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导学案(2学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数学下册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导学案(2学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3-13 20:27:52

文档简介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章节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环节 学生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情预设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对子之间进行帮扶,完成学习任务。
定向自学 温故在图中用尺规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二、知新在上图中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C,在垂直平分线上取任意一点P,连接AP和AB。求证:PA=PB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理)由以上得到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理,你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 学点训练(一)填空:如图,在△ABC中,∠C = 9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1、BD = ;2、若∠B = 40°,则∠BAC = °,∠DAB = °,∠ DAC = °,∠CDA = °;3、若AC= 4, BC = 5,则DA + DC = ,△ACD的周长为 。(二)如图,DE为△ABC的AB边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DE交BC于E, AC = 5,BC = 8,求△AEC的周长。 (三)已知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 = 3cm,△ABD的周长是13cm,求△ABC的周长
检查讨论 在预习中不能完成的问题:在小组交流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展示反馈 1、教材P23随堂练习;2、定向自学中学点训练的一、二、三。
中考链接 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E,交BC于D,△ABC的周长为12cm, △ABD的周长为9cm,求AC的长度。
反思总结 说收获:说改进方法:
预习内容: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学习目标:1、能证明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2、会利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进行简单的尺规作图。
A
B
E
D
A
B
C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章节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
环节 学生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情预设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对子之间进行帮扶,完成学习任务。
定向自学 温故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上。知新(一)作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在上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利用尺规作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时,三条线有什么特点?2、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 。定理的证明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提示:(1)此定理应用于证明三角形中的线段相等(2)这一点称作三角形的外心。即以这一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三角形任意一个顶点的线段的长为半径画圆,这圆必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通常我们把这个圆称作是三角形的外接圆。(二)尺规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1、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及这条边上的高,你能画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吗?如果能,能画出几个?所画出的三角形都全等吗?与同伴交流一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你能用尺规作出满足条件的等腰三角形吗?能作几个?与同伴交流一下。已知:线段a、h求作:△ABC,使AB=AC,BC=a,高AD=h作法:3、已知直线和上一点P,利用尺规作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4、已知直线和外一点P,利用尺规作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
检查讨论 在预习中不能完成的问题:在小组交流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展示反馈 1、展示反馈知新.2、展示反馈定向自学中学点训练的1、2、3
反思总结 说收获:说改进方法:
预习内容:1.4 角平分线(1)学习目标:1、能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2、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a
h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