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2 14:2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
恐龙灭绝之谜
大气成分的变化
恐龙灭绝之迷
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小行星和地球相撞。灰尘充斥在大气中,地球终年不见阳光。

6500万年前
大气热量的变化
恐龙灭绝之迷
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到了墨西哥的犹加敦半岛,爆炸出现的灰尘为什么可以不断飘散蔓延至整个地球上空?
大气是运动的
情境
大气的运动
恐龙灭绝之迷——大气热量的变化
定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大气的运动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任务1:大气为什么运动?
活动探究
大气的运动
问题1:观察下图,对比两图中空气的温度和运动方向。
空气受热
空气受冷
膨胀上升
收缩下沉
任务2:大气如何运动
热力环流
举一反三
大气的运动
问题2:说一说,为什么制冷空调往往采用壁挂式,暖气往往安装在靠近地面的位置。
任务2:大气如何运动
热力环流
大气的运动
概念:单位面积空气柱产生的压力,单位为百帕hPa。
单位面积
大气柱中空气的重量就是图中单位面积近地面的气压
气压与空气密度的关系:密度越大,气压越高。P近地面>P高空
近地面空气
密度大——气压高
近地面
高空
高空大气稀薄,
密度小——气压低
热力环流
气压
热力环流
大气的运动
归纳总结
问题3:归纳总结,气压与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膨胀上升
收缩下沉
密度变大
密度变小

高压

低压
近 地 面
高空
高压
低压
密度变小
密度变大
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高 空:与近地面相反,
气压永远低于近地面
气压
概念:单位面积空气柱产生的压力,单位为百帕hPa。
热力环流
大气的运动
气压
海拔高——气压低
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海拔低——气压高
知识迁移
问题4: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哪里的气压更高?
四川盆地气压更高
大气的运动
等压面
大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为等压线,所构成的面为等压面
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气压随高度增加递减
地 面
1020
1015
1010
1005
1000
等压面
等压线
1005
1000
1000


当地面受热不均时,等压面发生弯曲,高压向上凸,反之低压下凹
热力环流
大气的运动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
冷热不均
气流垂直
方向运动
同一水平面产生
气压差异
(气压梯度)
气流水平
方向运动




热力环流形成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形成直接原因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总结归纳
大气的运动
问题6:小组讨论,思考气温、气压、气流三者之间的关系。
气温差异 气压差异 气流方向
导致
决定
近地面的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流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热力环流
活动探究
大气的运动
灰尘到达使大气变暖
冷热不均
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携带灰尘传播
情境
灰尘为什么可以不断飘散蔓延至整个地球上空?
材料:当小行星撞击犹加敦半岛附近的地面时,它激起的尘埃在整个地球上形成了一层均匀的外壳。这是如何发生的一直是个谜。
为了找到答案,两名研究人员开始了一项历时整整十年的研究任务。他们发现,灰尘能够传播的原因是,它一到达那里,就使大气变暖,从而形成了一个大气运输系统。
任务3:大气运动有何影响?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
活动探究
问题1: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1)用“冷”和“热”标注市区和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2)分析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温度差异的原因。
(3)绘制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4)思考城市热力环流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任务3:大气运动有何影响?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城市风
活动探究
形成: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海陆风
活动探究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来东风,火烧曹军。然而赤壁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如果西北风吹拂之下反而会引火烧身。
问题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1)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能“借”来东风呢?
(2)用“冷”和“热”标注冬季海洋和陆地间的温度差异
(3)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及气温气压状况,完成热力环流模式图


任务4:利用大气运动解释相关现象
东南风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低
气压高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海陆风
活动探究


冬季


任务4:利用大气运动解释相关现象
东南风
任务3:大气运动有何影响?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海陆风
活动探究
海 风
陆 风
白天/夏季,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海陆风
活动探究
海 风
陆 风
白天——海风(凉爽湿润)——降温作用;
夜晚——陆风(温暖干燥)——增温作用。
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问题3:结合日常生活,分析夏季大气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凉爽湿润
温暖干燥
任务3:大气运动有何影响?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活动探究
问题1:讨论思考,两幅图中A、B之间气压梯度是多少?
1050
1030
1010
(hPa)
1050
1010
970
1030
990
(hPa)
A
B
A
B
20
40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大,气压梯度越大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
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任务4:利用大气运动解释风的形成及特点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活动探究
与风速成正比。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
(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
(2)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应该是?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
(3)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速的关系?
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2:观察下图,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特点,回答下面问题。
任务3:大气运动有何影响?
赤道上不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转
南半球向左偏转
问题3:读右图,归纳地球上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规律。
地转偏向力:指导致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任务3:大气运动有何影响?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500hPa
498
496
494
492
490
北半球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1)高空风的形成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2)说出高空风的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高空风的最终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3)试着绘制南半球高空风的风向示意图。
问题4:读右图,分析高空风的形成特点
活动探究
任务3:大气运动有何影响?
活动探究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在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与等压线斜交
(1)近地面风的形成受到哪些力的影响?
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所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图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010/hPa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问题5:读右图,总结近地面风形成特点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