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2 09:3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这是1900年的国外明信片和老照片,它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
与《辛丑条约》签订
从“反清复明”到“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人员
从“反清复明”到“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反清秘密结社、习武团体
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自然灾害
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01
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转向了谁
02
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是什么
03
义和团运动想要扶持谁
庚子事变前,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再也看不到各种庸俗的广告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动员暴乱和屠杀的标语。到处都是“杀死洋鬼子”这一类的标语。(《小巴黎人报(文学副刊)》)
张贴文告
满洲奉天教堂惨案。(《小日报(副刊)》)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些西方传教士成为西方侵略罪行的代罪羔羊。
捣毁教堂
义和团拆毁京汉铁路,并等着破坏即将经过的火车的场景。
(《小巴黎人报(文学副刊)》)
拆毁铁道
砍断电线
“打不过就加入”——从剿到抚
你如何看待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扶清
灭洋
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质,对其抱有幻想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盲目排外、迷信
从“保安队”到“刽子手”
——八国联军侵华
图源网络
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意、德、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从“保安队”到“刽子手”——八国联军侵华
廊坊阻击战
英海军司令西摩尔
6月
一个外国官兵惊呼:“我曾见过世界各地的战斗,但从来没有见到过像对付这些未经过训练的中国人,更为艰苦的战斗了。”
许勇《义和团血战廊坊》
从“保安队”到“刽子手”——八国联军侵华
攻击东交民巷使馆
天津保卫战
6月
7月
从“保安队”到“刽子手”——八国联军侵华
8月
清廷逃亡
联军进入紫禁城
从“保安队”到“刽子手”——八国联军侵华
被处决的义和团成员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从“政府”到“征服”
——《辛丑条约》的签订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901年,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辛丑条约》。
从“政府”到“征服”——《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文本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许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思考:《辛丑条约》并未如以前的条约一样割地、开口岸,为何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衰败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便利侵略者军事控制中国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侵华大本营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840年
1842年
鸦片
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1856年
1860年
第二次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进一步加深
1894年
1895年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1900年
1901年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
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 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情形出现(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课堂练习
D
2.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 )
A.盲目排外 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课堂练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