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1
课时
·
八年级 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
·
第一课时 地理差异显著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在自然地理方面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
如果做一次中国穿越之旅,无论选择哪一个方向,都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感受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导入新课
走进多彩中国
东北地区
地理差异
江南水乡
地理差异
青藏高原
地理差异
华北平原
地理差异
内蒙古高原
地理差异
新疆地区
地理差异
“多彩中国”
红
“五彩中国”
黄
“多彩中国”
黑
“多彩中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蓝
“多彩中国”
绿
“多彩中国”
紫
“多彩中国”
黑龙江省
海南省
观察冬季景观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纬度位置
由南向北递减
自主学习
北
南
漠河
三亚
漠河
三亚
观察三地景观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海陆位置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自东南向西北,降水越来越少
自主学习
观察景观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地势差异
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形图
拉萨
杭州
自主学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导入新知
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自然差异
农业生产差异
南稻北麦
西牧东耕
800mm降水量
自然差异
饮食文化差异
东酸西辣
南甜北咸
800mm年降水量
人文差异
生活习俗差异
赏花 赛龙舟 游泳
看冰雕 打雪仗 滑冰
中国的冬季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人文差异
秦岭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雪峰。
秦岭
淮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安徽省,于江苏省注入洪泽湖,然后向南注入长江,干流长约1000千米,流域面积18.9万千米2。淮河原为独流入海的河流,洪涝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淮河流域进行了全面整治,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
淮河
秦岭—淮河地理意义
经过的线:
1月份0℃等温线
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分界线
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河流
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农作物
南甘北甜
南稻北麦
南陡被缓(屋顶)
南甜北咸
南油北花
知识总结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农田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民居
南北的差异(一)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陆路运输
水路运输
一年一熟或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
一年三熟
坡小墙厚
坡大墙高
活动
合作探究
南北的差异(二)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河流
河流结冰状况
年降水量
植被
<0 ℃
>0 ℃
结冰
不结冰
<800mm
>800mm
以温带落叶
阔叶林为主
以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为主
活动
合作探究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秦岭——淮河
自然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 (高于或低于0 ℃)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有、无)
河流流量(大、小)
河流汛期(长、短)
人文差异 农田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交通运输工具
民居特点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低于0℃
高于0℃
<800mm
>800mmm
高原、平原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有
无
小
大
短
长
旱地
水田
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甜菜
水稻、甘蔗、油菜
陆路运输,汽车、马车
水运,船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气候
知识小结
知识小结
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
归纳
共同的影响因素:
主要原因
为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南方
北方
河流流量
为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南方
北方
主要原因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温不同
以北气温低,
以南气温高。
流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
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降水不同
以北降水少,
以南降水多。
气候的影响
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
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活动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地理差
异显著
自然环境差异:气候、降水、地势
人类活动差异:农业、城市、人口、交通、经济
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总结
(2021·北京·中考真题)传统民居是反映地方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的简笔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地民居中( )
A.甲—屋顶坡度较小 B.甲—临河流而建
C.乙—建材多用竹木 D.乙—窗户均朝南
2.两地中( )
A.甲—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B.甲—地方传统戏曲为秦腔
C.乙—端午赛龙舟的起源地D.乙—饮食习俗以面食为主
3.据图可推断乙地( )
A.位于秦岭淮河以北B.终年高温湿润C.位于东南沿海地区D.河流湖泊众多
B
D
A
拓展提升
(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钱币因其上面有每个国家著名的自然和人文事物,被称为国家的“名片”。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的背面主景是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风景名胜。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植被因素
2.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地形显著特征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石灰岩广布,多石林、溶洞” 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3.青藏地区具有的特色种植业是( )
A.绿洲农业 B.河谷农业 C.灌溉农业 D.水田农业
C
D
B
拓展提升
(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为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界线②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经济发展水平C.地形地势 D.民风民俗
2.下列描述,与丙地区不相符的是( )
A.温带水果的故乡,盛产苹果、梨、桃等
B.民居墙体厚,窗户小
C.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甘蔗、油菜等
D.1月均温在0℃以下
A
C
拓展提升
1.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D.与1月0℃等温线接近
2.下列叙述符合我国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特征的是 ( )
A.从农业方面看,具有“南麦北稻”的分布特征
B.我国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C.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北部高南部低
D.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稀疏,西部地区密集
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对东北地区衣业产生的有利影响,不正确的是 ( )
A.气温上升,热量资源增加,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范围明显北扩
B.播种面积增加
C.南方地区的农作物都可在东北地区种植
D.总产量增加
达标测评
C
B
C
4.纪录片《航拍中国》以航拍俯瞰视角,呈现祖国大地无与伦比的美: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300万平方千米的浩瀚,四季轮转,冰火交融。据此完成,《航拍中国·黑龙江》能拍摄到的场景是 ( )
A.阳光沙滩、蓝天白云,椰树婆娑
B.林海、雪原壮美辽阔,冰灯、冰雕美轮美奂
C.雄伟的长城在群山中延伸,枫叶红了,群山片片嫣红
D.东方明珠高耸入云,外滩灯火璀璨,夜景迷人
5.北方地区墙体厚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气温低 B.冬季降水量大 C.冬季风沙大 D.冬季的生活习惯
6.南方地区粮食作物是水稻,影响因素主要是( )
A.降水多 B.地形平坦 C.生活习惯 D.产量高
达标测评
B
A
A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