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2 09:5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物质是晶体,BC段处于固液共存态 B.此物质熔点是48℃
C.此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此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3.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④ B.③④ C.②⑤ D.②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质迅速汽化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升华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6.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冻衣服晾干
B.树叶上的露的
C.湿衣服晾干
D.蜡烛滴“泪”
7.在下图四个图像中,表示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
A. B. C. D.
8.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  )
A.凝固现象且吸热 B.凝固现象且放热
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
9.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科研人员发明一种新型材料,它在15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200℃时还没有熔化完,下图中能反映这种材料凝固特点的图像是(  )
A. B. C. D.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
B.把水加热到沸腾,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汽”,这是汽化现象
D.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钨先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
11.火箭在发射时,其头部会面临被因高速运动与空气作用产生的高温毁坏的危险,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选择在其表面涂上一种固体材料,在该材料消耗殆尽之前,火箭表面的温度不会发生改变,如图,图像中能表示该固体材料在这一过和中温度随时间改变情况的是
A. B.
C. D.
12.下列有关估测值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冬天洗澡水的温度78℃
B.衡阳地区6月份的平均气温为40℃
C.一个普通安卓手机的长度为15m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1.1m/s
13.下列现象中不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是(  )
A.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
C.打开冰箱门冒出的“白气” D.深秋早晨出现的“雾”
14.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熔化现象
15.夏天里我们通过扇扇子来给自己降温,这是利用了( )原理
A.扇子扇出的风温度低 B.风带走了我们身上的热量
C.加速空气流动汗水蒸发带走热量 D.风的流动降低了环境的温度
二、多选题
16.已知水银、煤 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要测量的温度,可以选用的温度计是( )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都可以选用
17.下列有关热学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
A.蒸发现象在-20℃时也能发生
B.固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相同
D.0℃的冰可以从0℃的水中吸收热量
18.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B.大雪:“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小寒:“冰封万里雪皑皑”,水结冰时需要放热
D.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主要是由汽化形成的
19.下列古诗句中加点字各对应着一种自然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 B.北风吹雪四更初
C.薄雾浓云愁永昼 D.欲渡黄河冰塞川
20.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都利用了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向可乐里加冰是利用了熔化吸热
B.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C.向发烧的病人涂抹酒精利用了汽化吸热
D.北方在菜窖里放一盆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三、填空题
21.俗活说“霜前冷,生后寒”,为霜的形成是水蒸气 而成,这个过程水蒸气要放热,所以需要温度低时才能形成:下雪后,雪会 成水蒸气,这个过程会吸热,使气温降低(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2.请你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铜块、水银、饼干、水、蜡块、牛奶.一类是 ,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包括 ;另一类是 ,没有确定形状,具有流动性,包括 .另外还有一种物质的状态是 ,物质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
四、实验题
23.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2)小明用的装置(如图甲),他测出的水温将 (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原因是 。
(3)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每隔0.5min记录数据,在第2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 ℃。小明将实验得到数据绘制成图丙中a曲线,从图丙中的a分析可得水沸腾的特点是: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 ;
(4)小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让它达到100℃,在图甲中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5)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和小明相同,同时开始实验,只是杯中水的体积和小明不同,他绘制出的沸腾图像如图丙中b所示,对照a、b两图像,该同学实验时杯中水的体积比小明 (选填“多”或“少”)。
五、计算题
24.小明家有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把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为4℃,把它插在标注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温度为94℃,那么:
(1)这支温度计准确吗?它每小格代表多少℃?
(2)当读数为22℃时,实际温度为多少?
25.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8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21℃,试求:
(1)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求教室的热力学温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冰雪的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瀑布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从图象上看,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其是晶体。BC段表示它的熔化过程,在此阶段该物质由固体变为液体,是固液共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48℃不变,其熔点为48℃。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物体自第5min开始熔化,第10min结束熔化,故熔化过程经历了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所有的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仍然要吸收热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①云开“雾散”是雾汽化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②蜡烛滴“泪”是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
③冰冻的衣服晾干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④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⑤冰袋降温利用了冰的熔化吸热,是熔化现象。
综上所述,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⑤。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冰糕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糕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霜是固态,由气态的水蒸气凝华变成固态的冰晶.故B错误;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使食物容易被煮熟所以C错.电冰箱的制冷剂在冷冻室内蒸发,吸热;将热搬运到冰霜外的冷凝器,再经过压缩使之液化,放热,从而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故D正确.
【答案】D;
5.D
【详解】A.春天,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雕是固体,冰雕逐渐变小,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A.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符合题意;
C.湿的衣服被晾干这是衣服上的水分蒸发了,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B符合题意;
C.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雪景象的出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因新型材料,在150℃时开始熔化,当温度升到200℃时还没有熔化完,说明新型材料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新型材料是非晶体,则新型材料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故选B。
10.D
【详解】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10℃的冰不会立刻达到熔点,所以不会立即熔化,故A错误;
B.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故B错误;
C.冰棒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发黑,是钨丝受热直接升华变成钨蒸汽,然后遇冷在灯泡壁直接凝华变成固态的钨,故D正确。
11.B
【详解】在该材料消耗殆尽之前,火箭表面的温度不会发生改变,由晶体熔化的特点知,材料应是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材料消耗完之后温度继续上升,故选B.
12.D
【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78℃,故A不符合实际;
B.衡阳地区6月份的最高气温不到40℃,所以平均气温远低于40℃,故B不符合实际;
C.一个普通安卓手机的长度为15cm,合150mm,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13.A
【详解】A.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指人们嘴巴中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呼出后,接触外界温度较低的冷空气,放出热量,液化为小水珠,即“白气”,这不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故A符合题意;
B.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这是冰棒周围热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为小水珠,这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打开冰箱门冒出的“白气”,冰箱内温度较低的空气接触冰箱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会液化为小水珠,这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深秋早晨出现的“雾”,这是由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液化而成,这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详解】大雾逐渐散去,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15.C
【详解】夏天里我们通过扇扇子,加快的身体表面的空气流动,促进了汗液的蒸发,又因为蒸发是吸热的,所以使得人感觉凉快,故是由于加速空气流动汗水蒸发带走热量的缘故.
【点睛】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快蒸发速度,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6.BC
【详解】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此可知水银、煤油、酒精的凝固点分别为、、,低于凝固点,此时煤油变为固态,无法完成温度的测量,而高于、,此时水银、酒精还是液体,能完成温度的测量,所以可选用的是水银、酒精温度计,故B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
17.AC
【详解】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所以在-20摄氏度也能发生蒸发现象,故A正确;
B.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所以,固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故B错误;
C.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相同,故C正确;
D.冰和水的温度相同时,两者没有温度差,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错误。
故选AC。
18.AC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正确;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水结冰时,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C正确;
D.雨主要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降落到地面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C。
19.AC
【详解】液化是物质状态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A.露似真珠月似弓中的露珠是由气态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
B.北风吹雪四更初中的雪是固态的小冰晶,由气态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物态变化为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
C.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雾是液态的小水珠,由气态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欲渡黄河冰塞川中的冰是由液态水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0.ACD
【详解】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冰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了熔化现象,所以可乐加冰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故A正确;
B.干冰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所以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B错误;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擦拭酒精,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蒸发现象,所以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故C正确;
D.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北方在菜窖里放一盆水,利用水凝固成冰放热,故D正确。
故选ACD。
21. 凝华 升华
【详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的现象。
[2]下雪后,固态雪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22. 固态 铜块、饼干、蜡块 液态 水银、水、牛奶 气态
【详解】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根据题目中六种物体存在的状态进行分类,一类是固态,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包括铜块、饼干、蜡块;另一类是液态,没有确定形状,具有流动性,包括水银、水、牛奶;另外还有一种物质的状态是气态,物质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
23. 热胀冷缩 偏高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杯底 96 不变 不可行 多
【详解】(1)[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2][3]如图甲,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3)[4]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2min温度计示数为96℃。
[5]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6]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与酒精灯的火焰的大小无关,故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
(5)[7]读图丙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体积多于a的缘故。
24.(1)这不准确;1.11℃;(2) 20℃.
【分析】(1)首先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2)然后结合题中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温度值,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再根据22℃时到4℃之间的格数求出实际温度.
【详解】(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所以该温度计不准确,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1.11℃; (2)其实温度为4℃,所以读数为22℃时的格数为:22 4=18,所以此时对应的实际温度为:18×℃=20℃.
25.(1)20℃;(2)293K
【分析】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摄氏温度t与热力学温度T中的每一度是相同的,它们的关系为T=t+273,热力学温度T的单位为K。
【详解】(1)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而该温度计的80个小格表示100℃,设温度计示数为21℃时的实际温度为t,则
解得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T=t+273,则教室的热力学温度是
T=t+273=(20+273)K=293K
答:(1)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20℃;
(2)教室的热力学温度是29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