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攻略(含答案)
阅读与思考
《盘古开天地》节选
①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②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头顶天,脚踏地”可以想到的成语是 。
3.“巍峨”的意思是 ,从“巍峨的巨人”感受都盘古 的形象;“精疲力竭”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感受到盘古撑在天地之间非常 。
4.盘古独自在天地之间撑了一万八千年。请想象一下,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盘古会面对哪些困难?(至少写出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选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盘古 精神。
课内阅读。
①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②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③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④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6.当火神劝普罗米修斯向宙斯认错时,普罗米修斯说话的语气是 的,因为他知道人类 ,所以他不屈服于宙斯的强权,体现了普罗米修斯 的伟大精神。
7.判断下面对文中人物的评价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普罗米修斯是舍生取义、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正义之神。( )
(2)宙斯的惩罚手段虽然残忍恶毒,但普罗米修斯毕竟违反了天规,宙斯惩罚他也是出于无奈,因此宙斯这样做是情有可原的。( )
(3)火神是宙斯的爪牙,他善恶不分,没有一点儿同情心和正义感。( )
8.你知道火神为什么敬佩普罗米修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填海
①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料,海上起了风浪,小船被打翻了,女娃淹死在海里。
②女娃的灵魂化作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jiū)山上。她恨无情的大海,因此常常飞到西山去衔(xián)一粒石子,或是一根树枝,再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③大海嘲笑她:“小鸟,算了吧,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④精卫在高空对大海说:“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⑤她飞翔着,啼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返飞翔,从不休止。
9.这是一篇( )故事。(填序号)
A.寓言 B.童话 C.神话
10.读短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情节排序。(填序号)
①淹死 ②游玩 ③填海 ④化鸟
( )——( )——( )——( )
11.女娃的灵魂化成一只叫作“ ”的小鸟,她想用 、 把大海填平。
12.“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
A.坚定 B.悲伤 C.冷淡 D.兴奋
13.故事中的精卫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 )(多选)
A.意志坚定 B.不畏艰难 C.不听劝告 D.斤斤计较
课外类文阅读。
过年的时候,我们常常见到家人把“福”字倒着贴,这是为什么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夜间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后大怒,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见事情不妙,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14.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
15.现在人们倒贴“福”字有“ ”的寓意。
16.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是( )
A.贴春联 B.赛龙舟 C.京剧 D.电子游戏
课外阅读。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象要向战士借火…… 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的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为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7.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B.他居然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
C.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D.看,他的衣服多么单薄、破旧
18.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
A.侧面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19.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题目“丰碑”的含义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女娲造人
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生气勃勃,草木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女娲目睹世间万象,非常高兴。( )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这时,她才猛然醒悟,( )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可以消除孤独和寂寞吗?于是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①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②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了。③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④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给他取名为“人”。⑤他们容貌不同,性格相异,举止有别。⑥纷乱的人群,围着女娲,欢呼雀跃,但是转眼之间便离开了女娲,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她兴奋激动,捏出了一个又一个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女娲疲劳不堪。但是,世界实在是太大了,( )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一个省事的办法。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浑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没有多长时间,整个世界都布满了人。
从此,人类世世代代繁衍下去。
21.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生气勃勃:
疲劳不堪:
2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如果 无论 但是
23.第三自然段漏了一句话:“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这句话应该放到( )
A.①与②之间 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 D.④与⑤之间
24.下列对各段段意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写女娲感到孤独
B.第二自然段写女娲决定造人
C.第三自然段写女娲造人且为他们取名
D.第四自然段写女娲很疲劳,终于停了下来
25.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 )
A.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B.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参考答案:
1.盘古用身体支撑着天地,天地成形,他也累倒了。 2.顶天立地 3. 形容高大雄伟 高大 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疲劳,耗尽体力 4.每当黑夜来临时,盘古都感到非常孤独;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盘古又饿又累,疲惫不堪。
5.舍己为人
【解析】1.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概括。
从第①段的“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可知写了盘古用身体支撑着天地;从第②段的“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可知天地成形,盘古也累倒了。故文段的主要内容为:盘古用身体支撑着天地,天地成形,他也累倒了。
2.本题考查了根据意思写词语。
顶天立地: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形容形象雄伟高大,气概非凡。顶:用头支承。从第①段的“就头顶天,脚踏地”可以想到的词语就是顶天立地。
3.本题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本文指的是盘古身形高大而雄伟。从“巍峨的巨人”感受都盘古高大雄伟的形象。
精疲力竭:精:精神,精力。竭: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本文指盘古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撑了很多年,极度疲劳。从中可以感受到盘古撑在天地之间非常疲劳。
4.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
注意写出来的内容必须是困难,而且要合理,答案不是唯一。
示例:夏天,盘古遭受着风吹雨淋,却不能找地方去躲避风雨。冬天,天上落下鹅毛大雪,盘古冷得浑身发抖,却无处取暖。盘古又累又困,但不能躺下好好地休息和睡觉。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盘古怕天地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看出他无私奉献、甘愿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
6. 理直气壮 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无私奉献、勇敢无畏 7. √ × × 8.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不怕牺牲,不畏强暴,勇敢和献身的精神让火神敬佩。
【解析】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第③自然段“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可知,当火神劝普罗米修斯向宙斯认错时,普罗米修斯说话的语气是理直气壮的,为他知道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所以他不屈服于宙斯的强权,体现了普罗米修斯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伟大精神。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1)他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偷了火种,给了人类,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他是一个受人敬仰的神。他被宙斯惩罚,被绑在高加索,每天忍受着太阳和秃鹫的啄食,后来被赫拉克勒斯解救。始终坚强不屈。
故此项说法正确。
(2)文中的宙斯明明知道普罗米修斯是为了人类才去盗职的火种,他还对普罗米修斯进行最严厉的惩罚,由此可知宙斯是冷酷无情,心狠手的。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并不是出于无奈,而是因为宙斯本来就是一个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的人。
故此项说法错误。
(3)文中的火神并不是宙斯的爪牙,并不是善恶不分,普罗米修斯偷了火种,火神不但不气恼,反而非常敬佩普罗米修斯,还试图想救他。由此可知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但是他很软弱。
故此项说法错误。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和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可知普罗米斯修为了人类的幸福,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忍受着残酷的折磨,不向强权屈服,因此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
9.C 10. ② ① ④ ③ 11. 精卫 石子 树枝 12.A 13.AB
【解析】9.本题考查对文章体裁的把握。
《精卫填海》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北山经》,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故选C。
10.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通读短文内容,短文主要描写“精卫填海”的故事,短文第①段写精卫去东海游玩却被淹死,是故事发生的开始;第②到⑤段写精卫死后化作小鸟,发誓要填海。据此可知,故事发展的顺序应为:游玩、淹死、化鸟、填海。据此作答。
1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从文中第②段中“女娃的灵魂化作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她恨无情的大海,因此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石子,或是一根树枝,再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分析概括作答。
12.本题考查朗读句子语气的能力。
“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这句话是假设句,表达出精卫誓要填海的坚定决心。故选A。
13.本题考查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这则神话通过描写精卫不畏艰难,衔来西山木石决心填平东海的故事。表现出精卫意志坚定、不畏艰难的特点。故选AB。
14.“福”字倒贴的传说 15.福到 16.D
【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况。
结合“过年的时候,我们常常见到家人把‘福’字倒着贴,这是为什么呢?”后边主要讲这个传说,故可以概况为:过年‘福’字倒贴的传说。
15.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结合“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可知现在人们倒贴“福”字有“福到”的寓意。
16.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A.贴春联:贴春联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流传了千年,可以算得上一种传统文化之一。
B.赛龙舟:赛龙舟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每年的端午节都要举行一次赛龙舟。
C.京剧:是传统文化京剧(中国国粹)京剧一度是评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国粹,被誉为中国戏曲三精甲,被称为“国粹化”的民俗文化,
D.电子游戏:是指所有依托于电子设备平台而运行的交互游戏,是现代文化,不属于传统文化。
故选D。
17.C 18.BE 19.军需处长,“丰碑”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指战员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 20.反映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为老军需处长的牺牲渲染了悲壮气氛。
【解析】17.考查学生补充句子能力。
解答时可联系上下文作答。
联系上下文可知,文中“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描写了冻死的老战士的样子,后文“ 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是将军看到被冻僵的老战士时产生的反应,所以使内容连贯,横线上应使用疑问句的句式,即“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故选:C。
18.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中所描写的内容,结合平时对于描写方法的理解完成。
结合文中描写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句子“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象要向战士借火…… ”,从“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可知,运用了外貌的描写方法;从“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象要向战士借火”可知,运用了细节描写,体现了军需处长忠于革命、忘我无私的精神。
故选:BE。
19.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题目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本文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冰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他的精神堪称楷模。
故本文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文中指军需部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红军精神是不朽的,它像一座闪闪发光的丰碑,激励着红军战士角往直前,同时它也象征了以军需外长为代表的红军指战员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20.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与其作用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结合文中具体句子分析作答。
结合首段“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与“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可知,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渲染寒冷气氛,表现环境十分恶劣与行军十分艰难,反衬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21. 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文中指世界万物都充满活力。 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文中指女娲日复一日,夜复一夜造人让她非常疲惫。 22.但是 如果 无论 23.D 24.D 25.B
【分析】2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结合“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生气勃勃,草木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理解即可。
疲惫不堪,意思指疲惫,形容极度疲乏或过度劳累。结合“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她兴奋激动,捏出了一个又一个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女娲疲劳不堪”理解即可。
2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
选择关联词语要考虑两个分局之间的关系。“女娲非常高兴”和“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用关联词“但是”。
“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是条件,“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是结果,所以应用关联词“如果”。
“女娲怎样拼命工作”是条件,“无法满足需要”是结果,所以用关联词“无论”。
23.本题考查语段分析能力。
细读第三自然段可知,这段话写的是女娲造人的过程。前三句写女娲如何造出第一个人,第四句出现了“人”的称呼,所以应把“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这句话放在第四、五句之间。
故选D。
2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行,段意概括要准确、简练。第一段写女娲感到孤独。第二段写女娲决定造人。第三段写女娲造人并且为他们取名。第四段写女娲造出了全世界的人。第五段写人类繁衍下去。根据段意可知,不正确的一项应是D。
25.本题考查对短文主旨的理解。
学生要认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帮助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文章可知,短文通过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表现了人的灵性,赞扬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