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后训练(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孔雀东南飞并序》课后训练(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1 19: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不相从许    会不:不会。
B.何乃太区区 区区:情意真挚。
C.逆以煎我怀 逆:不顺从。
D.却与小姑别 却:退下。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与府吏要(相约)
②堂上启阿母(禀告)
③又非君所详(仔细)
④谢家来贵门(辞别)
⑤多谢后世人(感谢)
⑥便言多令才(美好)
⑦始适还家门(适逢)
⑧留待作遗施(赠送,施与)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⑧
C.①②④⑦⑧ D.①②④⑥⑧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今且报府   四体康且直
B.君尔妾亦然 诺诺复尔尔
C.君既若见录 腰若流纨素
D.于今无会因 因求假暂归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仍更被驱遣    B.汝是大家子
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
5.《孔雀东南飞》被明人胡应麟称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它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歌颂了刘兰芝的忠贞品质与反抗精神。请你为刘兰芝写一段评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汉代诗歌的新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汉乐府继承了《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①                        ;《有所思》《上邪》等,则歌咏了男女间诚挚坚贞的爱情;《陌上桑》赞美了平民女秦罗敷的美丽智慧,讽刺了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孔雀东南飞》叙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共赴黄泉的悲剧,批判了封建家长制的冷酷无情。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率真,活泼生动;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随着汉乐府的流行,②                        。到汉末便呈现出五言诗大兴的局面,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它们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的离情别思,官员、士人的仕途失意,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风雨飘摇的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后人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③                        ,如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
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乐府诗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B.学习本单元,要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C.“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
D.二十四节气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先民的广博智慧,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7.在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双 白 鹄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①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歭②顾群侣,泪落纵横垂。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③。
(选自《玉台新咏》)
注①卒:同“猝”,突然。②歭:同“踟蹰”,徘徊不前。③“今日”两句:是乐府诗中的套语,是配乐演唱时所加,与原诗内容没有联系。其大意是“今日相聚快乐无比,希望能这样天长地久万万年”。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B.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的对比,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而是有一定暗示的。
C.“十十将五五”一句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其中一只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
D.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夫妻间爱情的悲剧。
9.此诗与《孔雀东南飞》表达的主题有相同之处,但两者在表现主题的方法上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结发为夫妻①
结发②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③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④,起视夜何其⑤。
参辰⑥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选自《玉台新咏》)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②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③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④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⑤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⑥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两句,笔锋陡转,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
B.“去去从此辞”中“去去”两字相叠,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
C.“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两句,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不同,前者没有后者情深。
D.“恩爱两不疑”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忠贞的爱情。
11.诗歌的最后四句,有人说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你是怎样理解的 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白 头 吟①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②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③,鱼尾何簁簁④。
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选自《乐府诗集》)
注①这首诗的作者历来颇受争议,一说这是一首来自民间的作品,而《西京杂记》里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②躞蹀(xièdié):小步行走的样子。③嫋嫋:形容柔长而轻轻摆动的样子。④簁(shāi)簁:形容鱼尾像沾湿的羽毛。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沟水东西流”之前叙述女主人公与男子决绝之事,“凄凄复凄凄”之后重在表达女主人公经历爱情变故后的无奈、悲凉。
B.本诗开篇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高山上洁白的雪和云间清亮的月喻指姣好明丽的容貌和纯洁美好的人格,也喻指纯洁无瑕的爱情,意蕴丰厚。
C.“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是女主人公设想离别后自己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D.“凄凄”四句忽一笔宕开,言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地啼哭,但女主人公认为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
1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关 山 月①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选自《全唐诗》)
注①关山月:乐府旧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②白登:山名。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三、四两句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过玉门关而来。
B.诗歌第五至八句化用白登山之围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败敌人,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以及一代代人付出的代价。
D.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本诗不落窠臼,境界雄浑,令人耳目一新。
15.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 有何作用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不相从许    会不:不会。
B.何乃太区区 区区:情意真挚。
C.逆以煎我怀 逆:不顺从。
D.却与小姑别 却:退下。
答案D
解析A项,会不:当不,这里是“决不”的意思。B项,区区:愚拙。C项,逆:预料、想到将来。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与府吏要(相约)
②堂上启阿母(禀告)
③又非君所详(仔细)
④谢家来贵门(辞别)
⑤多谢后世人(感谢)
⑥便言多令才(美好)
⑦始适还家门(适逢)
⑧留待作遗施(赠送,施与)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⑧
C.①②④⑦⑧ D.①②④⑥⑧
答案D
解析③详:了解,知悉。⑤谢:告诉,告知。⑦适:出嫁。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今且报府   四体康且直
B.君尔妾亦然 诺诺复尔尔
C.君既若见录 腰若流纨素
D.于今无会因 因求假暂归
答案B
解析A项,副词,暂且/连词,并且;B项,“尔”均为“这样,如此”之意;C项,代词,如此/动词,像;D项,名词,机会/连词,于是。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仍更被驱遣    B.汝是大家子
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
答案B
解析B项是判断句,A、C、D三项是被动句。
5.《孔雀东南飞》被明人胡应麟称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它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歌颂了刘兰芝的忠贞品质与反抗精神。请你为刘兰芝写一段评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参考答案: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她,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她,十七为君妇,仍更被驱遣;她,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她以自己的娇柔与自尊演绎了一支柔肠寸断而又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举身赴清池”,这是凤凰涅槃的悲壮,这一刻昭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汉代诗歌的新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汉乐府继承了《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①                        ;《有所思》《上邪》等,则歌咏了男女间诚挚坚贞的爱情;《陌上桑》赞美了平民女秦罗敷的美丽智慧,讽刺了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孔雀东南飞》叙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共赴黄泉的悲剧,批判了封建家长制的冷酷无情。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率真,活泼生动;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随着汉乐府的流行,②                        。到汉末便呈现出五言诗大兴的局面,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它们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的离情别思,官员、士人的仕途失意,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风雨飘摇的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后人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③                        ,如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
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乐府诗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讲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B.学习本单元,要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
C.“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
D.二十四节气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先民的广博智慧,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答案D
解析文中“五言之冠冕”的引号和D项中的引号均表特殊含义。
7.在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参考答案:①写战争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②文人开始仿作五言诗 ③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双 白 鹄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①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歭②顾群侣,泪落纵横垂。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③。
(选自《玉台新咏》)
注①卒:同“猝”,突然。②歭:同“踟蹰”,徘徊不前。③“今日”两句:是乐府诗中的套语,是配乐演唱时所加,与原诗内容没有联系。其大意是“今日相聚快乐无比,希望能这样天长地久万万年”。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B.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的对比,我们认识到《孔雀东南飞》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而是有一定暗示的。
C.“十十将五五”一句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其中一只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
D.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夫妻间爱情的悲剧。
答案A
解析本诗描写的是两只白鹄生离死别的场景,叙述描写的主体是“白鹄”,所以没有使用“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9.此诗与《孔雀东南飞》表达的主题有相同之处,但两者在表现主题的方法上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相同点: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间的爱情悲剧。不同点:《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叙事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本诗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描写两只白鹄的生离死别的场景,委婉地表达主题。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鉴赏的题目。解答时精读诗句,在整体了解两首诗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注意从诗歌的主题和表现主题的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表现主题的方法”时,应结合诗歌的体裁特点,着眼整体,分析两首诗歌在塑造形象、描述场景等方面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作答时先写出两首诗的相同点(如:都是爱情悲剧),然后再分析不同点。《孔雀东南飞》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其中个性化的语言尤其能展现人物形象。《双白鹄》写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托物言志,以白鹄离别象征夫妻离别。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结发为夫妻①
结发②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③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④,起视夜何其⑤。
参辰⑥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选自《玉台新咏》)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②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③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④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⑤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⑥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两句,笔锋陡转,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
B.“去去从此辞”中“去去”两字相叠,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
C.“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两句,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不同,前者没有后者情深。
D.“恩爱两不疑”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忠贞的爱情。
答案C
解析“前者没有后者情深”理解错误,“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异曲同工,都显示了夫妻离别时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状态。
11.诗歌的最后四句,有人说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你是怎样理解的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我认为应该是夫妻之间的对话。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回来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上,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这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解析分析诗歌的内容,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等作为突破口。结合诗歌的场景,后四句可以理解为夫妻之间的对话,“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是妻子告诉丈夫要保重身体,不要忘记两人之间的恩爱与欢乐;“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是丈夫回答妻子的话。结合注释中这首诗原题为《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也可以理解为“征人”对妻子的叮嘱,要妻子保重身体,别忘记自己。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白 头 吟①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②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③,鱼尾何簁簁④。
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选自《乐府诗集》)
注①这首诗的作者历来颇受争议,一说这是一首来自民间的作品,而《西京杂记》里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②躞蹀(xièdié):小步行走的样子。③嫋嫋:形容柔长而轻轻摆动的样子。④簁(shāi)簁:形容鱼尾像沾湿的羽毛。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沟水东西流”之前叙述女主人公与男子决绝之事,“凄凄复凄凄”之后重在表达女主人公经历爱情变故后的无奈、悲凉。
B.本诗开篇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高山上洁白的雪和云间清亮的月喻指姣好明丽的容貌和纯洁美好的人格,也喻指纯洁无瑕的爱情,意蕴丰厚。
C.“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是女主人公设想离别后自己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D.“凄凄”四句忽一笔宕开,言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地啼哭,但女主人公认为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
答案A
解析“无奈、悲凉”有误,“凄凄复凄凄”以下重在表达女主人公经历爱情变故后的决绝、刚强和反思。
1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决绝(果决、坚忍、敢爱敢恨、刚强)、重情义(不慕金钱)、忠贞(向往坚贞爱情)、理智(冷静)、美丽的女子形象。“山上雪”和“云间月”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女子的美丽容貌和高尚人格。当这个女子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悲哀,自己提出断绝关系,把痛苦埋在心底,冷静而温和地与负心丈夫置酒告别,表现出了女子的决绝、敢爱敢恨、刚强和独立自尊。她对旧情不无留念和幻想,但更多的是深沉的人生反思,展现出她的理智冷静。她劝告天下女子得一心人而白首,展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与对坚贞爱情的向往。她对男子重情不重钱财的劝诫,展现出她重情义、不慕金钱的品格。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关 山 月①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选自《全唐诗》)
注①关山月:乐府旧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②白登:山名。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三、四两句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过玉门关而来。
B.诗歌第五至八句化用白登山之围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败敌人,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以及一代代人付出的代价。
D.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本诗不落窠臼,境界雄浑,令人耳目一新。
答案B
解析“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败敌人,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误,选项曲解诗意。“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前一句的典故是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后一句说青海湾一带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战士中少有人生还故乡。由此可知,这四句展现的是边关的动荡及无休止的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15.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 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画是由最后四句描绘的,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解析本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借景抒情,表现征人怀乡之情。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以一幅边塞征战图表现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面的征戍者。最后四句,写征人望着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于月夜在高楼上叹息不止,勾勒了一幅戍客思归图,写尽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思妇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