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2 15:4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第18课
第五单元
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不少文章,学过他的小说,看他用无数生动的形象表达他在时代里的“呐喊”与“彷徨”;学过他的散文,与他一同安静地回忆过往,在失落中“朝花夕拾”。
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看他是如何作为民族斗士,将手中的笔,变成抨击敌人的枪。
检查预习情况
文体、作者
历史背景
字音字形
词语意思
杂文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一生笔耕不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写作这些杂文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山阴路亭子间。这个地方是当时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于是鲁迅就取“租”字的右半边而成“且”,取“界”字的下半部而成“介”,再与“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
鲁迅
(1881—193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9月25日。其时,“九一八”事变已经三周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已向关内步步进逼,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悲观失望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等,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
1934年4月,国民党的反动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等,又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当时颇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失败主义论调。
针对这种论调,鲁迅在9月25日,也就是他53岁寿辰之时,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文章,发出了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搽粉( ) 玄虚( )
渺茫( ) 麻醉( )
摧残( ) 诓骗( )
怀古伤今( ) 埋头苦干( )
舍身求法( ) 前仆后继( )
自欺欺人( ) 不足为据( )
chá
xuán
miǎo
zuì
cuī
kuānɡ
jīn
mái
shēn



读读写写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结构形式:
立论:提出论点——用论据进行论证——做出结论
驳论:摆出错误论点、论据和论证(树靶子)
批驳错误论点、论据和论证(射靶子)
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打倒靶子)
立论与驳论
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
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1、摆出错误论点、论据和论证(树靶子)
找出对方的论点
中国人失掉
自信力了
自夸着“地大物博”;
希望着国联;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信“地”信“物”信“国联”,是他信力。
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
对方的论据
作者的分析判断
批驳的方式
直接反驳。
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和论证(射靶子)
驳论文的基本论证方式:
直接批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间接批驳:正面立论(摆出自己的观点)
读课文第3-5段,看看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
1.小明是个差生。
2.鲁迅先生说:“不写作业的学生就是坏学生!”小明没学作业,所以小明是个坏学生!
3.小明是个差生,因为小明今天和昨天的语文作业都没写。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总自夸“地大物博”
只希望着国联
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自欺力”
驳论基本方式:直接反驳——驳论证
驳论证:对文章的论证不合逻辑的地方进行反驳。
“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说明论据也是对的
3、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打倒靶子)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有何论据?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从古至今我们都有满怀自信的“中国脊梁”
理解内容
文中提到的“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按照你的理解,他们是历史上、现实中的哪些人呢?
“埋头苦干的人”
主要指那些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执着于某项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息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指那些不惜性命、斩木为兵或勇赴国难的英雄人物 。
指为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告的人。
指历尽艰险、不畏牺牲、探求真理的人 。
“舍身求法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
扬自信之帆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