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近十年来,我国民众与肥胖相关的一些慢性病的发病率在上升。一些人士认为,脂肪和胆固醇是导致肥胖及肥胖有关的慢性病的元凶,而长期摄入过多糖类,容易导致糖尿病。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脂肪和糖类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差异的
B.减少脂肪、胆固醇摄入就可避免肥胖
C.胆固醇不能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中
D.动、植物细胞内糖的种类完全不相同
2.如图是某油料作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检测脂肪时,染色后需用清水洗去多余的染料
B.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中的比值下降
C.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
D.据图推测,该油料作物种子在播种时应浅播
3.如图所示为糖的常见种类及其转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动植物多糖的单糖是葡萄糖,这些多糖均是动植物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B.单糖→二糖→淀粉,其中单糖指的是葡萄糖
C.图中①可能是肌糖原,在人体内,肌糖原水解可以补充血液中的葡萄糖
D.图中②可能是纤维素,是动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肥胖、高血压、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使用斐林试剂进行尿糖检测
B.少摄入含纤维素等多糖较多的食物
C.多运动可以增加脂肪在体内的消耗
D.糖类供应充足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5.“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生物体内糖类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生物可能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B.上述四种糖类物质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C.上述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淀粉是植物特有,糖原是动物特有
D.淀粉和糖原结构不同,单体不同
6.棉子糖是一种由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结合而成的非还原性三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棉子糖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相同
B.棉子糖是由三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C.棉子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D.棉子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7.下图中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一种脂质类物质,主要用于治疗疟疾。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和磷脂的组成元素完全不相同
B.动物脂肪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呈固态
C.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胆固醇类物质
D.磷脂是所有细胞均有的脂质
9.现在人们对营养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贫血者应补充富含钙的食物
B.纤维素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
C.青少年消耗的能量多,应摄入高脂肪的食物
D.糖尿病是患者长期吃糖导致的,所以他们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10.如图可表示生物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B.若①表示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C.若①表示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C、H、O
D.若①表示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淀粉、糖原
11.下列有关脂质的种类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不仅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B.1g 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 1g 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
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等膜的重要成分
D.胆固醇在动物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宜摄入过多
12.甲、乙分别表示动植物细胞中脂质和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甲图中①为脂肪,则②可表示磷脂
B.若甲图中③为固醇,则④不一定表示胆固醇
C.甲图中的物质均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D.若乙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a可表示麦芽糖
13.下列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胆固醇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有益无害
B.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严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饭等可随意食用
C.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
D.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14.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淀粉和纤维素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糖类都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C.动物中的糖原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15.糖类和脂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是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组成成分
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与脂肪相比,糖类含C元素的比例较高,相同质量的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多于脂肪,所以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糖类不仅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也能作为结构物质
16.脂质是细胞内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种类繁多,功能多样。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鉴定脂肪可以使用苏丹Ⅲ染液,苏丹Ⅲ染液可扩散进入细胞
B.磷脂是细胞膜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C.性激素属于脂质,性激素可以作为化学信号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D.脂质中至少含有4种化学元素,其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多
二、多选题
17.节食减肥是指通过减少饮食,控制热量摄入,降低体重的一种方式。过度节食减肥会引起营养不良、头晕甚至昏迷等情况,节食终止后会导致体内脂肪快速积累和肥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量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脂肪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脂肪被分解为甘油、脂肪酸和胆固醇后才能用于氧化分解供能
C.开始节食后,为满足能量供应,体内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D.节食终止后,糖类转化为脂肪的过程中氧元素的含量降低
18.种子中储藏着大量淀粉、脂质和蛋白质,不同植物的种子中,这些有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通常根据有机物的含量将种子分为淀粉种子、油料种子和豆类种子。下图是油料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油料种子成熟与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是相互转化的
B.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干重会先增加,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
C.种子成熟后进入休眠状态,其中结合水含量下降
D.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脂肪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较高
19.蓖麻种子的脂肪含量丰富,约占种子千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黑暗的适宜环境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萌发前期鲜重和干重均具有增加趋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增加与脂肪转化为糖类等物质时吸收大量氧气有关
B.蓖麻种子中的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可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C.种子萌发初期从环境中吸水,鲜重明显增大,代谢速率加快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可以为种子萌发直接提供能量
20.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能源物质,随运动强度的变化,人体内脂肪与糖类供能比例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与糖类都不参与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中等强度运动消耗的糖类和脂肪的质量相等
C.高强度运动时脂肪供能比例低,不利于减肥
D.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可由脂肪分解供能
三、综合题
21.下图为细胞中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形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单糖,重要的六碳糖有 (至少写2种)等。
(2)若B是由两分子单糖A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则B称为 ,植物细胞中主要有 (写两种)
(3)若B是由大量单糖A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则B称为多糖,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指 (写两种)。
(4)物质C是 ,在动物体内除图示功能外,还有 作用。
22.①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种有机物,其部分结构的模式图如图。
(1)以上物质中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的是 ,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②根据下列生物学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冬眠时,进行分解利用,以维持生命活动。
材料二 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cm。
材料三 幼儿常晒太阳,可使皮肤表皮细胞内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2)材料一说明脂肪是 。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 和 的作用。
(3)材料二说明脂肪具有 作用。
(4)材料三说明维生素D具有 的作用。该物质属于 类物质,除此之外还包括 和 。
23.如图表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C是 。若有机物 A可以被水解成2分子单糖,则有机物 A为 。图中遇碘能变蓝的是 (填字母),在图中的多种糖中, (填字母)一般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在单糖中 一般也不作为能源物质。
(2)有机物Ⅰ是 ,该物质除了具有C、H、O三种元素外,还有 。氧化分解等质量的有机物K要比有机物C释放的能量多,原因是 。
24.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质量。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有学者研究了小麦种子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欲为科学调控小麦种子萌发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和步骤:将新鲜的、经过筛选的小麦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萌芽,至44小时,进入幼苗生长阶段。各种糖含量的测定在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之后,每隔4小时测定一次,持续到44小时为止。测定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
(1)植物体内的糖类按照是否能够
分为单糖、二糖、多糖。
(2)检测还原性糖可在
的条件下用
试剂进行检测
(3)根据上图检测结果分析:
①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 ;发生这一变化与种子萌发12小时后细胞呼吸作用增强,使 消耗迅速增加密切相关。
②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25.下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指 ,D在植物细胞内包括 。
(2)B是指多糖,它是由[C] 组成的。包括[F]、[G]和[H],其中[G]指 。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 可以分解补充血糖。
(3)脂质除了[K] 外,还包括[1]和[J]。在K的鉴定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为 。
(4)C和K相比,在化学组成上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等质量的花生和玉米种子萌发时,物质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量花生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玉米。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脂肪: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①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动物和人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动物和人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肪和糖类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差异的: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但是脂肪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A正确;
B、糖类也可以转化成脂肪,要避免肥胖,除了要注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外,还要注意控制糖类的摄入,B错误;
C、胆固醇可以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C错误;
D、动、植物细胞内都要依赖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所以都有葡萄糖,动物细胞有乳糖、糖原,植物细胞有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所以动、植物细胞内的糖的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A。
2.A
【分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糖类转变为脂肪;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的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升高。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糖。
【详解】A、检测脂肪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
B、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活动旺盛,自由水多,因此细胞中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下降,B正确;
C、糖类和脂肪所含元素相同,氧化分解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
D、油料作物种子中含脂肪较多,而脂肪含氢量比糖类高,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氧气量相对较大,所以播种时,该类种子适合浅播,D正确。
故选A。
3.B
【分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纤维素是植物多糖,作用不是植物细胞中的能源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结构成分,A错误;
B、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B正确;
C、人体内,肝糖原水解可以补充血液中的葡萄糖,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为葡萄糖,C错误;
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糖类分类及特点:根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成单糖的数量分为(1)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组成、植物细胞特有)和乳糖(动物细胞特有)。(3)多糖:植物: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纤维素;动物:糖原。它们彻底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多糖还有几丁质。
【详解】A、尿糖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使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A正确;
B、纤维素是多糖,不溶于水,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即使草食类动物有发达的消化器官,也需借助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分解这类多糖,而食物中含有淀粉等多糖,淀粉水解可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属于单糖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故肥胖、高血压、某些糖尿病等患者应该少摄入含淀粉等多糖较多的食物,B错误;
C、运动是可以增加脂肪的消耗的,是有助于减肥的,故多运动可以增加脂肪在体内的消耗,C正确;
D、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糖类供应充足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D正确;
故选B。
5.A
【分析】根据题意“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在生物体中将淀粉分解最终合成糖原,可以看出是在动物体内完成的。
【详解】A、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由此可判断此生物可以是动物,A正确;
B、淀粉是植物多糖,糖原是动物多糖,故“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不能存在于一个细胞内,B错误;
C、上述关于糖的转化可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即在动物的消化道内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再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并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原,C错误;
D、淀粉和糖原结构不同,但单体相同,都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A。
6.B
【分析】大多数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是由指可以水解生成2分子单糖的物质,多糖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是由葡萄糖构成的多聚体。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棉子糖的水解产物是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A错误;
B、单糖是不能水解、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的物质,二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根据题干信息“棉子糖是一种由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结合而成的非还原性三糖”可知,棉子糖是由三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B正确;
C、细胞直接吸收的是单糖,而棉子糖是三糖,故棉子糖不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C错误;
D、棉子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B。
7.A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等,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半乳糖、乳糖、糖原。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A、动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为乳糖,特有的多糖为糖原,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二糖为蔗糖和麦芽糖,特有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而核糖、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A正确;
B、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糖,但是蔗糖无还原性,且葡萄糖和果糖为单糖,B错误;
C、多糖包括糖原、淀粉、纤维素以及几丁质,C错误;
D、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而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D错误。
故选A。
8.D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肪和磷脂都属于脂质,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即脂肪和磷脂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A错误;
B、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B错误;
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C错误;
D、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因此所有细胞均有磷脂,D正确。
故选D。
9.B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A、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减少,或者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数目减少而造成的,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因此贫血的病人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A错误;
B、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能防止便秘和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B正确;
C、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应较多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品,以满足生长发育快的需要,而过多的摄入高脂肪食品,会导致身体偏胖,C错误;
D、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所致,D错误。
故选B。
10.D
【分析】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2、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细胞中常见的脂质有:(1)脂肪:是由脂肪酸与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2)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详解】A、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若①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核糖(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DNA的组成成分)、葡萄糖,A正确;
B、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若①表示脂质中的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B正确;
C、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组成脂肪的化学元素为C、H、O,若①表示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C、H、O,C正确;
D、若①表示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肝糖原、肌糖原,不可能是淀粉(植物的储能物质),D错误。
故选D。
11.B
【分析】脂类物质包括,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磷脂:构成生物膜;固醇类包括:维生素D: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胆固醇:用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人体内储存的脂肪一部分是从食物获得的,一部分是从体内合成的。
【详解】A、脂肪不仅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A正确;
B、1g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约为39kJ,1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约为17kJ,脂肪分子中C、H的含量比糖原更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B错误;
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细胞内生物膜的重要成分,C正确;
D、胆固醇可以构成动物细胞膜,也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但摄入过多会在血管壁形成沉淀,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D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脂肪: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若甲图中①为脂肪,则②可表示磷脂,A正确;
B、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若甲图中③为固醇,则④可能表示胆固醇,也可能表示性激素或维生素D,B正确;
C、甲表示脂质,脂质中只有脂肪才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C错误;
D、若乙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糖类的种类与关系图解,则a是具有还原性的二糖,可表示麦芽糖,D正确。
故选C。
13.C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过多摄入可能会导致血管硬化等问题,A错误;
B、不具甜味的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被吸收,也会使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升高,从而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米饭等的摄入量,B错误;
C、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体的外骨骼中,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用于废水处理,C正确;
D、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14.D
【分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A、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不是储能物质,A错误;
B、细胞中的糖类并不都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如DNA中的脱氧核糖,RNA中的核糖,都是作为结构成分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B错误;
C、动物中的肝糖原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C错误;
D、纤维素是经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多糖,某些微生物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15.C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
【详解】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A正确;
B、相同质量的糖和脂肪相比,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多,因此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正确;
C. 与糖类相比,脂肪含C、H元素的比例较高,O元素比例较低,相同质量的脂肪分解释放的能量多于糖类,C错误;
D、糖类是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正确。
故选C。
16.D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鉴定脂肪可以使用苏丹Ⅲ染液,苏丹Ⅲ染液是脂溶性染液,苏丹Ⅲ染液可扩散进入细胞,脂肪可被染成橘黄色,A正确;
B、磷脂作为生物膜主要成分之一,有些物质可以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所以磷脂参与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B正确;
C、激素具有调节作用,性激素属于脂质,性激素可以作为化学信号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C正确;
D、脂质中至少含有3种化学元素(C、H、O),其中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多,D错误。
故选D。
17.ABC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等量脂肪比糖类中含有的氢多、氧少,因此脂肪在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因而释放的能量更多,故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错误;
B、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因此脂肪被分解为甘油、脂肪酸后才能用于氧化分解供能,B错误;
C、开始节食后,为满足能量供应,体内脂肪可以转化为糖类实现供能,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
D、等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其中含有的氢多、氧少,因此,节食终止后,糖类转化为脂肪的过程中氧元素的含量降低,D正确。
故选ABC。
18.BCD
【分析】分析题图 可知: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迅速增加,而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油料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迅速减少,而糖类增多。
【详解】A、分析图1可知,糖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多,两者的含量变化相反,故糖类和脂肪是相互转化的,A正确;
B、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大量脂肪转变为葡萄糖和蔗糖,糖类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所以脂肪转变为糖时,需要增加氧元素,干重会增加,B错误;
C、种子成熟后进入休眠状态,其中结合水含量上升,C错误;
D、分析图1,种子成熟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低,分析图2,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较高,D错误。
故选BCD。
19.AD
【分析】题图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先是无明显变化,而后增大(脂肪代谢中吸收了氧原子转化为糖类),再逐渐减小(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详解】A、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糖类中氧的含量大于脂肪中氧的含量,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但不是吸收大量氧气所致,A错误;
B、蓖麻种子富含脂肪,其中的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且含有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B正确;
C、种子萌发初期从环境中吸水,鲜重明显增大,随着自由水含量增多,代谢速率加快,C正确;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不能为种子萌发直接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D。
20.ACD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脂肪与糖类不参与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中等强度运动,两者功能比例相等,但消耗糖类质量小于脂肪的质量,B错误;
C、据图可知,运动强度增大,脂肪消耗的比例反而相应减少,因此高强度运动时脂肪供能比例低,不利于减肥,C正确;
D、糖类能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可由脂肪分解供能,D正确。
故选ACD。
21.(1)葡萄糖、果糖
(2) 二糖 蔗糖、麦芽糖
(3)淀粉、纤维素
(4) 脂肪 保温、缓冲和减压
【分析】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脂肪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详解】(1)若A是单糖,重要的六碳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2)由两分子单糖形成的是二糖,故B是二糖,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主要有蔗糖和麦芽糖。
(3)大量的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是多糖,则B称为多糖,在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
(4)脂肪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故C是脂肪,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22.(1) 纤维素 葡萄糖
(2) 良好的储能物质 缓冲 减压
(3)保温
(4)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固醇 胆固醇 性激素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生物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对生殖有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1)图中多糖包括糖原、淀粉和纤维素,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因此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的是纤维素,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材料一熊在入冬之前要吃大量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冬眠时,进行分解利用,维持生命活动。说明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3) 材料二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cm。说明脂肪具有保温作用。
(4)材料三幼儿常晒太阳,可以使皮肤表皮细胞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说明维生素D具有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的作用。该物质属于固醇类物质,除此之外还包括胆固醇和性激素。
23.(1) 葡萄糖 二糖 F G 核糖和脱氧核糖
(2) 磷脂 N和P K中氢的含量更高,等质量的脂肪中因为H的含量更高,所以所含的能量多于有机物C,即葡萄糖
【分析】A是二糖、B是多糖、C是葡萄糖,D是麦芽糖或蔗糖,E是乳糖、F是淀粉、G是纤维素,H是糖原,I是磷脂,J是性激素,K是脂肪。
【详解】(1) C是单糖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葡萄糖,有机物A被水解为2分子单糖,所以A是二糖,淀粉(F)遇碘变蓝;多糖中纤维素(G)一般不能作为能源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单糖中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能作为能源物质。
(2) 有机物I是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是磷脂,含有C、H、O、N、P;K是生物体内储能的脂质,是脂肪;C是葡萄糖,由于脂肪中氢的含量更高,等质量的脂肪中因为H的含量更高,所以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多。
24.(1)水解
(2) 水浴加热 斐林
(3) 逐渐增加 淀粉 蔗糖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蔗糖分解生成还原糖)
【分析】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萌发时间,因变量是各种糖的含量变化;在一定的萌发时间内,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总糖量、蔗糖含量变化不大,淀粉含量不断减少,还原糖含量不断增加,说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
【详解】(1)植物细胞内的糖类按照是否能够水解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2)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3)①据图分析可知,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不断增加,淀粉含量不断减少,说明种子萌发12小时后呼吸作用增强,使淀粉消耗迅速增加并产生大量的还原糖。
②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而还原糖含量增加,说明蔗糖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
25.(1) 二糖 蔗糖、麦芽糖
(2) 葡萄糖 纤维素 肝糖原
(3) 脂肪 去除浮色
(4) 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脂肪中C、H比例高,含氧量低,葡萄糖中C、H比例低,含氧量较高 大于
【分析】糖类的分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C葡萄糖;A是指二糖,包括植物细胞中的D蔗糖、麦芽糖以及动物乳汁中的E乳糖等;B是指多糖,包括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F淀粉、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G纤维素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H糖原;脂质主要包括磷脂(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类(调节生理代谢)以及脂肪(动物的储能物质)。
【详解】(1)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A是指二糖,由两分子单糖组成,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主要有蔗糖和麦芽糖,即D表示蔗糖和麦芽糖。
(2)B是指多糖,它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包括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F淀粉、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G纤维素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H糖原,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肝糖原可以分解补充血糖;
(3)脂质包括K脂肪(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J固醇类(调节生理代谢)、I磷脂(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K是脂肪,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苏丹Ⅲ染液可以溶解在酒精中,该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为去除浮色。
(4)K脂肪和C葡萄糖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但是三种元素在两类物质中的相对含量不同,脂肪中C、H比例高,故氧化分解时,脂肪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因此等质量的花生和玉米种子萌发时,物质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量花生大于玉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