曾停歇,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摘编自关增健《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材料二 2021年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抛大底、抛伞抛背罩几个步骤。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再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装置的保护下,落到火星表面。
5月29日,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近地轨道精准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和核心舱迎来第一位“访客”。按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2021年至2022年,我国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
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始,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就徐徐展开了。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事业在几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下,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南方日报》及“中国青年网”等)
材料三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中国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首史无前例的赞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然环境恶劣的驻训场;白手起家、晚他国30多年起步,持续数十年的昼夜攻关;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在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然而,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创新道路。为了确保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后发优势,我们在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中,一开始就瞄准世界一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来看,航天员从选择这份使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巨大风险、考验为伴。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誉,中国的载人航天之路,才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
(摘编自熊杏林、申红心《读懂载人航天
精神中的“特别”》)
7.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浑天说和盖天说在本质上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对宇宙结构的认知、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存在差异。
B.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这可以证明在当时浑天说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比盖天说更为合理。
C.从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天问一号、天舟二号成功巡天,种种成就展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上步步提升的能力。
D.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白手起家,却能取得辉煌的飞天业绩,是与航天人心中坚定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息息相关的。
8.对天问一号降落火星过程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降轨—两器分离—进入火星大气—返轨—进入火星大气层—减速—着陆
B.降轨—进入火星大气—两器分离—动力减速—悬停—精准避障—着陆
C.降轨—两器分离—进入火星大气—减速—悬停—精准避障—着陆
D.降轨—两器分离—进入火星大气—气动减速—悬停—精准避障—着陆
9.下列各项最能支撑“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观点的一项是(  )
A.对承担载人航天大地测量任务的单位而言,“一切为了任务,一切为了胜利”是他们的唯一目的,为此必须抵达要求的地点。
B.神舟二号发射的前10天,火箭意外被撞,发射工作总指挥经过严密细致的诊断后,斩钉截铁地作出了抉择:“按计划组织发射!”
C.航天科技工作者们连续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
D.景海鹏与战友在太空执行任务时,曾连续出现过两个意外情况,后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险情再次发生。
10.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特质。
11.这三则材料都提到了中国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侧重点有何不同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1970年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      和致敬。50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墨子”传信、“嫦娥”问月,再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我国航天员      ,让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创造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留下了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的足迹,孕育形成的伟大航天精神已经深深      进中国人的血脉。
中国航天何以取得如此成就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之言令人深思:“被祖国需要是一种幸福。”确实,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崛起,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密码,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大力     “航天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历史业绩,谱写新时代奋斗者的壮丽篇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奖励   不负众望   熔化   弘扬
B.褒奖 不孚众望 熔化 发扬
C.褒奖 不负众望 熔铸 弘扬
D.奖励 不孚众望 熔铸 发扬
答案C
解析奖励: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褒奖:表扬和奖励。结合语境,应选“褒奖”。不负众望:不辜负群众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结合语境,应选“不负众望”。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熔铸:熔化并铸造。结合语境,应选“熔铸”。弘扬:发扬光大。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结合语境,应选“弘扬”。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航天人把个人无数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B.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C.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D.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答案B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取得成就的今天”应改为“取得今天的成就”;二是语序不当,“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应改为“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将两处错误都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故选B项。
3.下列句子中不适合作为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的一项是(  )
A.千年梦圆于今朝,大火箭飞冲九霄。
B.早有壮志献蓝天,投身航天美梦圆。
C.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航空梦”添彩!
D.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答案A
解析A项,“千年梦圆于今朝,大火箭飞冲九霄”是陈述飞天梦已经实现的事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探测了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了月球档案资料。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始终以相对固定的一面面向地球,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对看不到的月球背面充满好奇,但是由于技术限制等诸多因素,②                       。那么,这次“嫦娥四号”到月球背面,就有可能获得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过的珍贵数据。
受月球本身的阻隔,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是无法与地球保持通信的。同时,月球正面有较宽阔的平原,尽管有许多陨石坑,但坑底相对平整。相较而言,③                       ,不仅陨石坑更多,地势也更加陡峭。为了安全着陆,“嫦娥四号”采取的是近乎垂直的降落方式。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字。
参考答案:①另一面则背向地球 ②此前还没有任何航天器着陆在月球背面 ③月球背面的地形非常复杂
5.请分别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用疑问句式表达。每句不超过15字。
参考答案:①“嫦娥四号”的任务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探测月球背面 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有哪些困难
6.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写出4个关键词或短语,各不超过7个字。
作为三千多年来有连贯发展历史的汉字源头,甲骨文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作为“四大发现”之一,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120年来,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浸透着一代代研究者解码千年文明的心血。当前,甲骨文研究进入到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运用大数据、云平台进行甲骨文字考释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等。
参考答案:甲骨文 “四大发现”之一 保护与传承 新阶段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材料一 太史令司马迁向汉武帝上书,建议修订一部新的历法,叫作《太初历》。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组织学者,制订《太初历》。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参加者之间观点上出现了分歧,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对此,汉武帝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谁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最后的结果是浑天说者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纳了邓平的历法。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的由来。
《太初历》的制订问题画上了句号,但由修订《太初历》所引发的浑盖之争却拉开了帷幕。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曾停歇,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
(摘编自关增健《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材料二 2021年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抛大底、抛伞抛背罩几个步骤。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再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装置的保护下,落到火星表面。
5月29日,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近地轨道精准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和核心舱迎来第一位“访客”。按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2021年至2022年,我国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
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始,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就徐徐展开了。时至今日,中国航天事业在几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下,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南方日报》及“中国青年网”等)
材料三 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别的梦想、特别的精神,不可能有特别的业绩。在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实践过程中,中国航天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一首史无前例的赞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然环境恶劣的驻训场;白手起家、晚他国30多年起步,持续数十年的昼夜攻关;承受8倍于自身体重的重力,在与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然而,中国航天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咬紧牙关,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创新道路。为了确保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后发优势,我们在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中,一开始就瞄准世界一流,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从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来看,航天员从选择这份使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与巨大风险、考验为伴。正是由于在航天人心中祖国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们才能始终以报效祖国、成就航天事业为最高荣誉,中国的载人航天之路,才能铸就辉煌、创造奇迹。
(摘编自熊杏林、申红心《读懂载人航天
精神中的“特别”》)
7.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浑天说和盖天说在本质上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对宇宙结构的认知、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存在差异。
B.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这可以证明在当时浑天说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比盖天说更为合理。
C.从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天问一号、天舟二号成功巡天,种种成就展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上步步提升的能力。
D.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白手起家,却能取得辉煌的飞天业绩,是与航天人心中坚定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息息相关的。
答案A
解析“这主要是因为”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并进一步解释了双方不同的具体内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因此,“浑天说和盖天说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和“双方对宇宙结构的认知、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存在差异”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的说法强加因果。
8.对天问一号降落火星过程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降轨—两器分离—进入火星大气—返轨—进入火星大气层—减速—着陆
B.降轨—进入火星大气—两器分离—动力减速—悬停—精准避障—着陆
C.降轨—两器分离—进入火星大气—减速—悬停—精准避障—着陆
D.降轨—两器分离—进入火星大气—气动减速—悬停—精准避障—着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二的说法,“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可见,天问一号由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构成,返轨的是环绕器,着陆的是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由此排除A项。根据材料二的说法,减速包括大气减速和动力减速,由此排除B、D两项。
9.下列各项最能支撑“载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险、用躯体去铺路的神圣事业”观点的一项是(  )
A.对承担载人航天大地测量任务的单位而言,“一切为了任务,一切为了胜利”是他们的唯一目的,为此必须抵达要求的地点。
B.神舟二号发射的前10天,火箭意外被撞,发射工作总指挥经过严密细致的诊断后,斩钉截铁地作出了抉择:“按计划组织发射!”
C.航天科技工作者们连续攻克了飞船研制、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轨道控制、飞船返回等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
D.景海鹏与战友在太空执行任务时,曾连续出现过两个意外情况,后在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险情再次发生。
答案D
解析A项,体现了航天人的吃苦精神。B项,说明航天人具备应对高风险的能力。C项,体现了航天人攻坚克难、自主创新的精神。
10.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特质。
参考答案:①敢于探索,尊重实践;②吃苦耐劳,攻坚克难;③独立自主,勇于创新;④甘于奉献,不怕牺牲。
11.这三则材料都提到了中国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侧重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材料一回首历史,分析了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的情况及影响。材料二立足当下,列举天问一号、天舟二号的成功例子,概述了国家在航天路上取得的成绩。材料三挖掘中国航天人的精神特质,追溯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