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京剧现代戏
京剧音乐
京剧板式
京剧唱腔
京剧乐器
京剧唱腔
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和二黄为主 要声腔。西皮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二黄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 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后来又发展出“反西皮”和“反二黄”等声腔系统。唱腔还因不同行当形成生腔和旦腔两种,演唱还因角色,行当的年龄、性格、情绪变化划分为真声(本嗓发音)和假声(假嗓发音)等发声方法
西皮唱腔
其声腔高亢嘹亮,明朗刚劲,旋律跳动的幅度较大,善于表现明快活泼或慷慨激昂的情绪,具有北方音乐的本质和特色。
二黄
其声腔比较稳健、深沉、严肃,旋律进行比较平稳舒展,多用于抒情和叙事
反西皮
反西皮唱腔上、下句的落音,与西皮上、下的落音,正好相反,故称之为反西皮。这种生腔发展较晚,只有散板,摇板和二六三种板式。在传统剧目中常用来表现极度悲痛和伤感的情绪
反二黄
它是从二黄声腔移低五度派生而来的。与二黄相较,拓展了音区,曲调起伏更大,旋律性更强,常用来表现低沉、悲壮、苍凉、感伤的情绪
京剧板式
1、京剧的唱腔是以击板和敲鼓眼定板式节拍的。其中的“板”为强拍,“眼”为弱拍。皮黄腔板式的基本类型是:一板一眼(二拍子)、一板三眼(四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无板无眼(散板)等。
2、常见京剧板式:导板、回龙、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垛板、摇板、快三眼、散板
京剧乐器
京剧的 伴奏称作“场面。场面中又分为“文场”和“武场” 两个部分。文场为管弦乐部分,主要为唱腔伴奏,此外还有器乐曲牌和过门等过场音乐。武场为打击乐部分,主要用于配合身段表演,表现人物思想情绪,烘托舞台气氛,有机地协调唱念做打等。
文场的代表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三件乐器,又称为“三大件”
武场的“四大件”有板鼓、大锣、小锣、钹
文场
文场为管弦乐部分,主要为唱腔伴奏,此外还有器乐曲牌和过门等过场音乐。
京胡
原称“胡琴”,最早也称“二鼓子”,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京胡具有神奇而响亮的音色,能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熨帖地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成为京剧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伴奏乐器。
武场
武场为打击乐部分,主要用于配合身段表演,表现人物思想情绪,烘托舞台气氛,有机地协调唱念做打等。
锣鼓先起
用锣鼓点来表现:
烘托舞台气氛(绕场、圈场)
奠定即将亮相人物的性格
人物亮相前的开场
“一台锣鼓,半台戏”
京剧的行当
生
旦
净
丑
末
生
戏曲角色中扮演男性人物。根据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气质和表演上唱、做、打的不同特点,还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武老生、娃娃生等。
京剧《借东风》中周瑜的唱段
小生:用假声来唱
老生:真假声演唱,音色较为浑厚
旦
戏曲角色中扮演女性人物。根据所扮人物性别、身份的不同而划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小旦等。在表演上各具特点。在唱念上,除老旦外,均用假嗓演唱。
京剧《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唱段
净
也叫“花脸”,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与众不同的男性人物。他通过不同的脸谱来塑造剧中人物。净的表演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和声势。
净以脸谱的颜色分辨忠、奸、善、恶;红色为忠,白色为奸,黑色为正,粉红为稳健,紫为耿直,蓝为威猛,黄为残暴,绿为义侠,金为神仙,银为鬼怪
京剧《借东风》中黄盖的唱段
净角的音色洪亮宽阔、刚烈,演唱风格粗壮浑厚,用真声演唱。
净角分为正净和负净
正净:正面人物 如包拯
负净:奸诈、暴躁人物 如曹操
末
末角饰演的都是丫鬟、衙役等说、唱很少的角色。充当“绿叶”,没有太多技能。
“走正站歪”
丑
也叫“小花脸”、“三花脸”。化装的特点是在脸上多勾粉墨,范围多在鼻梁部分,又称“豆腐块”。根据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可分为文丑、武丑和丑婆等。文丑多为各种诙谐人物,正反派都有,念白较多;武丑机智幽默,武艺超群;女性丑角年轻的称为“丑丫头”,年长的叫“丑婆”。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蒋干的唱段
行当与声腔
行当 声腔
小生
老生
净角
旦角(除老旦外)
假声演唱
真假声演唱
真声演唱
假声演唱
现代京剧
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就是现代京剧。现代京剧是在京剧的基础上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为了宣传民主和自由的精神,所特地编排的宣传先进文化的精神武器.在当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宣传作用.
建国以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党提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是封建,不能演,在江青的指导下,首先排出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等京剧和《白毛女》等话剧,共八部,称为八个革命样板戏,以后又出了《杜鹃山》等,大多都是一个模式,被称作现代戏的起源。
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被正式列为国粹,当时为了宣传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所以采取了这种人民大众在当时都比较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到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排演了一大批到现在都有深刻影响的剧目.例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现代京剧《红灯记》是根据同名沪剧改编的,而沪剧《红灯记》是根据电影《自有后来人》改编的,它的原创作者是黄泳江。
故事梗概: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铁路扳道工人李玉和是党的秘密工作者,他家祖孙三代是在“二七大罢工运动中结合在一起的革命家庭。
李玉和接受党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电码的任务,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日本宪兵队长鸠山软硬兼施逼迫李玉和交出密电码。李玉和大智大勇、坚贞不屈,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敌人最后杀害了李玉和。其女李铁梅继承先烈遗志,在群众的帮助下,终于把密电码送到柏山,胜利完成任务。
《红灯记》是中国京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全剧共十一场,分别为:
第一场“接应交通员”
第二场“接受任务”
第三场“粥棚脱险”
第四场“王连举叛变”
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
第六场“赴宴斗鸠山”
第七场“群众帮助”
第八场“刑场斗争”
第九场“前赴后继”
第十场“伏击歼敌”
第十一场“胜利”。
《雄心壮志冲云天》选自《红灯记》第八场“刑场斗争”,李玉和临刑前的唱段,也是《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核心唱段。
欣赏并思考
该唱段是怎样用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整体慷慨激昂,开头导板回龙以及原板表现了李玉和对敌人的蔑视,中间慢三眼一片生机,特别是引用一段东方红,表达了李玉和对新中国的向往。最后节奏加快(跺板),表现了李玉和对敌人和叛徒的痛恨,尾声高昂,表达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气概。
整个唱段由二黄导板、回龙、原板、慢三眼、原板、垛板等一套完整的板式组成,调动了多种戏剧表现手段和发挥京剧唱腔的艺术魅力 ,再加上管弦乐队的渲染,成功地塑造了李玉和这位革命者的光辉舞台形象。
该唱段是怎样用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区别
电影艺术:近景,偏生活化
舞台艺术:远景,把表情、动作夸张化
故事梗概:
1928年,党从井冈山派柯湘到杜鹃山领导一支农民自卫军。途中柯湘不幸被捕,恰巧被自卫军营救。自此,柯湘担任了自卫军的党代表。她宣传党的阶级政策,团结群众,不断扩大武装。地主武装头子毒蛇胆勾结自卫军中的叛徒温其久,抓住雷刚的义母,诱雷刚下山,妄图一举消灭自卫军。柯湘识破敌人毒计,主张用敌进我退的办法,会合主力,粉碎敌人的进犯。雷刚不听劝阻,莽撞下山救母,结果中计被捕。柯湘率尖刀班救出雷刚母子,清除了叛徒。最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的队伍赴井冈山,走上革命大道。
《杜鹃山》
全剧共分九场:
第一场 : 长夜待晓
第二场 : 春催杜鹃
第三场 : 情深如海
第四场 : 青竹吐翠
第五场 : 砥柱中流
第六场 : 铁窗训子
第七场 : 飞渡云堑
第八场 : 雾岭初晴
第九场 : 红旗漫卷
《家住安源》选自《杜鹃山》第三场“情深似海”,是柯湘向自卫军战士倾诉自己身世时的唱段。
欣赏并思考
该唱段是怎样用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对比
题材 方言 脸谱 乐器
传统京剧
现代京剧
历史题材
现实题材
有
无
有
无
文场“三大件”
武场“四大件”
文场“三大件”
武场“四大件”
加入西洋乐器、管弦乐队
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
京剧除了具备中国戏曲中所包含的文学(剧本)、音乐、舞蹈、舞美还有表演艺术。表演艺术中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又称为“四功”),并以“唱功”为主。
学唱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选段 《甘洒热血写春秋》
侦察排长杨子荣自请改扮土匪胡彪,假借献图,打入威虎山。
作业:
找找带有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并学唱两句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