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后训练(含答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广西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课后训练(含答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2 10:06:01

文档简介

4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大楼前,立着一尊雕像。人们竖起它是为了纪念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张秉贵。张秉贵生前长期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糖果柜台担任售货员,他从没有因为自己工作的平凡而放松要求,而是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①        提高服务质量。(    )。面对这种情况,张秉贵苦练工作技能,练出了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尽力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每逢节假日,张秉贵在柜台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但他始终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每一个顾客提供耐心周到的服务。他这种爱岗敬业,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张秉贵虽然没有做出什么②        的大事,但是他从点滴小事做起,
③        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作出了贡献,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
1.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柜台前顾客排起长队就是因为物资匮乏
B.当时张秉贵还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
C.当时社会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艰苦
D.当时因为物资匮乏,顾客常常要在柜台前排起长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张 烁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了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座种子的宝库。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高等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出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制定了三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重症监护室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 钟扬,他仿佛对人们热衷追逐的一些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人们不可理解的一些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多块图文展板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千米,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于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库。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种孤傲顽强的花是他生命品格的写照。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指钟扬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指钟扬自己。
B.文章开头用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出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很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6.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4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大楼前,立着一尊雕像。人们竖起它是为了纪念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张秉贵。张秉贵生前长期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糖果柜台担任售货员,他从没有因为自己工作的平凡而放松要求,而是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①        提高服务质量。(    )。面对这种情况,张秉贵苦练工作技能,练出了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尽力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每逢节假日,张秉贵在柜台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但他始终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每一个顾客提供耐心周到的服务。他这种爱岗敬业,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张秉贵虽然没有做出什么②        的大事,但是他从点滴小事做起,
③        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作出了贡献,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
1.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答案示例:①想方设法 ②惊天动地 ③脚踏实地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柜台前顾客排起长队就是因为物资匮乏
B.当时张秉贵还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
C.当时社会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艰苦
D.当时因为物资匮乏,顾客常常要在柜台前排起长队
答案:D
解析:根据后面的“面对这种情况”“尽力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可知,括号内陈述的应是张秉贵面对的具体情况,且这种情况会造成顾客等待时间很长,所以选D项。A项强调物资匮乏,B项强调张秉贵是普通售货员,C项强调人们生活艰苦,都与后文陈述的内容不衔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参考答案:他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解析:画线句存在如下错误:一是成分残缺,“爱岗敬业”后可添加“的态度”等;二是中途易辙且搭配不当,应将“被”放在“人们”前。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张 烁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了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座种子的宝库。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高等植物的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出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制定了三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重症监护室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 钟扬,他仿佛对人们热衷追逐的一些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人们不可理解的一些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多块图文展板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千米,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于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库。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种孤傲顽强的花是他生命品格的写照。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D
解析:D项,文中有钟扬在上海开展科普教育的实例,但文中没有提到在西部地区开展科普教育。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指钟扬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指钟扬自己。
B.文章开头用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出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的精准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很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答案:B
解析:B项,三个事例“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强加因果,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
6.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对祖国、对人民负责,建立种子的宝库。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个人荣辱。他深深扎根于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养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解析:作答时要先明确价值观是什么,它对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的影响,然后明确钟扬的价值观,以及他的价值观对他的理想追求、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回答即可。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4月24日是我国的“中国航天日”。5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褒奖和致敬。5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墨子”传信、“嫦娥”问月,再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我国航天员①      ,让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创造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都留下了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的足迹,孕育形成的伟大航天精神已经深深②      进中国人的血脉。
中国航天何以取得如此成就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之言令人深思:“被祖国需要是一种幸福。”确实,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的原因,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崛起,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密码,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大力③      “航天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历史业绩,谱写新时代奋斗者的壮丽篇章。
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句子是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最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千年梦圆于今朝,大火箭飞冲九霄。
B.早有壮志献蓝天,投身航天美梦圆。
C.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航空梦”添彩!
D.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8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C.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钟芳蓉在高考中取得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
7.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有什么现实紧迫性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8.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4月24日是我国的“中国航天日”。5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褒奖和致敬。50多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墨子”传信、“嫦娥”问月,再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我国航天员①      ,让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不断刷新纪录,创造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都留下了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的足迹,孕育形成的伟大航天精神已经深深②      进中国人的血脉。
中国航天何以取得如此成就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之言令人深思:“被祖国需要是一种幸福。”确实,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的原因,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崛起,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密码,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大力③      “航天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历史业绩,谱写新时代奋斗者的壮丽篇章。
1.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参考答案:①不负众望 ②熔铸 ③弘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参考答案: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
解析:原句有三个问题,一是主谓搭配不当,“今天……源于……”不搭配;二是成分赘余,删去“……的原因”;三是语序不当,“无数”应修饰“航天人”。
3.下列句子是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最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千年梦圆于今朝,大火箭飞冲九霄。
B.早有壮志献蓝天,投身航天美梦圆。
C.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航空梦”添彩!
D.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答案:A
解析:A项没有表达出对青少年寄托希望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8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C.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答案:C
解析:A项,“正是由于”过于绝对,材料一第2段说的是“离不开”;“工艺……的水平”范围扩大,材料中是说“一些工艺水平”。B项,“不仅需要‘匠气’”错误,材料一第3段是说“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D项,“主要力量”错误,材料二第1段是说“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答案:B
解析:B项,“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错误,“220多种”强调的是产量,而工匠精神强调的是质量、创新精神。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钟芳蓉在高考中取得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
答案:A
解析:B、C、D三项都能体现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而A项体现的是钟芳蓉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的专业,这和工匠精神无关。
7.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有什么现实紧迫性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①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②我国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与我国的地位很不相称。③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8.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①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②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③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④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冠古。⑤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⑥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⑦重实践,脚踏实地。6 芣 苢
插秧歌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①         。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家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人割,不能割的人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②         ,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说笑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1.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4.起兴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请你再写三条。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第5~6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选自《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6.“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7~8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注①县官:陪诗人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舂米的器具。③稔(rěn):庄稼成熟。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诗人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富足的生活。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8.本诗颈联是如何凸显农人劳动场景的
6 芣 苢
插秧歌
课后·训练提升
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①         。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家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人割,不能割的人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②         ,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说笑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1.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答案:C
解析:C项与画线句的修辞手法都是比喻;A项为借代,“孤帆”代指船;B项,拟人;D项,用典。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原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装有农具的辘轳车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人们对收获的渴望。②原文先写车子,再写人,符合观察者视觉的先后顺序,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③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
解析:从修辞手法看,“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迫不及待”“走出来”等词将装有农具的辘轳车人格化,更好地表现了农人们对收获的渴望;从观察顺序看,从实际生活和情理来说,当农人推着辘轳车出小院时,先看到车子,再看到人,这样的先后顺序符合生活和逻辑的真实,车子与人依次出现,也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从结构上看,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参考答案:①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 ②麦收地里无闲人
解析:第①处,根据上下文“‘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应写关于农人要收割成熟的麦子的内容;第②处,根据上下文“能割的人割,不能割的人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应写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忙着收麦。
4.起兴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请你再写三条。
答案示例:①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③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解析:起兴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即借另一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事物。根据示例,写三条就可以。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第5~6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选自《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答案:A
解析:不是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而是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故选A项。
6.“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7~8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
注①县官:陪诗人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舂米的器具。③稔(rěn):庄稼成熟。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诗人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富足的生活。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答案:C
解析:C项,结尾两句,是田舍主人与诗人的谈话。他告诉诗人:近年来这里的收成不错,在前面的村子里,买酒还可以赊欠呢。这两句是农民自己的语言,“自说”应为农人说;“前村酒可赊”,赊酒说明生活也并非十分富足。
8.本诗颈联是如何凸显农人劳动场景的
参考答案:①通过“喧”“倚”等动词,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方面展现了农人们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②一幅喜悦、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尽在眼前,这是对未来丰收的期许。③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清正勤俭的县官创造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解析:对于颈联农人劳动场景的分析,作答时可以从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角度考虑。要立足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碓喧春涧满”,春水涨满了山涧,哗哗地流淌着;设在溪岸上的水碓,不停地转动、起落,发出喧闹的声音。一个“喧”字,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唱着一首五谷丰登的歌。“梯倚绿桑斜”,诗人步入桑树林,看到一架架木梯子斜靠在桑树旁边,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桑叶。采桑要用梯子,足以说明桑树的丰茂,也预示蚕茧的丰收。这两句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描写农人们愉快地舂米与采桑的劳动场面。再结合首句“县官清且俭”,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县官的清廉节俭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