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2 08:4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3 课
罗 斯 福 新 政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新政医生》罗斯福被描绘成了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了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
繁荣背后的危机

一.从危机到繁荣
1:繁荣表现:
①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②新兴产品进入大众生活
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当时的美国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全世界最高标准的生活
“飞扬的二十年代”
相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
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
车水马龙
一.从危机到繁荣
2:繁荣原因:
①一战大发战争横财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③一战结束后相对稳定国际环境 ④广阔的国外市场
美国国民总收入从1919年的650亿美金增至1929年的828.1亿美金,人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680亿美元。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上,特别是汽车工业、电气工业、建筑工业和钢铁工业。生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长了255%,汽车数量从1921年的1050万辆增至1929年的2600多万辆。
1929年
1919年
汽车制造业
2312万辆
67万辆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象。”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希尔
“繁荣的迹象可能成为灾难的征兆!
——罗斯福 1937年第二任期就职演讲
一.从危机到繁荣
3:繁荣背后的危机:
①贫富差距大
②购买力不足
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 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 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1920年——1929年生产产品增长与工人工资增长情况
“想发财,买股票”,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民众把有限的积蓄用来购买购票,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购票投机活动。90%的股票是投机性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现金购买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贷。
③分期付款膨胀
④股票投机猖獗
二.经济危机
1:原因:
1925年T型的福特汽车在新建的流水线上生产,每十分钟就出产一辆……商业企业集中到更少的人手里,各种垄断非常普遍,做大做强成为主导的口号。
买分期的概念越来越普遍,从1920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类的消费增加了500%。到1929年,美国60%的汽车、大型电器和钢琴都是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的。
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一种普遍高涨的情绪把越来越多的迷糊人拉进了投资市场中,……寡妇、工厂的工人、擦鞋匠和招待。甚至那些并不十分渴望进入股市的人都冒险把他们全部积蓄投入到股票中,以获取转眼可得的财富。
①盲目生产,产品积压.
②购买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③股票投机的狂热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根)
危 机 来 临

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开始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急剧下跌,其速度之快,连计价器都来不及反应。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从开盘的第一分钟到一小时以后,有13个著名的股票分析师跳楼。一天之内,工业股票价格从均价364美元跌到62.7美元,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数万投资者破产。这一天成为了“黑色星期四”。美国经济随即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一场巨大的灾难进而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崩溃 (黑色星期四)
二.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表现:
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运往市场的运费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榄,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
股市
崩盘
银行
倒闭
企业
破产
工人
失业
农产品过剩
股市崩溃、银行破产、
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农业减产、农产品价格猛跌......
1929—1933年破产的银行达1万多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
1932年,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钢铁工业下降80%,汽车工业下降95%,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54%,农民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
对外贸易:停滞,各国贸易战、关税战。
你认为股市崩盘和下列关键词有何关系?
银行
工厂
工人
农业
对外贸易
经济危机从金融业开始
二.经济危机
4:特点:
材料1: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几个月、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本次经济大危机从1929年持续到1933年,长达4年之久。
材料2:受危机波及到的范围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①持续时间长
②范围广
③破坏性大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5:最严重国家:
美、德
6:范围:
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经济此期间取得较快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也得到提升
面对经济大危机,资本家做法?
资本家不惜大量销毁商品。大量玉米、小麦、棉花和牛奶,或被当作燃料,或被倒进河流。
经济危机倒牛奶事件
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
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后,整个19世纪每隔10年周期性地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危机缩短到7-8年爆发一次,二战后,大概每隔五年左右爆发一次。
等待救济的人们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经济危机
7:影响:
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沉重的打击,失业人数猛增(经)
②各国国内矛盾激化,引起了政治危机(政)
③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美国穷人居住的“胡佛小屋”
艰难求职
希特勒上台
日本扩军备战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市场萧条
金融危机
工业危机
农业受损价格下跌
失业激增生活困难
民生危机
农业危机
面对这些危机,假如你是罗斯福智囊团的一员,你会建议罗斯福首先解决哪一危机?
金融危机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经济
《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
《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
1575万票—2280万票
这是1932年总统大选结果,观察漫画,请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并为它命名
胡佛总统对国家发展充满着自信
我向你们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不仅仅是一次政治造势,这是一场战斗的集结号。
美国第32任总统(1933-1945),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的总统
临 危 受 命

三.罗斯福新政
1:原因: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美国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2:目的:
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自由放任政策
经济大危机时美国究人居住的棚户区
危机加深
胡佛:“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当选总统后每个美国家庭里每天都有两只鸡吃,每家都有一辆汽车......
1928年共和党人胡佛高票当选美国总统选
3:措施:
三.罗斯福新政
1.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①恢复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②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保障
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
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
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该法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个别审理,让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尽快开业,对缺乏偿付能力的银行进行改组。
——3月9日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现在把积蓄存进银行是安全的… …
——3月12日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是对储蓄达2500美元的储户予以保险。它于1934年1月1日正式成立后,存款人的储蓄再也没有遭受过一点损失
3:措施:
三.罗斯福新政
2.加强对工业的 计划指导 ①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 ②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①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
②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
“蓝鹰标志”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约翰说:我明年也生产面包
查理说:我明年也生产面包
托尼说:明年我也生产面包
民众说我们一年只需要十五吨面包——盲目生产盲目竞争
把生产从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防止盲目竞争。
蓝鹰行动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3:措施:
三.罗斯福新政
3.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恢复
危机中最惨的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1933年,政府同各州大农场主签订几百个合同,缩减棉田耕地一千万英亩,小麦耕地缩减八百万英亩,玉米耕地减少近九百万英亩。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
屠宰20多万头快要产仔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
3:措施:
三.罗斯福新政
4.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复苏工业;改善美国基础设施。
全美有1/4人失业,达到1700万,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候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绝望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整个美国。
失业人群
1935—1942年,美国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用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旧金山金门大桥
3:措施:
三.罗斯福新政
5.建立社会保障福利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1935的《社会保障法》为老人、盲人、未成年及残疾儿童提供生活保障,为妇女、公共卫生及失业补助作出妥善安排”。对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救济金,对未满65岁死亡者提供一笔抚恤金。
美国社会保障法50周年邮票
罗斯福新政内容又被称作“三R”,即:
复兴(Recovery)
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
区域编号
组编号
序列号
美国社会保障卡
三.罗斯福新政
4:特点: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
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敲富人竹杠”和“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甚至前总统胡佛还指责罗斯福是个共产主义者。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罗 斯 福
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6:影响:
①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1929—1940年美国失业率变化图
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
②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20世纪30年代末,各州政府明显必须服从于联邦政府。总统成为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控制总统的权力。
——(美)艾伦 布鲁克林
新政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三.罗斯福新政
6:影响: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生产停止,通货膨胀;
1987年——“黑色星期一”,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④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根本矛盾(局限性)
三.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治病”新政“新”在什么地方?
①新的理论:
②新的模式:
③新的起点:
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
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发展的新起点
学习精神?
坚持不懈 信念坚定 乐观自信
改革创新......
启示:
①强化金融监督,防止金融风险
②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克服盲目生产
③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社保体系
④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
⑤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罗斯福
比较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美国罗斯福新政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
不同点 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 文化大革命,导致经济濒于崩溃
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结果 缓解了危机对美国的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巩固工农联盟,经济恢复和发展 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相同点 都是在各国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都是在不改变本国社会制度下进行的改革 时空隧道
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②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③勇于改革和创新,改革要兼顾人民群众的利益,注意改善和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
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有什么经验值得吸取的?
罗斯福新政
繁荣表现:①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②新兴产品进入大众生活
繁荣原因:①②③④
繁荣背后的危机:①贫富差距大 ②购买力不足
③分期付款膨胀 ④股票投机猖獗
课堂小结
从繁荣到危机
经济危机
原因:① ②③④
开始标志:
经济危机表现:股市崩溃、银行破产.....
经济危机特点:①持续时间长 ②范围广 ③破坏性大
影响:①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经)②③
罗斯福新政
原因:美国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措施:
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
影响:①②③④
启示:
课堂练习
1.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 )
A.坚持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经济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转向社会主义
2.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3. “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他们,他惦记着他们。”罗斯福新政中“赢得民心”的举措是( )
A.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B.提倡美国公民勤俭节约
C.引导农场主努力扩大生产 D.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B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