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美男子是怎样炼成的——初中语文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创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绝世美男子是怎样炼成的——初中语文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创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1 21:45: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绝世美男子是怎样炼成的——高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创意教学设计
【课堂类型】
思辨型
【课堂亮点】
“嵌套+建构”策略;发展批判性思维;整合教学;领导集中式对话模式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读课文及助读资料,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有效建构“绝世美男子”外在和内在的标准,提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2.能通过“嵌套+建构”策略对课文及助读资料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并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绝世美男子”标准,内化史书经典篇目中读到的人生启示,增长为人处世的智慧,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能通过对课文和助读材料的打通式学习,积累大量词汇,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好,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1.能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读课文及助读资料,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有效建构“绝世美男子”外在和内在的标准,提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2.能通过“嵌套+建构”策略对课文及助读资料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并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绝世美男子”标准,内化史书经典篇目中读到的人生启示,增长为人处世的智慧,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
1.能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读课文及助读资料,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有效建构“绝世美男子”外在和内在的标准,提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暖场、悬挂原点
(一)学生前置学习相关背景资料及助读资料,小组合作疏通字词障碍,介绍查阅到的《战国策》文化常识。
(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史书中类似故事相比,这篇课文有何不寻常?
明确:从“比美”说起,不够严肃;邹忌更像一个普通人……
(三)学生畅谈自己对邹忌的初印象。
明确:自恋,帅,爱美,很娘……
(四)屏显把“邹忌讽齐王纳谏”输入百度搜索引擎后,“大家还在搜”中的内容,学生说说:读者最关心邹忌的什么?
(五)悬挂原点问题及大任务:对于不少读者来说,最吸引大家的是他是个绝世美男子。那么为师就顺势而为,以探究邹忌为主,探究历史上其他著名美男子为辅,将我们这节课的原点问题设置为:绝世美男子是怎样炼成的?
通过探讨这个话题,男生可以学习如何当一个“美男子”,女生可以学习如何鉴别绝世美男子。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走进“绝世美男子标准建构之外在风貌篇”。
悬挂原点问题:绝世美男子是怎样炼成的?
二、绝世美男子标准建构之外在风貌篇
(一)互联网上转载较多的邹忌画像,学生评价这种样貌是否算中国古典美男子。
(二)学生根据链接材料,用四字短语建构中国古典美男子的外在风貌标准。
(链接材料:《左传》《后汉书》《文苑列传》《汉乐府》《三国志》《世说新语》《集异记》《明史》《乾隆英使觐见记》等关于美男子外貌神态的简短描述。)
明确:英伟俊逸、气质出众、容貌雄壮、博学多识、节操高尚、阳刚魁伟、温文尔雅、眉目英朗、粗犷英武、风姿特秀、举止潇洒、玉树临风、超凡脱俗、精神焕发、磊落豪雄、深沉厚重、端庄持重……
(三)学生积累四字词汇。师请生回到互联网上转载比较多的邹忌画像。根据建构标准评价画像是否合适。
明确:不合格。从古到今,我们民族的审美都更倾向阳刚美。
(四)请学生根据建构的美男子外在风貌标准说说好在哪里,哪里还显不足?
明确:邹忌颇有胡须,身材魁梧,眉毛上挑,目光炯炯,符合阳刚魁伟的标准。翘着兰花指动作少了阳刚之气。
(五)师质疑与过渡:质疑教材插图,需要很大的勇气和确凿的依据。真的是插图错了吗?还是之前建构的标准错了?请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更确凿的答案和依据。
现在,我们将再次走进《邹忌讽齐王纳谏》,看这篇文章还能帮助我们补充哪些炼成绝世美男子应达到的标准。请大家跟随为师一起走进“绝世美男子之智慧篇”。
三、绝世美男子标准建构之内在智慧篇
(一)破题:题目告诉读者邹忌和齐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一句话说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明确:邹忌是臣,齐王是君。邹忌以“讽”的方式向齐王进谏 ,齐王接纳后广开言路,齐国最终“战胜于朝廷”。
(二)质疑:从句子关系角度思考,“邹忌讽”和“齐王纳谏”是什么关系?有没有人质疑题目上呈现的这种关系?
明确:因果关系或承接关系。作为臣子的邹忌用“讽”的方式进谏,作为君主的齐王居然顺理成章地纳谏了。
(三)明确释疑“爆破点”:教师指出理解这篇文章的要害在“讽”字。学生借助书下注释,明确“讽”是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四)师过渡:“讽”的目的是进谏,向君王提意见可是高危的活儿。比如,比干进谏的下场是挖心;屈原进谏的下场是流放、投江;司马迁进谏的下场是受宫刑。但是,邹忌却一点事儿没有,“讽”字背后有何玄机?“含蓄”和“委婉”具体指什么?我们就以“讽”为爆破点,继续“内在智慧篇”的探究之旅。
(五)释疑第一步:“讽”之分析与评价
1.什么促使邹忌想进朝讽谏?什么能力或素质帮助他发现受了妻、妾、客的蒙蔽?
明确:在和城北徐公比美这件事上,他发现自己被妻、妾和客蒙蔽了,进而觉得“王之蔽甚矣”,作为大臣的责任心让他想入朝进谏。清醒的自我认知能力,善于理性思考问题,认知谦逊,明辨的睿智等。
2.师追问何为“明辨”,请学生分析邹忌解决“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个问题的全过程,说说他是如何做到“明辨”的。
明确:清明的辨别能力。“兼听不同意见——理性自主探究——深入追本溯源”是邹忌的明辨之道。
3.教师请学生把敢于担当、认知谦逊、睿智明辨、理智清醒加入绝世美男子内在智慧标准。
4.屏显RB国神社前自拍,秀在朋友圈中,网友声讨后被封杀的某小鲜肉美照。学生评
价这位曾凭借出色演技和出众相貌一炮走红的艺人是否符合中国古典绝世美男子的智慧标准。
明确:不符合,没有明辨的睿智,不够理智清醒。
(六)释疑第二步:“讽”之质疑与释疑
1.通过“讽”,邹忌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让齐王采纳他的建议,广开言路。
2.生读邹忌讽谏语段。师布置探究任务:“讽”之玄机就藏在这段话中。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人的表达往往会分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什么详说,什么略讲甚至不讲很有讲究。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请任选以下任务中的一个,结合课文及链接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一:剖析:请为这段讽谏分层,并思考:邹忌为什么这样安排层次和顺序?
任务二:质疑:邹忌的讽谏是不是达到目的最高效的方法?是否有更高效的进谏方法?
链接材料:齐威王“一飞冲天”典故
明确:
(1)第一层次,讲比美话题;第二层次,类比宫妇、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的心态;第三层次,得出结论“王之蔽甚矣”。“讽”之玄妙一:缓和气氛、拉近距离、循序渐进、旗帜鲜明;“讽”之玄妙二:换位思考,投其所好(链接材料);“讽”之玄妙三:以小见大,亲切易懂。
(2)邹忌的讽谏并不是最高效的方法。“比美”话题和类比迂回,浪费时间。这段讽谏只说了一半——邹忌发现并分析了“王之蔽”,却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高效的方法是讲出“王之蔽甚矣”后直谏齐王广开言路,再帮助齐王想好具体方法策略,最后,毛遂自荐或推荐贤才尽快执行。
3.释疑:小组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探究邹忌为什么不用更简洁高效的方法进谏。
明确:
(1)链接材料可见,他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自尊自信、聪慧过人的君主。循循善诱的进谏方式比较适合。齐王聪慧过人,一点就通,告诉他问题之所在足矣,他完全可以自主思考问题解决方法。
(2)议政的职责本分角度看,齐王的职责本分是听取、分析意见,做决断;邹忌的职责本分是摆事实,提意见。如果邹忌把广开言路的决策和解决方法一并告诉齐王,不免越俎代庖,所以,邹忌的“讽”是更好地尽职责本分。
4.师请生把邹忌的优点——换位思考、注意分寸加入绝世美男子智慧标准。
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传习录》
5.师小结:正如《传习录》中王守仁所说的,君子谋划和行事都不要越过自己所处的位置,应该遵循自己的位置和能力做事。这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七)释疑第三步:“讽”之慎思与明辨
1.研读齐王纳谏后的决策,任选屏幕上三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请尽量简洁地表达你的看法;请让你的发言体现认知深度。(所谓认知深度,就是对自我、自然、社会、生命等现象的认识具备一定的成熟程度。)
(生齐读屏显齐王纳谏后的决策,并根据书下注释及自己的理解解释“面刺”“谏”“谤讥”。)
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一:为何分三个等级赏赐?以什么为标准?
任务二:为何群臣吏民可以谤讥、面刺,邹忌却只能“讽”?
任务三:为何齐王只赏赐“刺、谏、谤讥”行为,不赏赐“讽”?
明确:
(1)根据进谏者的勇气和进谏效率来决定赏赐的等级。“面刺”最清楚直接,节约时间,但极有可能激怒齐王,需要极大的勇气。“上书谏”虽是直言规劝,进谏程序比“面刺”复杂些,效率会大打折扣。“谤讥于市朝”是指在公共场合用嘲讽的口气进行非难、指责,相对前两种来说惹怒齐王的风险较小,但是,被齐王听到并采纳的概率也很小。经过口口相传,进谏内容已被极大歪曲,信息传达的真实度不高。
(2)群臣吏民可以“面刺”“谤讥”“直谏”,邹忌不行,是因为身份不同。邹忌被尊为“邹子”,侍奉齐国三代国君,齐威王时被任命为相国,还得到了侯爵封号,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齐王多少有些忌惮他。如果邹忌直接进谏,言辞太过犀利,效果反而不好。“群臣吏民”不用被齐王忌惮。同时,有了邹忌的“委婉”,才会有“群臣吏民”的“直接”。邹忌的循循善诱,让齐王认识到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并决心用尽所有办法“解蔽”,这时,齐王已做好应对一切责难的心理准备。
(3)君王不赏赐“讽”是因为:首先,要想尽快实施“广开言路”的政令,搜集到更多好的意见就需要简单直接的进谏,“讽谏”太委婉,不符合当时需要。其次,“讽”有很大局限性。邹忌的“讽”运用类比,层层铺垫恰到好处地启发了齐王,“群臣吏民”并不一定有邹忌这种学识和能力,要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献策献计中来,就得考虑各个层次的人普遍具备的能力,去奖励多数人能运用的进谏方式。由此可见,齐威王不愧是可以引领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君主,理智清醒。
2.师小结: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多维度、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高手。齐王听了邹忌的“讽”,还能站在“群臣吏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面性认识问题,进而,想到化解邹忌提出难题的好办法,这就是优秀领导者的高超能力。
3.教师请学生依据三个问题的研究,为绝世美男子补充新的智慧标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思考。
(八)师总结:“读史使人明智”,《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经典篇章值得读一辈子,琢磨一辈子。
你们以后都会面临与上级相处问题,那个时候,可以想一想邹忌“讽”的艺术,以及他在整个“讽”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为人处世、与人交流的智慧;你们也会有可能成为领导,那个时候,可以想想齐威王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我们收获了把史书读深、读新的方法:不停地质疑,然后联系上下文和积累尝试释疑。
这个环节的探索,还告诉我们,想要成为绝世美男可不是相貌出众、气质迷人就可以了,为人处世的智慧更加重要。
有了出众的相貌气质和绝顶智慧,绝世美男子还需要达到什么标准?下一个环节——批判!我们将尝试对邹忌和之前建构的绝世美男子标准进行批判性思维,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建构结果。
四、绝世美男子标准建构之内在德行篇
(一)一用批判性思维
1.小组合作探究:邹忌的讽谏,用在其他“领导”身上,是否行得通?请任选唐太宗、宋仁宗、奥本海默(曼哈顿计划领导者)中的一位领导进行合理推测。
明确:
(1)用在宋仁宗身上行不通。参照之前所学,仁宗是仁慈勤勉、虚怀若谷的明君,仁宗时代朝堂开明,重效率、重实干,形成直言进谏的风气。委婉的讽谏不适合仁宗时代的风气。
(2)用在唐太宗身上也行不通。唐太宗南征北战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又开创“贞观之治”。他即位之时,百废待兴,最倚重的大臣之一魏征就主张进谏及政令颁布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缓。魏征本人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参照魏征,邹忌的讽谏可能不会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3)用在奥本海默身上更行不通。《邓稼先》里讲道: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用他的办法做更好,包括打断自己老师的报告。由此可见,人情世故不在此人考虑范围内,他更注重功效,理解不了委婉的表达。
2.师小结:这个问题的探究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点燃了我们的思维,也促使我们批判性地审视和检验之前建构的内容。邹忌的“讽”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特定的人是非常必要的,情况和对象发生变化,进谏的方式必须调整,这告诉我们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去思考问题,也启发我们:绝世美男子最重要的智慧是审时度势、因地制宜。
(二)二用批判性思维
任选你感兴趣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一:讲义上提到的众多美男子中,最符合我们建构的标准的是清代的和珅,你同意为他冠以“绝世美男”称号吗?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任务二:一代名相、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邹忌在人生的最后却落得依靠装疯才能保全性命的下场,是哪里出了问题?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战国策·齐策一》节选
《清史稿·和珅传》节选
明确:
(1)“容貌端重,长于语言,谈吐隽快纯熟”“善于逢迎”可见,和珅容貌出众、端庄持重、睿智明辨,又善于换位思考,注意分寸,审时度势。但是,他是一个“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的奸佞小人。他动用“智慧”讨好乾隆皇帝是为了攫取更多私利,这点和邹忌讽谏的目的完全不同。总的来说,他聪明伶俐却道德败坏,最终落得个抄家赐死的下场,不能冠以“绝世美男”称号。
(2)与和珅不一样,邹忌为齐威王献计献策、精心辅佐,为齐国的强大贡献巨大,绝对称得上心系国家百姓的好官,但是“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邹忌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听从公孙闬的谗言,使用阴谋诡计栽赃陷害邹忌,逼其远走他国。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让我们看到邹忌的另一面——妒贤嫉能。让田忌这样的人才流失自然招致齐王不满,所以,他只能装疯卖傻保全自己。
(3)邹忌的悲剧和和珅类似,都是私德有损。
(三)三用批判性思维
“聪明”和“高情商”要辅以高尚的德行,才能成就大智慧,拥有这种大智的人才能称作“大美”。你觉得我们建构的标准出了什么问题?
明确:建构标准的项目不够完整,除了外在标准和内在智慧标准外,还须加入德行的考量。
(四)教师请学生在绝世美男子建构标准上再添加“德行”项目。
(五)师总结:《传习录》的作者王守仁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告诉我们,心地好是根本,这和树的根基好,才会长得茂盛,结出好的果实一个道理。
能成为历史典范的“绝世美男子”首先应具备美好的德行,做到心中明善恶,存善去恶,他的智慧、才能才会让他成就大善大美之事,于公于私、于家于国大有裨益。至于容貌风神,则是锦上添花的标准了,毕竟能称作“绝世美男子”的人,行走于江湖朝堂,从来不靠颜值吃饭。
五、总结习得
(一)教师请学生参考绝世美男子标准说说原人教版教材上翘着兰花指的邹忌画像合适吗?
明确:不合适,翘着兰花指不仅不符合阳刚之美的标准,而且太突出美男子的外在特征,智慧和德行标准就被冲淡了。
(二)师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收获了自行建构标准的方法;进行了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探究个更加默契了。更有价值的是,我们建构出了绝世美男子的标准,明白了,绝世美男子三分靠相貌,七分靠修炼智慧和德行。所以,“绝世美男子”是炼成的,不是天生的。男生们,了解到绝世美男子是如何炼成的,一定要争取当个美男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