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3课《琵琶行(并序)》(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3课《琵琶行(并序)》(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1 21: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学习目标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
分析琵琶女形象,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琵琶行》问世后,传唱度极高,以至于“胡儿能唱琵琶篇”。新时代新时期,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和音乐社联合举办古典音乐剧《琵琶行》演出活动。作为策划人,你所在的策划组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
情境任务
传承经典文化,举办古典音乐剧活动
活动一: 绘制宣传海报,为剧幕命名
1.为了提升宣传度,需要制作宣传海报。请为古典音乐剧《琵琶行》演出活动写一句宣传语。
 (示例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一声,邀你共赴
(示例二)谁让东船西舫无言?谁让司马青衫泪湿?看《琵琶行》音乐剧,让我们共赴一场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盛宴
2.为了跟原创保持高度契合,本音乐剧根据原文五段内容,分为五幕剧。每一幕都需要取一个名称,呈现在海报上。请根据示例,为音乐剧篇章命名。
示例:第一幕——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活动二: 分析序言作用,绘制音乐剧环境布景
3.音乐剧的第一个活动是主持人朗诵《琵琶行》序言,因为大家一致认为此诗的序言也非常重要,必不可少。请说明理由。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2.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
3.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4.现在,需要你根据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为前四幕剧准备四幅舞台背景图,请你找出这些景物描写,然后思考:这些景物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它们在诗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填写下表。
剧幕 景物描写 意境特点 作用
第一幕

第二幕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
感伤、凄清
情景交融,表达了悲伤的离别之情。营造出哀伤的氛围,为故事定下凄切的感伤基调。
“唯见江心秋月白”
清冷、宁静
表达了琵琶女高超技艺的感染力,天、地、人都沉浸其中。
剧幕 景物描写 意境特点 作用
第三幕

第四幕

“绕船月明江水寒”
凄凉、孤独、
悲哀
情景交融,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哀的心情,描写其年老色衰后被人冷落的命运。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凄冷、孤独、
悲哀
情景交融,烘托出诗人被贬后孤独、凄冷、悲哀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第2课时 赏琵琶之声,析“天涯沦落”之人
活动一:赏析音乐场景,析琵琶音的起伏变化
1.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请找出诗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诗句,思考:诗人每次听后有怎样的感受?诗人的感受有何作用?对琵琶女的这几次弹奏分别采用了哪种描写方式?然后填写下表。
诗句 感受 作用 特点



一共弹奏了三次。如下表:
诗句 感受 作用 特点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诗人被深深吸引。(一闻琵琶邀相见) 从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超琴技。 略写。侧面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第二次: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同情琵琶女,顿感迁谪意。(再闻琵琶诉沦落) 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琴技高超,点明“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主旨。 详写。以正面描写为主。连用八个比喻,运用拟声词、叠音词。
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诗人因感伤而“青衫湿”。(三闻琵琶青衫湿) 从侧面烘托琵琶女的琴技高超,琴声悲凄感人。 略写。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2.第二段详写琵琶之音。阅读文段,寻找声音的变化特点。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比喻诗句 声音特点
①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②
③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④
⑤ 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
⑦ 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悠扬婉转
幽咽泉流冰下难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水浆迸 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音乐旋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倾诉悲情
急切愉悦
幽愁暗恨
激愤难言
郁结胸中
旋律:清脆错落-逐渐幽咽滞涩-间歇停顿-激越雄壮-戛然而止
活动二: 分析天涯沦落人之“同”,赏析人物形象
3.赏析人物形象
(1)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试填写下表。
相同之处 具体内容 都来自京都 琵琶女 本是京城女
白居易 ①
去年辞帝京
相同之处 具体内容 皆有出色才华 琵琶女 ②
白居易 才华横溢的诗人
如今都落魄失意 琵琶女 ③
白居易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名满京都的艺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给商人
作者与琵琶女哪些地方“同是?”他们有何相似之处?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 琵琶女
白居易
天涯 琵琶女
白居易
沦落人 琵琶女
白居易
色艺超群 红极一时
才华出众 少年得志
京城女
湓浦口
帝京人
浔阳城
年长色衰 孤独寂寞
谪居卧病 孤独寂寞
29岁中进士;
32岁以“拔萃”登科;
35岁复应制举;
“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人众耳。”
(3)概括形象特点
①琵琶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漂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伎。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
曾经胸有大志,志得意满而今被贬谪苦地,压抑悲凉的知识分子。
《琵琶行》白居易
江头月夜送客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歌女诉身世之苦
诗人述迁谪之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
诗人
线

线

引出
引出
以人物为线索
双线交织,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相交,谪情离恨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方扶南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