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罗
斯
新
政
手段新: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
福
第30任总统
自美国建国以来,
历届国会审度国势,
但莫有本届所见之
兴旺繁荣。
——柯立芝1928年国情咨文
第31任总统
今天,
我们美国比以住任何时候
都更接近于
最终战胜贫困。
——胡佛1928年竞选演说
第32任总统
我向你们保证,
我对自己立下誓言,
要为美国人民,
实行新政。
——罗斯福1932年竞选演说
幸运的总统
饥饿总统
倒霉的总统
?的总统
大
容
纲
CONTENTS
内
自由放任之危
——“新政”的原因
反其道而行之
——”新政“的措施
国家干预之效
——”新政“的影响
自由放任之危
——”新政“的原因
1
第30任总统
我国今日之成就,
实足快慰。
我国未来之前途,
实足乐观。
——柯立芝1928年国情咨文
1924—1929年间,
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经济繁荣,
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幸运的总统
1918年 1923年 1929年 1933年
一战结束
柯立芝任职
3月,
柯立芝离任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象。”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
1.世界最高标准 2.美国独一无二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
济空前繁荣。
A
2.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
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
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
B
1.1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
20世纪20年代,因不少国家支付战争债务,金钱源源不
断地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贮藏量在1913至1924年间从
19.24亿美元增加到44.99亿美元,即世界黄金总贮藏量的一半。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696页
20世纪20年代美国家用吸尘器
罗斯福广场听收音机者雕塑
Roaring Twenties——“咆哮的二十年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
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大发战争横财
新兴产业技术革新
01
02
03
1925年T型的福特轿车在流水线上生产,每十分钟就出生一辆。
——《这就是美国史》
20世纪20年代,
因不少国家支付战争债务,
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
——《全球通史》第7版696页
1.2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695页
财政部长安德鲁· W· 梅隆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
第31任总统
今天,
我们美国比以住任何时候
都更接近于
最终战胜贫困。
——胡佛1928年竞选演说
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与商业打成一片。
——《华尔街日报》
经济大师
倒霉的总统
1918年 1923年 1929年 1933年
柯立芝任职
3月,
柯立芝离任,
胡佛任职。
一战结束
饥饿总统
10月,
华尔街股市崩盘
3月,
胡佛离任。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1 经 济 大 危 机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
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
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
数2%的人拥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696页
1.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人民相对贫苦,
社会实际消费能力增长缓慢。
听懂一个故事,看懂一种经济现象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冷,想要煤。
无煤,为什么?
没钱,为什么?
失业,为什么?
煤太多了,卖不出去,厂方裁员?
思考:母女对话中提到了几次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矛盾的情况?
生产
消费
健康经济
病态经济
消费
生产
2.生产相对过剩。
盲目扩大生产
消费能力低下
1
生产的狂热:
盲目生产,
产品积压。
1924年福特汽车厂日产汽车2500辆,1930年达到4000辆。
资本家普遍认为生产无极限,消费无极限。
——《美国简史》
2
消费的狂热:
超越实际购买力,
出现需求假象。
买分期的概念越来越普遍,从1920
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类的消费增
加了500%。到1929年,美国60%的汽车、大型电器和钢琴都是靠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的。
——《仅仅是昨天》
1929年,普通家庭赊购耐用商品
(汽车、电器等)而负债达1000亿
至1500亿美元。
——《美国史新编》
3
股票投机的狂热:
股市泡沫。
一种普遍高涨的情绪把越来越多的
迷糊人拉进了投资市场中,……寡
妇、工厂的工人、擦鞋匠和招待。
甚至那些并不十分渴望进入股市的
人都冒险把他们全部积蓄投入到股
票中,以获取转眼可得的财富。
——《第五分册教学参考资料》
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
着自动报价机……一个有说会道的
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
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个护士
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仅仅是昨天》
3.虚假繁荣。
2.1 经济大危机
的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相对过剩。
分期付款造成市场虚假繁荣,股票投机加大金融风险。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进入空前繁荣的时
代,……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
购买股票的景象。在这段股票牛市的后期,乐观演变为
疯,……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
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
——秦义虎《金融的历史》
1929年10月下旬,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
猛烈袭击美国,不久扩大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
国、法国等国……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
各业。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2.2 经 济 大 危 机 开 始 的 标 志 是 什 么 ?
“我坚信基本的工业情况是良好的。”
——1929.10.24州长罗斯福接受记者采访
1.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2.企业破产,市场萧条
3.失业激增,生活困难
4.农业受损,价格下跌
工业危机
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2.3 经 济 大 危 机 的 表 现 是 什 么 ?
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运往市场的运费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
——摘自《罗斯福传》
最严重时,失业人数高达1700万——
占了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纽
约股票价格由崩溃前的87亿美元暴跌
到1933年的19亿美元。同一时期的
国家收入比以前大约减少一半。在
工业停滞的同时,大批银行倒闭,
估计有多达一万家银行关了大门,
吞掉了小额存户的存款。
——《光荣与梦想:
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上册
1
时间长
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几个月、
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本
次经济大危机从1929年持续
到1933年,长达4年之久。
2
范围广
受危机波及到的范围从金融
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
;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
本主义国家。
3
破坏大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
40%, 失业工人3000多万,
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
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
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2.4 经 济 大 危 机 的 特 点 是 什 么 ?
2.5 经 济 大 危 机 的 影 响 是 什 么 ?
1930年3月6日,美国125万失业工人在全
国各大城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
英国工人阶级不断掀起示威游行和罢工,
甚至发生了水兵暴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在德国由于失业者所占比例较高,失望的
情绪更为严重,局势也更为紧张;所有这
些因素合到一起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
可能,因为如此大规模的社会混乱必然会
产生深刻的政治影响。1933年1月,希特
勒成为内阁总理,开始用宣传和恐怖统治
德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第7版698页、700页
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爵士就国际形势在1932年说:“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
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倒退。各国相互之间非但没有更加接近,非但没有增进友好的程度,非但没有在向
稳定的和平迈进,反而还采取了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700页
2.5 经济大危机
的影响?
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社会动荡,法西斯势力趁机崛起。
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
当时,美国和世界各大媒体都不得不用
这两个字来形容30年代初的形势,那就是“恐惧”。
——大国崛起解说词
胡佛反危机
措施
结果
2.6 胡 佛 应 对 危 机 的 措 施 和 结 果 ?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
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
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
来自我治疗。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有人说连狗都本能地讨厌胡佛; ······
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
叫做“胡佛村”;······在北卡罗来纳州,
乡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
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政府想
改名为 “不景气车”,但没人买帐);在
公园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
取暖,叫做“胡佛毯子”; ······野兔被饥
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胡佛猪”。
——《光荣与梦想: 1932—1972年
美国社会实录》上册
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无能为力了。
——胡佛
1932年美国总统选举
(红色为罗斯福胜利的州)
候选人 票数
胡佛 15,759,930
罗斯福 22,815,539
罗 斯 福 赢 得 1932 年 总 统 大 选
第32任总统
我向你们保证,
我对自己立下誓言,
要为美国人民,
实行新政。
——罗斯福1932年竞选演说
?的总统
1918年 1923年 1929年 1933年
柯立芝任职
3月,
柯立芝离任,
胡佛任职。
10月,
华尔街股市崩盘
3月,
胡佛离任,
罗斯福任职。
一战结束
罗斯福新政
的原因?
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
胡佛政府的决策失败,加剧了危机。
罗斯福大选获胜,提出新政。
自 由 放 任 政 策
胡佛
国 家 干 预 经 济
罗斯福
漫画《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
手段——广泛的行政权,……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
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
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罗 斯 福 与 胡 佛 的 反 危 机 措 施 比 较
反其道而行之
——”新政”的措施
2
1 新政为什么首先从整顿金融体系入手,产生了什么作用?
到1933年,美国
已经有5500家银
行倒闭,900万户
储户失去存款。
3月初,正是银行
系统总崩溃之时。
——邓蜀生
《罗斯福》
我的朋友们,你们把钱存在银行里,
······是把你们的钱用于许多不
同形式的投资,换句话说,银行把
钱用来使工农业的轮子保持运转。
······在正常情况下,(银行留存的)
钱是完全够普通民众对现款的需要
的。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比
放在褥子底下更安全。
——1933.3.12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3月13日人们开始排起长
龙到银行存钱,4月银行
存款额超过了提取额。
大约13500多家银行复业,
纽约股票交易所也重新响
起了电锣声,道琼斯股票
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
一句话:
“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前提
A
B
据统计,在《全国工业
复兴法》实施期间制定的
多个工业法规中······有120多
个法规规定实行生产配额制,
限定产量存货比,限制机器运
转时间或禁止新工厂和新设备在
生产能力过剩地区投入使用。
——王红霞
《经济法视域下的罗斯福新政》60页
《全国工业复兴法》中规定:
“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取消不适当
的生产······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
定的 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
雇用条件。”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
代部分·第二分册》318页
2 新政在工业方面主要调整了哪两方面的关系?
病态经济
消费
生产
企业关系
劳资关系
盲目扩大生产
消费能力低下
病态经济
消费
生产
企业关系
劳资关系
消费
健康经济
(减少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刺激消费)
生产发展
消费旺盛
政府为那些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的企业资本家颁发“蓝鹰”标志
鼓励人们在有“蓝鹰”标志的地方消费
前提
核心
1933年制订《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
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 减少耕地,缩小
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
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从
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
美元。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
选辑·现代部分·第二分册》315页
思考:为什么很多人失业生活无着落,罗斯福政府却引导农民大规模毁灭农产品?
3 新政在农业方面主要调整了哪两方面的关系?
A
《社会保险法》中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
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
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
障,为……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据黄安年译《1917—1939年的美国》
102—117页
C
B
纽约一家救济机构的负责人告诉当时的纽约
市长:“到我们这里来的人中,至少有75%的人只想
要一件事,那就是工作;他们最后才会选择接受慈善施舍。”
——James T. Patterson. America's Struggles
against Poverty,1900—1994. p52.
“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还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力更生的意志,他们的勇气与决心。”
——关在汉编译《罗斯福选集》100—101页
4 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供消不平衡)
盲目扩大生产
消费能力低下
(供消平衡)
生产发展
消费旺盛
政府
调节生产
促进消费
整顿
金融
体系
国家干预经济
生产
消费
调节工业生产
调节农业生产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
前 提
5 新政的措施与作用结构图
1.国家干预经济。
2.立法保障实施。
3.关注民生。
4.内容全面
6 新 政 的 特 点 ?
国家干预之效
——“新政”的影响
3
“资本主义经过他(罗斯福)的手术,得到的
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理强壮,并取得新的生命。”
——罗伯特·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114页
生产恢复图
失业率下降图
1 罗 斯 福 新 政 的 积 极 影 响 是 什 么 ?
1
2
3
1932年,工厂关闭、市场鸦雀无声、银行危若累卵、车船空荡无人。
1936年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
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罗斯福(1936年芝加哥演说)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恢复,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在动荡中,有人叫嚣“如果美国什么时候需要一个墨索里尼的话,
那就是现在。······宁可受独裁者的统治,也不要国家经济瘫痪。”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美国国内
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
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恢复了人民的信心,
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
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二战后,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
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岳麓版必修二
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换言之,新政无非只是一促权宜的解决办法而已,
这种权宜之计经不起严峻的考验,迟早总是是维持不下去的。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性 质
实 质
2 罗 斯 福 新 政 的 局 限 性 ?
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根除经济危机。
局限性
罗斯福新政
的影响?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恢复了人民的信心,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也就无法根除经济危机。
第30任总统
我国今日之成就,
实足快慰。
我国未来之前途,
实足乐观。
——柯立芝1928年国情咨文
第31任总统
今天,
我们美国比以住任何时候
都更接近于
最终战胜贫困。
——胡佛1928年竞选演说
第32任总统
我向你们保证,
我对自己立下誓言,
要为美国人民,
实行新政。
——罗斯福1932年竞选演说
1924-1929年间,
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经济繁荣,
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幸运的总统
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与商业打成一片。
——《华尔街日报》
经济大师
饥饿总统
倒霉的总统
?的总统
伟大
1.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攻读历史学、政治学和新闻学
2.1910年(28岁), 当选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起任海军部助理部长
7年,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
3.1921年(39岁),因扑灭火灾后游泳,患上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
但他始终相信他能战胜它。他疗养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
“笑声震天的地方”。
4.当有政敌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时,他说“一个总统不一定是一个好
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
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
罗斯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可以学习他的什么优秀品质?
不变
B
变
A
拓 展 作 业 : 罗 斯 福 新 政 之 “ 变 ”与“ 不 变 ”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
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
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杆”。说罗斯福天天都吃
“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
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 《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
逐字逐句抄下来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有人把“新政”叫做“法西斯主义”,有人又叫做“社会
主义",把本来很简单和很实际的事情搞得十分复杂和理
论化,而我只相信实际的诠释和奉行实际政策······
“我认为,我一直这样认为,而且我仍将认为私人企
业是美国健全经济的主心骨”。
——《罗斯福文选》
试回答:“变”了什么?什么“不变”?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相对过剩
分期付款
股票投机
大危机
爆发
特点
影响
标志
表现
美国的对策
胡佛自由放任失败
罗斯福国家干预成功
生产
消费
课 堂 小 结
1.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这最能反映危机
A.涉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来势比较猛烈
2.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利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A.实行了自由放任 B.加强经济干预 C.强化了科技创新 D.大力发展了高新产业
3.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例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金融;通过《农业调整法》,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这些措施的特点是
A.通过立法干预经济 B.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全力发展重工业
4.为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美国政府颁布了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国家工业复兴法》
随 堂 练 习
材料一 1921年10月28日,(苏俄) 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
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 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苏俄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二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和市场分配;
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对此,部分资本家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而罗
斯福则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依据材料二,谈谈罗斯福所说的 “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新应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苏联和美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不同:苏俄侧重于利用“市场”调节,美国侧重于利用“计划”调节。
认识: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依据。
5.阅读材料:
6.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① ▲ 。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② ▲ 。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1)据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2分)
(2)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