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课件(共18张PPT1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课件(共18张PPT1份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2 14:1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恐龙灭绝之谜
大气成分的变化
恐龙灭绝之迷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小行星和地球相撞。灰尘充斥在大气中,地球终年不见阳光。

6500万年前
大气热量的变化
——
材料:6500万年前的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发生猛烈大爆炸,大量尘埃抛入大气层中,灰尘充斥在大气中,遮天蔽日,地球终年不见阳光,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几乎灭绝,由于缺乏食物,75%的物种灭绝,包括恐龙。
恐龙灭绝之谜
恐龙灭绝之迷——大气热量的变化
活动探究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说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灰尘充斥在大气中,遮天蔽日,会影响大气热量吗?地表气温会升高还是降低?
正方:气温降低
反方:气温升高
尘埃遮天蔽日,
太阳辐射减少
大爆炸会产生热浪
爆炸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情境二:地表气温会升高
情境一:地表气温会降低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
地球——长波辐射
情境一:地表气温会降低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波长越短;反之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地面吸收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阳伞效应
水汽、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CO2 O3
吸收
反射
散射
云层+大尘埃
无选择性
水汽、CO2---红外线(长波)
O、O3 ---紫外线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蓝紫光(波长较短)
有选择性
任务1:探究大气的削弱作用:
短波蓝紫光易被散射;长波红黄光不易散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短波辐射
图例
(3)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多云阴天呈灰白色?
任务2: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
活动探究
大气的受热过程
(1)CO2为什么是温室气体?臭氧为什么是地球的保护伞?
(2)为什么夏季多云白天,气温不太高?
水汽、CO2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增温;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
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强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大颗粒尘埃散射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早晚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径长,其他光易被散射掉,红黄光透射力强,云呈红黄色;
红/黄光透射力强,不易散射,容易识别
(4)为什么出现橙色朝霞、晚霞?警示灯为什么用红色;
问题1: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解释下列现象
任务3:归纳总结大气的削弱作用
作用形式 作用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 较大颗粒的尘埃、云层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选择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晴朗的天空成蔚蓝色
无选择性 较大颗粒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多云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吸收作用 选择性 臭氧 水汽、二氧化碳 紫外线 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
大气的受热过程
活动探究
问题1:小组讨论,说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灰尘充斥在大气中,遮天蔽日,会影响大气热量吗?地表气温会升高还是降低?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中的尘埃增多,
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
材料: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到了墨西哥的犹加敦半岛。这场撞击让地底大量的煤和硫冲上了天空的大气层中,从而导致太阳被彻底遮盖,全球气温急剧降低,到处都是干旱、寒冷,从而导致了恐龙的大灭绝。根据电脑模拟计算,当时地球的平均气温大约降低了11度左右,这就是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的罪魁祸首。
情境一:地表气温会降低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大气反射
地面吸收,升温
地面辐射
逸出
逸出
大气辐射
返还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升温
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
地面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
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大气根本热源
大气保温作用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返大地
大气逆辐射
大气削弱作用
大气削弱作用
短波辐射
图例
长波辐射
问题1:结合所学,说说大气的热源是什么。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是大气的根本热源。
地面
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是_______。
如“高处不胜寒”
情境二:地表气温会升高
任务1:探究大气的保温作用
活动探究
问题2:讨论并说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为什么比地球表面剧烈?
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观察右图,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
②说说这些辐射对地球昼夜温差有哪些影响?
③说明月球比地球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大气的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白天,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到达的太阳辐射不会过多,地球的温度不会很高;
夜晚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温度不会过低,因此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小。
白天,月球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球表面,温度很高;
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低,因此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剧烈。
活动探究
问题3: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观察右图的天气情况,哪种天气情况下昼夜温差大?
(2)尝试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大气成分及其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任务1:探究大气的保温作用
活动探究
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地面升温快;
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降温快,所以晴天昼夜温差大。
晴朗的天气
大气成分及其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任务2:归纳总结大气的保温作用
活动探究
大气是如何缓和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
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
+
大气层
水汽
云层
尘埃
CO2
阴天/尘埃多/火山灰/沿海水汽多/地势低(大气层厚)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
+
昼夜温差小
晴天/内陆沙漠(水汽少)/地势高(大气层薄)
反 之
昼夜温差大
大气成分及其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任务3:运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活动探究
问题1:运用所学原理,解释《闯关东》中的地理现象:
(1)在深秋和第二年的早春,为什么霜冻
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
防御霜冻,有何作用?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多。
能增多二氧化碳,增强大气逆辐射,加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问题2:小组讨论,说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灰尘充斥在大气中,遮天蔽日,会影响大气热量吗?地表气温会升高还是降低?
材料:科学家表示,小行星撞击地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的TNT炸药。由于能量及二氧化碳的大量释放,造成温室效应,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内,全球温度大幅度上升。而当火灾释放的烟尘布满整个天空时,由于地表缺少太阳辐射,全球温度平均下降11度。
大气的受热过程
爆炸及引起的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尘埃,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因此短期内,地表温度会升高,但长期来看,缺少太阳辐射根本热源,整体上全球气温下降。
情境二:地表气温会升高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