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2 08:2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上《古诗三首》
【【教材解读】
统编五上第四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选编课文。指向阅读的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古诗三首》是一组爱国诗,选编的是南宋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社会与经济、科技与文化空前繁荣,可是综合国力却并不强,尤其是军队战力更加薄弱。这与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密切相关。陆游目睹了北宋的灭亡,一生忧国忧民,主张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但始终未能得偿所愿,于是只能在无限的怅望中走完了86岁的人生,也因此留下了无数耳熟能详的著名爱国诗篇。《示儿》是陆游的临终绝笔诗,表达了他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晚清,又重蹈了宋朝灭亡的历史,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共315首。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48岁。他厌倦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此期间,他写下这组《己亥杂诗》,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课文所选这首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三首古诗,一颗爱国心,别样爱国情。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更好地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与拓展阅读,体会诗人抒发爱国情的不同方式。
【学习重点】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更好地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与拓展阅读,体会诗人抒发爱国情的不同方式。
【学习难点】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更好地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与拓展阅读,体会诗人抒发爱国情的不同方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揭示主题
1.出示阅读单元篇章页,读一读艾青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你从这两句诗里,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爱国之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也是这个单元的主题。自古以来,涌现了无数的爱国仁人志士,其中的爱国诗人,你知道哪些呢?
如:战国时期的屈原,唐代的杜甫,宋代的陆游、辛弃疾,清代的龚自珍,等等。
3.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组以抒发爱国之情的古诗。
二、通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课件呈现三首古诗。读一读三首诗的诗题和作者。
从三个诗题中,你分别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可以结合你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说一说:
示儿:意思是写给儿子看。这是陆游临终之际,写给儿子的一首诗,相当于陆游的临终遗言,也是陆游的临终绝笔。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题临安邸:意思是题写在临安的旅店里。古人有题诗的习惯,比如我们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林升这首诗则是题写在临安的旅店里。林升也是南宋诗人。
己亥杂诗:己亥,是中国古代的纪年,这里的己亥年,是清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龚自珍在这一年,写下了一组诗,共计315首,统称己亥杂诗。课文选的这一首,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相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
乃 邸 熏 汴 恃 喑 擞
3.再次齐读三首诗,注意读好诗的节奏停顿。
三、学习《示儿》,体会陆游的爱国情
1.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先学生自己对照注释说一说。
再指名逐句说一说,相机理解“元”“但”“九州同”“乃翁”等文言词的意思。
2. 陆游为什么写下这首诗?交流搜集到的背景资料。
先指名交流,之后呈读教师整理的资料。
3.人之常情,一位老人,临终可能最牵挂什么?会向子女交代什么?
一般来说,会牵挂家人今后的生活,会牵挂子女今后的事业、前途,可能会交代家人子女,如何料理后事,办理丧事,等等。
4.然而陆游临终之际,最牵挂的是什么,交代子女的又是什么呢?
根据诗意,发挥合理想象,写一写:
陆游:“儿啊,为父就要走啦。其他的,我也没有什么好牵挂的,因为我知道,人死了就万事皆空啦。只是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后交流分享。
5.小结:陆游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人世的?
无限的遗憾!遗憾什么?
深切的期盼!期盼什么?
6.过渡:陆游的遗愿能实现吗?答案藏在另一首诗里。
四、学习《题临安邸》,体会林升的爱国情
1.借助搜集的资料,说说林升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学生交流后,呈读教师整理的资料。
2.结合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还闻到了什么?
(2)林升这是在赞美杭州西湖的风景优美、太平盛世吗?你读懂了诗句背后林升怎样的心情?从哪句诗哪个词,特别能感受到这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的强烈愤慨、无比失望之情。
五、两诗联系比照,回应陆游的临终遗愿
陆游的遗愿能实现吗?你想对长眠于地下的陆游说什么?
补充历史资料,了解南宋是如何灭亡的。思考:这个任务、这张表格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三首诗,同时也为下面的对比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但是不得不说,如果想要把这样的大单元设计落实到位,课前的前置性学习真的非常重要,不然课堂环节难以推进下去。
师:我们七个组分别都已经完成了这一任务,研讨的结果也展示出来了。我们眼睛扫着看看都差不多是吧,看来很多的组里边都是形成了统一的认识,那么组与组之间呢也都差不多。现在第一首诗,哪个祖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研讨结果?
生:《示儿》我们总觉得他的心中的期盼是希望国家统一收复失地。他的题目是《示儿》,也就代表着他是对儿子写的,所以他对谁说我们总觉得是对儿子们说。而他在什么情况下说他应该是在临终前说的。
师:大家同意吗?我还是想知道。对儿子说的,在临终前说的。从诗中你们哪里读出来的?
生:我们是从“示儿”看出来的,示儿代表的意思就是给儿子看,而陆游临终前的话,我们是从这个“死”,就说明陆游即将要去世了,然后还有“家祭”,家祭的意思是祭祀家中的先人。也就说明,如果他上面还有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他的意思就是要收复失地,如果等军队收复了失地,一定让儿子祭祀他们,让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师:刚才这一位同学代表他们组分享了他们研讨这个结果的想法,大家觉得怎么样?很有道理是吧?把掌声送给他们,好,谢谢。
师:那“家祭”是指什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是向家里举行祭祀,向先人表示哀悼、纪念。平常你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什么时候“家祭”?
生:应该是在清明节的时候,春节也会家祭。
生:七月十五。
师:是的,在这个时候你听见过家人向先人念念叨叨说些什么吗?
生:要保佑我们全家幸福。
生:我们过得很好,你不用担心。
师:向先人诉说我们过得挺好,是因为在新人离世前,他们往往会放不下我们对不对?所以在“家祭”的时候,我们要把他期待的牵挂的给他回应,我们很好。那么,在这首诗中,陆游像平常的人一样,临终前牵挂的是家人好不好?是什么?
生:他牵挂的是国家有没有统一起来,有没有变得好起来。
师:是的,刚才那个组的同学代表已经从这一句看出来了,谁也来补充说说看陆游这样的期盼还包含在哪个诗句里?
生:还包含在“大悲不见九州同”。
师:说说看。
生: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还不能看见九州统一,“九州”就是代指全国,“统”就是统一,意思就是只是看不见有国家统一。
师:是的,说的很清楚。他最牵挂的这一件事情,期待着儿子在一起读——
生: 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说明他一直期盼着的是什么?
生:九州统一。
师: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期盼什么?
生:期盼祖国统一。
师:这是陆游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好,我们把陆游表达临终遗愿的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显然共同读到了陆游心中的期盼,就是祖国统一。那么第二首诗,林升他的期盼是什么?
思考:这首诗不难,学生通过预习、借助注释和资料基本能够理解。老师在这里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陆游像平常的人一样,临终前牵挂的是家人好不好?这一问题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辨,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我们组研读了《题临安邸这》首诗,知道了诗人林升他心中的期盼是国家统一,他是在对朝廷说的,而且我们还知道了,他是在看到了那些统治者们在唱歌跳舞的情况下写出了这首诗。
师:很多组跟他们的表达不一样,但意思差不多,有的组用的是收复失地。这也是国家统一的一个标志。好,那么他们说是对朝廷说,应该是对朝廷的官员或者统治者,对吧?
师:我在这一首诗中没看到朝廷官员,看到的明明是游人。
生:其实他这里虽然写的是游人,他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一语双关。他虽然指游人,实际上是在指当时朝廷的统治者们。
师:我还是觉得不大明白,你从哪里读出来了?
生:因为我我查阅了资料,资料上说他这个临安的地方,其实就在我们现在的杭州,也就是当时南宋的都城。而这里只把杭州作汴州,汴州是北宋的都城,因为北宋的都城被金人攻破,所以赵构就带着一些官员逃到了杭州,然后就在这里建立起了南宋。可是呢,他们还是把南宋当做北宋时代的热闹繁华,其实他们已经已经忘记了北宋时候的那些痛苦和老百姓了。其实他这里虽然是指游人,他其实就是指那些不以为是的统治者们。这里的“暖风”就是指当时那些朝廷统治者们的欢乐,把他们吹的就是如痴如醉的。
师:哎呀,我听的也是如痴如醉。他结合了历史资料,通过两个地方来把当时林升写作的这个背景基本上说的很清楚了,让我明白了一语双关。原来表面上看是游人在这青山绿水间徜徉,在西湖边歌舞,他们都怎么样啦?
生:醉。
师:本意是指陶醉,但这里我听到了你这样的解读就知道了,这不是陶醉,是朝廷官员们的什么醉?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沉醉。
师:是的,沉醉在这个歌舞中,还是什么醉?
生:他们沉迷在歌舞升平当中,完全忘了北宋、老百姓。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们。好,刚才这个组带着我们结合了历史资料,把这一首诗读透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这下我想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致的了,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我们认为诗人看到统治者苟且偷安对游人说得,林升期盼祖国统一。
师: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两位诗人不一样,但是他们心中的期盼却是一样的。我想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来进入研读任务二,比较一下这两首诗,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生:他们两个的朝代都是一样的。
师:这意味着什么呢?
生:环境是差不多的。
师:是的,那我们就一起再来深入的研读一下他们当初的时代背景。刚才一个组里边抓住两个城市,联系了历史资料,那现在我们来找找这两首诗中间有几个地名?
生:九州、中原、临安、杭州、汴州。
师:他们分别位于哪里呢?我找到了一张南宋时期的地图。
通过地图理解五个地名。
师:通过在地图上找地方,找城市,我们就知道了那一段历史由于金人入侵,当朝官员逃到了南宋,他们丢失了中原,所以九州就不再完整了。而当时原本的都城变成怎么样的呢?
出示清明上河图。
师:这是开卷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都城楼宇林立,车水马龙,集市上热闹非凡。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然而就在金兵攻破城门的那一刻。开始这里的繁华就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这一年,陆游两岁,林升四岁,于是从此以后,他们过的日子永远就是——
生: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从此每天都盼着——
生:王师北定中原日。
师:他们看到了吗?
生:没有。
师:从这首诗中间去找找原因。
生:西湖歌舞几时休。西湖歌舞几时才能停止。
师: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这是一个问句,这是诗人在问。
师:他在问谁?
生:问统治者。
师:那说明统治者们在干嘛?
生:在寻欢作乐。
师:这个词用的非常好,所以诗人要这样质问。我们一起来质问。
生: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成天寻欢作乐,你们什么时候能让九州同啊?还有什么原因?再找。
生:暖风熏得游人醉。他们的国家都丢失了,他们还在这边苟且偷安,还在这里醉生梦死。
师:直把杭州作汴州,他们没有让王师去背定中原,所以他们盼得到吗?
生:不能。
师:这么一读我们就发现,原来陆游盼不到的原因可以从林升的诗中去找答案。这是他们两首诗之间的关联,那我们再看陆游曾经立下这样的志愿——
图片
思考:通过串读陆游不同年龄阶段的诗句,学生读到了陆游一生不变的期盼,对他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在讲解一首诗时补充一些诗句,但目标不明确,效果不理想,在这一点上,需要我们更用心。
师:陆游希祖国统一,可是盼了一生都没有盼到。同学们此刻陆游写这首示儿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生:悲痛、绝望。
师:他把这样的悲伤绝望放到了一个字上,写在了这首诗中,哪个字?
生:悲。
师:是的,陆游悲的是他即将离世吗?不是,悲的是看不到祖国统一。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
配乐生读。
师:陆游是悲,林升也是悲吗?(愤)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这是在愤怒的质问,我们一起来读。
生: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还从哪里读出来他的愤?
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兖州。
师: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读。
生:暖人心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兖州。
师:这样的愤怒,林升没有像陆游一样把这个字嵌在诗中,但是却让我们深深的体悟到了他的这种愤怒,我们再来读。
师:同学们看:一个悲,一个愤,一个是直接表达悲伤,一个是通过质问讽刺来间接表达。但是他们的期盼却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祖国统一。我们通过研读就发现,诗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的关联很紧密,读的非常不错。
思考:教师把两首诗对比来读,以诗解诗,这也是一种结构化思维,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一首一首孤立的诗歌,而是互相联系的,有密切关系的。真好,很值得学习。
师: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三首诗。哪个组来交流一下好,
生:作者龚自珍心中的期盼是广大人才,他是对天空说的,他是看到中国失去生机他才写的这首诗
师:嗯,看他们的研讨结果跟我们不少的组都差不多啊,那我还是像刚才一样需要你们从诗中来找理由说服我。
相机追问:
① 这里的九州还是“北宋”吗?
② 万马齐喑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交流。
③师出示写作背景,补充: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将这315首诗称为《己亥杂诗》。今天我们学的是第220首,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土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师:看到自己的国家民不聊生、万马齐喑,龚自珍心情又是怎样的?诗中有一个字,表达了他的心情——“哀”。(板书:哀)
师:是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他看来,我们的国家应该是怎样的?(联系九州生气恃风雷,国家应该依靠风雷激荡的改革,朝气蓬勃。)
齐读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于是,他奉劝——“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于是,他渴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他期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④ 再思考:他的期盼真的是对天公说的吗?
期盼当朝统治者: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选择人才。让有用之才,挽救垂危的国家。期盼祖国繁荣昌盛、生机勃勃、人民安居乐业。
板书:富强
师: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发现这三首诗诗人不同,写的诗的内容也不同,三位诗人的心情也不同。一个悲,一个愤,一个哀,但是他们三首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三个作者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生:他们都心系国家
生:他们都希望国家繁荣昌盛。
生:他们都是关心国家,为国家着想,为百姓着想。
师:这就是忧国忧民,还有谁想说的?
生:他们都有同一个中国梦。
师:非常好,他们所表达的期盼其实就是代表了无数中华儿女当时的中国梦。他们期盼祖国统一、祖国富强。而在这个中华梦的背后,支撑着的是每个中华儿女都有一颗爱国心。正是这样的爱国情,正是这样的爱国心,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在诗人艾青的诗中,我读到了这样的句子——
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师:我们一起回答——
生: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师:同学们,这片土地就是我们的祖国,让我们永远爱自己的祖国。最后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完成小练第四题,并且在搜集古往今来更多的爱国诗篇去有感情的读一读,像我们今天一样去梳理一下。找找诗人表达的是怎样的期盼,或在表达中华儿女怎样的中国梦。
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