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复习课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劝学》复习课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2 10: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劝学》复习课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颜真卿
劝 学
鼓励
学习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作者介绍
《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大部分是荀子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20卷,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他提出“性恶论”,强调发挥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为“今之人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认为人和物都可以改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
课外拓展:荀子“性恶论”
【荀子】荀子与孔子、孟子有何不同?.mp4
荀子的“性恶论”与《劝学》(为什么要劝?)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人之所以能够弃恶从善,是因为人不断地坚持学习。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
劝学
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
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实词、虚词、常见文言句式
任务:归纳本课的文言知识。
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劲疾
憎恨

嫉妒
疾病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通 假 字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同“又”,再次;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同“智”,见识
同“性”,天性
通 假 字
词 类 活 用
木直中绳,輮以轮
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水
其曲中规
形容词作名词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古 今 异 义
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斧等;今:专指金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检验;今:加入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广博地学习 今:学问广博精深
蟹六跪而二鳌
古:腿;今:跪下
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容身,存身;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物上。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⑥锲而不舍
文 言 虚 词
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假设
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⑤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文 言 虚 词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因果
特 殊 句 式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用心一也。
④用心躁也。
判断句
①輮以(之)为轮。
②蟹(有)六跪而二螯
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 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特 殊 句 式
①轼恐不见容。(2020全国I卷)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竖子不足与谋。
④能谤讥于市朝。
⑤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⑥起(吴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2019年全国III卷)
1、劝
(1)劝学
(2)肃劝权召瑜还
(劝勉、鼓励)
(劝说、规劝)
一词多义
2、闻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2)博闻强志
(3)不能称前时之闻
(听、听到)
(见闻、学识)
(声誉、名声)
3、中
(1)瓮中之鳖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中道而废
(4)木直中绳
(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内、里)
(中间、当中)
(半、一半)
(符合、适合、合于)
(命中)
4、假
(1)善假于物也
(2)乃悟前狼假寐
(3)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
(凭借、借助)
(假装)
(借)
5、绝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群响毕绝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佛印绝类弥勒
(横渡)
(终止、停止)
(隔断、隔绝不通的)
(非常)
(5)以为妙绝
(6)络绎不绝
(7)绝处逢生
(8)绝无仅有
(到了极点)
(间断、断绝)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独一无二)
6、于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青,取之于蓝
(3)受制于人
(介词,比)
(介词,从)
(介词,表被动)
课堂练习
翻译下面的短文,小组讨论指出每句的得分点。(文言知识点)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可做黑色染料的矾石),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③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此处比喻卖弄。③干、越: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干国小,为吴国所灭。这里通指吴越地区。夷:古代对异族的称呼,多指东方民族。貉:古代北方民族名。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②
君子的学习,听在耳里,记在心上,表露在身体仪态之中,而表现于一举一动之间。即使是细微的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进,又立刻从嘴巴里出。口耳之间的只不过四寸,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 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的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的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变得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做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结果。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交游一定要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用来防止受邪僻思想的影响,接近正道。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③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亲临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先代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越地区的孩子、东方民族的孩子、北方民族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是一样的,长大后风俗习惯却不同,是教育使他们变成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