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教学课件★★
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及成因。
3. 掌握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及问题。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
新课讲授
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反应前质量m1 反应后质量m2
锥形瓶(带塞+沙子)+空气(参加反应氧气+不参加反应的其他气体+
参加反应红磷
锥形瓶(带塞+沙子)+不参加反应的其他气体+反应生成后的五氧化二磷
现象
反应前后总质量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气球先变大后缩小。
m1=m2,前后总质量不变
上述装置是_________的装置(填:密闭、开放),瓶塞上系一个气球的目的:__________,点燃磷的方法: ,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目的: 。
密闭
调节气压
用灼热的玻璃管引燃
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防止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体膨胀而冲开橡胶塞。
化学实验中使用天平需要注意:
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Fe + CuSO4 Cu + FeSO4
现象
反应前后总质量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m1=m2,前后总质量不变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参加反应的红磷质量
+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
生成五氧化二磷质量
参加反应的铁质
+
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
=
生成的铜质量+生成的硫酸亚铁质量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总质量
生成物的总质量
1.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他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碳酸钠 + 盐酸 → 氯化钠 +水+二氧化碳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后质量 ;是因为 。
Na2SO4 + HCl → NaCl +H2O+CO2
变小
产生的CO2逸散到空气中
实验5-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 .
大
镁 + 氧气 氧化镁
点燃
Mg + O2 MgO
点燃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想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凡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需在 体系中进行。
密闭
【思考】现有一反应A+B→C,有10g A和5g 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 g 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
【回答】生成C的质量为12 g,因为A还剩余3 g,可见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 g,B无剩余,可见5 g B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7 g+5 g=12 g.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O
H
H
O
H
H
H
H
H
H
O
O
【分析】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有没有改变?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通电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微观
宏观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化学方程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反应物
生成物
“和”
“反应条件”
“生成”
O
O
C
点燃
用分子和原子的符号表示以下的粒子,写出木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O
O
C
C + O2 CO2
点燃
下列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电解水;
(3)加热高锰酸钾
P + O2 P2O5
点燃
H2O H2+O2
点燃
KMnO4 K2MnO4+MnO2+O2
点燃
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
点燃
“+”表示“和”“与”等
“=”表示“反应生成”及“六不变”
12
16×2
12+16×2
:
:
12
32
44
:
:
(1)质的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量的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微观表示: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2
16×2
32+16×2
:
:
32
32
64
:
:
(1)质的表示: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2)量的表示: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
(3)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56
160
152
:
:
64
:
(1)质的表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2)量的表示:每56份质量的铁与160份质量的硫酸铜完全反应,生成152份质量的硫酸亚铁和64份的铜.
80
2
64
:
:
18
(1)质的表示: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
(2)量的表示:每8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2份质量的氢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和18份质量的水。
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H2具有还原性)
课堂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典例分析
1.下列实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B
A.
B.
C.
D.
2、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A.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B.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③⑥
C
B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