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2 09: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张謇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1.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方面的变化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2.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培养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学习目标
历史解释
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近代民族工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产生 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初步发展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状元实业家______回乡创办__________,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 ____”的道路
“短暂的春天” ___ _____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________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再度受挫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国民党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___ __________的压迫和摧残
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归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完成下表。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洋务运动
一战期间
一战后
张謇
大生纱厂
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
一战
官僚资本主义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知识拓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jiǎn]
人物扫描: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立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他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主要贡献: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1895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1899年开车生产。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教育。
视频:张謇“实业救国”与发展教育
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
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荣氏兄弟),海外华侨归国创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和 。
从1917年开始,这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短暂的春天”
纺织业
面粉业
一战期间,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厂获得厚利,企业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庭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视频:一战民初的民营资本蓬勃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变之一:
经济变化
变之二:
社会生活变化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辛亥革命后
一战期间
一战后
产生
发展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
发展
黄金
时代
受挫萎缩
产生
由此可见,中国民族工业实在夹缝中顽强挣扎着。
南通大生纱厂
张謇(清末状元)
荣宗敬
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料公司
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兴办实业的爱国主义、创新进取的精神、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
2.近代著名的企业家
红色资本家
1949年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3.民族工业的整体特点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地点 企业 概况
1896-1912 上海、无锡 广生钱庄 茂新面粉厂 振新纱厂 甲午战后,与人合资,家族起步;
1912-1932 上海、无锡 济南、武汉等 茂新面粉厂 福新面粉厂 申新纱厂 民国成立,迅速发展,时人称之为“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
1932-1936 上海、无锡等 福新、茂新、申新 经济危机,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家族走向分裂和衰退;
1937-1945 上海、重庆、宝鸡等 福新、茂新、申新 抗日战争,空前浩劫,部分内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1945-1949 上海、无锡 茂新、申新 国共内战,遭遇国民党绑架勒索,
停产歇业;力阻迁厂。
合作探究:结合荣氏企业发展概况简表,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tips:注意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类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德国 1830年左右
中国 1860-70年代
纺织业
面粉业
起步晚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资金少、规模小、设备差
总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前提;
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
4.根本原因
5.启示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
1922年,西方列强卷土重来。申新各厂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也从盈余转为亏损。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浩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材料二:
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荣氏企业,有的被日军炸毁,有的被日军占据。
  抗战胜利后,荣德生两次遭绑架,被勒索款项达百万美元。其中一次绑架中的绑匪,居然拥有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部的“逮捕证”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汽车。——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据材料和漫画信息,归纳阻碍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经济基础(生产方式和生产力)
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价值观)
经济上不断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
又将如何深刻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呢?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
火车
电车
飞机
轮船
电话
汽车
①传入时间:
19世纪70年代以后
②影响:
方便人们的出行,促进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步入近代,西方发明的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知识拓展
火 车
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京张铁路 1909年建成。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工程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青龙桥车站的人字形铁路。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于1881年建成通车。洋务运动后期,中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热潮,到1949年全国铁路总长度已达到2.4万千米。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清朝梳辫图
溥仪剪辫装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
清代女子服装
中山装
西装
旗袍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剪辫
易服
西服的样式
中华的元素(立领)
三颗扣子:
自由、平等、博爱
三颗扣子:
民族、民权、民生
五颗排扣:
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宪法)
四个口袋:礼义廉耻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知识拓展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清末民女
三寸金莲
现代女子
天足
跪拜礼
鞠躬礼
握手礼
老爷、大人
先生
禁缠足
非跪拜礼
改称谓
自由、平等、民主的新风尚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崇洋逐新”的趋向
同时,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从地域上看:
从城市化进程上看: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总体来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材料:然而,即使在1941年……传统的中国绵亘不断,差不多伸展到外国租界的边缘为止。在乡村,人们看不到上海影响的任何迹象。
—[美]罗兹 墨菲著《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民国时期上海街景图片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再度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交通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习俗
①剪辫、易服、劝禁缠足、废跪拜、改称呼等
②饮食、服饰、婚丧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势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
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下列
选项中,张謇创办的企业是( )
A.大生纱厂 B.湖北织布局 C.轮船招商局 D.汉阳铁厂
2.以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为代表的荣氏家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发展的“短暂的春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时期
A
C
3.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 )
A.发展曲折 B.分布不平衡 C.技术落后 D.规模比较小
4.某平台推出了一期专题,包括《民国时期北平的交通管理》《凤冠霞帔与西式婚纱》《浅谈中国近代饮食文化的发展》等文章。据此判断,这期专题是近代( )
A.社会生活的变化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主政治的进程 D.民族工业的发展
B
A
5.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各种交通工具混杂,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车……人们见面时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这反映近代社会生活( )
A.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D.城乡变化不平衡
6.1905年,一份奏折中主张“北京至张家口之铁路,应归中国造办,外国人不得干预”。将这一主张最终付诸实践的是( )
A.詹天佑 B.梁启超 C.李鸿章 D.侯德榜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