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科学家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用于科研,其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病毒、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遗传物质
B.合成病毒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无细胞核
C.合成病毒和真核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D.合成病毒的结构和功能与天然病毒的完全相同
2.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尽管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即都具有(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D.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3.支原体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疾病的病原体之一,是目前发现的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细胞。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病毒相比,支原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
B.支原体不能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
C.支原体的环状双螺旋DNA均匀地分散在细胞内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
4.根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关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图片中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的有①④
B.“一块骨骼肌”与上述图片中②所属结构层次相同
C.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④构成一个种群
D.大熊猫的成熟红细胞和发菜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5.下列对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若图②是显微镜某视野下洋葱根尖的图像,则向右移动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当放大倍数由原来的100倍变为400倍时,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细胞变为4个,且视野明显变暗
6.下列①②③④⑤⑥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如图1和2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向右下方移动装片;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A.⑤④③① B.④⑤②③ C.⑤④③② D.④⑤③②
7.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菠菜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后,即可换高倍镜观察
C.换高倍镜后,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后使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至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8.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B.T2噬菌体(一种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因为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细胞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有些细菌只含有 RNA
9.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
B.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C.乙视野比丙视野暗
D.观察丙视野中的细胞,需将④换成③
10.下列生物分类错误的是( )
①颤蓝细菌、 ②酵母菌、 ③变形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HIV、 ⑦ 大肠杆菌、 ⑧甲型H1N1 流感病毒、 ⑨肺炎链球菌
A.无核糖体的生物是⑥⑧
B.具有核膜的生物只有③④⑤
C.①⑦⑨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
D.①④⑤是自养生物
11.下图中甲、乙两种生物均可引起肺炎。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甲引起的肺炎,效果显著
B.乙可不依赖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C.将甲乙作为人工合成生命的结构原因之一是结构相对简单
D.甲无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
12.如图是对噬菌体、蓝细菌、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的四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中的生物都没有细胞壁
B.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13.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其结构模式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动物细胞相比,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
B.肺炎支原体是自养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C.与植物细胞相比,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
D.肺炎支原体和蓝细菌细胞质中都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14.在显微镜下观察黑藻细胞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实际上该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上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15.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④⑤细胞均具有核糖体
B.具有核膜的生物有①③④
C.①⑤属于自养生物,②③属于异养生物
D.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1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镜后,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B.物镜与装片间距离最远的是②
C.视野最暗的是③
D.若观察的是无色细胞,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可适当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二、多选题
17.原核细胞的成形标志着原始地球上生命的正式诞生,而真核细胞的诞生伴随了地球生命的空前繁荣。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唯一一种细胞器可知,真核细胞仅仅依赖核糖体也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真核生物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C.噬菌体与蓝细菌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蓝细菌与草履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营养方式为自养,后者营养方式为异养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18.如图为几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四种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甲和丁细胞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乙和丙都有细胞壁,但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相同
D.乙和丙细胞中均有叶绿体,所以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19.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
20.某同学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探究·实践活动过程中,用显微镜观察多种玻片标本,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为目镜镜头,安装在镜筒的上方,先选择b镜头对光
B.图②是光学显微镜下的真核细胞局部图像,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可将该细胞的核仁移至视野中央
C.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图③中叶绿体随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实际上叶绿体逆时针流动
D.图④中100倍下视野中细胞为64个,则400倍下可看到4个细胞
三、综合题
21.下图为几种不同生物的结构模式图(C为酵母菌结构模式图,D为HIV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细胞内 ,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字母)。
(2)A图中的1、2结构分别指的是 、 。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字母),在B图的3结构上存在 等色素。
(4)D与C生物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 。
(5)除D生物外,其他六种细胞中,它们都有的结构有 (至少写出2个)。
22.下图是某湖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原核生物有 两种,与这两种生物相比,另外一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主要的区别是 。
(2)蓝细菌均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蓝细菌具有 。
(3)草履虫和支原体都属于 (填“自养”或“异养”)型生物,从细胞的统一性角度分析,草履虫和支原体均具有的结构有 (答出3种)。
(4)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原核生物。科学家曾经从支原体的基因组中筛选出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300多个基因,并进行了人工合成,将这些基因拼接处理后,注入去掉DNA的支原体细胞中,组成了一个新的细胞,这个新的细胞具有进行基本生命活动的能力和繁殖能力。但是这不能说明人工合成了生命,请阐明理由: 。
23.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生物。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 (填序号)。其中 不含叶绿体,但含有 和叶绿素。
(2)从细胞的结构组成来看,图②③④的生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 、 、和 。且都以 作为遗传物质,这体现了细胞的 性。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与图③相比,图④生物没有 这一结构层次。而图⑤中的生物由于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因此,它 (填“属于”或“不属于”)生命系统。
2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材料中各种生物细胞形态差别很大,科学家根据细胞内 ,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2)材料中各种生物细胞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 (细胞结构;答2点以上)。
(3)观察发现不同生物细胞大小和形态有一定的差异,都与其 相适应的。
(4)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载玻片
(5)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时,已知一组镜头如下图,目镜标有5×和10×,物镜标有10×和40×。视野中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 (填序号)。
25.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下是保护区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该自然保护区属于 层次,保护区内所有的大榕树属于 层次。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其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3)图中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有 (至少写出2个)细胞结构。
(4)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从进化的角度看,你认为合理的解释是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一般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
【分析】A、核酸是遗传物质,人工合成病毒、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NA,A正确;
B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BC错误;
D、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据此可推测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D错误。
故选A。
2.D
【分析】草履虫和变形虫是动物,衣藻是植物,它们都是真核生物,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细菌没有细胞核,液泡只有衣藻有,A错误;
B、草履虫和变形虫没有细胞壁,细菌没有细胞核,B错误;
C、细菌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C错误;
D、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原核生物有拟核,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1、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
2、题图分析:由图可知,支原体没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和RNA,属于原核细胞。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支原体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因此与病毒相比,支原体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A正确;
B、由图可知,支原体有细胞结构,有核糖体,能独立合成组成细胞结构、维持细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B错误;
C、分析题图,支原体的环状双螺旋DNA较均匀地分散在细胞内,但其它原核细胞如细菌,它们的DNA集中分布在细胞内的特定区域,C正确;
D、由图可知,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以抑制细胞壁合成为主要的功效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D正确。
故选B。
4.D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肌细胞,②表示心脏(器官),③表示血液循环系统(系统),④表示草履虫。
【详解】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图片中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①肌细胞和④草履虫(单细胞生物),A正确;
B、“一块骨骼肌”属于器官,与上述图片中②心脏(器官)所属结构层次相同,B正确;
C、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④草履虫由同种生物构成,构成种群,C正确;
D、大熊猫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任何细胞器,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5.D
【分析】题图分析,图①中b物镜离载玻片的距离比a近,这说明b的放大倍数大于a;②为根尖细胞,③是植物细胞。
【详解】A、图①中的a、b带有螺纹是物镜,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象,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向,因此,需向左移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B错误;
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C错误;
D、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当放大倍数由原来的100倍变为400倍时,则此时的面积放大是原来的16倍,则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将变为64/16=4个,放大倍数变大,视野明显变暗,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④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并观察。
【详解】视野1为低倍镜下观察的图像,视野2为高倍镜下观察的图像,从视野1到视野2,所观察物像也移至视野中央,题图可知,视野2需要观察的目标在视野1中位于右下方,则由视野1转到视野2的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根据显微镜成像特点,移片应该“偏哪儿,移哪儿”),并移至视野中央,即⑤;第二步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即④;第三步调节光圈,把视野亮度调至适宜,即③;第四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即①,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D
【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需要将细胞移到视野的正中央,才能换用高倍物镜,B错误;
C、换高倍物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错误;
D、一般而言,高倍镜下视野较暗,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更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者凹面反光镜,D正确。
故选D。
8.A
【分析】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
【详解】A、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和DNA,A正确;
B、T2噬菌体(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B错误;
C、部分细胞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C错误;
D、细菌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错误。
故选A。
9.C
【分析】甲图目镜中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物镜中③是高倍镜,④低倍镜;
【详解】A、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A正确;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B正确;
C、图乙细胞体积变小,数目多,说明是用的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图丙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减少,说明是用的高倍镜观察,视野较暗,C错误
D、视野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减少,说明是换用的高倍镜观察,即用②③观察,D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病毒无核糖体,所以⑥⑧(都是病毒)无核糖体,A正确;
B、原核生物和病毒无核膜,真核生物有核膜, ②酵母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 ③变形虫(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 ④小球藻 和⑤水绵(低等植物)都是真核生物,因此具有核膜的生物有②③④⑤,B错误;
C、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但不含染色体,①⑦⑨均为原核生物,C正确;
D、①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光合色素(藻蓝素和叶绿素),④小球藻和⑤水绵含有叶绿体,①④⑤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D正确。
故选B。
11.C
【分析】分析图示,甲图所示生物含有细胞结构,具有核糖体、质膜,没有成型细胞核,为原核生物,乙图所示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属于病毒。
【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甲是原核生物,乙是病毒,故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引起的肺炎,效果显著,A错误;
B、乙是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B错误;
C、将甲乙作为人工合成生命的结构原因之一是结构相对简单,C正确;
D、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甲组中的生物有噬菌体(病毒,无细胞结构)和变形虫(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均没有细胞壁,A正确;
B、甲中生物和乙中的蓝细菌均没有叶绿体,故甲与乙的分类依据不可以是有无叶绿体,B错误;
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丙组无染色体,丁组有染色体,C正确;
D、丁组中的生物细胞变形虫和衣藻均有细胞核,均具有核膜,D正确。
故选B。
13.B
【分析】分析图可知,支原体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支原体也无细胞壁。
【详解】A、支原体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肺炎支原体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C正确;
D、肺炎支原体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细胞质中都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D正确。
故选B。
14.B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也就是旋转180度,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
【详解】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也就是旋转180度。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下方,实际上应该在液泡左上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与视野中观察到的一致,即逆时针方向,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B
【分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图④是细菌,⑤是蓝细菌,均为原核生物,均具有核糖体,A正确;
B、①为衣藻、③为变形虫,均为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④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没有核膜,B错误;
C、①⑤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②③属于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C正确;
D、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比如原核和真核细胞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16.C
【分析】分析题图,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④,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③,即细胞放大倍数最小的是④,细胞放大倍数最大的是③。
【详解】A、换用高倍物镜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A错误;
B、据图分析可知,放大倍数最大的是③、最小的是④,看到清晰物像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装片间距离越远,即最远的是④,B错误;
C、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题图放大倍数最大的是③,所以视野最暗的是③,C正确;
D、若观察的是无色细胞,为了更清楚地观察,需要将亮度调暗,可适当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D错误。
故选C。
17.ABC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详解】A、原核生物有且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真核细胞不能仅依靠核糖体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A错误;
B、并非所有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B错误;
C、噬菌体与蓝细菌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蓝细菌与草履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蓝细菌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草履虫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C错误;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ABC。
18.AB
【分析】图中甲是细菌,乙是蓝细菌,丙是植物细胞,丁是动物细胞,前二者是原核细胞,后二者是真核细胞。
【详解】A、甲是细菌,乙是蓝细菌,甲和乙为原核生物,丙是植物细胞,丁是动物细胞,丙和丁为真核生物,原核细胞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真核细胞有核糖体等众多细胞器,故四种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正确;
B、甲是细菌,为原核生物,丁是动物细胞,为真核生物,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正确;
C、乙为蓝细菌,丙为植物细胞,两者都有细胞壁,乙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丙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两者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同,C错误;
D、乙为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只要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无叶绿体,D错误。
故选AB。
19.BD
【分析】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像,至物像清晰并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反光镜和光圈是调节视野亮度的,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详解】A、藓类叶片大,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
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正确;
C、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
D、因为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所以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正确。
故选BD。
20.AB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详解】A、图①为物镜,物镜镜头安装在转换器上,对光应先选择低倍物镜a对光,A错误;
B、图②为低等植物细胞(含叶绿体和中心体)在电子显微下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显微镜下观察到核仁位于右上方,实际位于左下方,因此,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可将该细胞的核仁移至视野中央,B错误;
C、显微镜下呈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像,图③中叶绿体随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实际上叶绿体仍是顺时针流动,C错误;
D、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由题干信息可知,在100倍下视野中细胞为64个,则400倍下,该细胞的长度或宽度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放大4倍,故此时视野中看见的细胞数目为64÷(4×4)=4个细胞,D正确。
故选ABC。
21.(1)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A、B
(2) 核糖体 拟核
(3) BFG 叶绿素、藻蓝素
(4)D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5)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分析】分析题图中几种生物的结构模式图:A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中的细菌细胞;B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中的蓝藻细胞;C细胞酵母菌结构模式图;D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EFG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
【详解】(1)科学家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AB。
(2)A图中的1结构是核糖体,2结构是拟核。
(3)B为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FG生物都含有叶绿体,故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FG。在B图(蓝细菌)的3结构上存在叶绿素、藻蓝素等色素,因此图中B能进行光合作用。
(4)D病毒(HIV)与C酵母菌生物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D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5)其他六种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它们共有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22.(1) 蓝细菌和支原体 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藻蓝素和叶绿素
(3) 异养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4)只是人工合成了DNA,并没有合成完整的细胞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1)图中蓝细菌和支原体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草履虫是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蓝细菌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藻蓝素和叶绿素,属于自养型生物。
(3)草履虫和支原体都属于异养型生物,二者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4)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只有人工合成了细胞才表明人工制造了生命,题中只是人工合成了DNA,并没有合成完整的细胞,并不能表明人工合成了生命。
23.(1) ①②④ ① 藻蓝素
(2) 细胞膜 细胞质 核糖体 DNA 统一性
(3) 系统 不属于
【分析】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长和繁殖。
【详解】(1) ①蓝细菌不含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②衣藻和④冷箭竹含有叶绿体,故①②④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从细胞的结构组成来看,图①②③④的生物细胞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且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3)③是动物,④是植物,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⑤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
24.(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3)功能
(4)⑤④③②
(5)①④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1)材料中各种生物细胞形态差别很大,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含有的是拟核,真核细胞中含有的是真正的细胞核。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3) 观察发现不同生物细胞大小和形态有一定的差异,都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如红细胞呈中间凹陷的圆饼形,有利于携带运输氧气。
(4)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⑤④③②。
(5)视野中图像最暗的组合是②③(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①④(放大倍数最小)。
25.(1) 生态系统 种群
(2) 大肠杆菌、蓝细菌 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 细胞膜、细胞质(或核糖体) 眼虫可能是与植物、动物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进化而来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种群;
3、群落和无极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详解】(1)群落和无机极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所以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该自然保护区(包括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层次;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种群,所以保护区内所有的大榕树(同一个物种)属于种群层次。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大肠杆菌、蓝细菌;剩下的生物都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有细胞器核糖体,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所以图中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有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或核糖体)等细胞结构。
(4)眼虫有叶绿体,与植物细胞类似。眼虫有眼点能感受光的刺激,有鞭毛能运动,这些特征与动物类似。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说明眼虫可能是与植物、动物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进化而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