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蜀 相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正对着。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高标:高耸的山峰。
C.扪参历井仰肋息
扪:摸。
D.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来:从你来。
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砯崖转石万壑雷
C.猿猱欲度愁攀援 D.舞幽壑之潜蛟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
(3)杜甫《蜀相》中“ ”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怀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4)杜甫《蜀相》中“ ,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① ,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表现人的心灵世界,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
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② ,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
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③ :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听乐礼赞。
5.在上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6.请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17字。
7.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学团”的同学所准备的解说词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杜甫草堂拜谒游览!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实乃荣幸之至。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堂,观赏杜甫的风采吧!
(1)
(2)
(3)
(4)
(5)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见说①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②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③。
(选自《全唐诗》)
注①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②升沉:进退升沉,这里指人的仕途、遭遇有起有落。③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入题,写蜀道之难,语调平缓自然,“见说”,显得很委婉,与《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开篇的写法迥然不同。
B.颈联对仗精工严整。前句“笼”字是“诗眼”,写山上蜀道林木茂盛的景致,后句写山下春江环绕蜀城而奔流的美景。远景和近景相互配合,相互映衬。
C.尾联用君平的典故,劝慰友人,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诗句凝聚着深挚的情谊,又不乏自己的身世感慨,写得含蓄蕴藉。
D.本诗与《蜀道难》都赋予了蜀道迷离神奇的色彩,但是《蜀道难》以充满想象与夸张之笔,极力渲染了蜀道之险难,而本诗则只展现了蜀道的优美瑰丽,偏于写实。
9.本诗的颔联境界奇美,请从诗歌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登太白峰①
[唐]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无法实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既回应了诗题“登太白峰”,又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B.诗的三、四两句与《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都是从正面实写太白山的险峻雄奇。
C.诗的五、六两句,境界开阔,形象自由轻快,诗人飘飘然有出世之思;化用“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语意。
D.诗人借助想象,描写自己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怅、愁闷之情。
11.《登太白峰》中,诗人用来表现太白峰之高的哪些艺术手法,与《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所用的艺术手法相同 请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登 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①。
注①梁甫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刘备之前喜吟《梁甫吟》,常自比管仲、乐毅。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楼赏花因“万方多难”而心生悲慨,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辅以天地之势,形容玉垒浮云赋予古今之慨,寓情于景,境界宏阔。
C.颈联议论国事时局,抒写了诗人对朝廷永固的坚定信念和对侵略者义正词严的斥责。
D.尾联借典抒情,“可怜”等词语含讥刺,“聊”字流露了诗人独自登楼的无聊寂寞。
13.本诗与《登高》同是“登高望远,即景抒怀”之作,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 侯 庙
佚 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4.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相》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和诗人对诸葛亮的追忆、仰慕。
B.《蜀相》颈联两句,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的精神品格。
C.《武侯庙》中的“五丈原”“南阳”“西蜀”等点明了诸葛亮的足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赞扬之情。
D.两首诗中“空”都渲染了丞相祠堂周围景色的寂寥,写法和表达效果是相同的,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5.“莫将成败论三分”一句与《蜀相》中的哪一句意思较为接近 从意蕴看,哪一句内涵更为丰富 请作简析。
蜀道难
蜀 相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正对着。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高标:高耸的山峰。
C.扪参历井仰肋息
扪:摸。
D.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来:从你来。
答案D
解析尔来:从那时以来,指古蜀国开国以来。
2.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答案D
解析D项为比喻,其他三项均为夸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砯崖转石万壑雷
C.猿猱欲度愁攀援 D.舞幽壑之潜蛟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
(3)杜甫《蜀相》中“ ”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怀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4)杜甫《蜀相》中“ , ”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
答案(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3)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4)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① ,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表现人的心灵世界,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
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② ,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
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音乐女神》相比,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③ :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听乐礼赞。
5.在上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参考答案:①后来虽然分了家 ②古代描写音乐的诗很多 ③其中的诗分两类
6.请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17字。
参考答案:①诗歌与音乐关系最密切。②诗人最易与音乐产生共鸣。③《音乐女神》的诗与音乐结合得最好。
7.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学团”的同学所准备的解说词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杜甫草堂拜谒游览!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实乃荣幸之至。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堂,观赏杜甫的风采吧!
(1)
(2)
(3)
(4)
(5)
参考答案:(1)“女士们、先生们”改为“同学们”。(2)“莅临”改为“来到”。(3)“拜谒”改为“参观”。(4)“荣幸之至”改为“非常高兴”。(5)“观赏”改为“一睹”。
解析本题语境是“为某中学‘巴蜀名人研学团’的同学所准备的解说词”,“女士们、先生们”与“学生”这一身份不合,应改为“同学们”;“莅临”多用于书面语,多用于贵宾,尤指上级到来,此处应改为“来到”;“荣幸之至”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此处应改为“非常高兴”;“拜谒”指拜见,或瞻仰(陵墓、碑碣),此处应改为“参观”;“观赏”与“风采”不搭配,改为“一睹”。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见说①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②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③。
(选自《全唐诗》)
注①见说:唐代俗语,即“听说”。②升沉:进退升沉,这里指人的仕途、遭遇有起有落。③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入题,写蜀道之难,语调平缓自然,“见说”,显得很委婉,与《蜀道难》以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开篇的写法迥然不同。
B.颈联对仗精工严整。前句“笼”字是“诗眼”,写山上蜀道林木茂盛的景致,后句写山下春江环绕蜀城而奔流的美景。远景和近景相互配合,相互映衬。
C.尾联用君平的典故,劝慰友人,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诗句凝聚着深挚的情谊,又不乏自己的身世感慨,写得含蓄蕴藉。
D.本诗与《蜀道难》都赋予了蜀道迷离神奇的色彩,但是《蜀道难》以充满想象与夸张之笔,极力渲染了蜀道之险难,而本诗则只展现了蜀道的优美瑰丽,偏于写实。
答案D
解析“本诗则只展现了蜀道的优美瑰丽”错误,本诗写蜀道优美瑰丽,也展现了险峻奇诡,如“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9.本诗的颔联境界奇美,请从诗歌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①颔联描写了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叠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②颔联紧承首联“崎岖”二字,化虚为实,对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写出蜀道险峻高危的特点。③“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蜀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异,境界奇美。④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蜀道的狭窄、险峻、高危。
解析颔联,从结构上,对首联“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化虚说为“实感”;从内容上,“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写人在栈道上走时,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从艺术手法上,“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运用夸张、想象的虚写手法,尽显蜀道的狭窄、险峻、高危、诡异;从语言运用上,“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从艺术效果上,想象诡异,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登太白峰①
[唐]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无法实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既回应了诗题“登太白峰”,又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B.诗的三、四两句与《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都是从正面实写太白山的险峻雄奇。
C.诗的五、六两句,境界开阔,形象自由轻快,诗人飘飘然有出世之思;化用“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语意。
D.诗人借助想象,描写自己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怅、愁闷之情。
答案B
解析“都是从正面实写太白山的险峻雄奇”错误,前者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后者是正面实写。
11.《登太白峰》中,诗人用来表现太白峰之高的哪些艺术手法,与《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所用的艺术手法相同 请分析。
参考答案:①想象(虚写),“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用想象(虚写)的手法,以虚写实,表现太白峰的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山峰,下面有激浪冲撞岩石倒流形成的回旋急流。
②夸张。“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太白峰的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用夸张写蜀道的高峻。
解析两诗都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李白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这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诗人将夸张和想象手法融为一体,表现蜀道高险。“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山之高,高到伸手就可以接近月亮。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登 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①。
注①梁甫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刘备之前喜吟《梁甫吟》,常自比管仲、乐毅。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楼赏花因“万方多难”而心生悲慨,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辅以天地之势,形容玉垒浮云赋予古今之慨,寓情于景,境界宏阔。
C.颈联议论国事时局,抒写了诗人对朝廷永固的坚定信念和对侵略者义正词严的斥责。
D.尾联借典抒情,“可怜”等词语含讥刺,“聊”字流露了诗人独自登楼的无聊寂寞。
答案D
解析“流露了诗人独自登楼的无聊寂寞”错误。“聊”意为“姑且、暂且”,流露了诗人渴望遇到明君施展才华的感情。
13.本诗与《登高》同是“登高望远,即景抒怀”之作,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参考答案:相同:都抒发了漂泊流离的苦楚,壮志难酬的无奈,对时局国事的担忧之情。不同:《登高》直抒老病孤愁的哀伤凄苦;《登楼》则表达了对朝廷永固的希冀与信念,对侵略者的警告和斥责。
解析两首诗后四句均为抒情句,分析相同之处,主要结合对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把握,然后抓住本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和《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分析即可。分析不同之处,抓住本诗“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和《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分析即可。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 侯 庙
佚 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4.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相》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和诗人对诸葛亮的追忆、仰慕。
B.《蜀相》颈联两句,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的精神品格。
C.《武侯庙》中的“五丈原”“南阳”“西蜀”等点明了诸葛亮的足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赞扬之情。
D.两首诗中“空”都渲染了丞相祠堂周围景色的寂寥,写法和表达效果是相同的,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D
解析D项,“写法和表达效果是相同的,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错误,杜甫诗中的“空”更具感染力。《武侯庙》中的“空”修饰的是秋草,秋天本有寂寥之感;而杜甫诗中的“空”修饰的却是“好音”,美妙的黄鹂之音无人欣赏,反衬更让人增添寂寥之情,写法较“南阳祠宇空秋草”更胜一筹。
15.“莫将成败论三分”一句与《蜀相》中的哪一句意思较为接近 从意蕴看,哪一句内涵更为丰富 请作简析。
参考答案:“出师未捷身先死”。杜诗这一句内涵更为丰富,除了交代史实外,有惋惜、痛心之感,痛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大唐多难,贤相何在 纵有贤相,圣主何在 而“莫将成败论三分”更侧重客观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