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草本植物,又名“荷花” 、“水芙蓉”、“芙蕖” 、
“水芝”等。叶片宽大润滑、茎中空笔直、花清香迷人。
莲
可入画
可入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
可入文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可入心
圣洁,美好
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说——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文颇为相似。
韩愈的《马说》《师说》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 (1017~1073) ,北宋哲学家,字茂叔。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任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写下了这篇文章。
学习目标
读:能流畅有节奏的朗读课文,感受古文之美。
译:能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悟:能感受到莲花之美和作者之志,学会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
美美地读!
要求: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抑扬顿挫。
3、舒缓一些。4、读出感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疏通文意
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各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提出共同讨论。
温馨提示:
课下注释的重点词语
标画出来。
可爱者甚蕃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予谓菊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之的用法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
助词,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的
宾语提前的标志
之:代词 例句:友人惭,下车引之
之:到 例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翻译句子
字字落实,重点字正确,句子通顺。
判断句:
基本形式为:“……者, ……也”、 “……, ……也”、
“……, ……也” “……, ……者也”
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花之君子者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买花》白居易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品读莲之美
予
独
爱
莲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以上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
外形
香气
风姿
品读莲之内涵
君子和莲花具有哪些相似点?
莲,花之君子者也。
什么是君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以“我从 (句)的描写中读出了莲花具有君子 的 品德”的句式回答。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菊花和牡丹,为什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菊——隐逸——陶后鲜有闻。
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牡丹——富贵——宜乎众矣!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莲花天生就是象征君子品德的吗?
(托物言志要具备内在合理性)
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1: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例句2: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总结提升
本文在第一段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从 , , , ,等四个方面描写了莲花之美,
第二段则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以“莲”自比,委婉的批判当时 的世风,表达了自己 的高尚品质。
描写
生长环境,外形,香气,风姿
议论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做一名君子呢
君子不是高大上,君子是一言一行的日常。
捡起地上的垃圾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懂得谦让
对不正确的敢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