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 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举例论证、归纳概括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通过观察,你从图画上了解到哪些信息?分别指名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李叔叔在旅行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描述李叔叔遇到的问题,引导新知。探究新知。教学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教师:李叔叔记录了他第一天骑的路程,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请大家帮他算一算,他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指名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可能会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他们算的都对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分别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填出下面的等式并板书:40+56=56+40归纳定律。你还能举出这类等式吗?学生会依次举出很多这样的等式,教师选择其中一些写在黑板上。从这些等式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组织学生先观察等式,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互相讨论,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指出:这叫加法的交换律。(板书并出示课题)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可选择其中一些板书在黑板上。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同学们想到的方法都对,它们都可以表示加法交换律。你们认为这些方法中哪种最简便?引导学生认同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比较科学、简便,教师将用字母表示的方式画上着重号。 a+b=b+a练习: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填在教材上,然后指名说一说怎样填,为什么可以这样填。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教师: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用到过,在哪里用到过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算一算,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27+365= 181+238= 423+175= 324+56=指四名学生板演,其他的练习,然后集体订正。巩固练习。根据加法交换律,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289+346=□+□ 235+□=128+□ 45+36=□+□a+b=□+□ □+137=□+63 415+185=□+□教材第19页练习五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他人练习,集体订正。课后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本课作业 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1+42=□+31 □+54=54+32 □+70=□+362、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3234+4257= 3729+1251= 1234+5678=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40+56=96(km)56+40=96(km)40+56=56+40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
PAGE
1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运用知识灵活简便地解决问题的乐趣,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类比应用、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数。45+56=56+□ (145+52)+48=145+(□+□)75+28=□+□ 64+(36+125)=(□+□)+125引入课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计算加法时,运用这些定律,有时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探究新知。创设情境出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李叔叔每天从哪里到哪里?要骑多少千米?指名汇报。第四天,从A地到B地,要骑115千米;第五天,从B地到C地,要骑132千米;第六天,从C地到D地,要骑118千米;第七天,从D地到E地,要骑85千米。根据上面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你会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出示例3.按照原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怎样列算式呢?(板书:115+132+118+85)请你想一想,算一算,怎样算比较简便呢?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指名说一说,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不会是简便的算法,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纠正。教师根据学生的一致意见板书: 115+132+118+85=115+85+132+118(运用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运用加法结合律)=200+250=450(km)(4)教师:在上面的计算过程中,哪些步骤运用了加法的哪些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3.巩固运用(1)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教师指定四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评价。(在集体订正时,教师可以质疑:为什么把14和186结合相加?为啥把168与25交换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体会运用运算定律计算的特点和好处)你认为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总结运用定律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再组织学生在班上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在计算加法时,把相加刚好得到整十、整百的数先相加,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巩固练习。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课件出示)24+54+46+76 31+123+69 72+56+128153+241+47+159 341+218+82 456+178+144+22组织学生算一算,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简便计算。67+255+33 282+41+159 345+436+564 343+972+457548+52+468 135+39+65+11 340+489+660 414+684+586+316有三根铁丝,第一根长358米,第二根长153米,第三根长242米。这些铁丝共长多少米?超市购进一批水果。购进苹果85千克,桃子117千克,梨115千克,西瓜323千克。超市一共购进多少千克水果?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115+85+132+118(运用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运用加法结合律)=200+250=450(km)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PAGE
1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练习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练习六第1-5题及第7-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和连减的简便计算进行简便计算的技巧。学会运用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加、减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加法运算进行简便计算及连减的简便计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我们就通过巩固练习巩固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基础练习。教材第22页练习六第1题。分小组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教材第22页练习六第2题。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同学进行订正。教材第22页练习六第4题。同桌进行讨论,集体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点评并小结。指导练习教材第23页练习六第5题。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指导:根据“(1)班人数+(2)班人数+(3)班人数=总人数”来计算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进行交流、订正,教师巡视。教材第23页练习六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交换答案、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教材第23页练习六第9题。学生仔细观察算式,有没有发现除了100,其余的1+99=100,2+98=100.。。。。49+51=100,最后还剩下一个50,由此同学们可以算出来吗?该题同样运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你能做出来吗?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并以第1小题为例,指导学生思考。样式类似,只是添加了减法。教师适当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并指正。巩固练习。教材第22页练习六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材第23页练习六第7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课后小结通过练习题,学生会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作业 简便计算。552-52-48 358-73+273 650-78-222+150 229-92+171-108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组别数量 /棵 种类 类类松树杨树柳树总计一567238二3834138三443766四6263总计220
板书设计
PAGE
1连减的简便运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过程与方法:经历连减式题的计算过程,体验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算法的优化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分析推理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口算20-13= 15-8= 42-23= 36-18=39-29= 54-17= 109-9-10= 75-12-13=27-3-4= 45-7-8= 52-6-6= 125-15-10=口算中,教师质疑:109-9-10,你是怎样算的75-12-13,你又是怎样算的?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计算时,总是希望做的既快速又正确,那将做的又对又快。你们有兴趣学吗?(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探究新课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教材第21页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情境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李叔叔爱看书,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根据这些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课件出示例4.教学例4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下多少页没看?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下多少页没看?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指名汇报,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可能会有以下几种不同算法:方法一:234-66-34 =168-34 =134(页)方法二: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方法三: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以上不同算法各是怎样计算的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方法一: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方法二:是将连续减去的两个数先相加,刚好得到100,再用234减去100,得到134.方法三:是先用234减去34,再减去66,结果也是134.教师:以上三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都计算出还剩下134页没有看。你喜欢哪种方法呢?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教师小结遇到这类比较有特点的题目时,第二三种算法比较好。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一个减数与被减数有相同部分,把它先减去比较简便。板书:a-b-c=a-(b+c)或a-b-c=a-c-b巩固练习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汇报,集体订正。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互相交流算法。教师指三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教材第23页练习六第6题。先组织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讲解什么是有效票、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再组织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简便计算452-52-48 358-73-127 4650-78-222 129-92+171-108一台冰箱原价1860元,节日大酬宾降价208元后再降342元。这台冰箱现价是多少元?
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例4: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a-b-c=a-(b+c)或a-b-c=a-c-b
PAGE
1加法结合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算比较,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谈感受。出示李叔叔骑自行车三条的里程计录表。第一天88千米第二天104千米第三天96千米根据这张记录表,你想提出上面数学问题?探究新知。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例2.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请大家根据记录表,算一算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组织学生动手算一算,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教师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88+104+96 88+104+96 =192+96 =88 +200 =288(千米) = 288(千米) 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议一议:这两种方法的运算顺序一样吗?指名说一说:第一种算法是先算88+104,再算192+96; 第二种算法是先算104+96,再算88+200.教师课件出示:(88+104)+96 88+(104+96)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比较,发现两种不同顺序的算法,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88+104)+96=88+(104+96)教师再出示两组算式。(69+172)+28 ○ 69+(104+96)155+(145+207)○(155+145)+207组织学生算一算,比一比。你还能写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写出同样的等式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选择部分算式写在黑板上。观察上面这几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把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补充并板书: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教师出示:(△+☆)+○=□+(□+□)(a+b)+c=□+(□+□)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填一填。教师指出:加法的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师将用字母表示的方式画上着重号。巩固练习。根据加法结合律,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136+157)+143=136+(□+□)(286+495)+105=286+(□+□)304+(496+257)=(□+□)+□267+(333+214)=(□+□)+□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口答,然后教师指名回答。连一连,把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76+28+39 45+5445+63 256+(134+366)134+256+366 241+(39+161)241+39+161 63+4554+45 76+(28+39)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