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 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和三拍子指挥划着拍子演唱歌曲,并能背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学难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教材分析:《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道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旋律热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前面四句节奏完全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学生容易掌握。但旋律比较活跃,大跳较多,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电子琴,长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友谊音乐会海选现场图片,用电子琴伴奏,用长笛吹奏圆舞曲主旋律,让学生看图片感受圆舞曲的节奏。
2、圆舞曲知识简介: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
其特点为: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二:新课教授
1、引出课题,播放60周年青年友谊圆舞曲视频,让学生欣赏。
2、出示游戏闯关课件,进行游戏第一环节,耳听八方环节,让学生听完歌曲回答问题。
提问:这首歌曲的特点是什么? 活泼的。
歌曲是几拍子? 三拍子。
节奏规律是什么? 强弱弱。
3、介绍作品背景。
歌曲创作于1955年。
作词:江山
作曲:天戈
歌曲在当年的国庆晚会上成为天安门广场狂欢人群跳集体舞的伴奏音乐。此后,广泛流行。
3、复听歌曲,回答问题。(播放青年友谊圆舞曲视频,感受现场圆舞曲的舞步节奏)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呼吁友谊,和平团结。
4、进行游戏第二环节,超级模仿秀。
①、教师示范,学生进行模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哈 哈 哈 哈 哈 哈 哈 哈 哈 哈
②、歌词接龙----按节奏读出以下歌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蓝 色 的 天 空 像 大 海 一 样
广 阔 的 大 路 上 歌 声 飞 扬
穿 森 林 过 海 洋 来 自 各 方
千 万 个 青 年 人 欢 聚 一 堂
拉 起 手 唱 起 歌 跳 起 舞 来
让 我 们 唱 一 支 友 谊 之 歌
5、进行游戏第三环节,一鸣惊人。
①、出示课件,教师教唱,让学生用“啦”模唱旋律。
出示旋律规律的音符,
②、教唱简谱,让学生注意强弱规律。
用课件提示学生注意气息和情绪,通过图片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③、看课件,教唱歌词。
④、学生看歌词,跟教师伴奏,自己唱。
按歌词要求分声部唱。
三、学生活动环节。
抽四组学生,跟着电子琴节奏,按声部进行演唱。
四、课外拓展环节。
1、通过欣赏7个不同的音乐片段,来分辨哪几首是属于圆舞的节奏特点。
2、出示游戏第四关,特殊任务环节。
在原有旋律上,自己创编歌词,尝试着唱一下,下节课上课请同学来表演。
3、出示游戏第五关,颁奖环节。
选拔学生表演中男女生冠军,并上台颁奖。
总结:
教师总结:
《青年友谊圆舞曲》这首歌曲的主题集中展现了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并为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歌曲为四三拍子,具有圆舞曲的特点。歌曲的旋律进行方式以小跳、大跳为主,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旋律线,与此同时,又穿插着“级进”和同音重复的旋律进行方式,从而使歌曲在热情洋溢中增添了一种优美抒情的色彩。
学生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课后反思:
课题设计游戏闯关环节,学生的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至于音准问题还有待加强,以后多补充一点视唱课,让学生独自表演的时候歌声更加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