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卷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组
当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同时出现在夜空且看似连成一线时,即出现“五星连珠”的天文奇观。图1为我国某天文台(22.3°N,114.2°E)记录的2022年当地“太阳和五大行星日升降时间图”,图2为北京时间2022年某日4:30,该天文台观测到的“五星连珠奇观示意图”(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起,接顺时针方向至观测目标间的水平夹角。)。完成下面小题。
1. 图2最可能出现在( )
A. 1月15日 B. 6月25日 C. 8月8日 D. 10月18日
2. 该日4:30,土星位于该天文台( )
A. 南偏东 B. 南偏西 C. 东偏北 D. 西偏北
3. 该日,“五星连珠”奇观清晰可见的时间不少于( )
A. 1小时 B. 3小时 C. 6小时 D. 9小时
下图示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 66.5°S B. 74.5°N C. 81.5°S D. 51.5°N
5. 图中P点的月份可能是( )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1月
6. 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在O~P时段内淮安( )
A. 昼短夜长且昼先变长后变短 B. 昼夜差值先变小后变大
C. 日落时刻先推迟后提早 D. 日出太阳方位不断北移
2022年2月4日晚8时许,北京冬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此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气立春,2月20日闭幕。下图示意立春当日的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北京冬奥会开幕时,伦敦( )
A. 晨曦微露 B. 烈日当空
C. 夕阳西下 D. 夜幕沉沉
8. 北京冬奥会开幕时,2月4日范围占全球的( )
A. 三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全部 D. 五分之三
9. 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 )
A. 纽约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B. 地球向近日点不断移动
C. 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D. 开普敦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下图为北半球某学生于冬至日正午时分在路边拍摄的太阳能发电的外接装置实物图,该学生测得此时光伏接收面板与地面的夹角约为56°41′。该装置能够通过自动控制器使光伏接收面板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学生算出了该地的纬度大致为( )
A. 32°19′N B. 23°15′N C. 34°45′N D. 33°15′N
11. 半年后该同学开始每天观察正午太阳高度,共连续观察了一个月,其变化为(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12. 在广东省肇庆市(22.5°N,111.5°E)美丽的仙女湖上,有座山酷似一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10月3日是当地“卧佛含丹”节。若对“卧佛含丹”现象进行现场直播,则直播时间与下列图中大体相符的是( )
A. B. C. D.
13. 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问题。
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A 白昼更长 B. 正午太阳更低
C. 日出方位更偏南 D. 正午时刻更早
14.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 15°N,135°E B. 15°S,135°W
C. 23°26′N,0° D. 23°26′S,180°
15. 下图为湛江市某小区平面图,该小区占地约40000平方米。读图并回答下面小题。
2018年12月22日,某同学傍晚放学回家走进小区时,发现自己在夕阳下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该同学最有可能进入的小区大门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阿联酋迪拜(25°N)发布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因其形如花瓣,昼开夜合并智能追光,使面板始终正对太阳,命名为“智能太阳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6月30日日落时,面板朝向(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
二、综合题
17. 读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1)N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_,A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_。
(2)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
(3)若一架飞机由A地飞到B地,则其最短飞行航线方向为_________。
(4)试描述从5月1日到9月1日,A点的昼夜状况及变化____________。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塞内加尔河是西非一条较大的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富塔贾隆高原(最高峰卢拉山1537米),流经几内亚、马里、塞内加尔以及毛里塔尼亚等国家,注入大西洋。
材料二下图为塞内加尔河周边简图及圣路易气温图。
(1)简述与夏半年相比,指出圣路易冬半年日温差大小并说明原因。
(2)说明塞内加尔河巴克尔以下河段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3)推测塞内加尔河河口三角洲的形态,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瑙河中下游地区黄土分布广泛,部分区域的黄土厚度可达50—100米。与中国黄土高原不同,多瑙河流域黄土分布区周缘没有干旱、半干旱区作为粉尘的物源区。研究发现,多瑙河流域黄土的本地物源主要有两类:河流洪积物和沉积岩而区域外的物源则主要来自非洲北部。下图为多瑙河流域黄土分布图。
(1)分析河流在该区域黄土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2)说明本地沉积岩成为黄土堆积物过程。
(3)推测地质工作者证明非洲北部是多瑙河流域黄土物源区可能采用的证据。
参考答案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1为太阳和五大行星日升降时间图,此时图2在夜空中看见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反映出此时五大行星同时出现,根据横轴日期,向下做垂线,与五大行星升起时间存在交点,且在日落之后,即说明五大行星处在夜空之中,可以判断出6月25日,五大行星同时出现,B正确,1月15日、8月8日、10月18日向下作垂线没有与五大行星升起时间同时有交点,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图2,方位角的定义可知,土星方位角超过180°,处在天文台的南偏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阅读图1中的纵轴(北京时间)可知,在6月25日,水星升起时间最晚,4时20分左右升起,在5时40分左右太阳升起,因而“五星连珠”奇观清晰可见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答案】4. B 5. D 6.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所在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相隔多少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相差多少度。据图可知,当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为39°,此日太阳直射当地所在半球的回归线,据此推知,当地纬度与回归线相差90°-39°=51°,因此当地纬度为23°26′+51°=74°26′,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9°时,若为南半球则该日为12月22日,若为北半球则该日为6月22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太阳直射点每月平均移动约7.8°,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要从39°降至0°大约需要5个月,据此可推知,该地若在南半球,则P点可能为5月22日,若在北半球则P点可能是11月22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34′S。在O~P时段内,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到23°26′后南移,因此,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日落时刻先推迟后提早,C正确;北半球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再昼短夜长,A错误;昼夜差值从O到春分变小,从春分到夏至变大,从夏至到秋分变小,从秋分到P变大,B错误;日出方位从O到夏至北移,从夏至到P不断南移,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北京冬奥会开幕时,为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晚8时许,为东八区区时,伦敦为0时区,相差8个区时,伦敦位于北京西侧,应用北京时间减去时差,可得伦敦为12点,正值中午,可能烈日当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晚8时,可计算出180°即东十二区的区时为24点,正好4日的0点与180°经线重合,全球为同一天2月4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纽约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逐渐变长,A错误;1月初为近日点,地球远离近日点,B错误;悉尼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C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极昼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D正确;故选D。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②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光伏接收面板与地面的夹角α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α+H=90°,又有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综上可得,光伏接收面板与地面的夹角α=当地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结合材料可知,当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有纬度=56°41′-23°26′=33°15′,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半年后时间为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33°15′N,故6月22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接下来连续一个月的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故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 90°-纬度差。其中,H为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之间的差值。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数之差;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时,则纬度差为两地的纬度数之和,简记为“同减异加”。
【答案】12.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若对“卧佛含丹”现象进行现场直播,则直播时间在10月3日左右日落前,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向南递增,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读图A可知,图中信息表明昼长向北递增,应表示直射点在北半球期间,排除A;读图B可知,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在45°W经线上,则45°W为6时,经计算,肇庆市(111.5°E)接近17时,正处于日落前,与直播时间符合,B符合题意;读图C可知,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在90°E经线上,则90°E为6时,经计算,肇庆市(111.5°E)地方时为7时多,与直播时间不符合,排除C;读图D可知,30°E以东为新的一天,以西为旧的一天,表明30°E为0时,此时肇庆市(111.5°E)地方时不到6时,与直播时间不符合,排除D。故选B。
【答案】13.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一般。
【详解】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三亚纬度低于海口,因此白昼更长,故A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距离直射点更近,正午太阳更高,故B错误。北半球白昼越短,日出方位越偏南,1月1日,海口的白昼更短,因此日出方位更偏南,故C错误。月向东时刻越早,三亚位于海口以西,因此正午时刻更晚,故D错误。
【答案】14.B
【解析】
【详解】P点时正值日出则图中EF线表示晨线,由此可以看出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图示晨线并未与极圈相切,可判断太阳直射点不在南回归线;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地方时为6时的经线是135°E,135°W为12时,即太阳直射的经线是135°W。选B正确。
【点睛】太阳直射回归线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太阳直射赤道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的经线是正午12:00,晨线与赤道交点是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00。
【答案】15.C
【解析】
【详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湛江日落的方位为西南。根据指向标方位可知,在某同学傍晚放学回家走进小区时,发现自己在夕阳下的影子落在正前方,可推断该同学进入的小区大门是偏西南方向的丙。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16. D
【1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新型太阳能电池板的面板可始终正对着太阳,而6月3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因此面板朝向西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17.(1) ①. 15° E ②. 9时
(2) ①. 165° W向东至180°(或180°向西至165° W) ②. 23°26' S至90° S
(3)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4)昼长夜短。先是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
【分析】本题以局部光照图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经纬网定位、最短航线、昼夜变化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经度变化的特点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局部光照图,N点位于30°W与60°N中点,其经度为15°E;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A点位于晨线上,经过M点的经线为12时,则A点的地方时为9时。
【小问2详解】
日期的分界线为180°经线与0时所在的经线,此时165°W为0时,因而自165°W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与北京日期相同。该光照图为北半球局部光照图,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23°26′S至90°S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小问3详解】
AB位于晨昏线上,晨昏线是经过该两点与球心的大圆,大圆上的劣弧路程最短,因而飞行方向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小问4详解】
A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从5月1日到9月1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因而昼长夜短;自5月1日到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自夏至日到9月1日昼渐短,夜渐长。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答案】(1)与夏半年相比,圣路易冬半年的日温差较大。
原因:冬半年主要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因此日温差较大。
(2)塞内加尔河巴克尔以下河段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夏汛明显。
原因:塞内加尔河巴克尔以下河段流经热带沙漠带,支流少,河流水补给主要来自巴克尔以上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所以此处河流受其影响,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3)三角洲南北延伸,形态狭长。
主导因素:塞内加尔河流动过程中侵蚀地表,搬运碎屑物质/泥沙,在河口地势低平处堆积;受洋流影响,泥沙主要堆积在河口南侧,呈狭长形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塞内加尔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水文特征以及地貌成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圣路易的气温图可知,该地冬半年(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的日温差比夏半年(春分日到秋分日)大。结合图示可知圣路易位于15°N附近,纬度位置较低,因此属于热带气候类型,从宏观角度来看,该地全年气温整体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天气、大气透明度、正午太阳高度及日照时长、人类活动等因素。要对比该地冬夏半年的日温差,主要从冬夏半年的条件差异入手——冬半年与夏半年该地的天气差异明显。冬半年主要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因此日温差较大。夏半年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气温较低;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较高,因此日温差较小。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的水文特征中,径流量主要受气候(降水、蒸发)、流域面积、用水量等因素的影响,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塞内加尔河巴克尔以下河段河流流经沙漠地区,水源少;其水源补给主要是巴克尔以上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区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所以塞内加尔河巴克尔以下河段受其影响,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塞内加尔河河口三角洲受沿岸洋流影响,三角洲形态南北延伸,呈狭长状态。形成河口三角洲平原的主要力量源自河流在陆地上流经过程中携带泥沙,搬运至河口地势低平处,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堆积;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在沿岸加那利寒流影响下,在河口以南堆积,塑造了形态狭长的三角洲形态。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答案】(1)洪水期搬运大量碎屑物质,至中下游堆积,成为黄土物源;侵蚀、切割黄土堆积物,形成沟谷纵横的黄土地貌。
(2)沉积岩在构造运动或外力侵蚀后出露地表,风化为碎屑物;大风侵蚀搬运碎屑物,风力减弱或遇地形阻挡,碎屑物堆积成黄土层。
(3)非洲北部沙漠广布,物源丰富;两地空间距离近;通过遥感监测北非沙尘可扩散至该区域;比较当地黄土与北非沙尘元素组成的相近性。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多瑙河流域黄土分布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黄土地貌成因、形成过程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多瑙河流域黄土的本地物源主要有两类:河流洪积物和沉积岩”可知,该地貌主要受流水作用形成。在河流洪水期,河流搬运大量碎屑物质,在河流中下游堆积,成为黄土物源;后期河流侵蚀、切割黄土堆积物,从而形成沟谷纵横的黄土地貌。
【小问2详解】
沉积岩形成于沉积环境中,其在构造运动抬升或上覆物质被外力侵蚀后出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作用形成碎屑物;大风侵蚀搬运碎屑物,在风力减弱或遇地形阻挡的情况下,大风的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堆积形成黄土堆积物。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距离非洲北部较近,且非洲北部沙漠广布,物源丰富;地质工作者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非洲北部沙尘扩散方向,发现沙尘可以扩散到该地;对比分析当地黄土与非洲北部沙元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若相似性高则可推断非洲北部是该地黄土物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