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寓言四则 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寓言四则 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2 07:18: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2张PPT)
Tie Dyeing With Green Plants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相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体味寓言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
3.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难点)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揠苗助长
坐井观天
狐狸与乌鸦
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极富表现力;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西方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寓言,其中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作品介绍
赫耳墨斯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他穿有带飞翅的凉鞋,手持魔杖,能像思想一样敏捷地飞来飞去,故成为宙斯的传旨者和信使。
他是宙斯与迈亚之子,是商人和贸易的保护神。
人物介绍
整体感知
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他依次问了宙斯、赫拉和自己雕像的价钱,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找出原文中赫尔墨斯的三次发问。
对比三“问”的原文和改文,关注赫尔墨斯的性格特点。
品读形象
第一“问”
原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改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费尽心机化身凡人,暗与王神争锋。
盲目自信
品读形象
第二“问”
原文: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改文: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轻慢无礼
品读形象
第三“问”
原文:“这个值多少钱?”
改文:“值多少钱?”
郑重指问自己的雕像价格。
狂妄自大自视甚高
品读形象
从这三“问”中可看出赫耳墨斯是个怎样的神?
前两“问”所参照者为重量级之神,第三“问”则直接将自己比肩两位地位最高的神。三“问”层层渲染,将赫尔墨斯爱慕虚荣、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却不被人重视的形象生动的写了出来。
品读形象
看雕像者的“三答”,感受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
问宙斯雕像价
答:一个银元
问赫拉雕像价
答:还要贵点
问自己雕像价
答:添头、白送










品读形象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赫耳墨斯的遭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不能自命不凡,爱慕虚荣。
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要做好自己。
要客观评价他人,正确认识自己,不宜妄自尊大。
合作探究
蚊子和狮子
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古希腊的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看看它讲述了什么故事,又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导入新课
尊敬的狮子大王:
我想向您讨教武艺,请于明日上午九时到动物王国的森林广场,一决高下,不知肯否赏脸?
无名之辈:蚊子
猴年马月犬日
挑战书
题目点明了文中所写的两种动物。蚊子是体型极小的动物,狮子是体型庞大的动物,文章以两种体型、力量悬殊的动物为题,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蚊子和狮子
题目解读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文章的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讲故事
第二部分(第2段):点明寓意。
整体感知
3.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
①因为蚊子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②因为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狮子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一己之长,攻敌之短
整体感知
4.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骄兵必败
整体感知
1.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语言描写
充满自信
请结合文中有关蚊子的描写语句,分析其形象。
品味语言
2.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冲”“咬”生动地描写出蚊子进攻狮子时凶猛的样子。
勇敢无畏、自信
一己之长,攻敌之短
动作描写
品味语言
3.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动作描写
得意忘形
表现了蚊子战胜狮子之后的骄傲自满、肆无忌惮、得意忘形。
思考: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是否相同?
不相同
品味语言
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合作探究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第二自然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2)不同点:①《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拓展探究
寓言中的蚊子和狮子各代表什么样的人?
蚊子代表敢于和强敌作战,但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一类人;
狮子代表有勇无谋,只会蛮干的人。
拓展探究
学习了这则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拓展探究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作者作品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浇田、打水,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
打水浇田
等到
开凿
疏通文意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知道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使听到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来呀。”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这件事

回答

像这样
劳动力
比得上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
开端
发展
结局
第一层
(1、2句)
第二层
(3、4句)
第三层
(5、6句)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写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写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整体感知
1.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精读细研
2.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因为事件很蹊跷,富有神奇色彩,加之流传很广泛。
精读细研
3.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4.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精读细研
5.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精读细研
6.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精读细研
这个寓言对你有什么教育意义?
1.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2.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3.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4.看待一件事,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5.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合作探究
杞人忧天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作者作品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崩塌
陷落
无,没有
疏通文意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开导,告知
于是,就
担忧
为…担忧

聚集的气体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行动,活动
为什么

果真

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4.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
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伤害
即使,纵使

5.其人曰:“奈地坏何 ”
拿…怎们办
6.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此
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四方
塞满
聚集的土块
踩、踏
7.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会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聚积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个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
故事中的“杞人”和“晓之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课文中人物的描写进行评价。
①杞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担心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庸人自扰。
②晓之者:开导杞人,热心诚恳,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课文讲授
“杞人忧天”是想讽刺不必要的担忧还是传达忧患意识?
【示例】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却遭受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杞人忧天”两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说说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感悟和启示。
要消除没有必要或没有根据的担心。
课文讲授
从今天的自然环境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应该“忧天”。从全球范围来看,自然环境被破坏、被污染仍是严峻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才能长远发展,生生不息,因此我们应该“忧天”。
不必“忧天”。近些年的环境状况虽然不容乐观,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改善自然环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要对未来的自然环境变好有足够的信心,不必担忧。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