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初中语文九上第三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为文言诗文单元,包括三篇文言散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以及李白《行路难》、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的《诗词三首》,皆为传统的名家名篇。四篇诗文,既有亭台楼阁、湖光山色的美景描绘,又感受到作者个人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家国情怀以及拳拳亲情,在使人感受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之美。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古人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和忧乐情怀,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时所要关注到的。教学时按照作家的风格和思想感情的差异组织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制作个性化文言小卡片,积累三篇课文中的文言常用实词(属、备、极、薄、国等),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注意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2.反复诵读学会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感受舒缓自如的风格。
3.把握课文的主旨,体会古代诗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了解古代写景记游散文的文体特点。
4.联系上下文,体会并积累常见文言虚词,注意其在表达语气、关联文意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制作个性化文言小卡片,积累虚词(者、也、而、之等)并在写作中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它们。
5.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忧乐情怀,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情感,积累古代诗文中的成语、经典名句等。
三、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为三个课段6个课时,三个课段之间为递进关系。第一课段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部分,分2个课时完成前三篇文言文的基础内容,旨在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熟读成诵。
第二课段在充分阅读相关背景和评析资料的基础上,共2个课时把握课文的主旨,感悟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情感。体会古代诗文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了解古代写景记游散文的文体特点。
第三课段为古诗词部分的学习,共2个课时通过多重角度赏析语言妙点,梳理三位作者的情感轨迹,感知诗歌中的情感波动,比较写法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经典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和鉴赏能力。
【课时目标】
1.明确目标,读熟课文,学会正确断句;
2.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准备】
自学微课:文言断句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堂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登高临水、游目骋怀,留下了无数美文华章。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三单元的文章,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篇目。
二、按单自学
【微课自学】
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选择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选择正确的,一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用“/”直接划分节奏。
断句的基本方法:先弄通文意断句,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口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自学清单一:
学习目标
通读前三篇,扫除字词障碍,试着断句。
自学清单二: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三、当堂展示
(一)学生展示交流
(二)教师明确:
四、当堂检测
《岳阳楼记》
本文骈散结合。骈句节奏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五、课外作业
分组比赛:根据“图说课文”的提示背诵课文,看哪个小组背得最好。
第二课时
疏通文义 理清结构
【课时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疏通文义。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堂
检查学生诵读断句及课文的记背情况。
二、按单自学
1.【微课自学】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2.结合课下注释和自己整理的文言笔记,试着翻译三篇文言文,在小组内讨论互译、纠错。
三、当堂展示
(一)学生展示交流
(二)教师明确:
四、当堂检测
五、课外作业
在9——11课中任选一篇自己最感兴趣的文言文,试着用现代汉语改写,体会两种表达的不同特点。
第三课时
欣赏美景 对比写法
【教学目标】
1比较研读三篇记游散文的景物描写,品味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
2探究归纳三篇文章的写作手法。
一、导入课堂
抽查学生记背及文言改写情况。
二、按单自学
活动一:说美点
请大家结合课前预习,自由选读文章及语段,说说你觉得更美更有特色的山水是哪一篇哪一段,简要阐述理由。
活动一:比美景
引导学生品味三篇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
三、当堂展示
(一)学生展示交流
(二)教师明确:
1说美点:洞庭风雨图、洞庭春晴图、琅琊朝暮四时之景、湖山夜雪图。
2比美景:洞庭风雨图和洞庭春晴图,美在多角度渲染洞庭湖上凄风苦雨的阴暗压抑或春光明媚的温暖惬意。
琅琊朝暮四时之景,美在依时序描绘景物,突出琅琊山无时无处不清秀优美。
湖山夜雪图,美在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西湖雪夜苍茫宏阔之景。
师小结:
范仲淹写山水,着重从阴晴两方面来渲染,景物形成鲜明对比;
欧阳修写山水,时间跨度大,视野宽阔,意在表现日日在山水间流连;
张岱写山水,间接描写雪大,着意凸显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
四、当堂检测
写景特色
《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多用四字短语,两两对应,对举句式,动静结合,一句一景,大笔勾勒大气象,表现力强。
《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多用“而”字连接相关景色,使句意疏朗有致;巧用“者”“也”句式,灵动多变又舒缓自如。
《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三个“与”将天、云、山、水连在一起,给人茫茫无边之感,“痕”“点”“芥”“粒”等量词的使用,极言天地之大、人生之微。
五、课外作业
1.收集整理9-11课中的文言雅词美句。
2.反复诵读,并背诵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