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过关检测A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中地理第6章自然灾害过关检测A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2 13:16:36

文档简介

第六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1年7月以来,河南多地连续降雨,出现了区域性严重洪涝灾害,郑州更是遭遇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强降雨。在本次洪灾中,当地使用了卫星遥感获取洪灾的一些基础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
A.持续强降水
B.植被破坏
C.湖泊萎缩
D.修建水库
2.遥感技术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可以(  )
A.获取被救人员位置
B.监测洪水淹没范围
C.建立洪灾发生过程模型
D.为救援车辆导航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河南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是由于出现连续强降雨过程,因此此次洪灾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持续的强降水过程;植被破坏、湖泊萎缩会导致滞水防洪能力下降,但是不是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修建水库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因此不是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第2题,遥感技术可以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监测洪水淹没范围。
陇东黄土高原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半干旱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其中土壤干旱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下图示意该地3月上旬至11月上旬降水量及土壤0~100厘米含水量的旬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干旱最严重的时段是(  )
A.3月上旬至4月下旬
B.5月下旬至6月下旬
C.7月下旬至8月下旬
D.9月中旬至11月上旬
4.初春季节,土壤含水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解冻
B.降水较多
C.引水灌溉
D.地下水上涌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干旱最严重的时段是土壤含水量最小的时段,并不是降水量最小的时候。3月上旬至4月下旬,降水很少,但土壤的含水量较大,土壤并不干旱;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土壤含水量最小;7月下旬至8月下旬,土壤含水量呈上升趋势,且含水量并不是最小的,说明此时土壤也不是最干旱的;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土壤含水量较大,土壤不干旱。第4题,陇东黄土高原地处内陆,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半干旱地区,但雨水主要来自夏季,初春季节土壤较高的含水量,主要来自地表积存的降雪融化及土壤解冻;该季节雨季尚未到达(或根据图可知,3月的降水量很少);该地纬度较高,初春时气温尚低,农耕刚刚开始,农业用水量较小,引水灌溉量不大;地下水是否上涌,与地质地形条件有关,且无明显的时令性。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受倒春寒影响,某年年初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下图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温度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遭受倒春寒的时段最可能是(  )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6.为使茶园春季免受冻害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塑料薄膜覆盖 ②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 ③熏烟,增强保温作用 ④滴灌、施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倒春寒是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降温现象,③时段最有可能。第6题,为使茶园春季免受冻害威胁应采取保温措施。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甲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图甲
图乙
7.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
A.5—6月 B.6—8月
C.8—10月 D.10—11月
8.图乙中的台风靠近台湾岛时,对台湾岛的危害不包括(  )
A.狂风 B.暴雨
C.赤潮 D.风暴潮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图甲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纵坐标为经度。实线上各点为纬度,虚线上各点为经度。读图可知,8月前台风转向点不断向东北移动,8—10月则向东南移动。第8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成狂风和暴雨,在沿海形成巨浪,淹没低地。赤潮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
2019年12月28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表为新疆乌鲁木齐城区12月27—30日的部分天气信息资料表。据此完成9~10题。
日期 12月27日 12月28日 12月29日 12月30日
日最高气温 7℃ -4℃ -10℃ -10℃
日最低气温 -3℃ -15℃ -16℃ -16℃
风力 6-7级 5-6级转 3-4级 3-4级 <3级
天气 晴转中雪 大雪转 中雪 小雪转多云 晴
9.此次寒潮来袭,乌鲁木齐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不包括(  )
A.低温 B.大风
C.大雪 D.暴雨
10.此次寒潮来袭,乌鲁木齐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
B.发布寒潮预警
C.制定应急预案
D.保暖添衣,减少外出
答案:9.D 10.D
解析:第9题,此次寒潮来袭,给乌鲁木齐带来强降温、大风和中雪天气,低温形成固态降水,没有暴雨。第10题,应对寒潮应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寒潮预警,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要制定应急预案,这些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气象灾害的一般做法;对于此次寒潮,适用于居民的做法是保暖添衣,减少外出。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下图为手机用户收到的预警信息截屏。读图,完成11~12题。
11.地震预警系统(  )
A.提示地震来临的安全避险措施
B.告知震中位置和地震发生时间
C.可以预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D.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12.为进一步减轻地震危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减少出行 ②加大应对突发灾害宣传 ③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 ④停止一切日常生产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1.A 12.B
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地震预警系统提示地震来临的安全避险措施;预测了震中位置和大致地震发生时间,但不能准确告知;不能预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地震监测台网(地震探测仪)、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警报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接收终端组成,不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进一步减轻地震危害,发布预警,提醒市民迅速撤离到空旷安全地带,如果不能迅速撤出,要注意避险,而不是提醒市民减少出行;加大应对突发灾害宣传,达到避险和自救的目的;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停止一切日常生产活动不现实,会加重社会恐慌。
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13~14题。
图1
图2
13.从地形要素看,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图2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是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3.B 14.B
解析:第13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图1中乙地符合泥石流发生的条件。第14题,泥石流易发生在山地的山谷中,而山谷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凸出的,位于O点的游客顺着泥石流向下跑或沿泥石流逆流而上,都可能被卷入泥石流中受到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尽快逃离该山谷,向与泥石流流向大致垂直的两边山坡上跑,即沿②方向逃生。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
15.洪灾前的某湖泊图层与洪灾期的图层相叠加,可以(  )
A.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
B.预测洪灾结束时间
C.了解洪水淹没范围
D.计算洪灾损失
16.发生地震灾害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
A.预测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
B.了解灾情状况
C.分析地震危害
D.计算伤亡人数
答案:15.C 16.B
解析:第15题,洪灾期湖泊面积大于洪灾前湖泊面积,因此可了解洪水的淹没范围。第16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空间数据分析,分析地震危害、计算伤亡人数并非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析的范畴。就目前技术水平,地震还无法准确预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文通信能力。据此完成17~18题。
17.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能是(  )
A.提供灾区的影像资料
B.统计灾区的人员伤亡
C.提供短文联络信息
D.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18.抗震救灾期间某运输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救灾运输车队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17.C 18.D
解析:第17题,根据材料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故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能是提供短文联络信息。第18题,查询功能所采用的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定位车队位置采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读某日四川干旱监测图,完成19~20题。
19.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20.该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依赖(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答案:19.C 20.B
解析:第19题,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第20题,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2)结合上图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空间分布规律。(4分)
答案:(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围湖造田等。
(2)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解析:第(1)题,我国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雨涝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22.(10分)某年年初,中国西南地区遭遇大旱,6 000多万人受灾,旱情缓解至少要到5月下旬。读我国部分区域旱情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可知,1月中旬至3月中旬,在我国图示地区干旱范围不断扩大,重旱区逐步从云南省扩展到    省的南部、     省和     西北部等。(6分)
(2)下表为某省级行政中心气候资料统计表,结合表和所学地理知识简述该城市此次干旱的原因。(4分)
项目 降水总量/mm 平均气温/℃ 前期降水量/mm
今年 常年 今年 常年 今年 常年
数值 27.9 85.3 11.5 9.5 501.5 785.4
答案:(1)四川 贵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2)降水少;气温较常年高,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加剧地表水缺乏。
解析:本题考查旱灾的成因与分布。第(1)题,结合图例对比3月中旬与1月中旬图即可回答。第(2)题,分析表可看出,今年降水比常年少,而气温较常年高,蒸发旺盛;加之该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下渗严重,故形成旱灾。
2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二 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
(1)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2)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密集,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分)
答案:(1)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流水汇集;断层发育,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植被破坏严重等。
(2)大型工程建设要加固,要有防震结构;尽量不要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段施工。
解析:横断山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物质基础、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本地区地质灾害密集,大型工程建设要加固工程以应对地震的频发,同时尽量不要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带施工。
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受寒潮影响,某年12月4日晚上暴风雪突袭山东烟台和威海。截至5日14时,烟台市芝罘、莱山区降雪量达到23.3毫米,牟平区达26毫米,三区5日单日降雪量均创下了烟台市气象局自195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最高纪录。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1分)
①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②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③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④广东、台湾、海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寒潮到来时,会出现              等恶劣天气;对烟台、威海两市市区的主要影响是                   ;烟台、威海两市防御寒潮的方法主要有                。(6分)
(3)与其他地区相比,烟台、威海地区为何暴雪连连 (3分)
答案:(1)D
(2)降温、大风、雨雪、冰冻 大雪、冰冻使市区交通阻塞 及时向市民发布雪灾、道路结冰和大风预警信号,号召市民积极行动清除路面积雪
(3)①来自西北方向的强冷空气持续影响该地区;②濒临海洋、气候温和湿润,具备充分的降雪条件;③位于丘陵山地的迎风坡、暖湿气流沿山地爬升,对降雪起到促进作用。
解析:该题通过读材料,考查寒潮的影响范围及寒潮的危害,针对寒潮的危害,找出防御寒潮的方法,从气候、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综合分析烟台、威海暴雪连连的原因。第六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1年7月以来,河南多地连续降雨,出现了区域性严重洪涝灾害,郑州更是遭遇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强降雨。在本次洪灾中,当地使用了卫星遥感获取洪灾的一些基础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
A.持续强降水
B.植被破坏
C.湖泊萎缩
D.修建水库
2.遥感技术在此次洪涝灾害中,可以(  )
A.获取被救人员位置
B.监测洪水淹没范围
C.建立洪灾发生过程模型
D.为救援车辆导航
陇东黄土高原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半干旱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其中土壤干旱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下图示意该地3月上旬至11月上旬降水量及土壤0~100厘米含水量的旬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干旱最严重的时段是(  )
A.3月上旬至4月下旬
B.5月下旬至6月下旬
C.7月下旬至8月下旬
D.9月中旬至11月上旬
4.初春季节,土壤含水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解冻
B.降水较多
C.引水灌溉
D.地下水上涌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受倒春寒影响,某年年初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下图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温度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遭受倒春寒的时段最可能是(  )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6.为使茶园春季免受冻害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塑料薄膜覆盖 ②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 ③熏烟,增强保温作用 ④滴灌、施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甲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图甲
图乙
7.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
A.5—6月 B.6—8月
C.8—10月 D.10—11月
8.图乙中的台风靠近台湾岛时,对台湾岛的危害不包括(  )
A.狂风 B.暴雨
C.赤潮 D.风暴潮
2019年12月28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表为新疆乌鲁木齐城区12月27—30日的部分天气信息资料表。据此完成9~10题。
日期 12月27日 12月28日 12月29日 12月30日
日最高气温 7℃ -4℃ -10℃ -10℃
日最低气温 -3℃ -15℃ -16℃ -16℃
风力 6-7级 5-6级转 3-4级 3-4级 <3级
天气 晴转中雪 大雪转 中雪 小雪转多云 晴
9.此次寒潮来袭,乌鲁木齐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不包括(  )
A.低温 B.大风
C.大雪 D.暴雨
10.此次寒潮来袭,乌鲁木齐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
B.发布寒潮预警
C.制定应急预案
D.保暖添衣,减少外出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下图为手机用户收到的预警信息截屏。读图,完成11~12题。
11.地震预警系统(  )
A.提示地震来临的安全避险措施
B.告知震中位置和地震发生时间
C.可以预测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D.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12.为进一步减轻地震危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减少出行 ②加大应对突发灾害宣传 ③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 ④停止一切日常生产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13~14题。
图1
图2
13.从地形要素看,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图2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是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
15.洪灾前的某湖泊图层与洪灾期的图层相叠加,可以(  )
A.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
B.预测洪灾结束时间
C.了解洪水淹没范围
D.计算洪灾损失
16.发生地震灾害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
A.预测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
B.了解灾情状况
C.分析地震危害
D.计算伤亡人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文通信能力。据此完成17~18题。
17.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能是(  )
A.提供灾区的影像资料
B.统计灾区的人员伤亡
C.提供短文联络信息
D.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18.抗震救灾期间某运输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救灾运输车队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读某日四川干旱监测图,完成19~20题。
19.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20.该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依赖(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2)结合上图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空间分布规律。(4分)
22.(10分)某年年初,中国西南地区遭遇大旱,6 000多万人受灾,旱情缓解至少要到5月下旬。读我国部分区域旱情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可知,1月中旬至3月中旬,在我国图示地区干旱范围不断扩大,重旱区逐步从云南省扩展到    省的南部、     省和     西北部等。(6分)
(2)下表为某省级行政中心气候资料统计表,结合表和所学地理知识简述该城市此次干旱的原因。(4分)
项目 降水总量/mm 平均气温/℃ 前期降水量/mm
今年 常年 今年 常年 今年 常年
数值 27.9 85.3 11.5 9.5 501.5 785.4
2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二 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
(1)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2)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密集,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分)
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受寒潮影响,某年12月4日晚上暴风雪突袭山东烟台和威海。截至5日14时,烟台市芝罘、莱山区降雪量达到23.3毫米,牟平区达26毫米,三区5日单日降雪量均创下了烟台市气象局自195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最高纪录。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1分)
①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②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③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④广东、台湾、海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寒潮到来时,会出现              等恶劣天气;对烟台、威海两市市区的主要影响是                   ;烟台、威海两市防御寒潮的方法主要有                。(6分)
(3)与其他地区相比,烟台、威海地区为何暴雪连连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