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单元复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核心目标
1.掌握“概念”“论证”等重要概念。
2.掌握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逻辑的基本规律,常见谬误等。
3.掌握推理类型及论证方法。
单元复习
何为“概念”
内涵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由来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结构 内涵 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 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如“中国人”这个概念比“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多;
外延 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比“中国人”这一概念的外延要大。
关系 定义 例子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 “中国的首都”和“北京”
包含关系 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一部分 “法律”与“刑法”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学生”与“共青团员”
矛盾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而且非此即彼 “社会主义国家”与“非社会主义国家”
反对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单元复习
逻辑规律类型 规律要求 公式表示
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的含义始终保持如一 A就是A
矛盾律 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 非A即B
排中律 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 A或者非A
充分理由律 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 所以有B,是因为有A;或B真,因为A真,并且A能推出B
单元复习
常见谬误类型总结
谬误类型一:歪曲观点
把对方的观点A歪曲成观点B,然后攻击观点B。这类谬误有一种形象的称号叫作“稻草人”,其论证的过程就好像制造出一个稻草人,然后再把这个稻草人击倒。
谬误类型二:偷换论题
所谓偷换论题,就是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从而逃避质疑或攻击。
“怎么这么迟回家?” “怎么老挑我毛病?问话人发起的话题是“迟到的原因”,答话人并未正面回答,反而发起了另一个话题“为什么老是挑毛病”。如果两人就此开始讨论问话人是不是喜欢挑毛病、挑的是不是毛病、为什么要挑毛病等问题,答话人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单元复习
谬误类型三:假二择一
明明存在多种可能性,却说成只有两种可能,迫使对方作出自己所希望的选择,这叫作“假二择一”,也可以称作“虚假两难”。
谬误类型四:两可两不可
在同一思维过程或表述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如果同时肯定或否定,就犯了“两可”或“两不可”的错误,可以简称为“模棱两可”。
单元复习
谬误类型五:不当预设
在问题中隐藏着一个前提,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这种错误叫作“不当预设”。
以下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一段台词:
你(克瑞翁)这人,你来干什么?你的脸皮这样厚?你分明是想谋害我,夺取我的王位,还有脸来我家吗?喂,当着众神,你说吧:你是不是把我看成了懦夫和傻子,才打算这样千?你狡猾地向我爬过来,你以为我不会发觉你的诡计,发觉了也不能提防吗?你的企图岂不是太愚蠢吗?
俄狄浦斯问了一连串问题,克瑞翁都无法回答,因为他无论是答“是”还是答“否”,都等于承认了篡夺王位的意图。不当预设在生活很常见。
单元复习
谬误类型六:轻率归纳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一前提真不能保证结论真,尤其是在考察的数量比较少、样本不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极容易犯轻率归纳的错误。
盘点盖茨、乔布斯、戴尔、扎克伯格等世界级富豪,辍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这让人不得不思考正规的国民教育对创业者是否真的必要。
单元复习
谬误类型七:不当类比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某些属性相似或相同,进而推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相似或相同的推理。
谬误类型八:强加因果
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因为发生的时间相近等表面联系,就把它们看成是因果事件,叫作强加因果。
谬误类型九:循环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尚待证明的结论不能出现或暗含在前提中,否则就是循环论证。循环论证的本质是“因为A,所以A”。
单元复习
推理类型 概念 分类
演绎推理 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三段论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推理
必要条件推理
选言推理
二难推理
归纳推理 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完全归纳
不完全归纳
类比推理 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单元复习
第一大类:演绎推理
1.三段论
其推理形式可以概括成: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有S都是P
单元复习
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推理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如果p,那么q,有p,所以q。 一旦河堤决口,后果就会不堪设想,河堤决口了,所以,后果不堪设想。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 如果物质受到摩擦就会发热,此物没有发热,所以,此物没有受到摩擦。
必要条件推理 规则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 男子只有年满22岁,才具备结婚的年龄资格,王某不满22岁,所以,王某不具备结婚的年龄资格。
规则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只有p,才q,有q,所以p。 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小王改正了错误,所以,小王认识了错误。
单元复习
3.选言推理
定义: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
分类: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
4.二难推理
定义: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两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格式:
如果p,那么r
如果q,那么r
p或者q
总之r
单元复习
第二大类:归纳推理
定义: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
类型:根据前提所考察对象范围的不同,把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不完全归纳推理则仅仅考察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单元复习
第三大类:类比推理
定义: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
形式结构:
A对象具有c、d属性
B对象也具有c属性
B对象也具有d属性
单元复习
(一)何为论证?
定义: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美国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认为:“论证是指提出你自己的观点,给出你为什么接受它,以及别人为什么也应该接受它的理由。”(《大问题》)
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论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 证明论点的根据。
论证方式 由论据到论点的联系方式,即推理形式。
单元复习
(二)了解论证方式
1.直接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2.间接论证:排除法、反证法、归谬法。
单元复习
(三)关注隐含前提
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
(四)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这位“虚拟论敌”可能会“驳论点”——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者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驳论据”——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驳论证”——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所以我们就要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中做到无懈可击,让“论敌”无处可驳。
单元复习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