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2 16:00:42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选不全的2分,选错0分。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
1.(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答案】A
【知识点】加速度
【解析】【解答】A、根据可知,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可知,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变式速度的变化率,所以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可知, 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理解并深化速度变化率和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区别。
2.(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对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运动的物体也可能不具有动能
B.动能有可能为负值
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知识点】动能
【解析】【解答】A、 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故A错误;
B、根据可知,动能不可能为负值。故B错误;
C、根据可知,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 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如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而物体的动能不变。故C正确;
D、动能不变的物体,说明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的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动能的定义,理解式中每一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注意式中速度为矢量。
3.(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某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参加跳板跳水比赛时,其竖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他离开跳板时为计时起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刻达到最高点
B.时刻的位移最大
C.时刻的加速度为负
D.在时间内重力做功大于时间内克服阻力做功
【答案】D
【知识点】功的计算;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时间内,运动员向上运动,且在时刻时速度为零,到达最高点。故A错误;
B、根据图像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结合图像可知,时刻物体的位移最大,故B错误;
C、根据图像的面积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时间内加速度始终为正,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即重力大于阻力,根据功的定义可知,时间内重力做功大于克服阻力做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像,确定远动员运动时速度的正方向。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图像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根据功的定义,时间内重力和克服阻力做功的位移相等,再根据加速度的方向,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力的大小,即可得出做功的大小。
4.(2017高一上·福州期末)如图,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力大小是F,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之间动摩擦因数是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B.Ma C.μmg D.μ(M+m)g
【答案】A
【知识点】对单物体(质点)的应用;受力分析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m)a ①
再对物体m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前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②
由①②联立解得:f=ma= ,故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两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单独的对m进行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5.(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对接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天和核心舱处于半径为r2的圆轨道Ⅲ;神舟十二号飞船处于半径为r1的圆轨道Ⅰ,运行周期为T1,通过变轨操作后,沿椭圆轨道Ⅱ运动到B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二号飞船需要减速才能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
B.神舟十二号飞船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大于天和核心舱沿轨道Ⅲ运行的周期
C.神舟十二号飞船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为
D.正常运行时,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
【答案】C
【知识点】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卫星问题
【解析】【解答】A、由低轨道进入高轨道,即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需要加速做离心运动,故A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轨道Ⅰ的轨道半径小于轨道Ⅲ的轨道半径,则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小于天和核心舱沿轨道Ⅲ运行的周期,故B错误;
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故C正确;
D、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的的半径等于飞船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 的半径,故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飞船做离心运动需要加速,做近心运动需要减速。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在椭圆运行轨道的应用,判断并求解飞船的运行周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掌握对于同一中心天体时,环绕星体加速度与运行半径的关系。
6.(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有一钚的同位素核静止在匀强磁场中,该核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放出x粒子后,变成铀(U)的一个同位素原子核.铀核与x粒子在该磁场中的旋转半径之比为1∶46,则
A.放出的x粒子是
B.放出的x粒子是
C.该核反应是核裂变反应
D.x粒子与铀核在磁场中的旋转周期相等
【答案】A
【知识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核裂变
【解析】【解答】ABC、钚核静止在匀强磁场中,发生衰变后新核和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据可知,铀核与x粒子在该磁场中的旋转半径之比为等于两者所带电荷量之比,设x粒子所带电荷量为n,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解得
,所以释放的x粒子为,该核反应是衰变。故A正确,B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新核是,x粒子是,据可得铀核与x粒子在该磁场中的旋转周期不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钚核发生衰变过程动量守恒,根据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规律,确定半径与周期与粒子质量和电荷量的关系,再根据衰变过程中电荷守恒的特点,推导出x粒子。
7.(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关于固体、液体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
B.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不一定改变
C.菜籽油会浮在水面上主要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
D.唐诗《观荷叶露珠》中有句“霏微晓露成珠颗”,诗中荷叶和露水表现为浸润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内能;晶体和非晶体;液体的表面张力;浸润和不浸润
【解析】【解答】A、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故A错误;
B、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内能不一定改变,故B正确;
C、菜籽油会浮在水面上主要是由于菜籽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C错误;
D、诗句“霏微晓露成珠颗”中,荷叶和露水表现为不浸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熟悉多晶体与单晶体的特点与区别,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和热传递均可改变物体内能。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具体原理。注意浸润与不浸润的区别与特征。
8.(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两球下落的高度为h时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下落的高度为(  )
A.H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平抛运动
【解析】【解答】两球同时抛出,竖直方向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相等时间内下降的高度相同,两球始终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遇时水平方向满足,下落时间为:。再次相遇时x不变,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变为,则两球下落的高度是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不同的速度抛出,相遇时两球的水平位移之和不变。继而得出两次运动的时间关系,再根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规律进行解答。
9.(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下列关于波的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有(  )
A.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
B.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算出宇宙中的星球靠近或远离地球的速度
C.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电磁波和声波均能产生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
【答案】B,D
【知识点】电磁波的周期、频率与波速;电磁波的应用;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常用红外线做为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故A错误;
B、根据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接受者的相对位移的改变,而导致接受频率的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所以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故B正确;
C、可见光传播的速度是光速,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声速,二者传播的速度是不相等的,故C错误;
D、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都是波的特性,电磁波和声波均能产生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熟悉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可见光传播的速度是光速,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声速。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都是波的特性。
10.(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小球、,放置在墙壁和斜木板之间,当斜木板和竖直墙壁的夹角缓慢减小时(),则(  )
A.墙壁受到P球的压力增大
B.墙壁受到P球的压力减小
C.Q球对P球的压力增大,对木板的压力减小
D.P球受到墙壁、木板和Q球的作用力的合力不变
【答案】A,C,D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的平衡
【解析】【解答】AB、以小球P、Q为整体,受力分析,受本身重力,墙的支持力F2,板的支持力F1,当斜木板和竖直墙壁的夹角θ缓慢减小时,利用图解法,如图
可知,墙的支持力F2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墙壁受到P球的压力增大,故A正确,B错误;
C、以小球Q为研究对象,Q处于平衡状态,球P对球Q的支持力
木板给球Q的支持力
当斜木板和竖直墙壁的夹角θ缓慢减小时,球P对球Q的支持力增大,木板给球Q的支持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Q球对P球的压力增大,对木板的压力减小,故C正确;
D、以小球P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可知,P球受到墙壁、木板和Q球的作用力的合力与P球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P球受到墙壁、木板和Q球的作用力的合力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当物体处于三力平衡,其中一个力为恒力,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时,可采用图解法分析变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注意根据解题的便捷性,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采用整体法或者隔离法,根据共点力平衡的特点进行解答。
11.(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固定的粗糙斜面的长为,倾角为,一小物块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下滑到B点与弹性挡板碰撞,每次碰撞前后速率不变,第一次返回到达的最高点为Q(图中未画出)。设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以B点为零势能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沿斜面下滑时其机械能减少,沿斜面上滑时其机械能增加
B.Q点到B点距离为
C.物块第一次下滑时,动能与势能相等的位置在中点下方
D.物块从开始释放到最终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
【答案】C,D
【知识点】功能关系;动能;重力势能
【解析】【解答】A、物块沿斜面下滑时或者上滑时,都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则物块的机械能都减小,故A错误;
B、从A点到Q点, 设Q点到B点距离为 x,由功能关系可得
解得Q点到B点距离为
故B错误;
C、设物块第一次下滑时,动能与势能相等的位置距离B点为x1,则根据功能关系有
其中
解得
即动能与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B中点下方,故C正确;
D、由能量关系,物块最终将停止在挡板位置,则从开始释放到最终静止,则
解得经过的总路程为
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除重力或系统内的弹力以外的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机械能。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摩擦力,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变小。熟悉能量守恒定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逐步转化成摩擦产生的内能。摩擦产生的内能与物体运动的路程有关。
12.(2020·合肥模拟)对于热运动和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其尖端变圆的原因是表面张力的作用
B.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则排列
C.未饱和汽在降低温度时也不会变成饱和汽
D.物体放出热量,其分子平均动能可能增大
E.气体压强达到饱和汽压时,蒸发和液化都停止了
【答案】A,B,D
【知识点】饱和汽及物态变化中能量;毛细现象和液体的表面张力
【解析】【解答】A.玻璃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其尖端变圆的原因是表面张力的作用,A符合题意;
B.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则排列,B符合题意;
C.饱和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温度越高,饱和气压越大,则降低温度可使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C不符合题意;
D.物体放出热量,若外界对物体做功大于放出的热量,则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则其分子平均动能会增大,D符合题意;
E.气体压强达到饱和汽压时,进入液体内的和跑出液体的分子数相等,蒸发和液化都没有停止,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尖端变圆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未饱和气体降温是可以变成饱和气体;气体达到饱和时与液面处于动态平衡。
二、实验题
13.(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进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某同学实验中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
(1)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略微倾斜作为补偿,在平衡小车摩擦力的过程中,小车应与   连接(填“纸带”或“重锤”)
(2)打点计时器在打G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
(3)以O点为位移的起始点,为探究重锤重力做的功W与系统速度v变化的关系,该同学尝试着画了W-v2的关系图线,则该图线可能是下列图线中的   
【答案】(1)纸带
(2)0.645
(3)C
【知识点】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解析】【解答】(1)平衡摩擦力时,摩擦力包括木板对小车的阻力以及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所以小车应与纸带连接;
(2)G点速度为
(3)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v2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中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并明确哪些摩擦力对实验结果存在影响。继而判断平衡摩擦力时的操作。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图像的表达式属于一次函数还是二次函数,以及是否过原点。
14.(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现除了有一个标有“5V,2.5W”的小灯泡、导线和开关外,还有: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5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量程为0~3A,内阻约为0.1Ω)
C.直流电流表(量程为0~600mA,内阻约为5Ω)
D.直流电压表(量程为0~15V,内阻约为15kΩ)
E.直流电压表(量程为0~5V,内阻约为10kΩ)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G.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实验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能测多组数据。
(1)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均填字母序号)
(2)请按所选择的实验器材在上面的矩形框中设计出实验电路   。
【答案】(1)C;E;F
(2)
【知识点】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则电流表应选电流表C,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5V,则电压表应选E,为了操作方便,且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应从零开始,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F;
(2)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压表和电流表应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灯泡的内阻较小,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灯泡内阻,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
【分析】电流表和灯泡串联,所选电流表的量程应和灯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接近。电压表和灯泡并联,所选电压表的量程应和灯泡两端的最大电压接近。选择滑动变阻器时,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应操作方便。
三、解答题(共48分)
15.(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反光膜是一种广泛用于道路交通标志的材料,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光照射到反光膜的玻璃珠上时,经折射后射到反射层反射,最终平行于原入射方向反向射出玻璃珠,玻璃珠是半径为R的均匀球体,AB是入射光线,其出射光线与光线AB的间距为。
(1)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2)求解该玻璃珠的折射率。
【答案】(1)解:光路图如图所示
(2)解:设射入B点光线的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则
由折射定律
解得
【知识点】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
【解析】【分析】(1)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需要满足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射到反射层后被反射,说明光线在反射层发生全反射,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需满足光的反射定律。
(2)根据第一问所画的光路图,确定入射角和折射,再根据几何关系,确定两角的关系以及两角的正弦值,再结合折射定律求解折射率。
16.(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气压式升降椅通过汽缸上下运动来调节椅子升降,其结构如图乙所示。圆柱形汽缸与椅面固定在一起,其质量为。与底座固定的横截面积为的柱状汽缸杆,在汽缸中封闭了长度为的理想气体。汽缸气密性、导热性能良好,忽略摩擦力。已知室内温度,大气压强为,重力加速度为,求:
(1)质量的人,脚悬空坐在椅面上,室温不变,稳定后椅面下降的距离;
(2)在(1)情况下,由于开空调室内气温缓慢降至,该过程外界对封闭气体所做的功。
【答案】(1)解:初始状态时,以圆柱形汽缸与椅面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解得
质量的人,脚悬空坐在椅面上,稳定后,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解得
设稳定后缸内气体柱长度为,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
解得
则椅面下降了
(2)解:在(1)情况下,由于开空调室内气温缓慢降至,该过程气体发生等压变化,则有
解得室内气温缓慢降至时,气体柱长度为
外界对封闭气体所做的功为
解得
【知识点】气体的等温变化及玻意耳定律;气体的等压变化及盖-吕萨克定律
【解析】【分析】(1)热力学类题型,一般分为力学分析及热学分析。对于力学分析,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对其初始及末状态进行分析,继而得出平衡方程求出密封其他的初末状态的压强大小。再结合气缸内的密封气体做等温变化的状态方程进行解答;
(2)根据密封气体做等压变化的状态方程得出气体柱的长度,继而得出气体柱变化的长度。再结合功的定义进行解答。
17.(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30°,在斜面上放置一矩形线框abcd,ab边的边长l1=1m,bc边的边长l2=0.6m,线框的质量m=1kg,电阻R=0.1Ω,线框受到沿光滑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已知F=10N.斜面上ef线(ef∥gh)的右方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B-t图象,时间t是从线框由静止开始运动时刻起计的.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进入磁场最初一段时间是匀速的,ef线和gh的距离s=5.1m,求:
(1)线框进入磁场时匀速运动的速度v;
(2)ab边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处所用的时间t;
(3)线框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1)解:因为线框进入磁场的最初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
所以线框abcd受力平衡:
ab边进入磁场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
形成的感应电流
受到的安培力
代入数据解得v=2m/s;
(2)解: 线框abcd进入磁场前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进磁场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进入磁场后到运动到gh线,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线框进入磁场前,线框仅受到细线的拉力F、斜面的支持力和线框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线框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5m/s2
进磁场前线框的运动时间为
进磁场过程中匀速运动时间
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线框受力情况同进入磁场前,所以该阶段的加速度仍为a=5m/s2,
解得:t3=1s
因此ab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gh线所用的时间为:t=t1+t2+t3=1.7s
(3)解: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线框整体进入磁场后,ab边运动到gh线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整个运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Q=FAl2+Q1=(F–mgsinθ)l2+Q1=3.5J
【知识点】电磁感应中的图像类问题;电磁感应中的磁变类问题;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电磁感应中的能量类问题
【解析】【分析】(1)线框进入磁场后匀速运动,说明线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衡条件以及电磁感应定律进行解答;
(2)通过对线框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得出线框从ab边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 的过程中共分为3个不同的运动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运动类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及直线运动规律即可求出时间;
(3)线框进入磁场在运动过程中,分为两个运动阶段,第一个阶段切割磁场产生的电动势为动生电动势,且安培力大小不变。此过程产生的焦耳热等于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第二阶段属于感生电动势,安培力大小时刻改变,此过程产生的焦耳热可用焦耳定律进行求解。
18.(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与一半径为l=5m的竖直光滑圆弧轨道相接于B点,轨道上的C点位置处于圆心O的正下方。质量m=1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度为l=5m的水平平台边缘上的A点以v0=10m/s的速度水平飞出,小球在空中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圆弧轨道在该点的切线方向滑入轨道。小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求:
(1)B点与抛出点A的水平距离x;
(2)圆弧BC段所对的圆心角θ;
(3)小球滑到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解: 小球平抛过程,竖直、水平方向据位移公式分别可得
解得,
(2)解:小球到达B点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
由几何关系可知,圆弧BC段所对的圆心角θ等于小球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满足
解得
(3)解: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为
小球从B点到C点,根据动能定理得
小球在C点时,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小球受到的支持力为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在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56N,方向竖直向下。
【知识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向心力
【解析】【分析】(1)小球从B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结合平抛运动规律即可解答;
(2)小球在B点与圆弧轨道相切,即相当于已知小球在该点的速度方向,求出该小球在该位置的速度角,再结合几何关系即可求出圆心角;
(3)小球在BC段在曲线运动,利用动能定理以及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轨道压力。
1 / 1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选不全的2分,选错0分。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
1.(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2.(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对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运动的物体也可能不具有动能
B.动能有可能为负值
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3.(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某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参加跳板跳水比赛时,其竖直方向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他离开跳板时为计时起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刻达到最高点
B.时刻的位移最大
C.时刻的加速度为负
D.在时间内重力做功大于时间内克服阻力做功
4.(2017高一上·福州期末)如图,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力大小是F,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之间动摩擦因数是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B.Ma C.μmg D.μ(M+m)g
5.(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对接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天和核心舱处于半径为r2的圆轨道Ⅲ;神舟十二号飞船处于半径为r1的圆轨道Ⅰ,运行周期为T1,通过变轨操作后,沿椭圆轨道Ⅱ运动到B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二号飞船需要减速才能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
B.神舟十二号飞船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大于天和核心舱沿轨道Ⅲ运行的周期
C.神舟十二号飞船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为
D.正常运行时,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
6.(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有一钚的同位素核静止在匀强磁场中,该核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放出x粒子后,变成铀(U)的一个同位素原子核.铀核与x粒子在该磁场中的旋转半径之比为1∶46,则
A.放出的x粒子是
B.放出的x粒子是
C.该核反应是核裂变反应
D.x粒子与铀核在磁场中的旋转周期相等
7.(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关于固体、液体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都具有各向异性
B.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不一定改变
C.菜籽油会浮在水面上主要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
D.唐诗《观荷叶露珠》中有句“霏微晓露成珠颗”,诗中荷叶和露水表现为浸润
8.(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两球下落的高度为h时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下落的高度为(  )
A.H B. C. D.
9.(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下列关于波的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有(  )
A.电视机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
B.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算出宇宙中的星球靠近或远离地球的速度
C.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电磁波和声波均能产生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
10.(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小球、,放置在墙壁和斜木板之间,当斜木板和竖直墙壁的夹角缓慢减小时(),则(  )
A.墙壁受到P球的压力增大
B.墙壁受到P球的压力减小
C.Q球对P球的压力增大,对木板的压力减小
D.P球受到墙壁、木板和Q球的作用力的合力不变
11.(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固定的粗糙斜面的长为,倾角为,一小物块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下滑到B点与弹性挡板碰撞,每次碰撞前后速率不变,第一次返回到达的最高点为Q(图中未画出)。设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以B点为零势能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沿斜面下滑时其机械能减少,沿斜面上滑时其机械能增加
B.Q点到B点距离为
C.物块第一次下滑时,动能与势能相等的位置在中点下方
D.物块从开始释放到最终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
12.(2020·合肥模拟)对于热运动和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其尖端变圆的原因是表面张力的作用
B.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则排列
C.未饱和汽在降低温度时也不会变成饱和汽
D.物体放出热量,其分子平均动能可能增大
E.气体压强达到饱和汽压时,蒸发和液化都停止了
二、实验题
13.(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进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某同学实验中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
(1)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略微倾斜作为补偿,在平衡小车摩擦力的过程中,小车应与   连接(填“纸带”或“重锤”)
(2)打点计时器在打G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
(3)以O点为位移的起始点,为探究重锤重力做的功W与系统速度v变化的关系,该同学尝试着画了W-v2的关系图线,则该图线可能是下列图线中的   
14.(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现除了有一个标有“5V,2.5W”的小灯泡、导线和开关外,还有: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5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量程为0~3A,内阻约为0.1Ω)
C.直流电流表(量程为0~600mA,内阻约为5Ω)
D.直流电压表(量程为0~15V,内阻约为15kΩ)
E.直流电压表(量程为0~5V,内阻约为10kΩ)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G.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实验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能测多组数据。
(1)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均填字母序号)
(2)请按所选择的实验器材在上面的矩形框中设计出实验电路   。
三、解答题(共48分)
15.(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反光膜是一种广泛用于道路交通标志的材料,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光照射到反光膜的玻璃珠上时,经折射后射到反射层反射,最终平行于原入射方向反向射出玻璃珠,玻璃珠是半径为R的均匀球体,AB是入射光线,其出射光线与光线AB的间距为。
(1)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2)求解该玻璃珠的折射率。
16.(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气压式升降椅通过汽缸上下运动来调节椅子升降,其结构如图乙所示。圆柱形汽缸与椅面固定在一起,其质量为。与底座固定的横截面积为的柱状汽缸杆,在汽缸中封闭了长度为的理想气体。汽缸气密性、导热性能良好,忽略摩擦力。已知室内温度,大气压强为,重力加速度为,求:
(1)质量的人,脚悬空坐在椅面上,室温不变,稳定后椅面下降的距离;
(2)在(1)情况下,由于开空调室内气温缓慢降至,该过程外界对封闭气体所做的功。
17.(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30°,在斜面上放置一矩形线框abcd,ab边的边长l1=1m,bc边的边长l2=0.6m,线框的质量m=1kg,电阻R=0.1Ω,线框受到沿光滑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已知F=10N.斜面上ef线(ef∥gh)的右方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B-t图象,时间t是从线框由静止开始运动时刻起计的.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进入磁场最初一段时间是匀速的,ef线和gh的距离s=5.1m,求:
(1)线框进入磁场时匀速运动的速度v;
(2)ab边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处所用的时间t;
(3)线框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18.(2023高三上·郑州开学考)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与一半径为l=5m的竖直光滑圆弧轨道相接于B点,轨道上的C点位置处于圆心O的正下方。质量m=1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度为l=5m的水平平台边缘上的A点以v0=10m/s的速度水平飞出,小球在空中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圆弧轨道在该点的切线方向滑入轨道。小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求:
(1)B点与抛出点A的水平距离x;
(2)圆弧BC段所对的圆心角θ;
(3)小球滑到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加速度
【解析】【解答】A、根据可知,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可知,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变式速度的变化率,所以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可知, 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理解并深化速度变化率和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区别。
2.【答案】C
【知识点】动能
【解析】【解答】A、 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故A错误;
B、根据可知,动能不可能为负值。故B错误;
C、根据可知,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 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如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而物体的动能不变。故C正确;
D、动能不变的物体,说明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的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动能的定义,理解式中每一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注意式中速度为矢量。
3.【答案】D
【知识点】功的计算;运动学 v-t 图象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时间内,运动员向上运动,且在时刻时速度为零,到达最高点。故A错误;
B、根据图像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结合图像可知,时刻物体的位移最大,故B错误;
C、根据图像的面积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时间内加速度始终为正,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即重力大于阻力,根据功的定义可知,时间内重力做功大于克服阻力做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像,确定远动员运动时速度的正方向。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图像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根据功的定义,时间内重力和克服阻力做功的位移相等,再根据加速度的方向,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力的大小,即可得出做功的大小。
4.【答案】A
【知识点】对单物体(质点)的应用;受力分析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m)a ①
再对物体m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前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 ②
由①②联立解得:f=ma= ,故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两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单独的对m进行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5.【答案】C
【知识点】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卫星问题
【解析】【解答】A、由低轨道进入高轨道,即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需要加速做离心运动,故A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轨道Ⅰ的轨道半径小于轨道Ⅲ的轨道半径,则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小于天和核心舱沿轨道Ⅲ运行的周期,故B错误;
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故C正确;
D、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的的半径等于飞船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 的半径,故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飞船做离心运动需要加速,做近心运动需要减速。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在椭圆运行轨道的应用,判断并求解飞船的运行周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掌握对于同一中心天体时,环绕星体加速度与运行半径的关系。
6.【答案】A
【知识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核裂变
【解析】【解答】ABC、钚核静止在匀强磁场中,发生衰变后新核和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据可知,铀核与x粒子在该磁场中的旋转半径之比为等于两者所带电荷量之比,设x粒子所带电荷量为n,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解得
,所以释放的x粒子为,该核反应是衰变。故A正确,B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新核是,x粒子是,据可得铀核与x粒子在该磁场中的旋转周期不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钚核发生衰变过程动量守恒,根据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规律,确定半径与周期与粒子质量和电荷量的关系,再根据衰变过程中电荷守恒的特点,推导出x粒子。
7.【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内能;晶体和非晶体;液体的表面张力;浸润和不浸润
【解析】【解答】A、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故A错误;
B、外界对物体做功,同时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内能不一定改变,故B正确;
C、菜籽油会浮在水面上主要是由于菜籽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C错误;
D、诗句“霏微晓露成珠颗”中,荷叶和露水表现为不浸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熟悉多晶体与单晶体的特点与区别,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做功和热传递均可改变物体内能。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具体原理。注意浸润与不浸润的区别与特征。
8.【答案】C
【知识点】平抛运动
【解析】【解答】两球同时抛出,竖直方向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相等时间内下降的高度相同,两球始终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遇时水平方向满足,下落时间为:。再次相遇时x不变,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变为,则两球下落的高度是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不同的速度抛出,相遇时两球的水平位移之和不变。继而得出两次运动的时间关系,再根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规律进行解答。
9.【答案】B,D
【知识点】电磁波的周期、频率与波速;电磁波的应用;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常用红外线做为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故A错误;
B、根据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接受者的相对位移的改变,而导致接受频率的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所以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故B正确;
C、可见光传播的速度是光速,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声速,二者传播的速度是不相等的,故C错误;
D、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都是波的特性,电磁波和声波均能产生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熟悉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可见光传播的速度是光速,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声速。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都是波的特性。
10.【答案】A,C,D
【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共点力的平衡
【解析】【解答】AB、以小球P、Q为整体,受力分析,受本身重力,墙的支持力F2,板的支持力F1,当斜木板和竖直墙壁的夹角θ缓慢减小时,利用图解法,如图
可知,墙的支持力F2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墙壁受到P球的压力增大,故A正确,B错误;
C、以小球Q为研究对象,Q处于平衡状态,球P对球Q的支持力
木板给球Q的支持力
当斜木板和竖直墙壁的夹角θ缓慢减小时,球P对球Q的支持力增大,木板给球Q的支持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Q球对P球的压力增大,对木板的压力减小,故C正确;
D、以小球P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可知,P球受到墙壁、木板和Q球的作用力的合力与P球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P球受到墙壁、木板和Q球的作用力的合力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当物体处于三力平衡,其中一个力为恒力,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时,可采用图解法分析变力大小的变化情况。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注意根据解题的便捷性,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采用整体法或者隔离法,根据共点力平衡的特点进行解答。
11.【答案】C,D
【知识点】功能关系;动能;重力势能
【解析】【解答】A、物块沿斜面下滑时或者上滑时,都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则物块的机械能都减小,故A错误;
B、从A点到Q点, 设Q点到B点距离为 x,由功能关系可得
解得Q点到B点距离为
故B错误;
C、设物块第一次下滑时,动能与势能相等的位置距离B点为x1,则根据功能关系有
其中
解得
即动能与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B中点下方,故C正确;
D、由能量关系,物块最终将停止在挡板位置,则从开始释放到最终静止,则
解得经过的总路程为
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除重力或系统内的弹力以外的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机械能。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摩擦力,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变小。熟悉能量守恒定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逐步转化成摩擦产生的内能。摩擦产生的内能与物体运动的路程有关。
12.【答案】A,B,D
【知识点】饱和汽及物态变化中能量;毛细现象和液体的表面张力
【解析】【解答】A.玻璃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其尖端变圆的原因是表面张力的作用,A符合题意;
B.云母片导热性能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按一定的规则排列,B符合题意;
C.饱和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温度越高,饱和气压越大,则降低温度可使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C不符合题意;
D.物体放出热量,若外界对物体做功大于放出的热量,则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则其分子平均动能会增大,D符合题意;
E.气体压强达到饱和汽压时,进入液体内的和跑出液体的分子数相等,蒸发和液化都没有停止,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尖端变圆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未饱和气体降温是可以变成饱和气体;气体达到饱和时与液面处于动态平衡。
13.【答案】(1)纸带
(2)0.645
(3)C
【知识点】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解析】【解答】(1)平衡摩擦力时,摩擦力包括木板对小车的阻力以及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所以小车应与纸带连接;
(2)G点速度为
(3)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v2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中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并明确哪些摩擦力对实验结果存在影响。继而判断平衡摩擦力时的操作。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图像的表达式属于一次函数还是二次函数,以及是否过原点。
14.【答案】(1)C;E;F
(2)
【知识点】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则电流表应选电流表C,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5V,则电压表应选E,为了操作方便,且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应从零开始,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F;
(2)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压表和电流表应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灯泡的内阻较小,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灯泡内阻,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
【分析】电流表和灯泡串联,所选电流表的量程应和灯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接近。电压表和灯泡并联,所选电压表的量程应和灯泡两端的最大电压接近。选择滑动变阻器时,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应操作方便。
15.【答案】(1)解:光路图如图所示
(2)解:设射入B点光线的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则
由折射定律
解得
【知识点】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
【解析】【分析】(1)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需要满足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射到反射层后被反射,说明光线在反射层发生全反射,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需满足光的反射定律。
(2)根据第一问所画的光路图,确定入射角和折射,再根据几何关系,确定两角的关系以及两角的正弦值,再结合折射定律求解折射率。
16.【答案】(1)解:初始状态时,以圆柱形汽缸与椅面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解得
质量的人,脚悬空坐在椅面上,稳定后,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解得
设稳定后缸内气体柱长度为,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
解得
则椅面下降了
(2)解:在(1)情况下,由于开空调室内气温缓慢降至,该过程气体发生等压变化,则有
解得室内气温缓慢降至时,气体柱长度为
外界对封闭气体所做的功为
解得
【知识点】气体的等温变化及玻意耳定律;气体的等压变化及盖-吕萨克定律
【解析】【分析】(1)热力学类题型,一般分为力学分析及热学分析。对于力学分析,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对其初始及末状态进行分析,继而得出平衡方程求出密封其他的初末状态的压强大小。再结合气缸内的密封气体做等温变化的状态方程进行解答;
(2)根据密封气体做等压变化的状态方程得出气体柱的长度,继而得出气体柱变化的长度。再结合功的定义进行解答。
17.【答案】(1)解:因为线框进入磁场的最初一段时间做匀速运动,
所以线框abcd受力平衡:
ab边进入磁场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
形成的感应电流
受到的安培力
代入数据解得v=2m/s;
(2)解: 线框abcd进入磁场前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进磁场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进入磁场后到运动到gh线,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线框进入磁场前,线框仅受到细线的拉力F、斜面的支持力和线框重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线框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5m/s2
进磁场前线框的运动时间为
进磁场过程中匀速运动时间
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线框受力情况同进入磁场前,所以该阶段的加速度仍为a=5m/s2,
解得:t3=1s
因此ab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gh线所用的时间为:t=t1+t2+t3=1.7s
(3)解: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线框整体进入磁场后,ab边运动到gh线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整个运动过程产生的焦耳热Q=FAl2+Q1=(F–mgsinθ)l2+Q1=3.5J
【知识点】电磁感应中的图像类问题;电磁感应中的磁变类问题;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电磁感应中的能量类问题
【解析】【分析】(1)线框进入磁场后匀速运动,说明线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衡条件以及电磁感应定律进行解答;
(2)通过对线框进行受力分析,判断得出线框从ab边由静止开始到运动到gh线 的过程中共分为3个不同的运动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运动类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及直线运动规律即可求出时间;
(3)线框进入磁场在运动过程中,分为两个运动阶段,第一个阶段切割磁场产生的电动势为动生电动势,且安培力大小不变。此过程产生的焦耳热等于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第二阶段属于感生电动势,安培力大小时刻改变,此过程产生的焦耳热可用焦耳定律进行求解。
18.【答案】(1)解: 小球平抛过程,竖直、水平方向据位移公式分别可得
解得,
(2)解:小球到达B点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
由几何关系可知,圆弧BC段所对的圆心角θ等于小球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满足
解得
(3)解:小球到达B点的速度为
小球从B点到C点,根据动能定理得
小球在C点时,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小球受到的支持力为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在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56N,方向竖直向下。
【知识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向心力
【解析】【分析】(1)小球从B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结合平抛运动规律即可解答;
(2)小球在B点与圆弧轨道相切,即相当于已知小球在该点的速度方向,求出该小球在该位置的速度角,再结合几何关系即可求出圆心角;
(3)小球在BC段在曲线运动,利用动能定理以及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轨道压力。
1 / 1
同课章节目录