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攻略(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攻略(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2 11: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攻略(含答案)
短文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①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②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③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④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⑤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蝇”的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的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科学家做了_______次试验,得出怎样的结论?用“——”画出来。
4.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完成飞行任务的?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5.下面选项中能体现蝙蝠习性的是( )(多选)
A.夜里飞行 B.眼睛特别敏锐 C.捕捉飞蛾和蚊子 D.避开障碍物
6.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茶壶》,完成习题。
茶 壶
文/安徒生
从前有一个骄傲的茶壶,它对它的瓷感到骄傲,对它的长嘴感到骄傲,对它的那个大把手也感到骄傲。它的前面和后面都有点什么东西:前面是一个壶嘴,后面是一个把手,它老是谈着这些东西。可是,它不谈它的盖子。原来盖子早被打碎过,是后来钉好的;所以它算是有一个缺点,    。杯子、奶油罐和糖钵(bō)等这整套吃茶的用具,都把茶壶盖的弱点记得清清楚楚。谈它的时候比谈那个完好的把手和漂亮的壶嘴多。茶壶知道这一点。
“我知道它们!”它自己在心里说,“我也知道我的缺点,而且我也承认。这足以表现我的谦虚,我的朴素。我们大家都有缺点,但是我们也有优点。杯子有一个把手,糖钵有一个盖子。我两样都有,而且还有它们所没有的一件东西。我有一个壶嘴,这使我成为茶桌上的皇后。糖钵和奶油罐受到任命,成为甜味的仆人,而我就是任命者——大家的主宰。我把幸福分散给那些干渴的人群。在我的身体里面,中国的茶叶在那毫无味道的开水中放出香气。”
这番话是茶壶在它大无畏的青年时代说的。它立在铺好台布的茶桌上,一只非常白嫩的手揭开它的盖子。不过这只非常白嫩的手是很笨的,茶壶落下去了,壶嘴跌断了,把手断裂了,那个壶盖也不必再谈,因为关于这的话已经讲得不少了。茶壶躺在地上昏过去了,开水淌了一地。这对它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而最糟糕的是大家都笑它。大家只是笑它,而不笑那只笨拙的手。
“这次经历我永远忘记不了!”茶壶后来回首自己一生的事业时说,“人们把我当作一个病人,放在角落里。过了一天,人们又把我送给一个讨剩饭吃的女人,我下降为贫民了。里里外外,我一句话都不讲。不过,正在这时候,我的生活开始好转。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身体里装进了土,对于一个茶壶来说,这完全是等于入葬。但是土里却埋进了一个花根。谁放进来的,谁拿来的,我都不知道。不过它既然放进来了,总算是弥补了中国茶叶和开水的这种损失,也算是作为打断把手和壶嘴的一种报酬。
花根躺在土里,躺在我的身体里,成了我的一颗心,一颗活着的心——这样的东西我从来不曾有过。我现在有了生命、力量和精神。脉搏跳起来了,花根发了芽,有了思想和感觉。它开放成为花朵。我看到它,我支持它,我在它的美中忘记了自己。为了别人而忘我——这是一桩幸福的事情!它没有感谢我,它没有想到我,它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称赞。我感到非常高兴,它一定也会高兴啊!有一天我听到一个人说它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花盆来配它才对。因此人们把我当腰打了一下,那时我真是痛得厉害!不过花儿却迁进一个更好的花盆里去了……”
(选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
7.选文中,茶壶不喜欢谈论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
A.长嘴 B.把手 C.材质 D.盖子
8.选文中,茶壶为什么觉得自己是茶桌上的皇后?( )
A.茶壶因有壶嘴,觉得自己是任命者。 B.茶壶觉得自己有一个很实用的把手。
C.茶壶觉得自己是瓷做的,非常美丽。 D.茶壶觉得自己有一个很特别的盖子。
9.下列句子中,最适合填在第1自然段横线处的是哪一项?( )
A.也会感到非常骄傲的。
B.也会拿出来向别人炫耀的。
C.也乐于在别人面前津津乐道的。
D.而人们是不喜欢谈自己的缺点的——当然别的人会谈。
10.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茶壶的盖子被打碎,原因是茶壶太骄傲了。
B.茶壶虽然骄傲,但是它也知道自己的缺点。
C.中国的茶叶只有在茶壶里面才能放出香气。
D.茶壶受打击后,因大家的嘲笑而不讲话了。
11.根据选文中的故事情节推想,茶壶最可能的遭遇是哪一项?( )
A.被一个小女孩捡回房间,并保存了下来。
B.被一个小男孩当成玩具,又带回了家里。
C.被扔到院子里,它躺在那儿简直像一堆残破的碎片。
D.被一个古董商发现,然后把它带到古董市场卖掉了。
12.文中的“茶壶”对“幸福”的看法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3.从语段中找出与下面的解释相对应的四字词语。
(1)使得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
(2)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等飞行。( )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了两个 句。
15.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②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花开”来形容。两句话中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
A.表示特殊含义 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称谓 表示引用的部分
C.表示引用的部分 表示否定和讽 D.表示特定称谓 表示特殊含义
16.读画“ ”句子,体会含义,正确的理解是( )
A.说明现代科学技术高深莫测。
B.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
17.最能概括选文意思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野杜鹃
①野杜鹃又叫“映山红”。花的衣苞像一粒粒小而饱满的花生米,花苞外面包着一层土黄色的皮。
②当春风(拂面 刮来),桃花(绽开 露出)的时候,野杜鹃也仿佛睡醒了似的,露出花芽来迎接春天了。瞧,深红色的花芽裂开了小嘴,外面那一层皮慢慢被顶上去了,真像是在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桂冠。
③野杜鹃的第一朵花上有个小小的花瓣,其中一瓣上有七八个红色的斑点,很好看。每朵花里有六七根白色的丝状花蕊。一个花苞里开出的两朵花对坐着,它们是那么娇艳,那么鲜红,真像一对美丽的红蝶双双停在树枝上。
④望着这(淡红 火红)的野杜鹃,我想:野杜鹃不像人工栽培的花草那样娇,不怕风吹雨打,不要(肥美 肥沃)的土壤,却漫山遍野地盛开着。它是多么可爱啊!我出神地看着杜鹃花,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一朵美丽的杜鹃花,迎着春风盛开。
18.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桂冠”的“冠”是把 比作 。
19.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用“√”画出
20.用“ ”画出描写花芽样子的句子。
21.作者写杜鹃花,分别从 、 、 三个方面写花的 与
快乐阅读。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
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一半。“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22.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要读出( )的语气。
A.平静、舒缓 B.快乐、满足 C.惊叹、赞美 D.疑惑、不满
23.母亲把长出小叶子的小豌豆称作小花园,是为了( )
A.让小豌豆充满信心,努力生长。 B.让小女孩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C.逗小女孩开心,让她快乐起来。 D.母亲有一颗懂美、爱美的心。
24.母亲对小女孩非常关心,从 可以看出来。
25.根据选段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问题:
答案:
阅读。
苹果树下的秘密
高墙电网,月黑风高,阴森的夜,(可怕 恐怖)的世道。“快点!快点!闪开!闪开!”她疾声呼叫,将一个周身裹着白布的小小身体从铁门里抱出来,露出半边的小脸上,长满红斑水疱,散发阵阵恶臭,卫士纷纷掩口(躲避 逃避)。“斑疹伤寒患者!”她对持枪警卫嚷了句,抱着孩子上了一辆救护车,迅速消失在夜色里。
那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欧洲,波兰华沙,纳粹集中营的一幕。女护士是假扮的,她的真实身份是华沙社会救济局的职员,专门负责管理救济食堂。目睹纳粹对犹太人惨无人道的(残杀 屠杀),她想尽一己之力做点事情,救孩子。
她着一身洁白的护士服,出入魔窟像一位天使,有时一天两三次。她有时背着工具箱,有时运出一筐垃圾,甚至直接推出一口棺材,那些小小的孩子,就藏在这些掩护中逃离了地狱。大一点的孩子,她就将他们带到下水道、墙洞口,有同伴在高墙外接应他们。
有一次她想带走一个孩子时,孩子的父母无法接受骨肉分离,请她给他们一天时间来考虑,或者,只是想再疼爱孩子一天吧,结果第二天,这一家人已经被残害了。
痛心疾首之后,她加快了抢救孩子的步伐。
她想得很周到,为孩子改了名字,将他们寄养到福利院,或普通人家。
为了孩子日后可以与幸存的亲人相聚,她把孩子的资料写下,放在瓶子里,埋在一棵苹果树下。
每一天她都在冒着生死风险,终于有一天,她被纳粹发现,被关进监狱,打残了她的双腿,直至判死刑,她都没说出一个孩子的下落。
短短18个月,她总共救出的犹太孩子数字惊人——2500个!
当年她被波兰抵抗运动组织(挽救 解救)出狱,可她的一辈子都默默地过来了,没有人传扬她的名字,甚至没有像样的居住条件。
直到很偶然地,美国的四位女中学生做一个竞赛课题时发现了她——艾琳娜,女孩们见到的,已经是年近90的老人。
现在她的事迹终于被四个女孩传扬开了,她96岁时获得了荣誉勋章,这个故事还被拍成电影。而对于她,传不传扬实在不重要,荣誉勋章啥的都不重要,当初做的事情有多么值得多么重要,她早就知道。
26.用“\”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正确的词语。
27.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风险—( ) 考虑—( )
28.本文主要写了艾琳娜在20世纪30年代,在 的纳粹集中营中,假扮护士的身份,利用一切办法 的故事。她总共从纳粹集中营中救出 了 个犹太孩子。
29.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苹果树下的秘密”指的是( )
A.艾琳娜利用护士的身份救出犹太人孩子的秘密
B.艾琳娜为孩子改了名字,将他们寄养到福利院,或普通人家。为了孩子日后可以与幸存的亲人相聚,她把孩子的资料写下,放在瓶子里,埋在一棵苹果树下
C.孩子们把自己的资料写下,放在瓶子中,埋在苹果树下的秘密
31.你认为艾琳娜是英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Y 虫 2.不是 而是 3.三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5.ACD 6.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解析】1.本题考查查字典。
“蝇”的读音是yíng,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的字母Y,再查音节yíng;“蝇”是左右结构,用部首查字法查“虫”部。
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第④段,“眼睛”和“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故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
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第②段,读句子“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第③段,读句子“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第④段,读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可知,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蝙蝠可以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第⑤段,读句子“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完成飞行任务的,给这段话画波浪线即可。
5.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第①段,读句子“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可知,蝙蝠的习性是: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避开障碍物。故题目中的A、C、D项能体现蝙蝠习性。第④段,读句子“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可知,B项表述错误。故选A、C、D。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在夜晚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于是科学家发明了雷达,并给飞机装上,所以飞机能在夜晚安全飞行。第⑤段,读句子“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可知,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雷达首先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然后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加安全。
7.D 8.A 9.D 10.B 11.C 12.示例:茶壶先是认为恩赐别人、满足自我是幸福,后来觉得忘记自我、成就他人是幸福。我认为能帮助别人,就能感到幸福,就像文中的茶壶一样,花儿在它的帮助下开放,体现出了它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它感到了幸福。
【解析】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可是,它不谈它的盖子”可知,茶壶对它的盖子避而不谈,故选:D。
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杯子有一个把手,糖钵有一个盖子。我两样都有,而且还有它们所没有的一件东西。我有一个壶嘴,这使我成为茶桌上的皇后。糖钵和奶油罐受到任命,成为甜味的仆人,而我就是任命者——大家的主宰”可知,茶壶因为自己有一个壶嘴,所以觉得自己是茶桌上的皇后。故选:A。
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上文“可是,它不谈它的盖子”可知,茶壶有一个缺点,结合下文“杯子、奶油罐和糖钵等这整套吃茶的用具,都把茶壶盖的弱点记得清清楚楚”可知,油罐和糖钵等记得茶壶的弱点。因此,横线上要补充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比较而言,D项最合适。
1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不正确,结合“可是,它不谈它的盖子。原来盖子早被打碎过,是后来钉好的;所以它算是有一个缺点”可知,“茶壶的盖子”是被用的人打碎的,与“茶壶太骄傲”没有关系。
B.正确。结合“我也知道我的缺点,而且我也承认。这足以表现我的谦虚,我的朴素”可知,题干叙述正确。
C.有误,“只有”表述有误,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D.有误,结合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知,“不讲话”表述有误。
11.本题考查学生的推想能力。
通过阅读短文可知,茶壶被当腰打了一下,结果被打碎了。因此,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茶壶最终很可能会被当作无用之物而扔进院子里。故选:C。
1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和自己的理解。
结合“糖钵和奶油罐受到任命,成为甜味的仆人,而我就是任命者——大家的主宰。我把幸福分散给那些干渴的人群。在我的身体里面,中国的茶叶在那毫无味道的开水中放出香气。”可知,茶壶前面对“幸福”的看法是:认为恩赐别人、满足自我就是幸福;结合“我看到它,我支持它,我在它的美中忘记了自己。为了别人而忘我——这是一桩幸福的事情”可知,茶壶在后来觉得“幸福”就是:帮助别人。
再写出自己对幸福的看法,只要语句通顺、合理即可。
如:我认为幸福就是:活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
13.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14.设问 15.B 16.B 17.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分析】13.本题考查了词语意思,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1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原文:“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有问有答,自问自答,设问。
15.本题考查了双引号的作用。
“千里眼”和“顺风耳”是含有特殊含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1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原文:“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根据上下文可以知道,现代科技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对人类影响很大。
17.本题主要考查找中心句。
“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的特点: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本段的中心句在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8. 花芽外皮 帽子 19.拂面 绽开 火红 肥沃 20.瞧,深红色的花芽裂开了小嘴,外面那一层皮慢慢被顶上去了,真像是在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桂冠。 21. 花芽 花瓣 花苞 美丽 可爱
【分析】18.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联系“深红色的花芽裂开了小嘴,外面那一层皮慢慢被顶上去了,真像是在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桂冠”可知,本句将“深红色的花芽外皮”比作“帽子”。
19.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能力。解答时,我们要理解词语含义,根据具体语境选择。
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 ,形容使人感到愉快、舒服。
绽开:绽开是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露出:显露。
结合语境,“桃花( )的时候”应选填“绽开”。
结合前文“瞧,深红色的花芽裂开了小嘴,外面那一层皮慢慢被顶上去了,真像是在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桂冠。”“野杜鹃的第一朵花上有个小小的花瓣,其中一瓣上有七八个红色的斑点,很好看。”这些语句,野杜鹃应是火红的,所以“望着这(淡红 火红)的野杜鹃”选“火红”。
肥美:肥腴鲜美;指肥美的食物。
肥沃: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
本题中“肥沃”更符合题意。
20.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筛选能力。
文中“深红色的花芽裂开了小嘴,外面那一层皮慢慢被顶上去了,真像是在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桂冠”,是描写花芽的句子。
2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中相关句子分析,如“瞧,深红色的花芽裂开了小嘴,外面那一层皮慢慢被顶上去了,真像是在头上戴了一顶黄色的桂冠。”“第一朵花上有个小小的花瓣,其中一瓣上有七八个红色的斑点,很好看。每朵花里有六七根白色的丝状花蕊。”“一个花苞里开出的两朵花对坐着,它们是那么娇艳,那么鲜红,真像一对美丽的红蝶双双停在树枝上。”分别对花芽、花瓣、花苞进行了描写。从“仿佛自己也变成一朵美丽的杜鹃花”“它是多么可爱啊!”可体会到作者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2.C 23.B 24.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让她看到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25.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好了一些? 她说自己好了一些,她相信自己能爬起来,走到太阳光中去。
【分析】22.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朗读。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确处理语言的断和连(停顿),轻和重(重读),扬和抑(语调),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使语言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
结合第1自然段内容可知,这段话主要讲述了母亲在窗边发现了一颗发芽了的小豌豆,感到很惊喜,表现出了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故结合画线句子可知,这是母亲由衷而发出的感叹,所以要读出惊叹与赞美的语气,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结合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可知,本文主要讲述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豆飞到了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课文重点描写第五粒豆的神奇经历,它落进顶楼窗子下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慢慢发芽、开花,带给病床上的小女孩生机和活力。
故根据课文,结合选段内容可知,母亲把长出小叶子的小豌豆称作小花园,是为了让小女孩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选B。
2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作答。
文中描写了母亲在窗边发现了一颗发芽了的小豌豆,为了让女儿看到这棵正在生长着的豌豆,母球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体现出了母亲对女儿的关心与期待。故母亲对小女孩非常关心,从文中这句话“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可以看出来,据此作答即可。
25.本题考查学生自我提问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时,学习并试着从不一样的出发点去思考,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借此理解文本内容。答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对文章的写法进行提问;对作者阐明的观点进行提问等。自我提问最终目的在于掌握文章的意义,获得乐趣和信息。
本题根据自己阅读选文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即可。示例:
问题:这棵长在窗边的豌豆长得怎么样,给了小女孩怎么的鼓励?
答案: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让小女孩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眼光中去。
26.划去:可怕 逃避 残杀 挽救 27. 危险 思考 28. 波兰华沙 救孩子 2500 29.环境描写。从中我们体会到当时的情形非常危险。 30.B 31.她是英雄,在那样一种极端危险的条件下,她不顾个人安危,救出了那么多孩子。
【分析】26.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可怕:是指令人害怕。
恐怖:意思是威胁、恐吓。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看到暴力、血腥的场面而引起的恐惧。
躲避:(动)有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以免碰到不利事物
逃避:逃走避开。
残杀:意思是杀戮;杀害。
屠杀:(动)大量地残杀。
挽救:释义是从危险或不利中救回来。
解救:意思是使脱离危险或困境。
27.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风险:(名)有可能发生的危险
考虑:(动)斟酌、思索,以便作出决定
2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那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欧洲,波兰华沙,纳粹集中营的一幕。女护士是假扮的,她的真实身份是华沙社会救济局的职员,专门负责管理救济食堂。目睹纳粹对犹太人惨无人道的屠杀,她想尽一己之力做点事情,救孩子。”和“短短18个月,她总共救出的犹太孩子数字惊人——2500个!”可以得出本文主要写了艾琳娜在20世纪30年代,在波兰华沙的纳粹集中营中,假扮护士的身份,利用一切办法救孩子的故事。她总共从纳粹集中营中救出了2500个犹太孩子。
2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中划线句的内容“高墙电网,月黑风高,阴森的夜,恐怖的世道。”可以得出这句话中是环境描写,从“恐怖的世道”可以得出当时的情形非常危险。
3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痛心疾首之后,她加快了抢救孩子的步伐。她想得很周到,为孩子改了名字,将他们寄养到福利院,或普通人家。为了孩子日后可以与幸存的亲人相聚,她把孩子的资料写下,放在瓶子里,埋在一棵苹果树下。”可以得出“苹果树下的秘密”指的是艾琳娜为孩子改了名字,将他们寄养到福利院,或普通人家。为了孩子日后可以与幸存的亲人相聚,她把孩子的资料写下,放在瓶子里,埋在一棵苹果树下。
31.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辨析。结合自己的理解,语言完整流畅,理由充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