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自然环境干差万别,多姿多彩,彼此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海南岛椰影婆时,大兴安岭却是大雪纷飞;呼伦贝尔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塔里木盆地却是大漠驼铃弧烟直。自然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窗外飘洒的雨点,奔流不息的河流,四季变幻的植被,沉稳坚固的土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
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普通高中鲁教版(新教材)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XUEXIMUBIAO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综合思维)
2.运用图表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区域认知)
3.学会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
4.明确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建立保护自然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大气
岩石
动物
植物
土壤
水
地形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水循环
大气
大气
陆地
海洋
水汽
输送
径流
输送
降水
蒸发
降水
蒸发
生物循环
植物
微生物
环境
动物
岩石圈循环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
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
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1站 黄河源头之青藏高原
第2站 黄河中游之黄土高原
第3站 黄河下游之华北平原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研学旅行开始了!
深入探究·思维碰撞
黄河源头在约古宗列山北海拔4675米的地方。由于海拔很高,黄河源头常年积有冰雪。虽说是7月,这里光照强烈,但穿着毛衣棉服还觉冷。在这里根本无法想象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草原荒滩。
结合材料回答:
1.青藏高原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请将下列图中符合青藏高原总体特征的要素选出来连线,并说明理由。
第1站 黄河源头之青藏高原
高寒热带雨林多年冻土广袤的黑土地光照强烈牦牛高山草甸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雪峰连绵河流无结冰期沙漠中的绿洲
气候
植被
水文
地貌
土壤
深居内陆
戈壁、沙漠为主
贫瘠
河流欠发育
稀疏、矮小
描述: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特征下,其自然环境的构成各要素的状况。
干旱、大陆性
降水稀少
环境特征的一致性
就区域尺度看,不同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
就全球尺度来看,地表环境具有一致性,其突出表现在:有液态水,有适宜的温度和大气,具有生命系统以及自我调节功能等。
高效合作交流 任务 探究案问题2~3
要求 1.地理组长组织好交流,保证全员参与。
2.成员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交流的效率。
3.行动快速,养成“快”的习惯。
4.交流完毕后,拍照上传。做好展示准备,同时将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为质疑做准备。
先独立完成,而后倾情投入,认真交流。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森林茂密,水草丰美。后来无节制的开垦放牧,使得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土壤变得疏松。大量的泥沙被冲进河里,成了一条真正的“黄”河。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有人沉重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结合材料回答:
1.是哪一要素的改变造成了黄土高原环境古今的差异?
2.这一要素的变化导致黄土高原环境的其他要素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2站 黄河中游之黄土高原
植被破坏
土壤变化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地貌变化
流水侵蚀,沟壑纵横
水文变化
含沙量增大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日益干旱
植被
气候
要素的内在关联性
自然环境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其他素的改变,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不断上升,平均高出两岸地面7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两岸地区每逢汛期便面临着洪水的威胁。在引黄闸前,听到当地人介绍以前这里是咸盐地,“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旱涝无收成,丰年几斤粮。”
第3站 黄河下游之华北平原
结合材料回答:
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会导致华北平原环境要素发生哪些变化?
黄土高原
植被破坏
水文:含沙量增大
地貌:沟壑纵横
土壤: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气候:蒸发加剧,日益干旱
华北平原
黄
河
水文:河道淤积,河床抬升,泄洪能力降低
地貌:形成冲积平原
... ...
土壤:土壤次生盐渍化
西北干旱区环境的形成,除了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影响外,还与自然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导致该区域气候越来越干旱。
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就区域角度看,每个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这说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就全球角度来看,地表环境具有统一的发生机制与发展过程。地表环境的形成,受控于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地球质量,以及特定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
要素的内在关联性
环境特征的一致性
发生发展的统一性
思维导图
要素与整体
静态统一
动态统一
地貌
气候
水文
植物
土壤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在线测评(巩固训练案)讲解】
1.从地表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2.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表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表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地表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解析】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第2题,挖掘“发菜”“甘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1~2题。
3.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水文 B.生物
C.地貌 D.气候4.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 A.a B.b C.c D.d
读右图,回答3~4题。
【答案】3.B 4.B【解析】
第3题,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4题,箭头b表示生物对气候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属于这一过程,箭头a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箭头c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d表示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5.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地表起伏大,②地表侵蚀,③植被覆盖差 B.①植被覆盖差,②地表起伏大,③地表侵蚀 C.①地表起伏大,②植被覆盖差,③地表侵蚀 D.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植被覆盖差6.水土流失会加剧河流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原因是( ) A.地表起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 B.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抬升 C.土壤质地变差,粮食产量减少 D.植被覆盖率降低,保护地面能力下降
下图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答案】5.D 6.B【解析】
第5题,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使植被生长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覆盖差;地表侵蚀后导致地表起伏变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
第6题,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河床抬高,河流中下游的排泄能力减弱,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谢谢观看
用汗水描绘属于自己的七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