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教学设计
人教2011版九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民间美术的实用、审美、精神寄托功能
2. 能分析、概括民间美术的造型、色彩和艺术风格
3. 剪纸创作
过程与方法:
用信息搜集、欣赏、分析等方法理解民间美术的功能、特点
通过小组知识竞赛,了解民间美术的社会功能以及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
3.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民间剪纸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我国间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激发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情感
实用功能:年节或喜事时使用
审美功能:装饰环境、渲染气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实用、审美、精神寄托功能分析、理解
教学难点:剪纸的刻制
学情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民间美术》的第二课,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我国民间美术、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造型、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熟悉、理解并能在赏析作品中运用,对本课学习有了知识上的储备。另外,学生都有参与民俗活动的经历,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对本课学习热情也很高,这都为本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本课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考察、归纳,课堂欣赏、分析、理解民间美术功能和特点,并进行剪纸实践,体会民间美术魅力。
本课以“闽北民间文化”为主线,体现为:走出学校,走进古镇(延平樟湖蛇节、建瓯挑幡、邵武傩舞)欣赏闽北民间美术作品,分析其功能、特点;找寻生活中民间美术,感受时代变迁,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创设氛围
播放闽北民间艺术的视频和图片,了解和欣赏闽北樟湖蛇节剪纸、建瓯挑幡、邵武傩舞面具等作品。
教师提示:从这些照片中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受到闽北民间文化的丰富多采。中国的民间美术产生于劳动人民之中,历史悠久,你知道它有什么功能和特点以至于流传这么久远吗?我们闽北历史悠久,就是一座活动博物馆,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下面我们就走进闽北民间,找寻历史的印记,赏析其中的民间美术作品。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民间美术,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意识,预习展示可以自然导入课堂。
二、品析鉴赏、发展能力
(一)走进延平樟湖古镇蛇节,欣赏樟湖民俗、剪纸等,分析其功能和特点: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闽北南平樟湖镇村民都要举行迎蛇活动来祈求蛇神永保平安。蛇节分蛇文化渊源、蛇王的象征体、敬蛇仪式、放蛇回归四个部分,形成独特的春秋三祭崇蛇民俗体系。而其中蛇王庙又为举行蛇王节的重要部分。
(二)建瓯挑幡
挑幡艺术几百年前就开始在建瓯民间流传。相传在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招募抗清复明大军,横渡海峡收复台湾。当时建瓯城郊大洲村的青壮年,大都纷纷应征入伍。在收复台湾之后,部分将士于农历正月二十四凯旋,全村男女老幼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家家户户设酒宴,村里还搭台唱戏庆贺。当时,将土们将带回的军旗置于长竿之上,尽情挥舞,藉此纪念壮烈捐躯的弟兄。从此,每逢正月二十四,大洲百姓都要按例擂鼓鸣锣,将旗竿来一番装点,舞动一番,以表庆祝与纪念之意。随着岁月流转,便逐渐淡化成了当今建瓯民间特有的挑幡习俗。
(三)古代舞蹈“活化石”——邵武傩舞
傩舞,是我国远古时期中原地区驱疫逐鬼的一种巫舞形式,闽北邵武傩舞始於宋代,迄今已传承了上千年,现仍流行于邵武大埠岗、和平、肖家坊、桂林、金坑等乡镇的一些村庄,成为傩舞在福建省的主要分布区,邵武傩舞保留的是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没有故事情节、没有说唱的原始的“舞”,而非其他许多地方衍变了的“傩戏”,在面具、服饰和舞蹈动作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古傩余韵,保留祭仪乐舞中的驱傩原生形象, 被誉为“古代舞蹈活化石”。
三、功能与特点分析
1、蛇节、挑幡、傩舞服饰,图腾纹样、剪纸与蛇灯分析
(1)实用、审美功能分析
教师出示蛇节游行、挑幡、傩舞服饰图片并请同学们分析:民众为什么要穿这样的服饰,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对比、分析,总结出美观、富于装饰性、显示身份等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蛇节传统服饰除了具备普通传统服饰的“实用”功能,还对服饰进行了装饰,具有了“审美”的功能。
【设计意图】
蛇节服饰、图腾纹样是重要的民间美术形式,闽北本地樟湖镇的蛇文化很有代表性,精选其中作品进行分析,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由学生回答,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蛇节服饰、图腾纹样的实用、审美功能,直观、醒目。
(2)“精神寄托”功能分析
民间艺术题材丰富,例如,神话传说、祥禽瑞兽、花卉人物等都有体现,这些题材的选择,都有特别的意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正是民间美术作品“精神寄托”功能的体现。
教师出示图腾纹样、剪纸等对“精神寄托”功能重点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民间艺术中的图形、文字多利用谐音、象征的表现手法,都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正是民间美术作品中“精神寄托”功能的体现。
(3)互动小游戏“我来填一填”
【设计意图】
可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实用功能及作品寓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体会作品承载的文化信息。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了解民间美术,体会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有效落实教学重点。
四、闽北延平剪纸欣赏 (分析作品的造型、色彩特点)
出示延平剪纸,古代舞蹈“活化石”—邵武傩舞图片,引导学生对作品造型、色彩进行分析、总结。 造型特点:夸张、变形。色彩特点: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颜色纯度高。
教师介绍民间美术用色口诀: “红靠黄,亮晃晃”,“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民间美术用色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民间美术作品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表达了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心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非常的质朴。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分析,理解民间美术功能、特点。
五、 小组游戏竞赛阶段
通过作品展示、课堂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的民间美术并没有淡出我们的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还非常的广泛,而且,我们的现代生活还赋予了传统的民间美术以新的内涵和形式,比如运用剪纸的形式宣传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民间美术在与时俱进,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下面我们就用小组竞赛的方式,体会下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使用希沃课件和全班同学进行互动,通过小游戏小组竞赛分析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特点,理解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设计意图】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希沃软件制作小游戏,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民间美术,体会民间美术源于民间、应用于民间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六、剪纸实践阶段
教师引导:民间美术源于民间,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对民间剪纸技法有了一些了解,今天我们用延平樟湖蛇文化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剪纸作品,进一步感受民间剪纸魅力。
1.介绍延平区樟湖民间剪纸作品,复习剪刻技法。
2.教师提出以拼贴剪纸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一件作品,装饰校园环境,并提出剪刻注意事项。
(1)学生进行剪刻实践时,播放音乐,创设轻松、愉悦氛围。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3)展示作品,以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并与艺术家作品进行对比,找出不足,找到改进方向,总结剪刻经验。
【设计意图】
直观感受民间剪刻技法,增强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选择为学校进行创作,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运用对比的方法评价作品,直观、醒目;为作品命名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民间美术文化内涵,再次落实教学重点。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作品寓意都很吉祥,剪纸、蛇灯、傩舞等民间美术形式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关注我们的民间美术,做民间艺术的学习者、宣传者,确实为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间艺术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