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2课时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2课时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2 19:4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13少年中国说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激趣导入
同学们,观看多名大家朗诵《少年中国说》的视频,为什么这么多人来朗诵这个作品,如果让你来朗诵这个作品,应该做哪些准备
了解作者
读好课文
理解情感
……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寄予的无限希望和对少年中国的热爱之情。
词语巩固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 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 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 地履其黄 与天不老 与国无疆
作者简介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维新派领袖之一。1890年结识康有为,遂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写作背景
100多年前的中国,贫穷、落后,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家岌岌可危。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想通过实施变法来挽救国家,但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宣告失败,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到了日本。在日本,他听日本人说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日本人之所以这样说,依据的是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走向“衰亡”。梁启超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名篇《少年中国说》。
了解题意
“少年中国”就是年轻的中国。
“说”是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本文以“少年中国说”为题,点明了所说的对象和内容。
品读思考
请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关注第一段,思考:从字里行间你发现本段有什么特点?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品读发现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品读发现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 )则国( )
交流探究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从哪些方面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品读探究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不在……而全在……”递进关系强调了中国少年肩负的责任之重大。
探究:这“责任”指的是什么?
使国家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品读发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八个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系在少年人身上。
交流探究
交流探究:这段话的句子排列有什么特点?
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句子内容的排列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步步发展,层层推进,气势磅礴。
梳理发现
少年 中国
智 智
富 富
强 强
独立 独立
自由 自由
进步 进步
胜于欧洲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雄于地球
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齐读悟情
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背诵技巧
本段中除第1句话外,其他每句话的结构都基本相同,为:少年X则国X,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进行背诵。在背诵的时候,注意语气要层层递进,由智到强,由独立到自由,由胜于欧洲到雄于地球。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语气要随着文章的节奏步步加强。
交流探究
交流探究: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边读边想象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这些事物的象征意义。
交流思考
事物
默读课文,交流思考:课文是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的?圈画出来。
红日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品读感受
从这些事物中,你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黄河潜藏的水流从地下冒出来,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
品读感受
从这些事物中,你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小老虎在山中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鹰隼展翅欲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品读感受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奇花刚刚孕育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从这些事物中,你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品读感受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从这些事物中,你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描写了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
总结感受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从这些事物,感受到我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
象征意义
红日 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边读边想象所描绘的画面,交流讨论这些事物的象征意义。
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少年中国的发展不可限量
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想象画面
自然景物(红日,黄河)
想象画面
动物(潜龙,乳虎,鹰隼)
想象画面
静物(奇花、干将)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这些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将发硎这些事物都具有蓬勃的生机,在它们蓬勃的生长中都蕴含着壮美的未来。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这些事物都是静止的吗?它们代表了什么?
这些事物都是动态的,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
齐读悟情
齐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押韵、四言韵文
比喻和排比手法
品读悟情
中华民族的振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者为什么把这一重任让中国少年来肩负?
少年敢于破格,富有创新精神,能改造世界; 少年是初升的太阳,来到这世界上,应该担负起这样的使命。
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作者希望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
作者希望少年中国是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像“红日”“大河”“潜龙”“乳虎”“鹰隼”等事物一样,刚刚开始,前途无限,有灿烂的前程,幸福美好的中国。
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还有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密切?

品读发现
. . . . . .
. . . . . .
//
/
/
//
/
/
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美在哪里?壮在何处?
与天地共存不老的美!
与祖国万寿无疆的壮!
品读感悟: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一段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悟情
这段是抒情,作者用两个感叹句,
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密切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拓展积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金缕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劝学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拓展积累与少年有关的诗句。
课堂小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重任。作为少年——中国未来的主人,我们要从小立志,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阅读主题丛书“心系家园”部分的《别了,我爱的中国》、《最后一课(节选)》两篇文章。
2.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有无数的“中国少年”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课下请同学们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