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课文《小岛》是一篇短篇小说,以一位将军视察海岛的见闻和经历,反映了我国南海守岛官兵的艰苦生活,赞扬了守岛官兵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海岛、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
课文以将军的视角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意外不断,悬念迭起。第一次意外,是将军发现如此贫瘠的小岛上,竟然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地;紧接着将军又第二次感到意外,种菜的土,竟然是战士们从自己的家乡,不远万里背到这个岛上来的。于是,将军打破惯例,决定在小岛上留宿一晚,与岛上官兵同吃同住,目的是想要总结推广海岛种菜的经验。吃晚饭时,将军为一盘特意为他准备的小白菜而感到生气,因为他不希望自己搞特殊,更不想给岛上的官兵们增加负担。在这个时候,将军又发现了第三个意外,岛上的菜地形状竟然是一幅中国地图。
将军为岛上官兵们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海岛、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深深感动。第二天早晨离开海岛时,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向守卫海岛的官兵表达深深的敬意。
读懂将军“三次感到意外”“两次鼻子发酸”“一个标准军礼”背后的原因,结合资料感受守岛官兵的生活态度与爱国情怀,是这篇课文教学的主线,也是重点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将军的“三二一”,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守岛官兵的爱国情怀;
2.能以将军的口吻讲述守岛官兵的故事,感悟将军离岛时军礼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能读懂将军的“三二一”,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守岛官兵的爱国情怀;
2.能以将军的口吻讲述守岛官兵的故事,感悟将军离岛时军礼的含义。
教学难点
1.能读懂将军的“三二一”,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守岛官兵的爱国情怀;
2.能以将军的口吻讲述守岛官兵的故事,感悟将军离岛时军礼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南海的小岛
1.这座岛屿位于中国的南部,是南海诸岛中的一座。我们生活在内陆地区,对南海诸岛可能并不太了解,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南海诸岛的资料,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同学们会对南海诸岛的情况有更多了解。
出示资料:在祖国的最南端,分布着200多个岛、礁、沙滩,离大陆最远的地距离大陆1900公里,相当于常州到北京的往返距离。这些岛屿大多面积较小,有些岛礁面积只有半个篮球场大小。南海诸岛都属于热带气候,那里全年高温,湿度大,台风频繁。岛屿及附近海域资源丰富。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诸岛作为中国最南的领土,对巩固海防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2.学生朗读。回应:通过这位同学的介绍,相信同学们对南海诸岛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到其中的一座小岛上去看看。
3.课文中这样描述了这座小岛。(出示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4.(学生读,读后想)请一位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小岛?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它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通过……(课文中的句子)感受到这座岛……
5.在这样一座炎热、贫瘠、孤独、面积又小的小岛上,有没有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预设学生回答:这个岛上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追问:尤其哪个字突出了这份意想不到?
预设回答:却
总结:一个“却”字写出了这样一座岛上驻扎海军士兵这件事情让我们倍感意外,但这座岛上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还不止一件。
二、将军的意外
1.一位将军要到这座小岛上巡查,将军在岛上也遇到了很多的意想不到。上岛后有哪些事情让将军意想不到?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文3-37自然段。
2.这部分内容约1300字,老师给你们4分钟阅读思考时间,开始吧!学生阅读课文圈画。(3-37自然段共1276个字,根据《课程标准》规定每分钟阅读不少于300字计算,给学生4分钟阅读时间。)
3.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4.同学们上岛后有哪些事情让将军意想不到?
预设回答:
意外一:贫瘠炎热的海岛上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出示:“掀开油布一角,竟露出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追问:对呀岛上有菜地这件事情,让将军非常意外,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字和“却”一样,凸显了这份意外,是哪个字?
回答:竟
总结:一个“竟”字写出了将军的疑惑,岛上为什么会有菜地呢?(贴板书)
意外二:种菜的土是战士们从家乡背来的。
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描写:
出示:“都从老家?”将军纳闷,“就近的海岛上有土,不也行吗?”
“是啊,可战士们愿意从家乡背,连菜种也是从老家带来的。您看,不少北方的菜在这里都活了。(请学生读)
总结:将军的“纳闷”和“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种菜的土竟从家乡带来。(贴板书)
意外三:将军想不到队长说他不吃菜会后悔,更没有想到菜地是中国地图形状。
出示: 那一片油布已经翻开,露出了一大块菜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一起读。
总结:又一个“竟”字写出了将军更大的疑惑。(贴板书)
三、将军解惑
1..这么多的意外让将军不禁想要问一问岛上的战士。你们为什么要在岛上建菜地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出示:请同学们阅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战士们在海岛上种菜的原因?(一个学生读)
预设:
(1)从“有的战士上岛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这句话看出维持身体健康需要吃蔬菜。
(2)从“大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一大半。”这句话看出运到岛上的菜容易烂掉,所以要在岛上种菜。
回应:从这段话中我们了解到要在岛上种菜的原因是为了战士的身体健康,联系上下文再看看,还为了什么?(贴板书)
(3)从“这种问题看起来很小,却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这句话看出菜地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
回应:是啊,战士的身体健康和部队的战斗力息息相关。
2.小战士,用附近海岛上的土不行吗?为什么要从家乡背土来?
预设:
(1)有可能附近岛上的土不适合种菜
回应:对呀我们刚才介绍过,南海诸岛的环境很不好。
(2)战士们想把自己家乡的土带来,代表了对家乡思念。
回应:故土就是故乡看着故乡的泥土,就好像和故乡在一起,这些土让我们感受到战士们的思乡之情。(贴板书)
(3)把家乡的土带到海岛,守卫住海岛就像在守卫家乡。
回应:守卫好海岛就是为了更好地守卫家乡。
3.战士们你们为什么要把菜地建成中国地图的形状?
预设:从这里可以看出战士们非常热爱我们的祖国,想时时刻刻守卫祖国。
回应:是呀,如果没有强大海军部队的守卫,国土很有可能会受到侵略,同学们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的时候一定了解到,在100多年前,中国十分贫弱,那个时代国家受尽屈辱,割地赔款,你们知道丢失了哪些领土吗?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回应:没有强大的国家,没有强大的军队,国土就会沦丧。让我们勿忘国耻。
配乐出示: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割占我国总共约144万平方公里。《伊犁条约》,沙俄又割占了西北边境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让了中国的台湾岛及其周边岛屿(约为3.6万平万公里),以及辽东半岛。
英国割让的香港岛和九龙司,以及葡萄牙割让的澳门之外,主要是以租界的形势为主。
在英国的指使下,英属印度将中国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领土基本上全部蚕食。
晚清时期,清政府割让出去的土地约为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中间的绝大部分基本上是永久的成为他国领土了。
4. 这样的屈辱已经不复返,我们的祖国正在日益强大,我们有能力捍卫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讨论香港回归问题时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说:(学生读)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国家的领土、主权做交易。
5. 同学们你们现在体会到战士们为什么把菜地建成中国地图的形状了吗?
预设: .要保卫好我们的国家,要捍卫国家的主权。
守住海岛就是守住国家的主权。
回应:这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已经让将军深深感受到战士们捍卫祖国每一寸领土的决心。
6. 老师刚才给大家介绍南海诸岛时告诉大家,有的海岛面积只有半个篮球场大,但是这半个篮球场大小的海岛对我们祖国来说意义非凡,请一位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资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了岛屿和陆地领土相同的法律地位,一个国家若拥有岛屿,意味着享有由岛屿延伸海域的管辖权,还享有海域内各种自然资源的主权。尤其是拥有远洋岛屿,就意味着拥有更广阔的海域主权及更丰富的海洋资源。”
听了这段介绍,你们明白战士们把菜地构成中国地图更深层次的意义了吗?
预设: 守住小岛就可以让祖国拥有更丰富的海洋资源。
守住小岛祖国就可以发展得更好。
回应:小岛是我们祖国的海防前哨,小岛虽小,意义不小;小岛虽小,责任不小;小岛虽小,主权不小。
三、将军的故事
1.岛上的一切让将军出乎意料,细想又都在情理之中,引读:清晨,将军乘快艇离开了小岛,……出示课文最后两小节,学生读
2.这个军礼中包含了……包含了……包含了……
预设:包含了对战士们的热爱。包含了将军对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守卫祖国深深的敬意。包含了将军对祖国的敬意,对战士们爱国之情的敬意。
回应:一个标准的军礼让我们体会到了将军的内心。
3.回到陆地,将军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要把在岛上看到的事情说给其他战士听,请你尝试用将军的口吻,讲述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4.学生做准备(5分钟计时)教师巡视。
5.学生上台讲故事。
回应: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陆地上的指战员官兵,战士们听完将军的故事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更加坚定了所有官兵的决心——齐读捍卫主权。
四、作者的讲述
1.这篇感人的文章的作者叫陆颖墨,出示作家简介,“陆颖墨海军大校,常州籍作家。小学、初中分别就读于武进湟里中心小学和湟里中学,1980年从常州市三中考入海军工程学院,从此开始了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他耕耘文坛30多年,获各类文学奖30余项。2010年以《海军往事》为题的一组短篇小说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实现了常州籍作家和海军文学在国家最高文学奖上的新突破。
2.这段简介中最让你意想不到的是什么?——作家是我们常州人。
3.对呀,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们常州人,他的小岛同名短篇小说集今年刚刚发行,如果同学们想了解更多海岛故事可以去读一读。
4.老师今天还要送给大家一个更大的意想不到, 你们能猜出来吗?
预设:
(1)这个作家就是文中的一个人物
回应:有这个可能
(2)这个作家来过我们学校
回应:这是一个大胆的猜测,但很有可能实现
.这个意想不到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陆颖墨伯伯来到了我们今天会场!有请常州籍作家陆颖墨大校。
6相信各位同学此时一定心潮澎湃,一定也有很多问题要和作家交流,现在你们可以向陆伯伯问一些你们想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