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02 15: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在配制培养植物的培养基时使用了NH4NO3、KNO3、CaCl2、KH2PO4、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两种必需的大量元素,为补充这两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
A.Ca(NO3)2 B.MgSO4 C.FeCl3 D.ZnSO4
2.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常用番茄、甘蔗、西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现用现配,水浴加热
C.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
D.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g/ml 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3.螺旋藻是一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多细胞蓝细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食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螺旋藻和黑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螺旋藻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是自养需氧型生物
C.螺旋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D.螺旋藻含有人体必需的Fe、Ca、Mn、Zn等微量元素
4.壳多糖是一种非还原性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该多糖的基本单位是N-乙酰葡糖胺(化学式为C8H15NO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壳多糖的化学元素有C、H、O、N四种
B.壳多糖虽是多糖,但葡萄糖不是壳多糖的基本单位
C.壳多糖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斐林试剂无法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几丁质
5.如图是关于人体细胞中元素或化合物相对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若横坐标表示细胞鲜重中元素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C和O
B.若横坐标表示细胞干重中元素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H和N
C.若横坐标表示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水和蛋白质
D.若横坐标表示细胞干重中化合物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无机盐和蛋白质
6.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常见的元素有C、H、O、N、P等20多种
B.青蛙和玉米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均相同
C.玉米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D.Fe是人体内的大量元素,缺铁会导致贫血症状发生
7.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该小组把这些野果带回实验室,鉴定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该野果进行脂肪鉴定时可以使用显微镜
B.若该野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则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
C.还原糖鉴定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D.若用斐林试剂对该野果的组织样液检测后出现较多的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蔗糖
8.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9.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B.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C.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2、4 号试管内都呈砖红色,6号试管呈紫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10.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确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某种化学成分。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
A.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橘黄色颗粒
B.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会逐渐变成紫色
C.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D.在小麦种子匀浆中滴加碘液,需经水浴加热才有蓝色反应
11.图1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组成玉米细胞鲜重的元素的含量,则A、B依次是蛋白质和糖类
B.若图2表示人体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的含量,则a化合物至少含有C、H、O、N
C.若图2表示水稻细胞的鲜重,则a、b和c化合物依次是蛋白质、淀粉和脂质
D.若图2中a、b和c表示玉米细胞中的三种有机物,则有机物结构都相同,但含量存在差异
12.羊通过吃草获得自身所需的元素和化合物,那么羊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13.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在地球上已有 250 万年历史的红豆杉,入选2010 年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其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
A.C 和 O B.C 和 H C.O 和 C D.H 和 O
14.下表是玉米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O H N K Ca P Mg S
玉米 44.43 6.24 1.46 0.92 0.23 0.20 0.18 0.17
人 14.62 7.46 9.33 1.09 4.67 3.11 0.16 0.78
A.P、Mg、S等元素在玉米细胞中含量很少,属于微量元素
B.表中玉米细胞比人体细胞中含有的O元素多是因为玉米细胞中含水更多
C.表格中在细胞内含量多的元素比含量少的元素更重要
D.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N元素含量不同,可能与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有关
15.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下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Ⅱ为有机化合物,Ⅴ、Ⅵ、Ⅶ都含有元素C、H、O
B.Ⅲ在细胞中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存在形式,且二者能相互转化
C.Ⅴ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基本组成单位含有氨基和羧基
D.若Ⅵ是脂质,则Ⅶ是糖类
16.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的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必需化学元素,配方如表所示。其中植物根细胞吸收量最少的离子是( )
离子 K+ Na+ Mg2+ Ca2+ NO HPO SO Zn2+
培养液浓度/(mmol L-1) 1 1 0.25 1 2 1 0.25 1
A.Ca2+ B.SO C.Zn2+ D.HPO
二、多选题
17.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下图是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几种化合物的含量柱状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茶叶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
B.茶叶细胞中钙、磷、铁等大量元素可参与形成化合物
C.图中的化合物①和化合物②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H、O
D.若图只表示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则化合物②为蛋白质
18.下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水、蛋白质
B.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C、H、O
C.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一定含有的元素为C、H、O、N、S
D.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由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19.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有不同的含量如鲜重中C占18%、O占65%,而干重中C占55.99%、O占14.6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C、H、O、Fe都是大量元素
B.干重中C的含量高的原因是细胞失水
C.O在鲜重中最多,所以是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
D.构成人体的元素在地壳中都能找到
20.“巨型稻”平均株高2米左右,茎秤粗壮、穗大粒多、产量高,富含K、Ca、Zn、Mg等营养元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Ca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
B.Mg是构成“巨型稻”叶肉细胞叶绿素的元素
C.“巨型稻”和普通稻的细胞中元素种类差别很大
D.构成“巨型稻”细胞的化合物中淀粉的含量最高
三、综合题
21.夏季的市场上有大量的黏玉米“万糯2000”在售卖,其玉米粒完全是白色的,其口感香甜软糯。某同学对“万糯2000”的成分充满了好奇,于是,在生物实验室里利用“万糯2000”进行了下列实验。
(1)为确定甜味是不是由玉米细胞中存在还原糖导致,选用的鉴定试剂是 ,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 沉淀。该鉴定实验中还需要 加热。
(2)为确定“万糯2000”玉米的胚芽是否含有脂肪,可以利用染液 对胚芽的切片进行染色,若出现 色,说明胚芽中存在脂肪。在该过程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的作用是 。
(3)“万糯2000”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来,请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蛋白质与 发生反应,呈 色,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新鲜的“万糯2000”玉米籽粒、研钵、试管、量筒、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新鲜的“万糯2000”玉米籽粒组织样液2mL,乙试管中加入 。
③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 ,摇匀。
④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
(4)预期的结果: 玉米籽粒组织样液紫色较深。
22.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大豆种子子叶为实验材料,选取大豆种子子叶检测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大豆种子子叶中的脂肪,图 1 所用鉴定试剂 A 的名称是 ,染色后需滴加 1~2 滴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其目的是 ,然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被染成 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2)图 2 为鉴定豆浆中蛋白质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因试管中已有 NaOH 溶液,滴加的试剂 B 后产生 反应。
(3)在还原糖的检测中,如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 。
23.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1中I、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入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入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2。请回答: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是为了检测 的含量。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是为了检测提取液中的 的含量,水浴加热后,与b试管相比,d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更 (填“深”或“浅”),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是: 。
(3)如果要检测提取液中是否含有脂肪,所用的试剂是 ;若用花生制成临时切片检测脂肪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 洗去浮色。
24.不同植物种子中所含营养成分有差异,如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相对较多。下表表示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请分析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种类 试剂
碘液 苏丹III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1)乙种子中 含量相对较多,该物质检测的方法步骤:
①取材,切片并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选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的 中央;
②滴加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2~3min后滴加 溶液;
③在切片上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
实验原理: 。
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籽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籽粒,研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 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量筒。
方法步骤:
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mL,B中加入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 摇匀。
④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颜色深浅。
预期的结果:新品种玉米籽粒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25.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A为口腔上皮细胞,B为蓝细菌细胞,C为小麦叶肉细胞,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E为细菌细胞),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 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字母),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填字母)。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字母),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
(4)B、E两类生物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有叶绿素和 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 型。
(5)在上述五种细胞中,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 、细胞质和 ,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统一性。
(6)构成上述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含量最多有机化合物是 。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P、S、K、Ca、Mg等元素称为 元素,Fe、Mn、Zn、Cu、 、Mo等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大量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量或含量较大的必需营养元素。一般指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钙(Ca)和镁(Mg)共9种元素。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这些元素的含量占植物干物质质量的1%以上。碳、氢、氧主要来自于空气和水,是植物有机体的主要成分,占植物干物质总质量的90%以上,是植物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
【详解】由题可知,某同学配制的培养基中有NH4NO3、KNO3、CaCl2、KH2PO4、微量元素溶液等,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C、H、O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因此对比发现,缺少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Mg,同时S元素也缺乏,因此可选择MgSO4补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A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镰、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番茄、西瓜都富含还原糖,但都有颜色,会干扰颜色的观察,因此不能用番茄和西瓜鉴定植物组织内的还原糖,甘蔗中的含有丰富的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甘蔗鉴定植物组织内的还原糖,A错误;
B、)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需要现配现用,同时需要水浴加热,B正确;
C、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主要作用是洗去浮色,C正确;
D、蛋白质鉴定时加入的0.1g/L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环境中和铜离子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D正确。
故选A。
3.D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黑藻是真核生物,螺旋藻是原核生物,所以螺旋藻和黑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
B、螺旋藻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螺旋藻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螺旋藻是自养需氧型生物,B正确;
C、螺旋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C正确;
D、Ca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D。
4.C
【分析】壳多糖为N乙酰葡糖胺通过β连接聚合而成的结构同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也存在于一些绿藻中,主要是用来作为支撑身体骨架以及对身体起保护的作用。
【详解】AB、壳多糖的基本单位是N-乙酰葡糖胺(化学式为C8H15NO6),而不是葡萄糖,元素组成为C、H、O、N四种,AB正确;
C、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主要起保护支持作用,一般不用来提供能量,C错误;
D、斐林试剂只能用来检测还原糖,几丁质是一种非还原性多糖,因此斐林试剂无法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几丁质,D正确。
故选C。
5.C
【分析】1、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2、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机化合:水占80%—90%;无机盐占1%—1.5%;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
【详解】A、占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若横坐标表示细胞鲜重中元素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O和H,A错误;
B、占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元素,若横坐标表示细胞干重中元素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C和H,B错误;
C、占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若横坐标表示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水和蛋白质,C正确;
D、占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若横坐标表示细胞干重中化合物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蛋白质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C。
6.A
【分析】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A、组成细胞常见的元素有C、H、O、N、P等20多种,根据含量可划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A正确;
B、不同生物细胞内各种元素的种类相似,但含量不同,因此青蛙和玉米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不相同,B错误;
C、玉米干重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玉米鲜重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C错误;
D、Fe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缺铁会导致贫血症状发生,D错误。
故选A。
7.A
【分析】还原糖和斐林试剂通过水浴加热形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脂肪和苏丹Ⅲ反应形成橘黄色。
【详解】A、该野果为白色野果,可用苏丹Ⅲ对该野果进行脂肪鉴定,过程中可以取材料做成切片,滴加试剂,用显微镜观察现象,A正确;
B、检测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B错误;
C、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不能长期备用,C错误;
D、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会和斐林试剂通过水浴加热形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A。
8.D
【分析】在细胞鲜重中化合物含量依次为:水(85%-90%)、蛋白质(7%-10%)、脂质(1%-2%)、糖类和核酸(1%-1.5%),无机盐(1%-1.5%)。
【详解】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85%~90%;其次是蛋白质,占 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 1%~1.5%。图中坐标直方图中②最多,其次是①,③④较少,所以①是蛋白质,②是水,③是脂质,④是糖类,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B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1、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斐林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号试管中均呈蓝色;2、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后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故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不相同,A错误;
B、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后4号出现砖红色,6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由于小麦种子含有的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B正确;
CD、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
2、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后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6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由于小麦种子含有的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CD错误。
故选B。
10.A
【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颜色变为蓝色,因此,可根据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或淀粉的存在。
【详解】A、花生子叶中含有脂肪,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A正确;
B、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不会变成紫色,蛋白质或多肽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会逐渐变成紫色,B错误;
C、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与斐林试剂混合,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C错误;
D、小麦种子匀浆中富含淀粉,滴加碘液有蓝色反应,不需经水浴加热,D错误。
故选D。
11.B
【分析】1、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最多的元素是C元素。
2、图2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柱形图,分析题图可知,a是水,b是蛋白质。
【详解】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其次是C,若图1表示组成玉米细胞鲜重的元素的含量,则A、B依次是碳元素和氧元素,A错误;
B、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若图2表示动物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的含量,则a表示蛋白质,该化合物至少含有C、H、O、N,B正确;
C、若图2表示水稻细胞的鲜重,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因此a表示水,b表示蛋白质,C错误;
D、若图2中a、b和c表示玉米细胞中的三种有机物,有机物结构不同,含量也存在差异,D错误。
故选B。
12.D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不同生物的组成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别较大,这体现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详解】羊吃草,从草中获得组成自己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羊和草所含化合物种类相同,但含量有差异,所以羊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C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 Mg,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详解】在生物体内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生物体内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C是最基本的化学元素,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但是同一种元素在两种生物体内含量不同,有些元素含量差异还很大,如O、N、Ca、P等。
【详解】A、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即P、Mg、S元素均为大量元素,A错误;
B、表格元素含量是干重,干重情况下,由于玉米细胞内纤维素和淀粉等糖类物质较多,故细胞中O元素比例较高,即O多不是因为含水多,B错误;
C、含量多和含量少都是生物的必需元素,不应依据含量的多少来区别重要与否,C错误;
D、细胞中蛋白质含有N元素,而蛋白质在细胞中含量相对较多时,N元素的含量就相对较多,D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题图分析,据图示含量可知,Ⅰ为无机物,Ⅱ为有机物,Ⅲ为水,Ⅳ为无机盐,Ⅴ为蛋白质,Ⅵ为脂质,Ⅶ为糖类或者核酸。
【详解】A、细胞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物更多,故Ⅱ表示有机物,有机物都含C、H、O三种元素,A正确;
B、Ⅰ为无机物,水含量最多,Ⅲ为水,在细胞中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存在形式,且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
C、Ⅱ为有机物,有机物中蛋白质最多,Ⅴ表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正确;
D、Ⅱ为有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其中蛋白质含量最多,因此Ⅴ为蛋白质,其他的为脂质、糖类和核酸,若Ⅵ是脂质,则Ⅶ是糖类和核酸,D错误。
故选D。
16.C
【分析】试题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根据含有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G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
【详解】ABD、Ca、S、O、和H、P都属于大量元素,根细胞吸收较多,ABD错误;
C、Zn属于微量元素,植物根细胞吸收量最少,C正确。
故选C。
17.AD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Fe、Mo等。
(3)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A、茶叶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这说明不同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含量差异较大,A正确;
B、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钙、磷等属于大量元素,铁等属于微量元素,B错误;
C、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和有机物分别是水和蛋白质,图中的①和②分别表示蛋白质和水,二者共有的化学元素是H、O,C错误;
D、若图只表示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则化合物②为蛋白质,因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AD。
18.BCD
【分析】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水,含有的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含有的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等。
【详解】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A正确;
B、有活性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因此a、b、c依次是O、C、H,B错误;
C、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含量,则含量最多的为蛋白质,蛋白质具有多样性,但不一定含有S,C错误;
D、活细胞中的元素种类都能在地壳中找到,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错误。
故选BCD。
19.BD
【分析】1、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组成细胞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Zn、B、Cu、Mo等;C是最基本的元素,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
【详解】A、Fe是微量元素,不是大量元素,A错误;
B、鲜重和干重是根据细胞是否失水划分的,干重中C的含量高是因为细胞失水,水中O含量高,B正确;
C、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是C,原因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错误;
D、构成人体细胞的所有元素在地壳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人体细胞所特有的,D正确。
故选BD。
20.AB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K、Ca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A正确;
B、Mg参与构成叶肉细胞叶绿素分子,B正确;
C、组成“巨型稻”和普通稻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有差异,C错误;
D、构成“巨型稻”细胞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高,D错误。
故选AB。
21.(1)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水浴
(2) 苏丹Ⅲ 橘黄 洗去浮色
(3) 双缩脉试剂 紫 2mL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组织样液 双缩脲试剂A液 双缩脲试剂B液
(4)新鲜的“万糯2000”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1)为确定甜味是不是由玉米细胞中存在还原糖导致,选用的鉴定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的使用需要水浴加热,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沉淀,据此说明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
(2)为确定“万糯2000”玉米的胚芽是否含有脂肪,可以利用苏丹Ⅲ染液对胚芽的切片进行染色,若出现橘黄色,说明胚芽中存在脂肪。在该过程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从而避免对实验现象造成干扰。
(3)“万糯2000”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来,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进行紫色反应,据此说明蛋白质的存在,根据紫色的深浅可说明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因此本实验的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紫色,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据此做出鉴定。①将两种玉米籽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②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新鲜的“万糯2000”玉米籽粒组织样液2mL,乙试管中加入2mL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组织样液。③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lmL双缩脲试剂A液,相当于制造碱性环境,而后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④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据此可判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4)由于本题为验证实验,要验证的就是结论,因此新品种玉米子粒含蛋白质较多,所以实验结果为:装有新品种玉米籽粒组织样液的A试管中紫色较深。
22.(1) 苏丹Ⅲ染液 洗去浮色 橘黄
(2)紫色
(3)砖红色沉淀
【分析】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是:①取最理想的薄片→②在薄片上滴苏丹Ⅲ染液3min→③洗去浮色(用50﹪酒精)→④制成临时装片。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在使用时是将甲液(0.1g/mL NaOH溶液)与乙液(0.05g/mL 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由A液(0.1g/mL NaOH溶液)和B液(0.01g/mL CuSO4溶液)组成。
【详解】(1)鉴定脂肪,图1所用的鉴定试剂A是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应先加入A液(0.1g/mL NaOH溶液)后再加入B液(0.01g/mL CuSO4溶液)。图2为鉴定豆浆中蛋白质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因试管中已有NaOH溶液,故滴加的试剂B为0.01g/mL CuSO4溶液,产生紫色反应。
(3)在还原糖的检测中,斐林试剂使用时应注意现配现用,即将甲液(0.1g/mL NaOH溶液)与乙液(0.05g/mL 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并且需要水浴加热约2min,最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23.(1)淀粉
(2) 还原糖 深 取等量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CuSO4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中混匀,然后50-65℃水浴加热
(3) 苏丹III染液 50%的酒精
【分析】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因此可以得出淀粉转化成了还原糖,图A 中Ⅰ是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图A 中Ⅱ是还原糖的变化;分析题图B可知,a、c是检测淀粉的含量,b、d是检测还原糖的含量。
【详解】(1)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淀粉转化成了还原糖,淀粉与碘液变蓝,因此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检测淀粉的含量。
(2)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因此可以得出淀粉转化成了还原糖,图A 中Ⅰ是香蕉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图A 中Ⅱ是还原糖的变化;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转化成了还原糖,还原糖含量会增加,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因此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含量,由于b试管检测的是成熟后X天(时间较早)的还原糖,d试管检测的是成熟后Y天(时间较晚)的还原糖,故d试管还原糖含量多,所以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深。
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取等量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CuSO4溶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中混匀,然后50-65℃水浴加热。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被染成橘黄色。若用花生制成临时切片检测脂肪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24.(1) 脂肪 50%酒精
(2)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呈现越深 新鲜的普通玉米样液2mL 双缩脲试剂A液 双缩脲试剂B液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红黄色)沉淀,斐林试剂(本尼迪特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1)苏丹Ⅲ染液是用于鉴定脂肪的,乙种子与苏丹Ⅲ染液反应的颜色最深,因此乙种子中含脂肪最多;鉴定脂肪时先滴加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由于苏丹Ⅲ易溶于酒精,染色后需要用50%酒精去除浮色,可使脂肪颗粒更加清晰;在切片上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后才能观察。
(2)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方法步骤:①将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研磨,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mL,B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mL。
③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双缩脲A液,后加入双缩脲B液,因此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分别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
④观察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
预期结果: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A试管)紫色较深。
25.(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 B、E 拟核 B、E
(3) B、C 核糖体
(4) 藻蓝素 自养
(5) 细胞膜 核糖体
(6) 水 蛋白质 水 大量 B
【分析】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详解】(1)科学家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据图可知,属于原核细胞的是B(蓝藻/蓝细菌)、E(细菌细胞),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在生命系统中个体是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图中符合条件的细胞有B(蓝细菌/蓝藻)、E(细菌细胞),它们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蓝细菌/蓝藻),蓝细菌体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C是小麦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一个细胞器是核糖体。
(4)B(蓝细菌/蓝藻)、E(细菌)两类生物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型生物。
(5)在上述五种细胞中,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或物质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统一性。
(6)构成上述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脂肪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P、S、K、Ca、Mg 等元素占细胞总比例的97%以上,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Fe、Mn、Zn、Cu、B、Mo等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